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17导弹,中国火箭炮射程480公里?
原因很简单,中国出口的远程火箭炮没有自用的性能好。另外,中国出口的远程/超远程火箭炮是不少,啥时候有过射程480公里的型号了?
远程火箭炮的发展其实也挺有意思,不过这就得从头讲起了。
上世纪六七年代,为了增强解放军陆军的远程对地打击能力,国内开始研制新一代的远程大口径火箭炮,经过多年努力,齐齐哈尔127厂在80年代研制出了83式自行火箭炮。这款火箭炮的最大射程达到了40公里,远超当时其他的现役装备,刷新了国产火箭炮的射程记录,为国产远程火箭炮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虽然83式自行火箭炮成功定型并批量生产,但该炮存在着结构复杂、重量高、精度低、威力小等问题,综合性能并不令人满意,最终仅小批量装备解放军试用。
国产83式273毫米自行火箭炮采用履带式底盘,乘员5人,战斗全重17.5吨,最大公路速度45千米/小时,最大行程400公里,使用4联装箱式桁架发射器,弹药口径273毫米,可使用杀伤爆破弹、燃烧弹等多种弹药,其中杀爆弹重484公斤,战斗部重134公斤,最大杀伤半径69.8米,最大射程40千米。
超远火的雏形--WS-1火箭炮由于83式火箭炮无法满足要求,在80年代末期国内又组织立项新一代远程火箭炮,以满足陆军集团军属远程打击火力的需求。
在这次新一代远程火箭炮的研制中,有多个研究院参与竞标,其中之一就有航天科技七院。七院根据要求推出了高射程的WS-1远火方案(即著名的卫士火箭炮),在方案中WS-1火箭炮采用6×6轮式越野卡车底盘,搭载4个302毫米口径的定向发射管,配用的弹药仍未传统的非制导火箭弹,有效杀伤半径超过70米,最大射程达到100公里。
早期的WS-1火箭炮发射车
整体而言,七院的远火方案独具特色。由于使用的底盘和弹药技术较为保守成熟,因而整体成本偏低,研制周期也很短,便于部队大量装备,另外其超远的射程也相当惊艳,超过其他几个竞争者。不过,在后来的多轮测试中,WS-1方案暴露出严重缺陷,火箭炮的射程虽然超出了要求,但射击精度极低,在最大射程上的CEP竟然超过1000米,甚至还出现过在试射时击毁观测设备的意外。
最终,七院的方案被彻底淘汰出局。
这次火箭炮选型最终以长春弹箭所的远火方案胜出而告终,其产品就是于2003年设计定型为PHL-03自行火箭炮,即著名的03式远程火箭炮。
落选后的意外收获WS-1方案虽然落选,但其较低的成本和超远的射程仍是一个十分吸引眼球的亮点。虽然精度很不理想,但对于缺乏远程打击武器和独立研发能力的国家来说,WS-1火箭炮有着极高的实用价值和威慑能力。因而,航天七院将WS-1火箭炮转为外贸产品并发展出了射程更远的WS-1B火箭炮。
很快,WS-1火箭炮就迎来了出口订单。1997年,为填补自身的远程打击空白,土耳其与中国达成协议购买24门WS-1火箭炮,随后就迅速部署到领土争端地区,发挥了重要的威慑作用。自此,卫士火箭炮一战成名。此后,这种极具威慑力的廉价武器获得了不少国家的青睐,陆续出口到泰国、苏丹等多个国家,声名大噪。
土耳其根据WS-1仿制而来的TR-300型火箭炮,最大射程120千米
根据资料,出口型WS-1/1B火箭发射系统由发射车、装填车、测地车、指挥车等组成,战斗准备时间小于10分钟,发射完毕撤收转移时间小于5分钟。所有车辆采用6×6轮式越野车底盘,最大行驶速度85千米/小时,最大公路行程600千米。发射车上搭载4具定向发射器,搭配的WS-1型火箭弹重520公斤,直径302毫米,最大射程80公里,可使用杀伤爆破战斗部和集束战斗部;增程型的WS-1B火箭弹重725公斤,最大射程180公里。
