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微知著的著是什么意思,形容人做事专注的品质的成语

天美资源网

见微知著的著是什么意思,形容人做事专注的品质的成语?

形容细心的成语:

1、谨谨慎慎:细心慎重。

见微知著的著是什么意思,形容人做事专注的品质的成语

2、戴目倾耳:戴目:仰视的样子;倾耳:侧着耳朵细心倾听。认真听,抬头看。形容殷切期盼。

3、心粗气浮:粗:粗疏,轻率;浮:浮躁。形容人不细心,不沉着。

4、利析秋毫:析:分析;秋毫:鸟兽在秋天新长出的细毛。形容管理财务极细心、精明。

5、明察秋毫:明察:看清;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

6、石庆数马:指在最简单的事情上也非常细心谨慎,一点也不马虎。

7、察言观色:察:详审。观察别人的说话或脸色。多指揣摸别人的心意。

8、一丝不苟:苟:苟且,马虎。指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

9、细致入微:比喻看问题非常全面,连很细小的问题都考虑到了。

10、见微知著:微:隐约;著:明显。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11、明见万里:对于外界或远方的情况,知道得很清楚。也比喻人有预见。

12、谨慎从事:细心慎重地处事。

13、粗心大意:粗:粗蔬。指做事马虎,不细心。

14、仔仔细细:指人处事认真细心,丝毫不马虎。

15、粗中有细:形容人说话做事表面好像粗鲁、随便,实际上却是审慎、细心。

16、明察暗访:察:仔细看,调查研究;访:向人询问调查。从明里细心察看,从暗里询问了解。指用各种方法进行调查研究。

请问见微而知卓的出处?

是见微而知著吧?

出处:宋·苏洵《辨奸论》: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唯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知著”。

意思是: 见到事物的苗头,就能料到它发展下去的后果。

微,指事物的萌芽;著,指事物发展的后果。

苏洵(1009年5月22日—1066年5月21日),字明允,一说自号老泉,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形容人悟性高的成语?

1、举一反三:反:类推。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2、道头会尾:说个开头就知道结果。形容思维敏捷、悟性好。

3、一闻千悟:形容悟性极高。指略一指点,即完全了悟。

4、见微知著:微:隐约;著:明显。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5、道头知尾:说个开头就知道结果。形容思维敏捷、悟性好。

6、触类旁通:触类:接触某一方面的事物;旁通:相互贯通。掌握了某一事物的知识或规律,进而推知同类事物的知识或规律。

成语是看到小苗头就知道可能发生的变?

见微知著

jiàn wēi zhī zhù

【解释】微:隐约;著:明显。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出处】《韩非子·说林上》:“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故见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汉·袁康《越绝书·越绝德序外传》:“故圣人见微知著,睹始知终。”

【结构】连动式。

【用法】指从事物的苗头可以推断其发展趋势并认识问题的实质。一般作谓语、宾语。

【正音】著;不能读作“zhuó”。

【辨形】微;不能写作“徽”。

【近义词】原始见终、因小见大

【例句】明智的人善于~;从而做出科学的论断;于是便成了所谓的未卜先知。

见文知著著是什么意思?

实质和发展趋势 见微知著 成语发音:jiàn wēi zhī zhù 成语释义: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成语出处:《韩非子·说林上》:“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故见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宋·苏洵《辨奸论》: “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 “见微知著”的“微”是微小的意思。但如何能见微知著而又不以偏概全呢?“微”是在此条件下的微小,即对这个“微”所在的整体的影响小,要“知著”,就需一个条件,在这个条件下,原来的“微”已经由原来处于矛盾的次要方面转换为主要方面了,因此能“知著”。因此,要避免犯以偏概全的错误,就需时刻关注周围的事物,一旦发现哪个事物上升为矛盾的主要方面了,就必须马上做出判断,以免延误时机。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