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微的承诺,陌生人你们到底为了什么而学习啊?
一、工作
我之前工作做过人事,老板要求今天解决的问题,你如果拖到明天完成,他肯定会怀疑你的工作能力。不要想着自己做着一份安稳的工作,拿着稳定的收入,一旦公司裁员,一些可有可无的岗位,首先就在淘汰的名单中。
在工作的岗位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更应该抽空挡学习,你只有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技能、专业水平,工作起来才会更顺心应手。不必每一次升职加薪的名单中被滑下来,甚至错过任何一次提升的机会,更可能老板觉得你不是可塑之才,他会把更多的精力财力投资到合适的人身上。机会是自己争取的,领导看重的是能力,思路决定出路。
虽然我现在家带孩子,也得经常看书,晚上陪孩子一起阅读。不能把自己的工作辞了,再把学习的能力丢了,今后回到工作的岗位也不至于陌生!
二、育儿
我的孩子上小学三年级,她喜欢画画,有时候她问我一些问题,我刚想要回答,她给我一句:“算了,问你也不懂!”确实我不得不承认,我没有这个细胞,而她又是如此的热爱画画,她的画经常被老师夸奖,我只能支持她学画画,给她精神上的鼓励。
后来我买了几本素描书和绘画的专业书,她放学回家,看到这些书,心里乐开了花。可是她也有不懂这些专业知识,我知道自己找到机会了,能和她有共同的话题,我们一起开始研究,陪她一起看书,她画我在旁给她一些意见。虽然我也不是专业,总比她总是说我啥也不懂的强,我也要面子的嘛!
通过学习是提升自己最便宜又最有效的方法。你如果不学不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可能将来你的孩子都会有淡淡的忧伤。“为何我问的问题,父母却不能解答?”所以你无论是身处各种境地,你都应该无时无刻的学习和阅读,不仅仅是为了工资、孩子的教育问题、等等!更多的是你自己学到的知识,才能帮到你,在你遇到问题和困难的时候,大脑才会给你思路。
《善良的种子》《爸爸妈妈不容易》……等4本书是今天刚收到的,无论何时何地别忘了给自己充电,为自己加油!
李世民让尉迟敬德杀掉被称为房谋杜断的房玄龄和杜如晦?
房玄龄和杜如晦是李世民手下著名的谋士,房玄龄善谋,杜如晦善断,被世人称为“房谋杜断”。他们为李世民的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并帮助李世民开创了贞观之治。但是,在玄武门之变前,李世民却命令尉迟恭杀掉他们,这究竟是为何呢?
一、玄武门之变的前夜。玄武门之变是唐朝历史上的一场悲剧,因为皇位之争,造成了骨肉相残。这场惨剧的根源在于李渊的处置错误,让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间形成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在建立唐朝的战争中,李世民以他卓越的军事才能,为唐朝取得了无数战功。为了对李世民进行安抚,李渊曾经对他许下了代替李建成为继承人的诺言。
但是李建成也不是泛泛之辈,他也拥有一定的政治和军事才能。这使得李渊在关键的时刻犹豫了,最终没有替换太子。后来他又想让李世民真实东都洛阳,把两人分隔开来,可也没有实行。这样,在长安的朝廷中,就出现了李建成和李世民两个政治集团,双方为了皇位争斗不休。
在长安中,由于李建成经营多年,李世民的势力处于下风。而且李渊又偏听身边人的谗言,对李世民日渐不满,偏袒李建成。为了彻底解决通往皇位的障碍,李建成和他的手下在经过长期的斗争后,决定以武力彻底解决李世民集团。
李建成等人先是将房玄龄和杜如晦从秦王府赶走,随后又以抵御突厥入侵的名义,要求把秦王府的兵马转到自己的手下。他们还密谋准备杀害李世民,结果这个密谋被王晊得知,报告给了李世民。在这种危急的状况下,李世民决定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李建成和李元吉兄弟,武力夺取政权。
在发生玄武门之变前,李世民派尉迟恭去叫房玄龄、杜如晦入府谋划。可是尉迟恭回来说两人不来。房玄龄和杜如晦两人说自己有皇帝的敕令不允许再为秦王效力,今天如果私自来见秦王,必然会被诛杀,不敢听从秦王的命令前来。
李世民听了尉迟恭的回答,勃然大怒。他对尉迟恭说难道房玄龄和杜如晦要背叛我吗?于是他把自己的佩刀交给尉迟恭说,你且再去一次,如果房玄龄和杜如晦没有来意,你就把他们的脑袋砍下来一起拿回来。于是,房玄龄和杜如晦来到秦王府,跟随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