以WS-1B为技术基础发展而来的泰国DTI-1火箭炮
超远程火箭炮的传说--WS-2火箭炮WS-1系列火箭炮的成功出口令国内意识到,远程火箭炮其实着广阔的出口前景。
世界上的大部分的发展中国家由于技术水平不足且国防预算偏低,很难独立搭建一套完整的防区外打击武器,而军火市场上相关的远程打击武器不是成本过高(地对地弹道导弹),就是组织过于复杂(机载防区外武器)。因此,军火市场上急需一种低成本的远程打击武器用来填补产品空白。
机载空地导弹的射程远精度高,但需要组织起一支精干的空中力量
而以WS-1为代表的远程火箭炮则正好满足了发展中国家的实际需求。这种保养简单操作便捷的低成本大威力武器将射程发挥到极致,可以在毫无预警的情况下对假想敌的军事基地、机场、港口、指挥中心等重要目标发突袭,完全可以替代昂贵的短程弹道导弹和机载防区外武器,有着很高的实战价值和效费比。
弹道导弹的价格昂贵,后勤保养也相当繁琐,并不适合小国使用
因此,在这种需求下,国内又在WS-1的基础上研制了射程更远威力更大的WS-2火箭炮。
早期型的WS-2火箭炮仍为6×6轮式底盘,搭载6具更大口径的定向发射管,使用的非制导火箭弹直径406毫米,重1.2吨,战斗部重量增加到250公斤,最大射程超过200千米,命中精度小于600米。后期改进型的WS-2火箭炮采用承载力更大的8×8轮式底盘,发射装置也改为6联装箱式发射器,配用的火箭弹直径增加到425毫米,重1.5吨,射程250-280千米,在加装简易制导系统后,最大射程上的命中精度小于600米。
早期型的WS-2火箭炮
WS-2的传说
2004年,改进型的WS-2火箭炮在第5届珠海航展上正式亮相。由于当年两岸关系并不稳定,再加上WS-2火箭炮超远的射程过于惊人,因而很快便吸引了外界的关注目光。不少媒体认为WS-2火箭炮的实际射程超过400公里,足以威胁整个台湾地区,因而也成为了“火箭炮覆盖台湾岛”说法的最初源头。
不过,这个说法其实过于想当然。WS-2在研制之初就属于外贸产品,从未装备过解放军陆军部队,而且火箭炮射程也并没有达到400公里的水平。只不过是当年缺乏一手信息的各路媒体联想过于丰富,才让WS-2火箭炮从普通的外贸产品变为经久不衰的网络传说。
改进型WS-2火箭炮
百花齐放的卫士系列火箭炮由于卫士火箭炮的性能切中了发展中国家的国防需求,因而屡屡获得订单,自身也进入到大发展时期。
WS-2火箭炮:2009年,苏丹再次进口;2018年左右,摩洛哥购买后期改进型WS-2D火箭炮,该炮的射程据称达到400千米的水平,但没有得到证实。
WS-3/3A火箭炮:WS-2的高精度版本,整体成本飙升,没有出口记录。根据展出资料显示,其基本性能和WS-2大体相同,最大射程为280千米,主要改进在于火箭弹使用了惯性+卫星的复合制导模式,最大射程上的命中精度小于50米。
WS-32火箭炮:WS-3火箭炮的简化版本,成本大大降低,可采用各种商用卡车底盘,定向发射器数量随底盘各有变化(2-4联装),火箭弹直径300毫米,弹重800公斤,最大射程150千米,命中精度小于40米,出口到泰国、孟加拉等国。
出口到泰国的WS-32火箭炮
WS-64反舰火箭炮:这是一种比较激进的精确制导反舰作战系统,载具采用万山公司研制的8X8重型越野底盘,发射装置改为8联装箱式定向发射器,发射的火箭弹直径300毫米,战斗部重200公斤,最大射程280千米,使用惯性+雷达+卫星的复合制导模式,命中精度小于30米。据称出口到孟加拉国。
