蚂蚁集团被约谈,上海证券交易所重磅公告?
上海证券交易所重磅公告:蚂蚁金服暂缓上市,对A股有何影响?
这应该是昨晚(11月3日)最大的财经新闻。也就是在上周末,蚂蚁集团的实际控制人马云,董事长以及总经理,被四部门约谈。旋即上海证券交易所出台了重磅公告:鉴于实际情况,蚂蚁金服暂缓上市。这对于当下的A股市场影响是比较大的,对于中线来说,资本市场的影响也是不容小觑的。接下来我来说说自己的所思所想,供大家参考。
首先、这是注册制之后发生的重要财经事件。作为科创板上的一件大事。在蚂蚁集团上市发行阶段,鉴于实际的不确定因素,果断采取紧急刹车,是对资本市场,对市场上的参与者一种负责任的态度。这虽然是第一件事情,将来也不会是唯一一件事。
其次、蚂蚁集团的主营定义更加明朗了。其实本质上是金融业。借呗,花呗,其实就是小贷公司,虽然15%左右的贷款利率,可以缓急众多中小消费者的不时之需,但已经是高利贷的节奏了。也难怪,银监会官员直接批评:做到了普,但没有做到惠。说白了就是普而不惠。
再次、当蚂蚁集团的业务结构大体定义了之后,那估值也会参考金融业的水平,或者反过来说,那银行业的估值体系是不合理的。好比同样盈利水平的两家公司,因为不同的上市公司名字,估值差10倍,自然是很不合理的。这对于整个银行板块来说是一种利好消息,相信中期来说,对于估值的提升,会有很大的帮助。
最后、蚂蚁集团最终还是要接受监管,原来游离在金融行业之外,打打擦边球,而现在等于是被“招安”了。而新规,也给整个行业新的发展方向,这对于传统的金融行业的企业来说,自然是放下了心中的一块石头了。
总之、蚂蚁金服暂停上市,虽然非常突然,对于申购新股,中签缴款的投资者来说,有点不太公平,眼睁睁的看着到手的预期盈利飞走了,内心是崩溃的。但毕竟还是把总体损失控制在可控的范围之内。只是好事多磨,真正等蚂蚁金服符合上市发行的条件,很可能是半年之后的事情了。大家拭目以待吧。
谦秋说问答,开心有内涵。
百度是否会被踢出局?
就在2017年11月16日举行的百度世界大会上,百度创始人李彦宏明确说到,百度无人驾驶车量产的时间将提前至2018年月底;而就在刚刚,11月28日上午,百度与小米合作了!真正的百米冲刺来了!百度集团总裁兼COO陆奇在会上说,“万物互联的时代已经来临!IoT(Internet of Things,物联网)代表新机遇,所有的实体将会被数字化、将会被连接。”
早在2015年李彦宏参加央视《开讲啦》节目中,主持人撒贝宁的世界难题就早已透露百米冲刺,早晚要来临了。
从中还可以透露出一个重要信息,那就是百度的未来是人工智能,曾经一直固执搜索引擎的李彦宏,中途吃了很多亏,云计算晚了阿里4年多;期间做起了百度糯米和百度外卖,这两个小度产品的效果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直到魏则西事件爆发,莆田系广告丑闻的不断发酵,让百度的信任度直线下滑,大家渐渐的觉得百度变得不那么百度了。
如今的李彦宏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他开始行动了,用人工智能——AI告诉大家,百度闷声发力着,只是你没看懂jpg,京东将取代B的谣言可想而知。
李彦宏一向很低调,但是在2017年年初,他聘请前微软执行官陆奇作为百度的首席执行官可以看出,他开始把权力下放,自己则更多的暴露在公众面前,回母校北大当助教,参加电视节目越野千里,让更多人了解不一样的李彦宏,不一样的百度。
支付宝微信支付怎么办?
这个问题没头没尾,也非常无脑!
不知道是不是说的近期央行对第三方移动支付加强监管的事情,如果是指这件事,我只能说央行做的非常好,支持!