二、房玄龄和杜如晦与李世民之间的博弈。在玄武门之变前,李世民和房玄龄、杜如晦一起合演的这场活剧,正是双方在心理上进行的一场博弈。最终,双方都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形成了皆大欢喜的局面。房玄龄和杜如晦并非是要背叛李世民,他们是用这种方式激将李世民。李世民也并不是要真杀房杜二人,而是用这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决心。
在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前,就进行了长期的准备工作。其中最关键的一招,就是拉拢了原本是李建成的手下,玄武门守将常何。正是在他的帮助下,李世民才顺利完成了玄武门政变,杀死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夺取了唐朝的政权。因此,要说李世民原本就没有武力夺权的心思,是不正确的。
可是在发动玄武门之变前,李世民的心中还是很忐忑的。首先他的军事实力和李建成、李元吉相比是处于决定劣势的。长安是李建成、李元吉经营多年的老巢,手下的直属兵马就有数千之众。而李世民手中只有秦王府的八百将士,众寡不敌。
在朝廷中,由于李建成身为太子,又长期代替李渊执政,得到了很多大臣的拥戴。李世民曾经多方运动,可是收效甚微。就连跟随李世民长期征战的李靖、李勣、秦琼都不愿意参与到这场斗争中去。再加上李渊的偏袒,使得李世民的处境越发不利。
其次,李世民也不愿意背上杀害兄弟的恶名。他十分忌讳此事在历史上的影响,不想让自己的英名遭到杀兄屠弟逼父的玷污。但是由于形势日趋紧迫,留给李世民选择的日子不多了。他手下的几位亲信也看出形势不利,力主李世民发动政变夺取。在这些人中,态度最积极的就有房玄龄和杜如晦两人。
李建成和李元吉正是看到了房杜二人对李世民的作用,才想办法把他们赶出了秦王府。李世民在发动玄武门之变前,派尉迟恭去叫两人回府,也正是为了和他们商议如何发动政变。那么此举应该正中两人的下怀,可为什么他们却拒不回去呢?
这是因为他们知道李世民心中对发动政变还存有犹豫,故意使出的激将法。李世民自始至终对发动政变都是抱有犹豫态度的。他在政变前所有的事情都安排停当后,还让人进行占卜吉凶。正好这一幕被他从外面进来的部下张公瑾看到。
张公瑾马上把占卜的用具都扔到了地上,并且进前向李世民说,凡是用占卜的办法的,都是用来解决犹豫,难以决定的事情的。现在我们发动政变的事情是无可疑虑的,哪里需要进行占卜。就算是占卜的结果是凶的话,形势也不允许我们回头了,请大家好好想想。李世民赞同张公瑾的话,随后就发动了玄武门之变。
房玄龄和杜如晦正是看到了李世民心中的犹豫,因此才以拒绝执行李世民命令的方式,对李世民进行了激将法。他们让李世民看到,如果他再不当机立断,发动对李建成、李元吉的反击,将会陷入众叛亲离的境地。连他最信任的房玄龄、杜如晦也会大难临头各自飞,不会随同李世民同归于尽。
正是受到了房玄龄、杜如晦激将法的刺激,李世民才会派出尉迟恭拿着自己的佩刀去找二人,还斩钉截铁地说,两人如果不听命令前来,就让尉迟恭斩了两人的首级回来。这个举动,代表了李世民的两层含义,让看透这两层含义的房杜二人欣然而归。
第一层含义是李世民用这种方式表明自己的态度,自己已经决心发动政变。在这种情况下,所谓的敕令对李世民来说毫无意义。房玄龄和杜如晦作为自己的部下,必须听从自己的命令,跟李渊、李建成的朝廷决裂。
第二层含义是李世民用这种方式表明自己对房杜二人的信任。房杜二人是李世民最得力的谋士,也是要求李世民发动政变最积极的人。他们为李世民长期谋划,就是为了发动政变的这一天。李世民发动政变,专门派人叫他们参加,这表明了李世民把两人当作心腹,和他们联为一体,在生死关头共同进退。
我们可想而知,当房玄龄和杜如晦见到尉迟恭拿来的佩刀,不是感到害怕恐惧,而是欣喜若狂。他们多年的努力终于要得出结果,当然二话不说就随尉迟恭返回秦王府,辅佐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在政变成功后,李世民论功行赏,把他们都列入了最高的封赏人员行列之中。
结语:在玄武门之变前,李世民派尉迟恭去叫房玄龄和杜如晦两人回秦王府议事,却遭到了两人的拒绝。两人的理由是有敕令不允许再为秦王效力,否则会被诛杀。李世民听后大怒,派尉迟恭拿着自己的佩刀去找二人,如果二人不来就杀了他们。
其实这是一场君臣之间的心理博弈。房杜二人知道李世民心中的犹豫,为了坚定他的决心,两人使出了激将法。而李世民则用这种方式表达出自己的决心和对二人的信任。因此,房杜二人见到目的达到,立刻回到秦王府,帮助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什么话送给自己心爱的人最好?
亲爱的,如果你一定要我说,我会说:“有你真好!”
对,有你真的很好!有了你,我感到了世界多么的美好,望着都有一份满满的欢喜。
有你真好!我的世界从此不再寂寞。走近你也有一份暖暖的幸福。
有你真好!有了你我好像拥有了整个世界。
对着你,请允许我再重复那一句:有你真好!