除了以上几款远程火箭炮外,航天科工集团还陆续开发了WS-22模块化122毫米火箭炮、WS-33/43精确制导火箭炮等多个中近程火箭系统。时至今日,作为一款专供出口的外贸武器,卫士系列火箭炮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火箭炮家族,其作战功能丰富全面,命中精度不断提升,而且火箭炮的射程范围从20千米一直覆盖至300千米,是一种相当实用且经济的战役战术打击武器。
需要强调一点的是,根据珠海航展上的展出资料显示,WS-2火箭炮的最大射程为200公里(改进型估计约300公里)WS-3A、WS-64火箭炮的最大射程为280公里,均没有达到400公里的水平。而且迄今为止中国向外出口的所有远程火箭炮射程均达不到400公里的水平,甚至连300公里射程以上的型号都只有宣传而没有订单。所谓400公里射程的远程火箭炮更多以讹传讹后的谣传罢了。
反而是国内服役不久的PH-191远程火箭炮利用头体分离技术将370毫米火箭弹的射程扩展到300公里以上,扩大了陆军集团军火力的覆盖范围,而且精度和威力远超外贸型号。
WS-3A火箭炮的展出资料,最大射程达到280千米。
根据报道,神鹰400火箭炮陆续出口到缅甸、卡塔尔等国,最大射程200公里。
理顺了卫士系列远程火箭炮的外贸发展史,我们就会清晰看到,在卫士系列远程火箭炮参与国内竞标失败后就全面转向了对外出口(其他几型远火也是如此),其所陆续研制的远程/超远程火箭炮以低成本高射程为卖点,在性能上尽量贴合发展中国家的国防需求,因而获得了不错的销售成绩,也打出了中国远程火箭炮的威名。
但是,这些出口远火的性能仍然无法和国内自用的远程火箭炮相比,因而也就更不用说装备给解放军使用了。
阅兵时的PHL-191远程火箭炮
这对美军的战斗力有什么改变?
近日,美国正式退出《中导条约》之后,迅速的展开了新型中程弹道导弹的研发。当地时间8月18日,在美国圣加利福尼亚州尼古拉斯岛上的一个试验场,执行了退出美国《中导条约》之后的首次陆基“战斧”巡航导弹的发射。
这次发射是从一个移动发射平台发射的,这枚陆基“战斧”准确地击中了500公里外的模拟目标。外界认为,这次发射有助美军新型中程弹道导弹的研发。
陆基“战斧”巡航导弹,是美军研发的一款陆基中程武器,是《中导条约》的裁减对象之一,这次试验也是近30年来陆基“战斧”的首次发射。这也是美国用实际行动宣布《中导条约》真正的成了废纸。
“战斧”巡航导弹本来有陆基、水面舰艇和潜艇这3种运载方式,虽然《中导条约》成功的将陆基BGM-109G“战斧”巡航导弹给裁减了,但却留下了更难发现的潜基“战斧”,不得不说《中导条约》本身也有很多漏洞。
这次发射陆基“战斧”巡航导弹的所谓移动发射平台,其实就是舰载MK-41垂发装置改装而来的。而原来陆基“战斧”巡航导弹的发射车为拖车式,发射方式为倾斜发射。
直接改装MK-41垂发装置,可以更快速的达到美国发射陆基“战斧”巡航导弹的目的,也可能很快的成为美军首批部署的中程导弹。
美国被《中导条约》裁减掉的另一款中程导弹,就是著名的“潘兴2”中程弹道导弹。
“潘兴2”中程弹道导弹,射程1800公里,采用高精度复合制导系统,圆概率误差为30米,创造了当年的命中精度记录;即使放在现在,这个精度也是很高很高的。
“潘兴2”中程弹道导弹可配备不同当量的核弹头,再加上如此之高的命中精度,是美军用来精确摧毁前苏联和华约成员国高价值目标的高性能武器。
美国为了最大化的利用《中导条约》,裁减掉了数量并不多的“潘兴2”中程弹道导弹和陆基BGM-109G“战斧”巡航导弹,而前苏联则付出了更加沉重的代价,将大量射程在500-5500公里的中程导弹拆解,其中包括被美国和北约视为“眼中钉肉中刺”的SS-20机动式固体弹道导弹,笑到最后的的赢家是美国和北约。如今,美国为了一己之利,又彻底退出了《中导条约》,谁又将笑到最后?
