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鱼是由什么鱼演变而来的,有人说鲫鱼是金鱼的祖先

天美资源网

金鱼是由什么鱼演变而来的,有人说鲫鱼是金鱼的祖先?

成语“涸辙之鲋”的故事想必大家都听过,故事里的鲋鱼,今人称为——鲫Carassius auratus。

你看到的这是鲫鱼没错,原因往下看就知道啦。

金鱼是由什么鱼演变而来的,有人说鲫鱼是金鱼的祖先

鲫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隶属于鲤形目鲤科鲫属。野生鲫鱼体背部灰黑色,体侧银灰色或带黄绿色,腹部白色,鳞片较大,各鳍均为灰黑色。

为什么古人选鲫鱼来培养金鱼?

自然状态下的鲫鱼分布在除青藏高原外的全国各水系的各种水体中,上至江河湖泊下至塘堰沟渠均有鲫鱼的身影,而国外则一直分布到欧洲。随着人工养殖,鲫鱼更是扩散到世界各地的淡水水域,是当之无愧的广布种。能成为广布种的鱼类多具两个特点:抗逆性强(对环境要求不高)和繁殖快(繁殖周期短,繁殖数量大)。

先说抗逆性,拿我们生活中的例子来说,出去钓鱼带回来的鱼中,活到最后的往往都是鲫鱼,把它们放在水盆里还可以养很久。能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生存,靠的就是鲫鱼的看家本领——极出色的耐低氧能力。鲫鱼兼备了应对短期急性缺氧和长期缺氧环境的手段,是非常成功的的低氧耐受性鱼类——所以才有“涸辙之鲋”嘛——高密度养殖时鲜少遇到这种问题。

再就是繁殖方面的优势了。鲫鱼性成熟的时间短,从出生到能参与繁殖仅需一年时间。研究表明,一条两岁的鲫鱼,一年的产卵量可达4万枚。这种广撒网的生育策略进一步保证了这些鱼类种群的延续。

从鲫鱼到金鱼,到底发生了什么?

我们都知道物种的进化就是八个字:基因突变,自然选择。但是金鱼的进化有所不同,是基因突变,人工选择。为什么这么说,因为金鱼是人类在鲫鱼突变体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杂交培育,优化选择,而出现了不同的个体。那金鱼在进化过程中,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呢?下面就为您揭开谜底。

相对于鲫鱼讲,金鱼的外部形态有了极大的变化,几乎没有一个单一性状没有发生变异。

相对于鲫鱼讲,金鱼的外部形态有了极大的变化,几乎没有一个单一性状没有发生变异。

体色的变异

金鱼的种种颜色,主要是由于真皮层中许多有色素皮肤细胞。金鱼的颜色成分只有3种:黑色色素细胞、橙黄色色素细胞和淡蓝色的反光组织。所有这些成分都存在于野生鲫鱼中。大多数色素细胞的色素位置是有变化的。家养金鱼鲜艳多变的体色,只不过是这3种成分的重新组合分布,强度、密度的变化,或消失了其中一个、两个或三个成分而形成的。如透明鱼,体表没有色素细胞,也没有反光组织。

在金鱼的个体发育过程中,曾有褪色的现象。各品种金鱼在幼鱼阶段都呈现灰褐色,经过一定时期的发育之后,由于色素细胞的部分消失而转变为成鱼的体色。唯独紫色、透明和五花的区别较其他各色金鱼出现得早些。

体形的变异

野生鲫鱼的体形是长椭圆形且侧扁的。家养金鱼的体形则是较短且两侧较圆凸的。

鳞片的变异

1、鳞片数目的变异

家养金鱼侧线上的鳞片数目少则22片,多到28片,野生鲫鱼的变异范围为28~32片。家养金鱼的测线鳞多数为26,而鲫鱼为29。这显然与体长有关。家养金鱼侧线以上鳞片行数多数为5,鲫鱼为6;家养金鱼侧线以下的鳞片行数多数为7,而野生鲫鱼则为6。

2、鳞片形态的变异

家养金鱼有正常鳞、透明鳞和珠鳞3种。正带鳞片与野生鲫鱼相同,因有色素细胞和反光组织存在,所以呈现出各种新颖的颜色。透明鳞片虽与正常鳞相同,但体表没有色素细胞和反光组织,看起来犹如一层玻璃,可以透过鳃盖着见红色的鳃,透过体壁看见内脏器官。有人以为此种鱼无鳞,其实是有鳞片的。珠鳞片与正常鳞片不同,它的形状特别,鳞片向外凸起,似粒粒珍珠镶在体表,称为珠鳞。

背鳍的变异

分有背鳍和无背鳍(龙背)两种。还有一些残背(鳍)、长背(鳍)、短背(鳍)的变异,不过这些变异并不为饲养者所喜欢,通常在幼鱼阶段便被淘汰掉了。

头形的变异

我国各地饲养者把头形分为虎头、狮头、鹅头、高头、帽子和蛤煌头。在这些头形中,有的是同一类型,在各地有着不同的名称。如北京饲养者称为虎头的,在南方称为狮头;在北京称为帽子的,在南方称为高头或鹅头。但总体来说还是把头形区分为平头、鹅头和狮头3种类型。

平头型其头部皮肤是薄而平滑的。有窄平头和宽平头之分。鹅头型头顶上的肉瘤厚厚凸起,而两侧鳃盖上则是薄而平滑的。这是本类的主要特征。狮头型头顶和两侧鳃盖上的肉瘤都是厚厚凸起,发达时甚至能把眼睛遮住。