关于争取权利的名言?
●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马克思
● 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在于接受,也不是在于争取。
巴金
● 人只有献身社会,才能找出那实际上是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 爱因斯坦
● 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谈空话。
爱因斯坦
● 人的价值蕴藏在人的才能之中。 马克思
● 不要在已成的事业中逗留着!
巴斯德
● 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
培根
● 浪费别人的时间是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是慢性自杀。 列宁
● 把语言化为行动,比把行动化为语言困难得多。 高尔基
● 不经巨大的困难,不会有伟大的事业。 伏尔泰
● 坚强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做出惊人的事业。 马尔顿
● 今天所做之事勿候明天,自己所做之事勿候他人。 歌德
● 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是耽误了。
裴斯泰洛齐
● 科学的每一项巨大成就,都是以大胆的幻想为出发点的。 杜威
● 科学没有国境,但科学家有祖国。 巴斯德
● 凡在小事上对真理持轻率态度的人,在大事上也是不可信任的。 爱因斯坦
● 好动与不满足是进步的第一必需品。
爱迪生
本性流露永远胜过豪言壮语。
莱辛
说谎话的人所得到的,就只是即使说了真话也没有人相信。
伊索
真正的谦虚只能是对虚荣心进行了深思以后的产物。
柏格森
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
海涅
虚伪永远不能凭借它生长在权利中而变成真实。
泰戈尔
凡是与虚伪相矛盾的东西都是极其重要而且有价值的。
高尔基
我并无过人的特长,只是忠诚老实,不自欺欺人,想做一个“以身作则”来教育人的平常人。
吴玉章
辱,莫大于不知耻。
王通
虚荣心很难说是一种恶行,然而一切恶行都围绕虚荣心而生,都不过是满足虚荣心的手段。
柏格森
行一件好事,心中泰然;行一件歹事,衾影抱愧。
神涵光
一个人最伤心的事情无过于良心的死灭。
郭沫若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丘
人在智慧上应当是明豁的,道德上应该是清白的,身体上应该是清洁的。
契诃夫
良心是由人的知识和全部生活方式来决定的。
马克思
真诚才是人生最高的美德。
乔叟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歌德
美德有如名香,经燃烧或压榨而其香愈烈,盖幸运最能显露恶德而厄运最能显露美德也。
培根
我愿证明,凡是行为善良与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担当患难。
贝多芬
阴谋陷害别人的人,自己会首先遭到不幸。
伊索
善气迎人,亲如弟兄;恶气迎人,害于戈兵。
管仲
知耻近乎勇。
孔丘
入于污泥而不染、不受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侵蚀,是最难能可贵的革命品质。
周恩来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
我们有力的道德就是通过奋斗取得物质上的成功;这种道德既适用于国家,也适用于个人。
罗素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刘备
国家用人,当以德为本,才艺为末。
康熙
自我控制是最强者的本能。
萧伯纳
巨大的建筑,总是由一木一石叠起来的,我们何妨做做这一木一石呢?我时常做些零碎事,就是为此。
鲁迅
讲话气势汹汹,未必就是言之有理。
萨迪
不会宽容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别人的宽容的。
贝尔奈
如果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
牛顿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当永远记住这个真理。
毛泽东
自觉心是进步之母,自贱心是堕落之源,故自觉心不可无,自贱心不可有。
邹韬奋
蜜蜂从花中啜蜜,离开时营营的道谢。浮夸的蝴蝶却相信花是应该向他道谢的。
泰戈尔
脾气暴躁是人类较为卑劣的天性之一,人要是发脾气就等于在人类进步的阶梯上倒退了一步。
达尔文
作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有礼貌。
罗素
好脾气是一个人在社交中所能穿着的最佳服饰。
都 德
无论你怎样地表示愤怒,都不要做出任何无法挽回的事来。
培 根
峣峣者缺,皎皎者易污。《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范晔
有真道德,必生真胆量。凡怕天怕地怕人怕鬼的人,必是心中有鬼,必是品行不端。
宣永光
骄谄,是一个人。遇胜我者则谄,遇不知我者则骄。
申居郧
有谦和、愉快、诚恳的态度,而同时又加上忍耐精神的人,是非常幸运的。
塞涅卡
谦固美名,过谦者,宜防其诈。
朱熹
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
陶 铸
凡是有良好教养的人有一禁诫:勿发脾气。
爱默生
应当在朋友正是困难的时候给予帮助,不可在事情无望之后再说闲话。
伊索
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
诸葛亮
当我们是大为谦卑的时候,便是我们最近于伟大的时候。
泰戈尔
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诸葛亮
显而易见,骄傲与谦卑是恰恰相反的,可是它们有同一个对象。这个对象就是自我。
休谟
最盲目的服从乃是奴隶们所仅存的唯一美德。
卢梭
卑己而尊人是不好的,尊己而卑人也是不好的。
徐特立
每个人都知道,把语言化为行动,比把行动化为语言困难得多。
高尔基
劳谦虚己,则附之者众;骄慢倨傲,则去之者多。
葛洪
虚已者进德之基。
方孝孺
骄傲自满是我们的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这个陷阱是我们自己亲手挖掘的。
老舍
气忌盛,新忌满,才忌露。
吕坤
成功的第一个条件是真正的虚心,对自己的一切敝帚自珍的成见,只要看出同真理冲突,都愿意放弃。
斯宾塞
我的座右铭是: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徐悲鸿
怀疑并不是缺点。总是疑,而并不下断语,这才是缺点。
鲁迅
嫉妒心是荣誉的害虫,要想消灭嫉妒心,最好的方法是表明自己的目的是在求事功而不求名声。
培根
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
魏徵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屈原
人生至愚是恶闻已过,人生至恶是善谈人过。
申居郧
无德之人常嫉他人之有德。
培根
对别人的意见要表示尊重。 千万别说:“你错了。”
卡耐基
九牛一毫莫自夸,骄傲自满必翻车。历览古今多少事,成由谦逊败由奢。
陈毅
昂着头出征,夹着尾巴回家,是庸驽而又好战的人的常态。
冯雪峰
一知半解的人,多不谦虚;见多识广有本领的人,一定谦虚。
谢觉哉
我们的骄傲多半是基于我们的无知!