美国空军12月12日试射了一枚射程超过500公里,此前受《中导条约》(INF)限制的陆基中程弹道导弹,这是美国今年“退约”以来首次试射中程弹道导弹。
美国防务专家称,美军本次试射的中程弹道导弹可能是由反导靶弹改装而来的,可能具备精确打击能力,但暂时不具备实战价值。
尽管高调违约试射导弹,但美军距离部署实战化的中程弹道导弹路还很远:陆军的陆基导弹项目普遍进展缓慢,均等到2022年以后才能部署;美国的地区盟友继续反对美军在他们领土上部署中导;而美国议会正立法禁止美军进行陆基中程弹道导弹的后续采购与试验。
美国空军在加利福尼亚范登堡空军基地试射弹道导弹 图源:美国空军
据防务新闻(Defense news)网站12月13日报道,在当地时间12日上午8点30分地,美国空军在西海岸试射了一枚弹道导弹,射程“正好”超过了500公里。美国空军声称,这是一枚违反《中导条约》的中程陆基弹道导弹。
五角大楼发言人罗伯特·卡弗在一份声明中说:“美国空军与战略能力办公室合作,在加利福尼亚范登堡空军基地,对一枚常规弹头的陆基中程弹道导弹原型弹进行了飞行测试。”
卡弗说,该导弹在飞行超过500公里后,坠落在公海上。这次测试中所收集的数据和经验,将会影响美国防部未来的中程导弹发展规划。
这是美军今年第二次试射违反“中导条约”的导弹。今年8月20日,美国防部在加利福尼亚圣尼古拉斯岛试验场进行了一次“战斧”巡航导弹地面发射试验,导弹攻击了500公里外的目标。
今年8月2日,美国国务院发布正式声明称正式退出《中导条约》,同一天,美国国防部宣布将全面研发此前受《中导条约》限制的陆基常规中程导弹。先前的《中导条约》曾明令禁止射程在500公里至1000公里之间的陆基弹道导弹、巡航导弹以及导弹发射器。
执行本次发射任务的美国空军范登堡基地表示,诺斯罗普·格鲁曼创新系统公司是这次试射导弹“主要承包商”,开发工作是始于“2019年1月”。诺斯罗普·格鲁曼创新系统公司前身是著名的轨道ATK公司,负责向美国反导系统提供中导“靶弹”。
空军范登堡基地和五角大楼发言人均也没有透露这款“超过500公里”的弹道导弹的具体细节,但从发布的视频来看,这款导弹弹体细长,更接近我国早年的东风-11/15系列,可能是基于一枚“拦截弹”或者“靶弹”改造而来的,但是弹头采用了机动弹头,这意味着这款导弹可能拥有精确制导能力。
美国空军试射的弹道导弹,弹体细长,可能采用固体燃料,还安装了末端机动的弹头 图源:美国空军
美国军事观察家认为,美军可能是在“猎户座”的靶弹基础上,加上了“潘兴-2”的末端机动导引头临时改进出的一款“中程弹道导弹”。
考虑到美国发展这款中程弹道导弹只用了10个月,此次试射验证了俄罗斯在退约之前的指责——美军的靶弹可以“轻而易举”的改装成中程弹道导弹。多年以来美军一直在中导“靶弹”上搞小动作,美国轨道ATK公司此前推出过采用“潘兴-2”导引头的“靶弹”,用于模拟“强敌”的精确制导中程常规弹道导弹,而“潘兴-2”是《中导条约》中命令禁止生产的核中程弹道导弹。
加装机动导引头的“暴风-III”靶弹 图源:轨道科学(也就是后来的轨道ATK)官网
防务新闻表示,防务专家们在等待更多有关这枚中程弹道导弹的信息,并观察全球各个国家,尤其是俄罗斯和朝鲜的反应。