1月20日《非银行支付机构条例(征求意见稿)》,就我看来这份条例将会使得我国的移动支付领域更加健康的发展,这份新规我个人归纳起来有几点核心内容。
1、反垄断:目前支付宝、微信两家的市场份额达到了90%以上,这意味着整个支付市场几乎都被这两家控制,而这两家背后又是阿里、腾讯两家互联巨头,本身在各个领域已经占了主导地位。
因此,移动支付市场反垄断非常有必要,毕竟这块涉及民生行业,出问题影响甚大。
新法规中规定了支付机构当达到多少份额时,监管层可以进行约谈等预警措施,防止出现垄断行为。
2、规范支付机构业务:之前,监管层对蚂蚁集团的整改要求中有一条,就是要求回归支付本源,提升交易透明度,严禁不正当竞争。
这次的新法规其实就有所体现,并且也做了更明确的要求。新法规要求支付机构的主营业务就是支付,而不是什么都能做,类似支付宝这种之前啥业务都要掺合一脚的已经不合适。这中规定保证了支付机构不会因为乱经营业务而出问题,这很大程度也保护了用户的合法利益。
3、设定入行门槛:这次的新规对支付机构入行门槛进行了限定,资本要求也做了明确规定,不再是阿猫阿狗都可以入行,这有助于净化整个市场,避免有些人想以小博大。
毕竟,支付领域也是金融体系的一部分,鱼龙混杂不仅影响用户资金安全,也是金融市场的不稳定因素。
4、保护用户权益:新规中也除了反垄断、规范业务等措施可以保证用户权益外,这次对用户信息保护也做出了明确的要求。
之前,很多支付机构都会在隐私条例中提到会将会和其他金融机构共享用户信息,美其名曰合作,但实际上这就是买卖用户信息的一种方式而已。
新规执行后一定程度会减少乃至杜绝这种情况。其中第三十四条明确收集的用户信息不能向外提供,也不得篡改,用户也有权利要求支付机构删除个人信息。
Lscssh科技官观点:综合上述内容来说,新条例不是要第三方支付消失,而是要让其更加健康的持续发展。新法规不仅强化了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监管,既保证用户权益,又能保证国家金融体系的安全,以可以让支付市场持续发展。
至于,微信、支付宝怎么应对,其实非常简单,按照法规照办。
最后提一下数字货币的发行,这也不是用来代替移动支付的,而是为了能打赢未来的“货币战争”,这是面向全球抢夺货币话语权的战略产品,如果你的眼光只看到什么第三方支付,那只能说眼界格局太小了,掌握的知识太匮乏了。
感谢阅读,给点个赞鼓励下呗,欢迎关注【Lscssh科技官】,谢谢~~
马云是为民造福?
人都是复杂的,马云也不例外,单单看到他的好,或者单单说他坏都是不公平的。最近马云的烦心事着实不少,又是被约谈,又是被监管,蚂蚁的IPO也已经遥遥无期。
大众热衷造神,也喜欢毁神,早些年,马云被奉为商业天才,被捧上神坛,最近,他又成了大众批判的对象,有人说他是刻薄的资本家,也有人说他是剥削商人。
01 时代之中的马云,确实取得了商业成就。时势造英雄,在互联网浪潮之下,马云无疑是商业领域的佼佼者。踩着大趋势,他一手打造了国内一流的企业航空母舰。
除了大众熟知的阿里、蚂蚁金服、淘宝、天猫、支付宝、达摩院、阿里云、湖畔大学等马云直接创建的公司,马云参股或者投资的公司还有好几十家,其中不乏优酷、UC、苏宁、饿了么等优质企业。
短短的20余年,马云一个不懂技术、没有背景的人白手起家,能把公司做成今天的局面,不得不让人钦佩。
对于我们百姓而言:一方面,马云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同时解决了几千万人的相关就业,这是肉眼可见的社会价值;另一方面,马云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生活更方便,更高效;让普通人也能享受基本无风险的理财收益。
想当初余额宝问世,阿里开创了理财的先河,随用随取的活钱的利息,连续几年的年化收益率都超过了3%,赶上了银行两年期的定期存款,推动了国内这种理财方式的普及,倒逼银行也不得不给民众们让利。
02 风险!屠龙少年也可能变身恶龙。马云毕竟是商人,没有人会嫌钱多,生意做大了,还想更大,盈利多了,还想更多。
最近这段时间马云受到的严监管,根源还是在于蚂蚁的系统风险,蚂蚁的业务模式,撬动了极大的杠杆,这相当于把我们百姓的血汗钱,推到了悬崖边。
早就有人指出过蚂蚁的问题,2017年蚂蚁的账面资金只有38亿,但是通过抵押贷款,蚂蚁形成了114亿的原始资金池。
此后,蚂蚁利用自己庞大的用户人群,上线借呗、花呗,瞬间把114亿资金销售一空,形成114亿元的债权。然后,再利用资产证券化,把114亿债券打包成可以公开发行的证券(债券、理财产品、抵押品),又去银行、证券公司、甚至自己的支付宝平台进行销售,换取现金。
这个模式的背后就是撬杠杆,可怕的是这样的循环可以一直进行,截止2018年,通过花呗、借呗放出去将近4000亿的贷款,蚂蚁的杠杆率超过了100倍!