莱辛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当永远记住这个真理。
毛泽东
一个人的真正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渺小。
保 罗
我们不要把眼睛生在头顶上,致使用了自己的脚踏坏了我们想得之于天上的东西。
冯雪峰
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王阳明
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
鲁迅
应该让别人的生活因为有了你的生存而更加美好。
茨巴尔
一个人如果把从别人那里学来的东西算作自己的发现,这也很接近于虚骄。
黑格尔
凡过于把幸运之事归功于自己的聪明和智谋的人多半是结局很不幸的。
培根
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邓拓
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
萧楚女
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头。
华罗庚
人不可为了荣华与虚名给自己招来危险。
伊索
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这就是松树的风格。
陶铸
自夸的人的虚荣的性格显示他的隐秘的恶。
伊索
祸摸大于无信。
傅玄
人不能象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
但丁
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不故加之而不怒。
苏轼
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镜于水,见面之容,镜于人,则知吉与凶。
墨翟
古之君子如抱美玉而深藏不市,后之人则以石为玉而又炫之也。
朱熹
谁给我一滴水, 我便回报他整个大海。
华 梅
受惠的人,必须把那恩惠常藏心底,但是施恩的人则不可记住它。
西塞罗
无论乌鸦怎样用孔雀的羽毛来装饰自己,乌鸦毕竟是乌鸦。
斯大林
谁若想在困厄时得到援助,就应在平日待人以宽。
萨迪
生气的时候,开口前先数到十,如果非常愤怒,先数到一百。
杰弗逊
改造自己,总比禁止别人来得难。
鲁 迅
人应尊敬他自己,并应自视能配得上最高尚的东西。
黑格尔
我要做的事,不过是伸手去收割旁人替我播种的庄稼而已。
歌德
除非你的话能给人安慰,否则最好保持沉默;宁可因为说真话负罪,也不要说假话开脱。
萨迪
吹牛撒谎是道义上的灭亡,它势必引向政治上的灭亡。
列宁
我们应该顺应自然,立在真实上,求得人生的光明,不可陷入勉强、虚伪的境界,把真正人生都归幻灭。
李大钊
自私自利之心,是立人达人之障。
吕坤
你要记住,永远要愉快地多给别人,少从别人那里拿取。
高尔基
钓名沽誉,眩世炫俗,由君子观之,皆所不取也。
方孝孺
不知道他自己的人的尊严,他就完全不能尊重别人的尊严。
席勒
君子赠人以言,庶人赠人以财。
荀况
该诅咒的谄媚者,愿你们除了毒药什麽也不赞美!
莱辛
我们不能一有成绩,就象皮球一样,别人拍不得,轻轻一拍,就跳得老高。成绩越大,越要谦虚谨慎。
王进喜
好小利必有大不利。
冯班
欺人亦是自欺,此又是自欺之甚者。
朱熹
讲真话有人不喜欢,但还是要讲。
周扬
政治上采取诚实态度,是有力量的表现,政治上采取欺骗态度,是软弱的表现。
列宁
夫高论而相欺,不若忠论而诚实。
王符
土扶可城墙,积德为厚地。
李白
诚则始终不忒,表里一致,敬信真纯,近于乡原之人哉?
皮日休
常求有利别人,不求有利自己。
谢觉哉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丘
理想的人物不仅要在物质需要的满足上,还要在精神旨趣的满足上得到表现。
黑格尔
不如鄙性好诚实,退无所议进不谀。
刘过
生活是欺骗不了的,一个人要生活的光明磊落。
冯雪峰
巧言不如直到。
郑德辉
自称盗贼的无须防,得其反倒是好人;自称正人君子的必须防,得其反则是盗贼。
鲁迅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程颢
虚假永远无聊乏味,令人生厌。
波瓦洛
在荣誉上不伸手,在待遇上不伸手,在物质上不伸手。
王杰
人心恶假贵重真。
白居易
自己不能胜任的事情,切莫轻易答应别人,一旦答应了别人,就必须实践自己的诺言。
华盛顿
如果天下平静无事,到处都是溢美和逢迎,那麽,无耻、欺诈和愚昧更将有滋长的余地了;没有人再揭发,没有人再说苛酷的真话!
