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已发现的鸟类有多少种,中国植物和动物种类有多少

天美资源网

我国已发现的鸟类有多少种,中国植物和动物种类有多少?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有着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例如:我国仅高等植物就有3万多种,木本植物有7000多种。陆栖脊椎动物1800多种,其中爬行类300多种,鸟类1100多种,兽类400多种,占世界陆栖脊椎动物种类的10%。淡水鱼已见记载的近600种,海产鱼1500多种,也占世界鱼类种数的10%左右。此外,还有许多世界特有的珍稀动植物,如动物中的大熊猫、金丝猴、扬子鳄、白鳍豚,植物中的银杏、水杉、珙桐等等。

蜘蛛的种类有哪些?

蜘蛛,在动物分类学中,属于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蜘蛛目,属蛛形纲的是中小型或极小的节肢动物,共有14个目,已有5个目绝灭了种群。我国已发现7个目,属蜘蛛目的有66个科。 世界上大约有4万种蜘蛛 :

我国已发现的鸟类有多少种,中国植物和动物种类有多少

捕鸟蛛:全身棕色、个体特大,一般长7厘米左右,有的可达10厘米长,产于我国广西、云南及越南、缅甸等国。

中华狼蛛:全身密生黑色、白色及黄色细毛,头胸部、背面棕褐色,中央有一黄棕色纵斑。产于陕西、山东、河南等省。

棒络新妇蛛:该蜘蛛体长3~5厘米,头胸部背面黑褐色,螯肢黑色,触肢黄色,每只雌蛛年繁殖幼蛛800~900只。

白额巨蟹蛛:该蛛身体宽短而扁平,步足左右伸展能横行,体型较大,为室内常见的蜘蛛之一,每800~1000只蜘蛛可产1克毒。该蜘蛛主要分布在陕西、山东、四川、江西、贵州、云南等省区。

5.蜘蛛是肉食性动物。不结网的蜘蛛,如狼蛛、跳蛛、蟹蛛,是游猎捕食。结网蜘蛛如园蛛,用蛛网来捕获昆虫。

6.世界上最小的蜘蛛:巴拿马的热带森林里生活着一种小蜘蛛,体长只有0。8毫米,可能是世界上最小的蜘蛛。

7.名称古怪的蜘蛛:在所有动物中,名称最古怪的要算生活在夏威夷的卡乌阿伊岛上某些洞穴里的一种盲蜘蛛了。

8.子食母的蜘蛛:红螯蛛就是子食母的一种。红螯蛛的幼蛛附着在母蛛体上啮食母体,母蛛也安静地任其啮食,一夜之后母蛛便被幼蛛啮食而亡。

9.猎人蛛:澳大利亚境内有一种世界上最大的蜘蛛。大的约有半斤多重,有八条腿,相貌丑陋,但却是捕捉蚊虫的好手,凡敢于来犯的蚊子无一生还,具有猎人般的本领。同时,猎人蜘含有大量蛋白质,是土著人的上乘佳肴。

10.吃鸟的蜘蛛:在南美洲有一种很大的蜘蛛,最大的象鸭蛋那么大,吐的丝又粗又牢,在树林里结网,经常用网捕捉小鸟。

11.投掷蜘蛛:在哥伦比亚有种奇特的“投掷蜘蛛”,它不是拉网捕食,而是将自己的丝滚成圆球,当有蛾子时,它偎准确地将粘丝球一掷,击中飞蛾,顺势一拉,成为美食。同时,它还能放出一种蛾类性外激素,来吸引蛾子。

12.世界上最毒的蜘蛛:澳大利亚有一种生活在灌木丛或草地上的黑蜘蛛。它身上有一个毒囊,其中有毒性极强的毒汁,人兽或家禽被它咬伤,几分钟内便有丧失生命的危险。

13.替人守店的毒蜘蛛:伦敦一家百货商店的老板哈斯维尔,每晚用两只毒蜘蛛替他守店,说来也妙,这种毒蜘蛛把门,盗贼纷纷逃循。

斑鱼狗鸟首次现身云南?

