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将传奇修改器,历史上真的有杨家将七子吗?
没有。杨家将是以中国宋朝为历史背景的系列故事小说及戏曲剧作,以北宋杨家的杨业、杨延昭和杨文广杨家三代戍守北疆及精忠报国的抗辽/西夏之人物事迹为原型蓝本,经过漫长的发展,历朝众人所改编杜撰虚构添加人物及情节演绎而成。原本载于史实上北宋杨家三代主要三位将领被铺写成了五代数十位男女英雄;原本只是男儿的铁血沙场,又融入了佘太君、穆桂英等女英雄。这些小说和戏曲与历史事实出入已经很大,成了英雄传奇。扩展资料:杨家将抗辽的故事,很早就在民间流传。南宋“说话”,便有《杨令公》、《五郎为僧》的名目。元杂剧中有《谢金吾诈拆清风府》、《吴天塔孟良盗骨》、《八大王开诏救忠臣》、《杨六郎私下三关》、《杨六郎调兵破天阵》、《焦赞活拿萧天佑》等杨家将戏。明代中期以后,满州掘起,“倭寇”入侵,明王朝内部奸臣当政,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出现了通俗小说《杨家府演义》、《北宋志传》。《杨家府演义》全名是《杨家府世代忠勇通俗演义志传》,其作者已无从考证。
杨家将各个媳妇的背景?
第一位:佘太君
佘太君名叫佘赛花,她是杨继业的妻子,凭借着父亲传下来的佘家刀法与走线铜锤绝技,杨继业也不是她的对手。佘赛花是一位智勇双全的人物,在排兵布阵方面也要远胜杨继业。
她也是北宋几大家族中声望的女将,在杨家将中的影响力也是远胜穆桂英。她也是杨家将最长寿的人物,从佘塘关比武招亲直到隐居西宁时。
一百五十岁的高寿堪称演义上的一绝,毕竟隋唐时期的传奇人物程咬金也只有一百零八岁。
佘太君在一百岁大寿之时,孟定国与焦廷贵送来了杨宗保阵亡的消息,悲痛之余才有了佘太君百岁挂帅出征。
第二位:周云镜
周云镜是四大令公之一周审义的女儿,她也是杨大郎的第二位妻子(还有一版本是张金定)。
杨大郎的第一位妻子就是少阴五将花解语,由于双龙会上杨大郎的阵亡,花解语悲伤地出家了,周云镜也就成为了天波府中佘太君最得力的帮手。在家中温顺贤淑,而在两军阵前却是英勇善战的一位女将。
第三位:李翠平
李翠平的父亲原是北汉一位战将,一直与杨继业关系不错,在一次两人喝得大醉之时李翠平与二郎杨延定的姻缘就这样牵成了。
杨二郎阵亡后李翠平虽然没有子嗣,但是她终身没有改嫁一直守护在佘太君身边。
第四位:董月娥
杨三郎在七郎八虎中并不是太优秀,战绩与故事并不是太多,不过他的妻子却有几个版本,朱玉梅、花谢玉就是其中两个版本的称呼,不过最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就是董月娥了。
她是四大令公之一董镇洪的女儿,从小就随父亲练就了一身本领,论武艺她也不在丈夫杨三郎之下。
而董月娥最优秀的还不是武艺而是箭法,因为箭法出众她也被称为神射董三娘,在征战西夏之时她的神箭也立下了不少战功。
第五位:云翠英
云翠英是杨四郎在中原的妻子, 一位善良的女人。在中原为杨四郎守寡十八年,一直尽心尽责,直到杨四郎全家回天波府,她没有计较与报怨,而是真诚地接纳了铁镜公主。
第六位:耶律金娥
耶律金娥是萧太后的长女,是杨四郎在辽国的妻子,她就是铁镜公主。
杨四郎化名木易成为驸马之后,铁镜公主为她生下了儿子杨宗原,她对待杨四郎也是百般呵护与谦让,后来她随杨四郎认祖归宗来到了天波府。在杨四郎病逝后,她与云翠英以四郎妻子身份一直陪在佘太君身边。
第七位:马赛英
马赛英是四大令公之一马信的女儿,性格豪爽的她从小就练得一身本领,面对出家为僧的丈夫杨五郎,马赛英虽然也痛苦过,不过她最终还是留在了天波府中。
她一直是杨门女将中最得力的干将,战遂州、大破天门阵她都是冲锋在前,辽军大将耶律沙也与马赛英也有过五十多个回合的较量。在征西之战她也是杨家将中最重要的人物。
第八位:王兰英