别林斯基
人以言媚人者,但欲人之悦已,而不知人之轻己;人以言自夸者,但欲人之羡已,而不知人之笑己;轻而且笑,辱莫甚焉。
李惺
把“德性”教给你们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钱。这是我的经验之谈。在患难中支持我的是道德,使我不曾自杀的,除了艺术以外也是道德。
贝多芬
钻研然而知不足,虚心是从知不足而来的。虚伪的谦虚,仅能博得庸俗的掌声,而不能求得真正的进步。
华罗庚
很多人足够聪明,有满肚子的学问,可是也有满脑子的虚荣心,为着让眼光短浅的俗人赞赏他们是才子,他们简直不知羞耻,对他们来说,世间没有什麽东西是神圣的。
歌德
年轻的姑娘,特别是你们,必须知道好名誉比任何修饰都来得宝贵,而且好名誉象春天的花朵一样,一阵风就能把它毁了。
克雷洛夫
好炫耀的人是明哲之士所轻视的,愚蠢之人所艳羡的,谄佞之徒所奉承的,同时他们也是自己所夸耀的言语地奴隶。
培根
赞美好事是好的,但对坏事加以赞美则是一个骗子和奸诈的人的行为。
德谟克利特
质朴却比巧妙的言辞更能打动我的心。
莎士比亚
人类是唯一会脸红的动物,或是唯一该脸红的动物。
马克·吐温
害羞是畏惧或害怕羞辱的情绪,这种情绪可以阻止人不去犯某些卑鄙的行为。
斯宾诺莎
谦卑并不意味着多顾他人少顾自己,也不意味着承认自己是个无能之辈,而是意味着从根本上把自己置之度外。
威廉·特姆坡
习惯就是习惯,谁也不能将其扔出窗外,只能一步一步地引下楼。
马克·吐温
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
拉罗什福科
一切都靠一张嘴来做而丝毫不实干的人,是虚伪和假仁假义的。
德谟克利特
如果我们把每个人的不幸堆成一堆由大家均分,大多数人都会甘愿接受一份,欣然离去。
苏格拉底
不要对一切人都以不信任的眼光看待,但要谨慎而坚定。
德谟克里特
虚荣促使我们装扮成不是我们本来的面目以赢得别人的赞许,虚伪却鼓动我们把我们的罪恶用美德的外表掩盖起来,企图避免别人的责备。
菲尔丁
多听,少说,接受每一个人的责难,但是保留你的最后裁决。
莎士比亚
对自己的痛苦敏感,而对别人的痛苦极其 麻木不仁,这是人性的可悲的特色之一。
池田大作
如果丑陋的人偏想要别人称赞他美,跛脚的人偏想表现矫健,那麽这种原来引起我们同情的不幸情况只会引起我们讪笑了。
菲尔丁
礼仪的目的与作用本在使得本来的顽梗变柔顺,使人们的气质变温和,使他尊重别人,和别人合得来。
约翰·洛克
我们应该注意自己不用言语去伤害别的同志,但是,当别人用语言来伤害自己的时候,也应该受得起。
刘少奇
虚心不是一般所谓谦虚,只是表面上接受人们的意见,也不是与人们无争论无批评,把是非和真理的界线模糊起来,而必须保持自己的政治立场,当自己还未了解他人意见时不盲从。
徐特立
嫉妒是一种恨,此种恨使人对他人的幸福感到痛苦,对他人的灾殃感到快乐。
斯宾诺莎
在嫉妒心重的人看来,没有比他人的不幸更能令他快乐,亦没有他人的幸福,更能令他不安。
斯宾诺莎
关于阿谀拍马的卑鄙和恶劣,不止告诫过我们多少遍了;然而总是没有用处:拍马屁的人总会在我们心里找到空子。
克雷洛夫
谦虚的学生珍视真理,不关心对自己个人的颂扬:不谦虚的学生首先想到的是炫耀个人得到的赞誉,对真理漠不关心。思想史上载明,谦虚几乎总是和学生的才能成正比例,不谦虚则成反比。
普列汉诺夫
有嫉妒心的人,自己不能完成伟大事业,便尽量去低估他人的伟大,贬抑他人的伟大性使之与他本人相齐。
黑格尔
为什麽公鸡恬不知耻地恭维杜鹃呢?当然是因为杜鹃也在恭维公鸡呀。
克雷洛夫
不谦虚的话只能有这个辩解,即缺少谦虚就是缺少见识。
富兰克林
奉承者总是靠听他话的人来养活自己的。
拉·封丹
我们各种习气中再没有一种象克服骄傲那麽难的了。虽极力藏匿它,克服它,消灭它,但无论如何,它在不知不觉之间,仍旧显露。
富兰克林
要在座的人都停止了说话的时候,有了机会,方才可以谦逊地把问题提出,向人学习。
约翰·洛克
大多数的科学家,对于最高级的形容词和夸张手法都是深恶痛绝的,伟大的人物一般都是谦虚谨慎的。
贝弗里奇
当我们胆敢作恶,来满足卑下的希冀,我们就迷失了本性,不再是我们自己。
莎士比亚
决不要陷于骄傲。因为一骄傲,你们就会在应该同意的场合固执起来;因为一骄傲,你们就会拒绝别人的忠告和友谊的帮助;因为一骄傲,你们就会丧失客观标准。
巴甫洛夫
谦虚是不可缺少的品德。
孟德斯鸠
卑鄙和高傲的动机只会满足愚人、武夫、人类的侵略者和掠夺者的贪于,人们应当放弃这种动机,不要让这些诱人的饮料再麻醉那些自命不凡之徒!