近日,在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小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内,有人拍到了一只通体以黑白两色为主的小鸟,经过鉴定,该鸟为斑鱼狗鸟。这是在我国云南首次发现有斑鱼狗鸟的存在,因为在网上受到了许多网友的关注。在评论区,许多小伙伴对这种鸟的名字产生了好奇,因为从名字上看,它兼“斑马”、“鱼”、“狗”以及“鸟”于一身,是四种完全不相关的动物组成名字。那么,这种鸟的名字为何如此的奇怪呢?它又是一种怎样的鸟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种拥有“奇葩”名字的鸟。

斑鱼狗鸟的名字

斑鱼狗鸟这个名字看起来有点别扭,不过,它的名字是由其外观决定的,首先,斑鱼狗身上只有黑色和白色的羽毛,这黑白配色本就与斑马有些相似,而且从翅膀的特点上,斑鱼狗的翅膀上有着大量黑色的斑纹和斑点,因此它名字里的“斑”就是根据这个特征而来的。

至于“鱼”就与它的习性有关了,斑鱼狗是一种主要栖息在河流、湖泊等水域附近的鸟类,它们的食物主要是水域中的小型鱼类为主,因此就有了“鱼”。

最后就是“狗”了。一种鸟名字里带狗,确实容易让人误解,尤其是斑鱼狗鸟的学名就是斑鱼狗,所以许多小伙伴看到学名后,会误以为是什么新品种的狗。而且从上面斑鱼狗的图片看,它哪里也跟狗扯不上关系,那么它的名字里为什么有狗呢?这还要从斑鱼狗的生物学分类说起。

斑鱼狗是佛法僧目翠鸟科鱼狗亚科鱼狗属下唯一的一种鸟类,既然是鱼狗亚科下的鸟类,身上又有黑色的斑点和斑纹,叫斑鱼狗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其实,不仅是鱼狗亚科,鱼狗也是整个翠鸟科的俗称,其中最常见的普通翠鸟,通常也被叫做鱼狗。(下图为普通翠鸟)

“鱼狗”的由来

在翠鸟科下一共有三个亚种:翠鸟亚科、翡翠亚科以及鱼狗亚科,从亚科的命名看,前两种比较的正常,而鱼狗亚科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但其实,这个名字来源于我国古代,早在《尔雅·翼》将其描述为“天狗”,理由是它们喜欢站在水域附近的岩石或者树枝上,观察水中鱼儿的情况,其姿势看起来特别的像狗直立其前半生蹲着的姿势。

在《本草纲目》中对于其“鱼狗”名字的解释则是:“狗、虎、狮皆兽之噬物者。此鸟喜鱼,故得此类命名”。因此才有了“鱼狮”、“鱼虎”、“鱼狗”等俗称。

而在后来科学的分类时,其他亚科都有了相对好一点的名字,鱼狗亚科依然沿用了我国古代对其的称呼,所以才有了斑鱼狗这个名字。

斑鱼狗的分布

其实早在以前,鱼狗属下并非只有斑鱼狗一种鸟类,还有一种与斑鱼狗长相非常接近的翠鸟,它就是冠鱼狗。冠鱼狗与斑鱼狗有着相似的体型、相似的毛发颜色、相似的斑纹以及斑点,唯一不同的是冠鱼狗有一个像戴胜一样的羽冠,而斑鱼狗则没有,所以以前的分类系统中,将斑鱼狗和冠鱼狗分类到了鱼狗属下。但是,经过后来的DNA分析发现,二者的亲缘关系非常的远,因此冠鱼狗被“踢”出了鱼狗属,成为了大鱼狗属下的物种。