杨六郎有两位妻子,一位是柴郡主,另一位就是大刀王兰英。王兰英是四大令公之一王怀的女儿,天生神力的她更以刀法出名,她也是杨家将后期的第一勇将。
辽国第一勇将韩昌在她面前也战不到三个回合,在护送杨六郎回城时,冲在前闯营的王兰英先后斩杀了七员辽国战将。
第九位:杜金娥
杜金娥的祖父杜猛与火山王杨衮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她的父亲母亲也与杨继业夫妇关系很不错,年轻时的母亲曾经与佘太君曾经订下了婚约,将杜金娥嫁给杨七郎。
杜金娥从小随父亲练就了一身本领,后来救下了受伤的杨七郎,两人在山寨中成亲后才几天,杨七郎搬救兵就被潘仁美射杀了。
杜金娥在黑松林斩杀了潘仁美后,生下了杨七郎的遗腹子杨宗英,她也以杨七郎妻子身份来到了天波府。
第十位:耶律金蓉
耶律金蓉是辽国萧太后的小女儿,也就是琼娥公主,她是杨八郎的妻子(有的版本叫周淑荣),杨八郎亡故后她随着盗金刀的杨八姐回到了天波府,以杨八郎妻子身份认祖归宗。在杨门女将征西时随军出战。
第十一位:穆桂英
穆桂英是穆柯寨穆羽的女儿,她是杨宗保的妻子。在杨家将声望中略逊于佘太君,但是在民间流传中她与樊梨花、梁红玉、花木兰、萧赛红成为了几大经典人物。
她拜师梨山圣母练就了一身本领,孟良、焦赞远不是她的对手,丈夫杨宗保也要逊色于她,就连北国第一高手韩昌在她面前也是差距悬殊。
文武双全的她凭着大破天门阵而闻名天下,在征西之战中她也是佘太君最得力的帮手。
第十二位:焦月娘
杨门女将都很忠贞,不过说到最出色的应该还是焦月娘,她是杨宗勉的妻子。新婚才几天的杨宗勉在铜光阵中被沈达打杀了,面对年轻守寡的焦月娘。
佘太君与众多女将都劝说她改嫁,深爱着杨宗勉的她毅然留在了天波府,以杨宗勉妻子的身份陪伴终身。
属于国家保护的物质文化遗产吗?
河南开封,八朝故都,也是我的故乡 ,对于家乡的这个古色古香的千年古城,我是有着深深的感情。有人说,若跟一座城市有缘,遇见只是早晚,若跟一座城市有缘,只消一眼便会爱上。开封这座城,我可能必定在前世便已洒下思念的种子,让我感觉我和她同时存在于世界,我是存在于开封千年的一缕风,自始至终萦绕在她的身边。历史的尘埃落下,日月望穿几度春秋,多少故人远去,渐渐喧嚣散去,八朝荣辱新衰弹指一挥间。金钗划影,玉萧吹梦,渐行渐远,开封城一如入定的佛,遗世千年,坐看风轻云淡。
天波府的前世今生
天波杨府,北宋时期宋太宗为杨业杨令公所建府邸,因建于天波门金水河畔,故得此名,1994年依据《宋东京考》、《如梦录》、《祥符县志》等记载新建于北宋皇宫遗址龙亭公园东侧,西临清明上河图,占地面积约6万平方米。由东、中、西三个庭院组成,中院是杨家府衙、西院是杨家花园、东院是杨家将演兵场。
飞檐翘角,曲宛廊柱,旌旗猎猎,满门忠烈,道不尽的千秋往事英勇豪情。曾经的天波杨府“文官落轿,武官下马”何等荣耀,如今英魂归去,天波楼台故事长。
天波府中院
中院之清风无佞天波滴水楼 杨业,北宋抗辽名将,因大败过辽军,被称为“杨无敌”,民间称他为“老令公”。宋太宗曾经为得杨令公建下清风无佞天波滴水楼,而杨令公为救太宗魂断李陵碑。在天波楼一层议事厅,杨业发兵幽州救主的雕像,刻画着太宗被困幽州,令公和八个儿子手捧召书商量对策的故事。二楼报国厅佘太君杨门选将,无声演绎一场忠烈往事。
杨家将用兵如神战无不胜,辽人闻风丧胆,却被潘仁美奸人所害。在幽州之战中,杨七郎被潘仁美乱箭射死,杨令公撞死在李陵碑上。
天波楼到了宋真宗这一朝代,又遭小人王钦暗算,挑唆奸臣谢金吾拆掉天波楼,可谓历经血风腥雨流年坎坷。千年的剧本早已注定,锦绣丛中,似乎君子的身侧总有小人相绊。铿锵良将一片忠心血染江山,徒留世人唏嘘默叹,但小人遭世人唾弃,英雄受万人敬仰,便也值得。
天波府中院东西配殿
天波楼东西配殿,雕塑着杨家将的故事,英雄归来,那停留的过往,仿佛从不曾远去。 中院之孝严祠 高楼望断人不见,烟花散尽末成眠,历经沧桑轮回,朱门已然斑驳,过往的路人,抖落一身烟尘,在这和平盛世的年代,走近这朱门院落,打捞一首流传千年的曲。