圣西门
一个骄傲的人,结果总是在骄傲里毁灭了自己。
莎士比亚
不管我们的成绩有多麽大,我们仍然因该清醒地估计敌人地力量,提高警惕,决不容许在自己的队伍中有骄傲自大、安然自得和疏忽大意的情绪。
斯大林
骄傲的人喜欢见依附他的人或谄媚他的人,而厌恶见高尚的人。……而结果这些人愚弄他,迎合他那软弱的心灵,把他由一个愚人弄成一个狂人。
斯宾诺莎
骄傲的人必然嫉妒,他对于那最以德性受人称赞的人便最怀忌恨。
斯宾诺莎
自卑虽是与骄傲反对,但实际却与骄傲最为接近。
斯宾诺莎
让自己完全受财富支配的人是永不能合乎公正的。
德谟克利特
礼仪不良有两种:第一种是忸怩羞怯;第二种是行为不检点和轻慢;要避免这两种情形,就只有好好地遵守下面这条规则,就是,不要看不起自己,也不要看不起别人。
约翰·洛克
真正的虚心,是自己毫无成见,思想完全解放,不受任何束缚,对一切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具体分析情况对于任何方面反映的意见,都要加以考虑,不要听不进去。
邓拓
无论是别人在跟前或者自己单独的时候,都不要做一点卑劣的事情:最要紧的是自尊。
毕达哥拉斯
为了彻底防止和克服思想上不同程度的主观主义成分,我们惟有要求自己,遇事都一定要保持真正的虚心。
邓拓
由于痛苦而将自己看得太低就是自卑。
斯宾诺莎
自负对任何艺术是一种毁灭。骄傲是可怕的不幸。
季米特洛夫
先相信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
罗曼·罗兰
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
斯宾诺莎
奉承是一枚依靠我们的虚荣才得以流通的伪币。
拉罗什福科
蠢材妄自尊大,他自鸣得意的,正好是受人讥笑奚落的短处,而且往往把应该引为奇耻大辱的事,大吹大擂。
克雷洛夫
无论在什麽时候,永远不要以为自己已经知道了一切。不管人们把你们评价的多麽高,但你们永远要有勇气对自己说:我是个毫无所知的人。
巴甫洛夫
伟大的人是决不会滥用他们的优点的,他们看出他们超过别人的地方,并且意识到这一点,然而绝不会因此就不谦虚。他们的过人之处越多,他们越认识到他们的不足。
卢梭
懒于思索,不愿意钻研和深入理解,自满或满足于微不足道的知识,都是智力贫乏的原因。这种贫乏通常用一个字来称呼,这就是“愚蠢”。
高尔基
当我历数了人类在艺术上和文学上所发明的那许多神妙的创造,然后再回顾一下我的知识,我觉得自己简直是浅陋之极。
伽利略
有了一些小成绩就不求上进,这完全不符合我的性格。攀登上一个阶梯,这固然很好,只要还有力气,那就意味着必须再继续前进一步。
安徒生
啊!夸奖的话,出于自己口中,那是多麽乏味!