此前,俄罗斯方面多次表示,一旦美国研发部署违约的中程导弹,俄罗斯将“毫不犹豫”做出回应。据CNN报道,在周二(10日)与蓬佩奥一同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说,“我们已经将合作伙伴的注意力转移到了美国退出《中导条约》所带来的负面后果上。”此前,他还曾表示,如果美国部署之前被《中导条约》禁止的导弹,俄罗斯将毫不犹豫地作出对等回应,但俄方绝不会先于美国部署相关武器。
尽管“违约中导”试射取得了成功,但美军距离部署实战化的中程弹道导弹路还很远,本次试射是由掌管陆基反导导弹和洲际弹道导弹的美国空军试射的,而不是计划部署陆基中导的美国陆军。美国空军目前没有在外国部署陆基战术导弹的计划。
而美国陆军目前不具备部署实战化中程弹道导弹的能力。美国陆军目前正在推进几个中程导弹项目,包括基于M-270远程火箭炮发射的“精确打击导弹”(Prsm)项目和“陆基高超音速武器”(AHW)项目。而据此前防务新闻报道,在2019年美国陆军协会(AUSA)年会上,美国陆军也表示,几款中程弹道导弹项目均无法在2023年前服役。不过美国陆军表示,新的PRSM弹道导弹和AHW导弹都具备“违反条约”的能力,射程可以超过500公里,并可以打击海上移动目标。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PRSM方案,预计明年才能试射 图源:防务新闻
此外,美国的地区盟友继续不支持美军在他们领土上部署中导。此前8月份,美国国防部长迈克·埃斯珀曾表示有意在亚太地区部署中程导弹。随后《朝日新闻》援引一名匿名美军官的话报道称:“10月18日,一位美国高级代表抵达日本,会见日本防卫省和外务省代表及日本国家安全保障会议代表。讨论有关部署中导的事宜。”不过这一消息随后失去了下文。
而在此之前,亚洲的“美国盟友”国家对美国在本国领土部署中导一事,不是明确表示反对,就是保持缄默。澳大利亚人公开宣称,美国“从未要求过”澳大利亚部署中导,而菲律宾和韩国则表示明确反对美国在菲律宾韩国部署中导。
由于没有盟友愿意在本国领土上部署中程弹道导弹,同时陆军和空军也拿不出具备实战能力的中程弹道导弹,美国议会正考虑立法禁止国防部进行后续的陆基中程弹道导弹试验、采购与部署。
据《简氏防务周刊》12月12日报道,12月11日,美国众议院通过了2020年度的《国防授权法案》,在《法案》中,议会铭文规定,除非国防部提交一份全面报告,证明“俄罗斯确实不受条约控制并且在发展违约导弹”,并提供包括北约盟国在内的外国部署中导的意见和可能性,否则议会将禁止国防部挪用任何资金购买、开发、部署新的陆基中程导弹。
《法案》还要求国防部就导弹的战略战术性质和替代方案向参众议院提交报告。
目前,参议院还没有就《国防授权法案》达成一致,但共和党和民主党的军事委员会委员们,对于中导条约的态度,和众议院没有任何区别。
洲际导弹是怎么试验射程的?
梁老师说事,为您回答这个问题。
这确实是一个好问题,当年小编作为半拉军迷的时候,也对这个问题产生过兴趣。
毕竟一说洲际导弹,他这最低的标准射程是八千公里,好一点一万两千公里,再拔点尖的都能打到一万五千公里。
而回头看看,全世界所有国家,有一个算一个,就属咱隔壁邻居战斗民族的地域跨度最大,可那也才九千公里而已。
所以对于一般的小伙伴,不免会产生一个疑问,这要是来个洲际导弹试射的话,能做得了吗?貌似做不了呀!