斑鱼狗虽然很“孤独”,但它却是分布最广的翠鸟之一,从整体上看,在欧洲、亚洲以及非洲大陆上的大部分地区都有它们的身影。正是因为如此广的分布,斑鱼狗有4个不同的亚种分化,它们是:斑鱼狗指名亚种、斑鱼狗普通亚种、斑鱼狗云南亚种以及印度亚种。其中在我国最常见的是普通亚种和云南亚种,普通亚种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中下游、东南沿海以及海南等地,其模式产地(物种命名时的标本产地)为海南,而云南亚种的主要分布地在云南、广西等地,其模式产地在斯里兰卡。而这次拍到的斑鱼狗是在云南,它极有可能是斑鱼狗云南亚种。(下图为斑鱼狗的分布区,绿色区域为留鸟,红色为候鸟)

云南是斑鱼狗的主要分布区之一,为何是首次拍到?

虽然云南是斑鱼狗的主要分布区之一,但是这次拍到的地点是在龙陵县的小黑山保护区,而在这个保护区以前的工作人员从未发现过斑鱼狗的活动,这是其一。

第二,斑鱼狗是一种择水而居的鸟类,它们有着超强的视力,其中偏振光就是主要的体现,在我们看水中的鱼时,鱼所在的位置和深度都与我们看到的有很大的差异,这是因为光线造成的视觉反差造成的,而在斑鱼狗偏振光的调整下,它们能够准确的判断鱼所在的位置和深度,从而做到弹无虚发,一击致命。正是因为它有着超强的视力,所以它也能发现远处活动的人,一旦看到人,人还没有看到它时,它已经飞走了。这是原因之二。

第三,斑鱼狗的现状?虽然目前斑鱼狗属于“无危动物”,但是它的无危是根据分布范围广定义的,实际上随着野生水体的逐渐减少、环境的污染等因素,野生鸟类的数量是呈下降趋势的,因此,无危的斑鱼狗实际上数量并不多。

总结

斑鱼狗是一种鸟,而它的名字之所以如此的奇怪,与它身上黑色的斑纹和斑点以及古代人们对其的命名有很大的关系。此次在云南龙陵县的保护区内是首次拍到斑鱼狗的活动,这证明了保护区内的生态环境保护非常的到位,以至于会出现一些非常依赖于优质环境的鸟类。

我们身边有哪些生物钟现象?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有个奇特的农场,100多匹毛驴是这个农场的职工,它们承担了那儿所有的农活。有趣的是,正午时所有的毛驴都会自动停止工作,到了中午12点,谁也无法强迫它们继续干活。而到了下午6点,它们又会重新干起活来。

除此之外动物还懂得日程,燕子每年都要进行一次“长途旅行”。冬天,燕子南飞,到南洋群岛、印度和澳大利亚等地“避寒”;春暖花开的时节,它们又成群结队地北上,早春二月,它们飞到我国的广东,3月间到达福建、浙江及长江下游,4月初就可以在秦皇岛看到它们的踪迹。

在墨西哥的下加利福尼亚半岛沿海,一年一度总有一群来自北冰洋的灰鲸前来“拜访”。北半球漫长的冬天开始后,成百头灰鲸告别北冰洋,以每小时6.4千米的速度南游,穿越白令海峡,横渡浩瀚的太平洋,在2月初到达墨西哥,旅程长达1万千米。它们从不“失约”,每年到达的时间,最多相差四五天。

最奇妙的要算一种叫琴师蟹(也叫招潮小蟹)的动物了,这是生活在海滩上的一种小蟹,它的雄蟹有一只巨大的螫,使雄蟹看上去就像一位正在拉小提琴的琴师,为此人们就把它叫做琴师蟹。白天,琴师蟹藏在暗处,这时它们身体的颜色会变深;夜晚,它们四出活动,身体的颜色又会变浅。引人注目的是,琴师蟹体色最深的时间,每天会推迟50分钟。要知道,大海涨潮和落潮的时间,每天也恰好推迟50分钟。看来,动物与大海之间也有着某种默契。