孟德斯鸠
要使别人喜欢你,首先你得改变对人的态度,把精神放得轻松一点,表情自然,笑容可掬,这样别人就会对你产生喜爱的感觉了。
卡耐基
在你发怒的时候,要紧闭你的嘴,免得增加你的怒气。
苏格拉底
养成他们有耐劳作的体力,纯洁高尚的道德,广博自由能容纳新潮流的精神,也就是能在世界新潮流中游泳,不被淹没的力量。
鲁迅
不论你是一个男子还是一个女人,待人温和宽大才配得上人的名称。一个人的真正的英勇果断,决不等于用拳头制止别人发言。
萨迪
坏事情一学就会,早年沾染的恶习,从此以后就会在所有的行为和举动中显现出来,不论是说话或行动上的毛病,三岁至老,六十不改。
克雷洛夫
青年人应当不伤人,应当把个人所得的给予各人,应当避免虚伪与欺骗,应当显得恳挚悦人,这样学着去行正直。
夸美纽斯
真正的学者真正了不起的地方,是暗暗做了许多伟大的工作而生前并不因此出名。
巴尔扎克
意志薄弱的人不可能真诚。
拉罗什福科
礼貌使人类共处的金钥匙。
松苏内吉
一分钟一秒种自满,在这一分一秒间就停止了自己吸收的生命和排泄的生命。只有接受批评才能排泄精神的一切渣滓。只有吸收他人的意见才能添加精神上新的滋养品。
徐特立
礼貌是儿童与青年所应该特别小心地养成习惯的第一件大事。
约翰·洛克
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以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
孟德斯鸠
人并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
托尔斯泰
守法和有良心的人,即使有迫切的需要也不会偷窃,可是,即使把百万金元给了盗贼,也没法儿指望他从此不偷不盗。
克雷洛夫
孩子是要别人教的,毛病是要别人医的,即使自己是教员或医生。但做人处事的法子,却恐不是不能见义,怕的是见义而不勇为。
谢觉哉
要留心,即使当你独自一人时,也不要说坏话或做坏事,而要学得在你自己面前比在别人面前更知耻。
德谟克利特
一个人最怕不老实,青年人最可贵的是老实作风。“老实”就是不自欺欺人,做到不欺骗人家容易,不欺骗自己最难。“老实作风”就是脚踏实地、不占便宜。世界上没有便宜的事,谁想占便宜谁就会吃亏。
徐特立
真诚是一种心灵的开放。
拉罗什福科
诡计只是一种贫乏的精明。
拉罗什福科
一个人就好象是一个分数,他的实际才能好比分子,而他对自己的估价好比分母。分母愈大则分数的值愈小。
托尔斯泰
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
罗曼·罗兰
谄媚也可造成协调,但这种协调是借奴性的无耻的罪过或欺骗所造成的。
斯宾诺莎
人的美德的荣誉比他的财富的荣誉不知大多少倍。
达·芬奇
卑劣的人比不上别人的品德,便会对那人竭力诽谤。嫉妒的小人背后诽谤别人的优点,来到那人面前,又会哑口无言。
萨迪
给人幸福的不是身体上的好处,也不是财富,而是正直和谨慎。
德谟克利特
自以为聪明的人往往是没有好下场的。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最老实的人,因为只有老实人才能经得起事实和历史的考验。
周恩来
人民不喜欢假话,哪怕多麽装腔作势,多麽冠冕堂皇的假话,都不会打动人们的心。人人心中都有一架衡量语言的天平。
艾青
说真话不应当是艰难的事情。我所谓真话不是指真理,也不是指正确的话。自己想什麽就讲什麽;自己怎麽想就怎麽说这就是说真话。
巴金
一种美德的幼芽、蓓蕾,这是最宝贵的美德,是一切道德之母,这就是谦逊;有了这种美德我们会其乐无穷。
加尔多斯
虚荣心可以有许多不同的表现形式。人家常说我没有虚荣,但这也是一种虚荣,一种特殊的虚荣心呢!你看,我不是感到一种特殊的自负吗?真象小孩子一样幼稚呢!
爱因斯坦
切忌浮夸铺张。与其说得过分,不如说得不全。
列夫·托尔斯泰
“骄傲”两个字我有点怀疑。凡是有点干劲的,有点能力的,他总是相信自己,是有点主见的人。越有主见的人,越有自信。这个并不坏。真是有点骄傲,如果放到适当岗位,他自己就会谦虚起来,要不然他就混不下去。
邓小平
谦逊可以使一个战士更美丽。
奥斯特洛夫斯基
只有抗拒诱惑,你才有更多的机会做出高尚的行为来。
车尔尼雪夫斯基
心灵纯洁的人, 生活充满甜蜜和喜悦。
列夫·托尔斯泰
你必须保持诚实人的立场。这时常是冒险的,这需要有勇气。
奥斯特洛夫斯基
一切利己的生活,都是非理性的,动物的生活。
列夫·托尔斯泰
我要求别人诚实,我自己就得诚实。
陀思妥耶夫斯基
牺牲眼前的一些虚荣,日后就会大有收获。当荣誉一时尚未确定归属的时候,某些虚荣心比你更强的人就会跃跃欲试,把荣誉据为己有。但是过后,甚至心怀嫉妒的人,也会倾向给你公正的评价,拔下那些冒名插上的羽毛,把它奉还真正的主人。
富兰克林
汉武帝为什么开始喜欢卫子夫?
一代贤后卫子夫,为何落得悲惨下场。最是无情帝王家,卫子夫被逼自缢而薨,而汉武帝只赐了她一口薄木棺材。
卫子夫相伴汉武帝几十年,期间也是荣光无限,备受宠幸,为何后来失宠至汉武帝讨厌,最后却落了个凄惨下场?