可问题是,咱老是听,今天这个做了一个洲际导弹的试验了,明天那个又来一个洲际导弹演习啦等等。
这些试验和演习到底是怎么做的呢?
后来小编翻了一些资料,总算是搞明白了。
今天就借花献佛,把这点小零碎知识抖落出来,给您说道说道,有兴趣的小伙伴您可以接着往下瞅。
洲际导弹的试射问题。首先在我们一般人眼里会下意识的认为,任何试验都要符合实际操作需求,你这才能得到一个全面一点的实验数据。
比如洲际导弹,你说这家伙能打八千公里,这一实验咋也得是八千公里才成,不然你这还叫实验吗?
我们想的也确实对,没有一点毛病。
那么这种实验他也有,在洲际导弹的实验术语中叫全射程测试。
这种实验那是相当的麻烦,而且特别的耗费钱粮。
为嘛呢?因为你这种方式对武器进行测试,不可能瞄准陆地,毕竟自己国土的面积肯定不够,这一打肯定是打到别的国家了。
别的国家就算是关系再好,他也不会允许你这么干的。
那么要想来个全射程测试怎么办呢?说道这里,其实有很多小伙伴已经有答案了:“向着大海射啊!那足够的宽广!”
没毛病,地球本来就是个水球,水域的面积可比陆地大多了,很多地方都是公海海域,这就给洲际导弹的全射程试验,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可是您向着大海,就算是公海进行测设,也不是说想测试就测试的,这得有前期的准备。
第一,得有一支合格的远洋舰队,把舰队开到公海海域导弹的落弹点的位置上。
这支远洋舰队是用来干嘛的呢?他们的作用有很多,其中有这么几个作用。
洲际导弹发射出去之后,你不仅要观察他的飞行轨迹,把这些数据要记录下来,还要观察他打到落弹点的之后的一个情况。
这一套下来,这雷达那雷达,啥手段都得用上。
这还不算完事,导弹落下来之后,还得把这弹头碎片啥的打捞上来。
说道这里,估计有些小伙伴就要乐了:“这都成碎片了,捞上来有啥用?费那劲?”
您看,您要是有这想法是绝对不成的,这些碎片被有心的国家打捞上来,经过一系列的测试和数学推到。
一下子就能掌握你这导弹的性能,优点,乃至缺点都给你找出来,随后在针对这些数据,造出对付这些洲际导弹的法子。
所以您看着貌似不值钱的弹头,还是损坏的弹头,在有心人的眼里,那绝对是宝贝疙瘩。
真要是这样的话,这枚洲际导弹的投入就有可能打水漂了,这不浪费吗?所以洲际导弹的弹头,哪怕指甲盖大的碎片,只要能捞上来的,一块都不会留下来,统统由远洋舰队给带回来。
您也可以说,这就是远洋舰队的最为重要的工作之一。
当然这么说空落落的说个事您就明白了。
咱隔壁朝鲜半岛,两个兄弟闹不对付多少年了。
朝鲜打出的实验导弹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被韩国捞起的残骸也是有点。
几年前就捞了那么一截助推段,可把韩国高兴坏了。
捞上来晒干之后,一瞅,就知道了这技术走到了哪一步了,落后不落后啊?等等一些个问题,他们就知道了。
这还就是一截助推段,您就更加别说其他的部件了。
这些东西有些内容没法说,只能给您说这个助推段,而且也就点到这里,再深入一点的您自己琢磨,点到为止,知道这么个意思就成,毕竟大家伙就是吃瓜了解个意思,没有那钻研的意思。
所以对这洲际导弹的残渣打捞,您感觉能放过吗?不能够啊!
这都是自己家压箱底的宝贝,绝对不能够把内容示人吗?
再有就是第二点,一支远洋舰队这一趟出去,十天半个月解决不了问题。
而且这么一支舰队出去的话,携带的人员可不少,没有一万人,他也得有几千人参与其中的。
各行各业的人,科学家,军工,军人等等,这都需要。
而且打捞的时候,您以为拿一个渔网这么一捞就成了吗?
