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语乌拉,苏语乌拉是什么意思

天美资源网

俄语乌拉,苏语乌拉是什么意思?

乌拉在俄语里并没有具体的意思,通常用作表达强烈情感的语气词。俄国士兵冲锋时喊的口号,相当于我军的“冲啊!”或者“杀!”还有一种是庆祝胜利时,或者群众集会上向领导人表达敬意时,欢呼的声音,译作“万岁!”

“乌拉"在不同情况下有着多种意思。在给人惊喜之后,人家说了个“乌拉!”,你甚至可以理解成中国的“卧槽!"”。

俄语乌拉,苏语乌拉是什么意思

苏联四个字口号?

四个字口号是"无产阶级万岁"。因为这是苏联无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主题和理念,强调无产阶级力量的重要性和优越性。同时,这个口号还代表着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理念,奉行这个口号的政治体系更注重劳动者的利益和福利,更为平等和民主。这个口号还被广泛运用于其他国家和地区,成为一些社会运动的代表口号。总的来说,这个口号所代表的意义非常重要深远,是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平等的象征。

世界语到底是什么?

世界语(Esperanto)是由波兰籍犹太人眼科医生拉扎鲁·路德维克·柴门霍夫(Ludwig Lazarus Zamenhof)博士在印欧语系的基础上于1887年7月26日发明创立的一种人造语言。

他期待这门语言能够为不同语言人群的交流提供便利,能够帮助人们跨越语言、肤色、种族、地域等界限,用同一个身份——世界公民来平等、友好地相处,而并不打算用取代任何民族语。世界语在文化交流、经贸往来和人类社会进步等方面作出了贡献。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语进入中国。1951年,全国世界语协会在北京成立,胡愈之担任首任理事长。

梅德韦杰夫访问克里米亚?

虽然俄罗斯已经从事实上控制了克里米亚,并通过公投合并到俄罗斯;但从法律层面上看,乌克兰并没有放弃克里米亚!

这就是克里米亚尴尬之处!所以当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访问克里米亚的时候,会遭到乌克兰的强烈反对!

克里米亚是个特殊的一块领土,是一块洒满俄罗斯士兵热血的领土!从俄罗斯领土扩张的第一个大帝,彼得大帝开始,俄罗斯人为了得到南方的不冻港,从寒冷的北方一直杀到黑海,并为保卫黑海沿岸领土包括克里米亚和土耳其打了十次俄土战争,两百年的仗!

二战时候,纳粹德军名帅曼施坦因进攻克里米亚半岛,试图打通去高加索油田的道路,苏军拼死抵抗!付出了三十多万人的死伤!光保卫黑海舰队所在地,克里米亚半岛的塞瓦斯托波尔就死伤七万余人!

浸透俄罗斯人和苏军鲜血的克里米亚,俄罗斯人是有特殊感情的!更何况克里米亚的塞瓦斯托波尔港是黑海沿岸最大的深水不冻港,苏联时代以来一直是黑海舰队所在地!克里米亚是黑海的王冠,塞瓦斯托波尔则是王冠上的明珠!

然而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就是这么一块战略要地,1954年时任苏共总书记的赫鲁晓夫在一次喝的醉醺醺之后,把克里米亚划给了乌克兰!理由是庆祝俄乌同盟300周年!本来苏联是一个大家庭,俄罗斯和乌克兰是老大,老二,哪块土地给谁,关系都不大,肉烂在锅里,谁还会在意呢?

但苏联解体之后,情况就突变了!俄罗斯虽然分到了黑海舰队的大部分军舰,但没有港口!黑海舰队所在地塞瓦斯托波尔在乌克兰的手里!没办法,只能每年付出几亿美元的租金,暂时用一下;

然而,随着乌克兰在欧美势力的推动下,越来越远离俄罗斯的时候,普京便有了拿回克里米亚的念头!机会就在2014年,趁乌克兰西部势力用暴力推翻民选总统亚努科维奇的时候,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搞了克里米亚公投,因为克里米亚民族中俄罗斯人占60%,很快就高票通过了公投加入俄罗斯的议案,普京迅速派航空兵,海军进驻克里米亚!

正在闹动乱的乌克兰鞭长莫及,也没有多余的精力去管这些,也没有能力跟昔日的老大哥俄罗斯叫板,只能稀里糊涂的让俄罗斯拿回了曾经为之浴血奋战的克里米亚!

这里就存在一个问题:

从俄罗斯角度看,全民公投先独立,然后加入俄罗斯联邦,无论从感情上,还是从法律上的手续完整,都有充分理由拿回克里米亚;

但从乌克兰角度看,苏联解体后领土就包含克里米亚,是既成事实,虽然失去了克里米亚控制权,但从法律角度看,乌克兰从来没有放弃克里米亚!也没有因此和俄罗斯达成任何克里米亚领土的协议!