汉武帝登上皇位两年后,有一次去平阳公主府,平阳公主不仅盛情款待,还带上来很多美女供刘彻选择。但汉武帝却看不上眼。
后来有歌女献舞,汉武帝眼前一亮,面前婀娜多姿,气质非凡,犹如出水芙蓉的女子吸引了汉武帝的眼球,他彻底沦陷了。而这名女子正是卫子夫。
汉武帝借更衣之名,在尚衣轩临幸了她。平阳公主顺水推舟主动把卫子夫送给弟弟汉武帝。
汉武帝身边有数不尽的美人,很快就把这一场艳遇忘了个干净。
卫子夫在宫里度日如年,终于逮到一个机会。在一次遣散老弱宫女出宫时,卫子夫精心打扮,梨花带雨,求汉武帝准自己出宫。容貌出众的卫子夫使汉武帝再一次临幸了她。
在这里,不得不提一提汉武帝的皇后陈阿娇。陈阿娇的母亲馆陶公主刘嫖对汉武帝登上皇位有功。汉武帝与皇后陈阿娇结婚,就是一场政治联姻。他也需要陈氏背后的势力支持。
陈阿娇专横跋扈,善妒,又因母亲的功劳恃功自傲。汉武帝因最初的"金屋藏娇",渐生不快!
卫子夫温婉可人,有才艺,又有了身孕,深得汉武帝的宠爱。接连为汉武帝生了3个女儿,对还没有子嗣的汉武帝,很是倾心。
汉武帝对陈阿娇渐生厌恶,只是表面勉强维持与皇后的关系。
陈阿娇看卫子夫受宠,又有子嗣,于是让巫女楚服在皇宫设坛作法,以求子嗣。汉武帝知道后,以"皇后失序,惑于巫祸,不可承天命,其上玺缓"幽禁长门宫。并于公元前110年孤寂死于冷宫。
公元前128年,29岁的汉武帝终于迎来了长子刘据。大汉王朝终于有了继承人,这让刘彻更加宠幸卫子夫。
公元前122年,刘据7岁时,立为太子。随后卫子夫登上后位,卫氏子弟也相继被提拔。时有民谣"生男无喜,生女无怒,独不见卫子夫霸天下"。
卫子夫的弟弟卫青,外甥霍去病。二人不仅能征善战,还有大将之才。
公元前129年,卫青,霍去病讨伐匈奴,建功无数,为大汉朝的稳定立下了汉马功劳。霍去病更是年纪轻轻便"封狼为胥"也使卫子夫的后位稳固如山。
卫子夫在后位温良娴淑,对汉武帝的其他嫔妃也很和善,将后宫打理得井井有条,后宫一片祥和。
汉武帝的身边从不缺美人,卫子夫在汉武帝的心中渐渐归于平淡。汉武帝的身边也出现了王夫人李夫人等,她们相继生下了子嗣。其中更有倾国倾城的李夫人,她尤为汉武帝宠爱,但红颜薄命,她早早逝去。
公元前106年,卫氏家族的顶梁柱卫青因在战场上留下的顽疾而去世。
公元前117年,23岁的霍去病意外去世。他们的相继离世。使卫氏一族了无生机,归于平淡。
没了强大靠山的卫子夫,加上年老色衰,在汉武帝的心目中地位已然不再。她唯一能做的,只是在皇后的宝座上做着她的本份。尽管她贤良淑德,谦卑恭顺汉武帝与卫子夫更多的还是亲情维系。他信任卫子夫。
汉武帝有一次生病,久治不愈。一些奸佞小人江充之流趁机向汉武帝进言,他之所以久病不愈,是有人用巫咒之术诅咒汉武帝。
帝王都向往长生之术,可是竞有人用巫咒诅咒。汉武帝听后勃然大怒,命江充彻察此事。江充挟私报复,并从太子宫中找出木偶,太子哑巴吃黄连,无可分辩。
更兼汉武帝在甘泉宫,父子从未见面。太子因挂念甘泉宫的皇帝是否被奸臣控制。被迫起兵诛杀奸佞。并杀死了江充等人。
汉武帝从甘泉宫派出的人不敢进城,却信口雌黄说太子谋反。汉武帝于是下诏书"捕杀叛逆者"。太子被逼自杀而亡。
汉武帝从甘泉宫回到皇宫,斥责卫子夫纵子谋反,并打入冷宫。
公元前91年,儿子己逝,生无可怜的卫子夫用一根白绫结束了生命。
汉武帝与卫子夫相伴48
年,卫子夫也得到过专宠无数。作为皇后,她的后位之路可谓长久,也留下贤后的美名。
对于汉武帝,扶持卫家势力,也信任和倚仗卫氏家族的势力来巩固自己的政权。所以对卫子夫宠爱而尊重,又因生得长子刘据而封为皇后,获得无上荣光。
卫氏家族的没落,汉武帝江山社稷己稳固。对于卫子夫只剩下亲情和信任。而稍有一点差池便弃之如屐。
古代的君王只爱江山社稷,风流成性的君王身边美人无数,当美貌不在时,留下的只是孤寂与悲哀,这是她们的命运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