公海那个地方可不浅啊!弄不好这就得上深水潜艇下去打捞,比如蛟龙号。
这也就算了,这个导弹的飞行过程,远洋舰队都要有一个实时记录的。
这一趟下来的费用,也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小一点的国家撑不住这个耗费。
当然这算是其次的,老话说的好,用钱能解决的问题还叫个问题?
接着就是第三点。
洲际导弹的全射程测试,您以为自己想做就能做的吗?
这中间就要有沟通,有国家,这个不同意,那个不高兴的,所以想要实验,这国家的威信力还得上得去才成,不然麻烦事大大的。
什么舆论压制,什么自由航行,什么飞机骚扰,什么舰艇冒泡等等,他总是不消停。
小编能说道的也就这三点了,其实您自己也能体会到这中间的不容易。
最后举个例子,您自己看看。
话说1980年的时候,咱们就弄过一次这种全程测试,具体打了一发啥,就不说了。
总之当时我们就派出了有史以来规模最为庞大的特混舰队,出去执行这项任务。
一共出去十八艘舰船,四架直升机,还有五千多名工作者。
派出这么大规模的舰队,就是为了全程记录我们的飞行器的全过程实验数据。
中间的艰辛,工作人员吃的苦这都不算啥,最麻烦的就是来自于其他国家的骚扰。
但不管怎么说吧,最后的结果很好,我们实验成功了就不说了,还成功回收了我们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
不过这一次,也成为了我们唯一的一次全射程测试。
最后小编得说一声,1980年啊!这在我们的历史上,绝对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不光是实验成功与否,我们中国的开放大约也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好了,闲话不说,说正题。
说道这里,问题来了,除了这种全射程测试之外,还有其他的测试吗?
您还别说,还真就有,这就是第二种测试,叫高弹道测试。
高弹道测试这又是啥意思呢?
举个例子您就明白了。
小编小时候,就没有什么玩具,很多东西都是自己做的。
您比方说弹弓,弄一根树杈子,或者弄两根钢筋搞一个架子,接着找修自行车的叔叔大爷们,搞一条破的自行车内胎,有那干脆找两根橡胶管,把这弹弓做成了。
这开心那是一定的,拿着这东西干的坏事可不少,这里就不说了,说出来都丢人。
这说的有点远了,接着说。
那么把弹弓做好了之后,在自己家里想要来个测试,看看这弹弓的威力和射程有多远。
可家里的院子再大,撑死了也就十米,弹弓的距离绝对不止这数,那您会打开院子的门向着街道射吗?不会!那么您会怎么做?
没毛病,向着天上射,看看这弹弓能射的有多高?
如果射高可以达到五十米的话,差不多平射有那么七八十米的距离了。
说道这里,您就明白了,洲际导弹就跟这弹弓的原理是一样的。
他的射程是远,打一下,打到地球对面都是有可能的,这就不方便进行实验了,所以这个时候,就不往远了打,而是往高了打。
看看这洲际导弹,能飞多高,然后再看看这洲际导弹的落弹点和发射点距离有多远,基本的数学计算,就可以简单的得出结论了。
所以想要测试洲际导弹的射程,可以通过高度,和落弹点的距离,进行一个简单的数学计算就可以算出来了。
简单的概括一下,就是射程不够,那就高度来凑。
当然了这算是最为粗糙的做法,太过简陋,还有升级版本的,让超级计算机把这个任务挑起来。
超级计算机把当时的天气,风力等等各种当时的环境数据都进行了模拟,然后把当时测量出来的更多数据,往里头这么一加。
这计算机,嗡嗡嗡的开始这么一算,也许几个小时,也许几天,这小编就不知道了,最后得出一个结论。
这结论跟真实的全射程测试一模一样,在这里小编就不得不说,有超级计算机的优势,就是牛。
这种测试我们也做过,别的不说,在2013年的时候,我们就进行了一次这样的实验。