孝严祠是太宗御赐的祭祀殿,于天波楼相邻,孝严祠内神龛之上,杨令公、佘太君、七郎八虎、宗保、文广等22位武将塑像前放置着宋、元、明历代皇帝为杨家将授赠的神位。“祖德宗功千载英灵憾山岳,父忠子义一堂威烈震辽疆”,孝严祠前敬一柱清香,愿它逾越千年,告慰英灵。
天波府中院兵器殿
中院之兵器殿 杨六郎镇守边关之时,收得岳胜、焦赞、孟良三员大将,杨家将如虎添翼,勇猛异常。天波楼旁,兵器殿内门前两侧立着焦赞、孟良雕像,那和六郎金戈铁马驰骋疆土的日子,兄弟感情早已超越生死。辽土归附汉土后,六郎派孟良再入辽土,取回杨令公尸骨安葬。不曾想,焦赞抢先一步,却被孟良误杀。
案上红烛催泪,寒月敲窗西风卷帘,孟良以自刎祭兄弟,从此天涯路,魂断梦不在,宋真宗赐二人谥号“忠诚侯”,六郎痛失左右臂哀痛不已,不久也离开尘世,终年48岁。冷烟和月,疏影横窗,纵使斗转星移,风云变幻,英雄永远存活在历史深处,不曾走远。 枪刀箭戟摆放在兵器殿左右两侧,中间一幅《秘传三十六式杨家枪图解》石刻,图文并茂描绘了杨家流传的枪法,一招一式中,氤氲着传承的敬仰之情。
天波府中院鼓楼
中院之钟鼓楼 一方照壁,遗世千年,钟、鼓楼分立两侧,钟曾叫“聚将钟”,鼓曾为“催战鼓”,为杨府聚集将士鼓舞士气所用。钟楼门外立着的牌子书写着“大宋天波杨府邮驿”,如今,现代气息点缀其间,作景区邮局所用,一着宋代装束的姑娘,在此以菊为本,另做一些手工。
鼓楼也叫火帅阁,流传着烧火丫头杨排凤的故事。杨排凤曾为杨府烧火丫头,擅使一根烧火棍,后成为穆桂英的得力先锋。穆桂英为杨家孙媳妇,民间流传着《穆桂英挂帅》、《大破天门阵》等故事。有人认为,世上本无穆桂英,当然也无杨排凤。可据说杨文广的妻子是鲜卑族人,复姓慕容,穆字读音和慕容相似,穆桂英的存在便成为可能。可无论真相如何,杨家将忠烈千秋,侠肝义胆必定已渗透进每一位杨府人的身上,栖息在灵魂深处,无论男女,不论老少。
天波府西院
西院之杨家花园 绣帘风细,轩窗人静,回廊红柱,拱桥假山,杨家花园内一派岁月静好的模样。豫剧博物馆外,黄柿满枝,曲水流淌,风烟俱静,一切如初,只是曲未尽,而人已不见。
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剧目和曲目中,杨宗保是杨六郎的儿子,杨文广为杨宗保的儿子,可是《宋史》中却无杨宗保,而称杨文广是杨六郎的儿子。元代徐大焯书中却有“延昭之子名宗保”之说,到了明代,王世贞《宛委余录》中也有此说。杨文广和杨延昭的卒年整整隔了60年,这中间是否隔了一代?杨六郎的儿子是杨宗保还是杨文广?至今仍然是个迷。
漫步在青石闲阶,触摸时光雕刻的痕迹,逗喂一池红鱼,细数历史风云,怀念那曾经也同样倚栏凭靠的英姿。不知那远在时光深处的杨令公、杨六郎、杨文广……是否也欣赏过同一片天空下的时光静美。
天波府东院
东院之演兵场 瞻望千年,那远去的经年,依然回响着不老的流传。以一颗敬慕之心行到东院,锣鼓喧天,旌旗猎猎,兵来将往中,演兵场上一出流传千古的戏,让人分不清是过去,还是现在。杨家湖畔,秋风起,十里残荷,依旧怀揣着不老的梦,生动了这方历史的舞台。
天波杨府和菊花 宋人爱菊,家家户户种菊花,菊和开封有着千丝万缕的情节,并以菊为市花,曾在天波杨府举办无数场菊花节。天波杨府的故事中,杨家将多以豫剧的方式流传,在杨家府衙照壁前,以菊花绿植做的豫剧脸谱造型非常醒目。尤其在菊花繁盛的季节,整个杨府多以菊花点缀,如果你走进鼓楼还能欣赏到“菊艺”。以南天竺、菊花、玉簪、蔷薇、萼距花做出的插花造型,极具观赏性,让人很想回到宋朝那个年代,看一看那叱咤风云威震天下的杨门女将,也热爱这“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的菊花吧。
历史的烟云消散,阳光初露,朔风卷酒旗,饮一杯摔碗酒,品味着千年历史,欣赏着杨家府苑,醉眼朦胧,我又回到了...............