每年5月,在月圆以后,美国太平洋沿岸会出现一次最大的海潮。闪闪发光的银鱼,就是被这一年一次的巨大海潮冲上海岸的。在海岸上,银鱼完成了传宗接代的任务后,又被海浪卷回大海。

究竟动物们的时间观念来自何处?原来,在动物的体内有一种类似时钟的结构,这就是生物钟,正是它使动物的活动显示出了极强的规律性。

科学家用蟑螂做了一个实验。每当傍晚时分,它们都显得特别活跃。科学家把蟑螂关在一个黑暗的笼子里,发现它们的活动周期是23小时53分,和地球的自转周期非常相近!那么蟑螂的生物钟在哪里呢?科学家在蟑螂的食道下方,终于找到了这个生物钟,它是一种神经组织,这一组织能在体内有节律地产生控制蟑螂活动的激素。

如果把一种绿蟹的眼柄摘除,它们的体色随昼夜变化的规律就会消失,这说明绿蟹控制这一规律的生物钟就在眼柄内。

近年来发现,鸟儿的生物钟就在它脑子的松果腺细胞里。一到黑夜,鸡的松果腺细胞便分泌一种叫黑色紧张素的激素,使鸡知道该去睡觉了;如果把一只麻雀的松果腺摘除,这只麻雀每天的活动周期就消失了,这时若将别的麻雀的松果腺移植进去,活动周期便恢复了。

现在已经知道,生物钟五花八门,多种多样:有和昼夜相适应的日钟,有和潮汐相适应的潮汐钟,还有和地球公转、季节变化相适应的年钟。正是这些生物钟,使动物能在大自然中,正常地生活、觅食和活动。

天上最大的鸟是什么?

我们都知道最大的鸟是鸵鸟,最大者身高可达2.8米,体重者在150公斤左右,但是鸵鸟虽然有翅膀却并不会飞,所以如果说天上最大的鸟,那就必须是会飞的鸟,那么哪种飞鸟最大呢?

可能有人会说是安第斯神鹰,这种猛禽的翼展可达到3米,但是它的体重并不高,最多也只在15公斤左右。

鹈鹕鸟个头也很大,其身长最大者可达1.8米,翼展也可达3米,但体重也只在15公斤左右。

翼展最大的鸟是皇家信天翁,可达3.7米,但是这种极善飞行的鸟类的体重并不重,通常都不到15公斤。

非洲的鲸头鹳体型也很大,翼展可达2.7米,但是它的体重通常还不到10公斤。

非洲的灰颈鹭鸨也是一种大鸟,翼展达2.6米,身高可超一米,体重在18千克左右。

如上这些鸟类的体重都不如疣鼻天鹅。 疣鼻天鹅是一种大型游禽,其体长达1.5米,两翅翼展可达3米,体重最多可达23公斤,是会飞行的鸟类中体重最重者,因此疣鼻天鹅才称得上是最大的会飞的鸟类。

疣鼻天鹅羽毛洁白、脖颈细长,因前额有一块瘤疣的突起而得名,这种鸟主要栖息于湖泊、江河或沼泽地带,以水生植物为主要食物,但也吃一些软体动物、昆虫及小鱼等,由于体重很大,疣鼻天鹅飞行的时候需要在水面或地面助跑才能起飞,飞行中会将头部伸直,速度很快,飞行高度可达8000多米。

其实会飞的鸟的体重都不高,目前还没有发现超过30公斤的会飞的鸟。不过生物考古上却发现过,地球上出现过的已知最大的会飞行的鸟类是桑氏伪齿鸟,其翼展可达7米,其体重在60公斤以上,和人类的体重差不多了,当它在天空飞行的时候,就好像一架小滑翔机,但是这种鸟类在2500万年前就已经灭绝了。

但是在地球生命史上出现过的会飞的动物中,体型最大者应该是风神翼龙,其体重可达250公斤,相当于两个人的重量了,风神翼龙的翼展超过11米,站立时的身高和如今的长颈鹿差不多,巨大的体型也使得它成为了恐龙时代天空中的绝对统治者。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