当时把个美国酸的,还特别说明,我们的这次测试采用了实弹发射+超级计算机模拟。
不说别的,小编当时看了,到是蛮高兴的。
好了,接下来,我们说一个具体的实例,您感觉一下。
话说2017年的七月四号,上午九点四十分的时候,我们的隔壁邻居在朝鲜半岛东部海域发射了一枚导弹。
说来这导弹当时的数据是,飞行的距离是九百三十三公里,飞行高度是两千八百零二公里。
听着这个飞行数据,感觉不算啥,飞行距离才九百来公里,连个一千公里都没有达到。
但您不知道的是,后续美国对他们掌握的数据进行了计算,然后得出结论,这枚火星14导弹,他如果按照正常弹道进行发射的话,最大的射程可以达到六千七百公里。
瞅见没,九百多公里的飞行距离,最后得出了六千多公里的射程,这就是高弹道测试的优点,当时美国人还进行了说明,这次实验发射,并没有对周边的国家带来任何的影响。
短短的几句报道,这都不用小编解释,您就能知道这种高弹道测试的优势。
在这里,小编还得说一声,您得注意听一下。
美国人通过这次隔壁邻居的发射,观察到了整个弹头的飞行轨迹,通过他们一系列的计算,得出了答案,这枚火星14已经完成了核武装的最后一道关卡。
您瞅瞅,就是通过这么一通测试,得出了一个在我们看来风牛马不相及的结论。
这还不算啥,最后美国人很肯定的说,这次的火星14和他的上个前辈火星13相比较,是一种完全全新的导弹设计。
瞅见吗?这都能给你推算出来。
您看看,他们还没得到实物,就通过几个简单的观察就弄到一个看到的数据,就能得出很多东西了。
所以上边小编说的,哪怕指甲盖大的残片都要收回,不能落到别人手上,这话真不是瞎说。
万事小心,才能平安度日。
当然了,这枚火星14他其实算不上是一枚洲际导弹,毕竟射程才两千多公里,离着标准八千公里还差那么一点。
所以后来他们就推出了火星15,这一次推出来的更快,2017年,也就是火星14推出的同一年的十一月二十九号,他们在凌晨三点十七分的时候,进行了测试。
这一次的射高是四千五百公里(根据美国人自己的监控这个高度是四千五百零六公里),距离是九百六十公里。
这次测试的距离虽然比火星14有所增加,但还是不到一千公里,而高度却增加了不少,翻了近乎一倍的距离。
而结果呢?
这枚火星15要是按照正常的发射角度来发射的话,可以把他叫做华盛顿快递了。
根据美国人自己的计算,这个射程达到了一万三千零三十五公里了。
看见吗,距离几乎就没有发生变化,打上去的高度发生重大变化之后,如果进行正常角度的发射,他的射程将是惊人的。
目前洲际导弹的试验通常就是这两种方法,而经常使用的是第二种,高弹道测试。
当然如果国家实力雄厚的话,会加入超级计算机进行测试的。
那么今天就到这了,喜欢小编写的,您点个赞,再加个关注,方便以后常来坐坐。
方差分析表df怎么算?
方差分析表填的方法如下:表格中通常列出方差来源、变差平方和、自由度、方差估计值、方差比、统计量F临界值、显著性检验标记符等,只要通过实验测出以上数据即可填表。
自由度,在统计学中指的是计算某一统计量时,取值不受限制的变量个数。通常df=n-k。其中n为样本含量,k为被限制的条件数或变量个数,或计算某一统计量时用到其它独立统计量的个数。
自由度通常用于抽样分布中。方差(variance)是在概率论和统计方差衡量随机变量或一组数据是离散程度的度量。
概率论中方差用来度量随机变量和其数学期望(即均值)之间的偏离程度。统计中的方差(样本方差)是各个数据分别与其平均数之差的平方的和的平均数。在许多实际问题中,研究方差即偏离程度有着重要意义。
df17和df26区别?
区别在于特点不同,df17工艺更加流畅。每一个细节都显得熠熠生辉,在配置和做工上也下了一番功夫,df26真正的将效能与规格展现了出来,而且表现更加灵活多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