杨家将传奇人物特性?
杨家将父子都是精忠报国 不畏生死
在罗家将薛家将杨家将之中?
罗家将的代表人物有幽州王罗艺、越国公罗成、扫北王罗通,印象最深的是罗成。
罗成,字公然(一说志敬),北平王罗艺之子,隋唐第七条好汉。
罗成的名气可太大了,素袍白马无敌将,一条银枪天下传。
他胯下追风小白龙,掌中一条五钩神飞亮银枪,枪法精绝,神出鬼没。由于他相貌俊美,不苟言笑,人称“冷面寒枪俏罗成”。又因为他面如冠玉,心狠手辣,还得了一个“玉面阎君”的绰号。
罗成有三好,别人比不了。第一好:长得好。
罗成剑眉朗目,面如冠玉,相貌十分俊美,有隋唐第一美男子之称。长得好看自然就招异性喜欢,据说罗成有一百个爹,一个亲爹仨义父,九十六个老丈人。
第二好:武功好。
他少年之时随父扫北,纵横疆场,杀敌无数。扬州城夺魁大会上,更是艺压群雄,夺得了头名武状元。
第三好:出身好。
他爹幽州王罗艺罗燕超,坐拥燕云十六州,那是国中之国,对大隋朝听调不听宣,一切军政要务都是自己说了算。罗成自小便是少保千岁,地位跟太子也差不多。
不仅如此,罗成还是一位难得帅才。他熟读兵书战策,通晓阵法。在他的指挥下,曾大破一字长蛇阵,大破铜旗阵,瓦岗山全体众将无不心服口服。
岗山散将后,他先保的洛阳王王世充,后投入李唐阵营。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屡立战功,锁五龙更是天下扬名。
可叹的是,这么一位文武双全的英雄,最终也未能落个好下场。只因遭人暗算,马陷淤泥河,死在了乱箭之下。
忍字歌里面有一句就是唱罗成的,“罗成不忍乱箭射,临死马陷淤泥河”。
下面是一段京东大鼓的唱词,唱出了罗成这短暂且又辉煌的一生:说英雄,道好汉,少保罗成不一般;生辰八字五个午,乃白虎星君下了凡;生在罗门为贵子,秦氏夫人把他添。一岁两岁娘怀抱,三岁四岁扶着娘肩;五岁六岁贪玩耍,七岁八岁就念诗篇;九岁学会文武艺,十岁兵书读的全。十一岁随父去扫北,杀死鞑子百万千;十二岁夜把登州打,为救表兄理当然;十三岁扬州去高考,箭射金钱中状元;十四岁绿林访响马,结交文武众魁元。十五岁也曾卖过绒线,十六岁聚会瓦岗山;十七岁归唐保真主,十八岁名誉满长安;凌烟阁上雕名姓,那年整好二十三。周西坡反了刘黑闼,要反大唐另立江山;太子建成挂帅印,罗成被选为先锋官;受人陷害中奸计,马踏淤泥难动弹;一阵乱箭如雨下,可叹英雄命归天!