眼睛的变异

眼睛可分为正常眼、龙眼、朝天眼和水泡眼。与野生鲫鱼的眼睛一样大小者称为正常眼。眼球过分膨大,并部分地突出于眼眶之外,这种眼称为龙眼。朝天眼与龙眼相似,都比正常跟大,眼球也部分地突出于眼眶之外,所不同的是朝天眼的瞳孔向上转了90度而朝向天。还有一种在朝天眼的外侧带有一个半透明的大水泡,这种眼称为朝天泡眼。水泡眼的眼眶与龙眼一样大,但眼球却同正常眼的一样小,眼睛的外侧有一个半透明的大水泡,这种眼称为水泡眼。还有一种与水泡眼相似,只是眼眶中半透明的水泡较小些,在眼眶的腹部只形成一个小突起,从表面上看很像蛙的头形,所以称为蛙头,也有人称为蛤蟆头。

鼻隔膜的变异

有正常薄膜和绒球两种。有的鱼具有正常的界隔膜;有的鱼则不同,它的鼻隔膜发育异常,长出2个或4个隔膜褶皱,形成球。这种性状称为线球。

尾鳍的变异

有单尾、双尾、上单下双(三尾〕、垂尾、展开尾(扇尾)、蝶尾(尾展开且往上担)、长足、中长尾和短尾。

鳃盖的变异

有正常鳃益和翻鳃两种。翻鳃是指鳃盖的后缘由内向外翻转,后部的鳃丝裸露于鳃盖之外。

其他变异

例如胸征的变异,有短的和长的。腹鳍的变异有短的和长的。臀鳍的变异有单臀(鳍)、双臀(鳍)、上单下双和无臀鳍的。

金鱼每一个单一性状的变异,或各个性状的不同组合,互相搭配,组成了各个不同的品种。

水产实践人士,共谋渔业繁荣!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渔人刘文俊。如有不同见解或者内容补充请留言或评论分享!

我家养的是金鱼为什么新换的水刚过一天鱼就往上游吸氧气呢?

从你的饲养密度上来看,是很合适的,水高50也有270升水了,4条金鱼应该说鱼是比较少的。但是混还是说明水没有养好,你如果喂食过量,那么食物残渣和排泄物使水质变差。因此就要用到过滤。过滤分物理过滤和生化过滤。物理过滤是过滤水中的食物残渣和排泄物。但是随着水质的变差,水中氨的含量也是急剧增高的。氨的浓度过大,直接导致鱼死亡。所以生化过滤就是建造硝化系统来分解水中的氨来达到稳定位置的作用。你简单的通过换水来达到水质要求是很难的。而且一次换水的量达到1/2是很危险的。金鱼喜欢老水,尤其是很多绿藻的老水,大量的换水,只会让鱼感觉有压迫感,所以产生浮头,时间长了,免疫力下降,容易生病。

建议,增加过滤设备,你的情况加底滤比较合适。或者加上滤内滤的组合都能达到很好的效果。金鱼对溶氧要求很高最好增加增氧设备。最后还是换水问题。每3天换水1/4到1/3即可,要用困过的水,新水的温度不能和老水温度相差超过2度,而且加水要缓慢!

为什么金鱼会变颜色了?

金鱼的种种颜色,主要是由于真皮层中许多有色素皮肤细胞枣色素细胞所产生。金鱼的颜色成分只有3种:黑色色素细胞、橙黄色色素细胞和淡蓝色的反光组织。所有的这些成分都存在于野生鲫鱼中。家养金鱼鲜艳多变的体色,这只不过是这3种成分的重新组合分布,强度、密度的变化,或消失了其中一个、两个或三个成分而形成的。 有些同种鱼类的不同个体间具有不同的色彩。有些鱼类同一个体的一色,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着背景的改变而发生变化。这是鱼类对生存环境的特殊适应。这种变化,随着物种的不同,变色的能力、速度会有所不同。 会变色的鱼类特别多,金鱼是其中一种,变色主要受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控制,大多数对颜色的感应主要依靠头部神经系统。主要原因是为了适应环境色彩,同时还有其他因素。比如在受电光照射后,就会把一定的颜色和斑纹显示出来。当鱼受伤、生病或水中缺氧、水质变差时,鱼的体色会变暗,失去光泽。

金鱼是由什么鱼进化成的?

金鱼是由中国鲫鱼演变过来的,鲫鱼―红鲫鱼―草金―单尾草金―金鱼―多个品种的金鱼。金鱼起源于中国,也称“金鲫鱼”,近似鲤鱼但它没有口须,是由鲫鱼进化而成的观赏鱼类。金鱼的品种很多,颜色有红、橙、紫、蓝、墨、银白、五花等,分为文种、草种、龙种、蛋种四大品系。在12世纪已开始金鱼家化的遗传研究,经过长时间培育,品种不断优化,现在世界各国的金鱼都是直接或间接由中国引种的。

为什么我家的金鱼会反过来?

金鱼出现一直翻滚的情况,可能是缺氧或感冒导致的,注意及时进行治疗。水温温差过大也会造成金鱼一直翻滚,注意控制水温在25℃~27℃之间。鱼鳔失调病也是造成金鱼一直翻滚的常见原因,对此需要注意给金鱼补充营养。

金鱼一直翻滚的原因

金鱼一直翻滚,可能是缺氧或感冒了,缺氧的话需要进行暴氧处理,感冒需要及时喂食专用药物治疗,且7天之内禁止患病金鱼合缸,直至健康。

若是水温温差过大,也会导致金鱼出现一直翻滚的现象,这个时候,需要将温度保持在25℃~27℃之间,这是适合金鱼生活的水温。

另外,鱼鳔失调病也是金鱼一直翻滚的可能原因,这个病因是平时营养不足,体内脂肪少,鱼体抗低温能力降低造成的,所以鱼主人需要注意给金鱼补充营养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