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克的意思,国家能管吗?
如果你是五保户,老了,不能动了,国家的基础单位,会尽量来找顾你的,现在有养老院,如果你有基本养老院保险,你可申加入,交一定的钱,在那里可以得到安置,照顾你到晚年,你应该提前购买养老保险来防老,年轻的时候努力学习,认真工作,诚恳待人,都能娶到老婆,万一要是没有老婆,没有子女。到一定的年龄,国家机构会当孤寡老人来照顾。
但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丁克就不知道了

我家附近住着一位老人,今年58岁了,平时不常与人来往,村里人都说姓徐的那老头忒怪了,能这么自私不要孩子的人,都不好相处。不过徐叔对村里的孩子们都很温柔,孩子们不怕他,喜欢没事儿找他玩儿,不管大的小的都喊他徐叔。徐叔比我父母大不了几岁,我小时候觉得他们夫妻俩过得真潇洒、幸福,平时逛街都是手牵着手,遇到年节还会一起出去旅游。徐叔的老婆很好看,保养得好,不像村里其他人家的妻子,整日围着孩子转,没时间收拾自己。小时候听大人们说,徐叔两口子搞丁克,学人家时髦人呢。那时我不知丁克是什么意思,年龄慢慢大起来才明白,就是不要孩子。其实这也正常。徐叔年轻时是出了名的叛逆,20岁出头的时候,别的小青年们都在急吼吼找对象结婚,徐叔父母托人给他介绍对象他都不理,说一个人过得轻松自在,一人吃饱全家不饿。那时左邻右舍听见最多的就是他父母骂他的声音,后来看他油盐不进,也就懒得劝了,幸好家里还有个小儿子,便一心操心小儿子的事情。等到徐叔28岁的时候,突然从外面带回了一个女孩,说他们要结婚,就回来拿户口本的,领个证就行,别的都不用操心。面对这么一个不按套路出牌的儿子,他父母就更懒得管他了。02没有后代的晚年,太残酷太凄凉了徐叔和老婆结婚后一直住在村里,婚后第二年有人问他:你老婆的肚子咋还没动静?不会不能生吧。徐叔也不生气,说:“我们夫妻早就说好了,做丁克,不生孩子,生孩子多麻烦啊!”这之后,村里人都知道徐家的大儿子做丁克了。那是90年代初,正是年轻人追求潮流生活的时候,不过对于村里那些一辈子传统惯了的人来说,他们觉得这个年轻人简直是胡闹,太另类了。徐叔和老婆从不管别人的流言蜚语,过自己的日子,别提多潇洒了。有段时间,我挺佩服徐叔的,身处那样的环境,心态却没有改变,一直坚持自己的,要知道流言最伤人,光是他们的这份坚持就很难得。前段时间我回老家想了解村里孤寡独居老人的生活现状时,顺便去了趟徐叔家。徐叔的老婆几年前得病去世了,家里只有他一个人。聊到他年轻时的时光,徐叔的眼睛还是会放着光,只是那光,很快就黯淡下去。摆在面前最现实的问题是晚年养老的问题。徐叔今年58岁,身体没什么毛病,父母早去世了,弟弟家有两个孩子,但都在外地工作,肯定不好指望人家。自从老婆去世后,逢年过节的,徐叔就自己包顿饺子草草了事,然后早早睡下。就连过年,他的饭桌上也是冷冷清清的,因为一个人吃不了多少东西,就干脆少做。徐叔平时会去打短工,主要为了打发无聊的时间,他跟工友们也不怎么说话,一个人埋头干活,休息的时候别人都聊老婆孩子,他坐在一旁默默抽烟。“后悔啊,膝下没有一个子女,这种没有后代的晚年,太残酷太凄凉了。”徐叔说。我没想到,年轻时这么潇洒的一个人,会发出这样的感叹。03有些人为什么会选择丁克?当初村里人知道徐叔两口子丁克时,不少人说总有他们后悔的那天,这样的人太自私了,连孩子都不想生,还能喜欢什么。像徐叔这样的丁克族,自私吗?我不觉得,顶多是他们更注重自我的生活和生命的享受。正如李银河所说:不生育的选择确实带有个人本位和个人主义的色彩,但难道说做这样的选择就一定是自私吗?个人主义并不等于自私自利,个人主义只不过是以个人为中心安排自己的生活,比较注重个人的生活质量,只不过是人们对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生活重心不同的选择罢了,谈不上自私自利。我非常理解那些自愿选择“丁克”的夫妻。我曾问过身边的“丁克”朋友,为什么不想生孩子,原因无非这三种:第一,生了孩子我的生活质量可能会下降,压力倍增,每天得想着怎么赚钱养孩子,怎么把孩子教育得更好,这太累了;第二,能力不足,养自己都困难何况是孩子。我身边一些不生孩子的夫妻,大多觉得必须得有能力给孩子最好的生活和最好的教育环境,才能生孩子。如果无法给他们体面的生活,不如不要把他们带到这个世界。第三,夫妻感情好就够了,不需要孩子来维系。况且有了孩子之后,势必会分一多半精力在孩子身上,心里无法接受冷落伴侣这件事。