薛家将的代表人物有平辽王薛仁贵、两辽王薛丁山、武英王薛刚,印象最深的是薛仁贵。薛礼,字仁贵,山西绛州龙门县人氏。少年清贫,以种地为生。后来机缘巧合,拜了三元李靖李药师为师,学了一身好本领。
薛仁贵有五宝:震天弓,穿云箭,白龙马,盘龙戟,水火袍。另外还有一本无字天书。每次上阵临敌,他都是银盔银甲素罗袍,故此人称“薛白袍”。
他跨海征东一十八年,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为大唐朝立下血汗功劳,官拜平辽王,风头之盛,一时无俩。
然而他这一生也是荆棘密布,坎坷不平。从军之时,由于他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应梦贤臣”,招来了顶头上司张环张士贵的嫉恨,尽管屡立战功,却一直被雪藏着不让露面。
后来总算是老天开眼,在程咬金、尉迟恭等人帮助下,揭开了事实的真相,张士贵受到惩治,薛仁贵一举成名。
然而薛仁贵功成名就之后依然是麻烦不断,屡次遭人陷害。他曾经三次入天牢,两次上法场,三番两次命悬一线。
最后一次为了救他,他老干爹皂袍元帅尉迟恭一命换一命,一头撞死在八宝金殿。
尉迟恭的死令薛仁贵深受打击,心灰意冷之下辞官还乡。
不数年,西凉国大兵犯境,唐朝无可派之将,唐太宗李世民决定御驾亲征,令薛仁贵挂帅。薛仁贵心痛干爹之死,拒不接旨。李世民以天子之尊,再三恳求,薛仁贵无奈,只得重掌帅印,随驾出征。
薛仁贵这一生,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堪称大唐朝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
薛仁贵的死,实属意外,他是被自己儿子薛丁山给一箭射死的。话说薛仁贵率大军征讨西凉之时,在白虎关受阻,而且他还身受重伤。
他的儿子薛丁山为二路元帅,率兵来援助。
有一天晚上,薛丁山路过薛仁贵的帅帐,在烛光的照映之下,忽然发现一只白虎趴在父亲的身上。
传说薛仁贵是白虎星转世,此时是真元现身了。
薛丁山不明所以,还误以为是白虎要伤害自己的父亲。情急之下,他也来不及细想,挽弓搭箭向白虎射去。
薛丁山的箭法多准,那真是弓开如满月,箭去似流星。一箭射过去,白虎突然不见了,结果一箭正射在父亲薛仁贵的胸口。可叹那么英雄了得的薛礼薛仁贵就此一命呼呼。
至于杨家将吗,满门忠烈,代表人物就是七郎八虎,我对这兄弟几人的印象都挺深的。在《杨家将》系列的演义小说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这句话:“七子出征六子回,满门忠烈天地悲。”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不是说七个孩子去打仗回来了六个,而是说七个孩子出去打仗,只有老六回来了。
悲壮之情,溢于言表!
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下七郎八虎的结局。大郎:杨泰杨延平。
胯下赤炭火龙驹,掌中一支屈卢浑金枪,官封忠孝侯、代州节度使,金沙滩双龙会代宋主而死。
二郎:杨永杨延定。
胯下金顶艾叶青,掌中一条八宝混金枪,官封义勇侯、代州观察使,金沙滩双龙会代八王而死。
三郎:杨勋杨延安。
胯下嘶风烈焰马,掌中一支透甲缕金枪,官封忠武将军、代州防御使,金沙滩一战中,被马踏如泥而死。
四郎:杨贵杨延辉。
胯下映日虎头驹,掌中一支菊花点金枪,官封明威将军、代州团练使。金沙滩一战中被俘,将杨姓拆为木易,做了辽国驸马。十五年后,过关探母,助宋破辽,多有功勋,得以与家团圆,是七郎八虎中唯一长寿的人。
五郎:杨春杨延德。
胯下独角青鬃兽,掌中一支独角皂金枪,官封宣威将军、步军都指挥使。金沙滩一战身受重伤,后皈依佛门,五台山为僧,大破天门阵时出山。大名鼎鼎的五郎八卦棍就是由他创作的。
六郎:杨景杨延昭。
胯下千里白龙驹,掌中一支素缨錾金枪,官封保灵侯,三关大元帅。是七郎八虎之中,唯一在金沙滩一战中返国之人,后病死关外。
七郎:杨希杨延嗣。
胯下抱月乌骓马,掌中一支虎头乌金枪,官封敏烈侯。只因争帅印之时打死潘豹,被潘仁美用酒灌醉后绑在百尺高杆上用乱箭射死,共射一百零三箭,其中七十二箭箭穿前胸,极其惨烈。
八郎:杨顺杨延顺,金刀令公杨继业的义子。
胯下万点花斑兽,掌中一支荷包滚金枪,官封殿前虎旗飞猛军指挥使,金沙滩一战中,八郎被辽国掳去,改名王司徒,娶了青莲公主。
有几句戏文唱得好:大郎身死替宋皇,二郎替了八贤王,三郎马踏成泥浆,四郎流落到番邦,五郎出家当和尚,六郎常年戍边疆,只叹七郎死的惨,七十二支利箭穿胸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