无论谁当乌克兰总统,对克里米亚即使他们知道拿不回来,但口头上必须保持强硬!这是政治正确的事!如果连抗议都不敢,那在乌克兰国内就属于卖国贼!即使大家心里都清楚,下辈子也拿不回来克里米亚!

所以,即使泽林斯基总统想同俄罗斯搞好关系,但遇到梅德韦杰夫去克里米亚的事情,一定是抗议!抗议!再抗议!当然,梅德韦杰夫这次来克里米亚,也是故意刺激乌克兰,前几天乌克兰扣押了俄罗斯一艘油轮嘛;

来而不往非礼也!

你对乌克兰和俄罗斯关于克里米亚的争执有何看法?期待你的留言:

老金看世界,揭秘国际风云背后的故事!期待你的关注,点赞!

历史上著名的神枪手有哪些?

楼主好问题啊, 请由在下介绍我国神枪手张桃芳和邹习祥。

张桃芳是江苏省兴化市人,于1951年3月从军加入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537高地,他创下击杀214名联合国部队官兵(主要是美军)的击杀纪录。1953年志愿军总部为他荣记特等功并授予“二级狙击英雄”荣誉称号,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务委员会授予他“一级国旗勋章”。

张桃芳当时由于年龄小,没有参加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但是赶上了抗美援朝战争,成为中国志愿军一名普通战士。跟欧洲那些狙击高手不同,张桃芳入伍前根本没有受过训练,甚至连枪都没摸过,但是天才就是天才,入伍后不久,张桃芳就因出色的枪法,受到了领导的赏识。

张桃芳的枪法很快就有了用武之地,就是著名的上甘岭战役。当时,张桃芳所在的214团负责驻守597-9高地,上甘岭战役的激烈程度,已经无需多说,这更激发了张桃芳的斗志,正好把敌人当成靶子,一边积累战斗经验,一边提高自己的射击技能。

就是在这场战役中,张桃芳创下了一个记录:连续击毙了71个敌人!

于是,张桃芳这个闪闪发光的金子,被上级领导发现了,他们想要继续发掘他的潜能,就让张桃芳去团里举办的射击训练班进行专业的训练,要知道,这里边可全是各队狙击手中的尖子生。

果然,张桃芳没有辜负领导的厚望,经过训练后,他的射击技术更加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张桃芳培训结束刚回到连队,团长想考验一下他,看他学习的成果如何,结果,张桃芳看不上那种军队训练用的固定靶子,他觉得活着会动的玩意儿更有意思,于是将手中的枪对着天上,只听五声枪响后,四只鸟从天上掉了下来。

之后,张桃芳在战场上大显神威,接连创下了击毙敌军的记录,成为志愿军中一颗耀眼的明星。

接着我隆重介绍下原中国人民志愿军二等功臣邹习祥,系贵州省遵义市务川县栗元草场人。在朝鲜战场的上甘岭阵地上,用206发子弹,先后击毙203个美、李匪军。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立下了功劳;为志愿军开展冷枪杀敌树立了榜样,赢得了冷枪英雄的称号。

邹习祥出生于贵州遵义一户农家,从小便时常跟随父亲打猎,经过日积月累,飞鸟走兽只要进了邹习祥的眼,指哪打哪,百步穿杨。打猎练就的神枪手本领,让邹习祥在朝鲜战争中大显身手。

1950年,19岁的邹习祥参军,这一年朝鲜战争爆发,邹习祥随部赴朝参战,第二年因为战功突出,被提拔为志愿军15军45师135团的一名班长。

在志愿军开展冷枪运动以后,邹习祥便时常带着全班伏击敌人。邹习祥的班驻守的阵地深入前线,与敌人阵地相隔很近,一次敌一名军官带着8个人来前线视察,当他拿着望远镜仔细的观察我军阵地时,突然一声枪响,敌军官应声倒地,一命呜呼,这一发子弹便是从邹习祥的步枪中射出。

此后在班阵地上,邹习祥用冷枪再度击毙了80余名敌人,以前敌人很嚣张,经常在阵前作出挑衅性动作,有的甚至就在志愿军眼皮底下晒太阳,敌人认为志愿军不敢打。自从冷枪运动以后,敌人再也不敢如此张扬了,白天也猫缩在阵地不敢露头,上个厕所也要几个人一起相互警戒着。

1952年10月,上甘岭战役打响,此时的邹习祥由于屡立战功,已成为135团1营1连机枪排排长。战斗打响后,敌人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集结重兵轮番向上甘岭志愿军阵地进攻,双方反复争夺阵地,均伤亡惨重。邹习祥指挥机枪排浴血奋战,打退敌人一轮又一轮进攻,自身也付出巨大伤亡。

由于敌众我寡,邹习祥和机枪排战士们此后被敌人逼近坑道,弹尽粮绝。在这样的情况下,邹习祥率部仍坚持了6天,为了请求援军,他孤身冒险冲出敌人包围圈,赴营指挥所求援。当他带人再杀回阵地时,幸存的战友永远的闭上了眼睛。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