徐叔当初跟老婆决定丁克的原因,跟上面三种差不多。04丁克族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我从前觉得那些选择丁克的人们,最大的困难是“能否坚持下去,能否不惧怕外人的流言蜚语”。那天我突然明白了,像徐叔这样的丁克族,最大的困难也许不在年轻时,而在年老时。摆在他面前最现实的问题就是:以后的养老问题。徐叔退休金不高,如果身体一直硬朗,生活或许不成问题。但人总有不能动弹的那一天,到时候即便有钱,身边没人照顾,也是很凄凉的。请保姆或者去住养老院吗?那点钱显然又不够,这就是徐叔这类人的尴尬。没有后代的晚年,的确很残酷,徐叔已经提前感受到了,就算后悔也无济于事。丁克族的压力,真的会比有孩子的家庭小吗?也许不尽然。有孩子的家庭是年轻时辛苦,年老了有极大的可能比年轻时过得好;而丁克族,是提前享受了人生的潇洒,把残酷的生活挪到最后去体验。丁克族如果想过一个安稳的晚年,年轻时就要开始存养老钱,老伴在的时候可以互相照顾,老伴不在的时候,要确保自己有钱请人照顾自己。生不生孩子和结不结婚,其实都是一种生活方式。我不反对人们选择丁克,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丁克,你必须是一个非常有计划性、能安排未来几十年生活的人,如果抱着过一天是一天的心态,觉得人生只需“及时行乐”,那么晚年生活真说不准会过成什么样。也许还没老到不能动,自己心里就先慌了,就像徐叔这样。所以,希望那些选择丁克的人们,在选择这种生活前,一定慎重考虑,再去做决定。万不可因为一时的潇洒,让自己晚年抱憾。
丁狗什么意思?
丁狗族(Double Income No Kids with a dog,缩写为DINKWAD音译为丁狗),在生活和工作压力的重压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做“丁克”,甚至有人选择做“不婚族”。不过,还有那么一群人,他们觉得养孩子实在太费劲,所以选择养宠物狗,这样既能帮他们驱赶孤寂,又不需要投入太多的精力。这群人被称为“丁狗族”。
为什么不要孩子的家庭要称为丁克家庭?
因为这是外来词汇的音译,而在英语中DINK(DoubleIncomeNoKids)的意思是双收入却不要孩子的家庭,所以不要孩子的家庭就简称为丁克了。丁克是英文DINK(DoubleIncomeNoKids)的音译,意思是双收入却不要孩子。丁克家庭的夫妇主张摆脱传统婚姻生活中传宗接代的观念,更倾向于过有质量的、自由自在的“两人世界”生活。对于大多数中国年轻人来说,这个词汇早已不再陌生,近年来,DINK家庭在城市青年尤其是白领夫妇中的比例有逐渐增加之势。丁克
丁克家庭的婚育理念?
丁克。这种家庭模式最初产于西方,20世纪80年代逐步呈现于中国社会。并在一些具有现代意识的年轻人,开始把丁克家庭作为一种时髦的追求
1.1 婚育观念的变迁。
家庭一直被当做生育儿女,繁衍后代的合法道德的法律社会单元。在传统社会伦理体系中,形成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鼓励生育价值观。但随着西方文化融入国内传统的生育观念发生变迁 根深蒂固的传宗接代观念发生变化。
1.2 女性地位逐渐提升。
在传统社会中,妇女是男性生活的服务用品,是生儿育女的工具,随着婚姻自主权的扩大,传统婚姻中。夫为妻纲的观念逐渐淡化,逐渐寻求男女平等,在现代社会中,女性意识觉醒,女性地位也逐步提升,因此女性对婚姻生活的选择变得多元性,妇女社会的提高,为丁克家庭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1.3 养育儿女成本增高。
经济实力是养儿育女的关键条件。新生儿生育费用,抚养费用教育费用,成年后的结婚暑假费用等一系列高额的费用,造成了工薪阶级夫妻生活上的压力。
1.4 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的完善
传统的生育是以养儿防老,希望达到老有所依的状态,但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社会养老,企业养老,居家养老,以房养老,BD养老等多种养老模式的存在,为丁克家庭的养老鉴定了基础。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