随着多年的发展,支付宝已经沉淀了很多人的“血汗钱”,这个体量的资金一定是安全为先,没想到马云却兵行险着,有点不顾用户利益的倾向了。
除此之外,随着企业做大做强,马云自身也有些飘了,几次公开场合的演讲都让人心生不快。例如之前的“996工作制是福报”“抨击国内金融监管”等等。
我是正好,专注小白理财的80后巨蟹男,请关注@正好的理财笔记,和我一起慢慢变富。
如果觉得我写得好,请帮忙点个赞,让更多人看见,多谢!
没了马云的淘宝支付宝越来越不亲民了?
感谢邀请
怎么感觉,没了马云的淘宝、支付宝越来越不亲民了?题主问题的核心是怎么感觉,没有了马云的淘宝,支付宝越来越不亲民了?首先马云在不在都是一样的,因为从客观角度来说马云虽然退休了,但是实际根据合伙人制度来说,他和蔡崇信依然是阿里具有决定权的人物,就像最近蚂蚁上市暂缓,还是首先找马云谈话,可见他的重要性,而支付宝越来越不亲民确实如此,不过这个原因是通过多方面造成的,而不是说马云走了,支付宝就不亲民了,因为即便是马云在,作为股份制的企业也要考虑到股东的利益,而不单单是马云就可以一手遮天,也就是说亲民和不亲民客观一点来说和马云没有太大的关系,我个人来说说自己认为的几个原因:
1.政策方面的一些变化和商业化的发展。阿里旗下的支付宝,以及淘宝也好,本身就没有亲民这一说,只是很多人觉得说他们更加商业化了,比如就拿利息来说,之前支付宝的利息很高,所以很多人都把钱放在支付宝内,但是最近两年的时间支付宝的利息骤降,这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来自于央行方面的一些限定和政策,另外一个方面在于金融,基金方面的加入,为了让更多的人去选择理财产品,而不是简单的说只有把钱放在支付宝,这就是商业化,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支付宝在加入更多的功能,相互保,以及一些农商银行等等产品,实际就是了利益最大化。
2.随着人们使用时间的延长,支付宝和一些旗下的产品确实已经不用再去过渡的宣传,就已经成为了人们日长生活中离不开的产品,所以不用像之前一样再去做一些吸引用户的活动等等。
放在之前来看,我们都知道,支付宝,以及阿里旗下天猫,以及淘宝,包括商家入驻都有很大的优惠政策或者是活动,但是现在我们看不到了,所以认为不亲民了,原因就在于此,因为现在他们已经成为了人尽皆知的产品,而即便是不再去搞活动,人们已经离不开了,而且作为商家来说,比如人们已经习惯了支付宝支付的方式,即便是现在支付宝商家收钱需要拿出来一部分抽成,不像之前还有补贴,但是他们依然是不能放弃了,实际有些割韭菜的意思,前期通过各种优惠政策把人们使用习惯养起来,而后期慢慢开始撤掉优惠,从而开始收费,但是这个时候再想去抛弃不用已经不存在了。
3.竞争者带来的压力和一些思路。实际我记忆最深刻的时候,就是提现收费这个政策,我们支付宝的老用户都知道,之前支付宝是不收费的,但是自从微信推出了收费的政策之后,支付宝也开始使用了起来。
实际我们也看到了支付宝不是不想去赚钱,而是说没有充分的理由,而随着竞争者的出现使用新的方式敛财,而支付宝也会跟着去学习,这个时候我们作为普通消费者即便是有意见也没有话讲,因为支付宝和微信体现都需要收费,如果当初只有一个支付宝的话,确实他不敢于这样来做。
另外也是因为竞争者,阿里方面也在慢慢改变自己的思路,从而加入更多的功能,来吸引消费者消费,所以会推出一系列小的功能,比如花呗,以及借呗,包括等等一些,来达到吸引消费者的目的,当然这个现象确实出现在阿里旗下的很多产品之中。
总结和观点:确实很多人说资本家是吸血鬼,这是毋庸置疑的。因为中国消费者的群体庞大,确实即便是通过一种简单的方式也可以赚的盆满钵满,而且前期让利,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和商家,而等到人们习惯了离不开了,就开始慢慢回复收费,或者是把一些政策之前的优惠进一步降低,同时也是因为竞争者的出现,他们为了给自己吸引更多的流量和用户,然后推出各种各样的产品和功能,这样方能抓住用户的心。
回答完毕
欢迎留言发表不同的看法和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