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幻聊斋什么职业好,有看过山海经这部书的朋友吗?
一本地理书:开局一颗血蛋,进化全靠吞
“开局一颗血蛋,进化全靠吞。”被这类刷屏的广告洗脑多了,就会产生一种《山海经》是一本只适合中二少年看的古代科幻类yy小说。
事实恰恰相反,早在1983年,我国就已经齐聚一群顶尖历史学家组成了“中国山海经学术讨论会”,这群人也并不是想象中的吃闲饭,聚在一起闲扯家常,而是专门研究山海经时期的地理坐标情况。
也就是说,在这一批顶尖历史学家眼里,《山海经》中的一切都是真实存在过的。他们想做的,就是看看时隔千年,还能不能找到书中山峦、异兽的原型。
招摇山,是《山海经》中记录的第一座山,所谓枪打出头鸟,一众历史学家便拿他开了刀。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还真的查明了招摇山的原型——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在学术报告上标明,《山海经》中的招摇山,就是如今广西桂林新安县的猫儿山。
具体《山海经》中不中二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问,毕竟没玩过全网刷屏的游戏,但可以确认的一点是,《山海经》在上古时期的价值,更偏向于一本地理+人文的百科全书。
扒一扒《山海经》志怪小说,这或许是大多数人对《山海经》的第一印象,通常大家都只是以旁观者的角度单方面认为这本书很神奇,加上古文方面的语言障碍,劝退了大多数人,往往书的目录都没有翻开就已经望而却步了。
《山海经》,据传先秦时期全书共22篇,现存仅18篇。然而仅这现存的18篇中,便记载了40余个国家,550座山,300多条水道,100多位历史及神话角色,400余种异兽,累计三万一千多字。
全书可以分为四大篇章,其中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阅读顺序可以篇章为引。
《藏山经》:群魔乱舞的地方藏山经共五篇,即《南山经》、《西山经》、《北山经》、《东山经》、《中山经》看名字便知道主要讲的是山峦的那些事儿。
观读顺序为南——西——北——东——中,可以理解为跟随作者的脚步兜了一圈儿。
且看《南山经》,就如同蓝精灵里面歌词唱的,山的那边海的那边有一群黑森林~
行文可谓是中规中矩,如同探险队长手中的地图一样,专门来规避和告诫,在这个世界中隐藏了诸多危险,哪能去,哪不能去,啥能吃,啥不能吃。
其中大家耳熟能详的异兽——九尾狐,便是出自于《南山经》中的青丘山。
共工、伏羲、女娲等等这些上古大神,都是标配了一副龙首人面,在《藏山经》中祭祀的场景中多有出现。
《西山经》行文同《南山经》,如今最常耳闻的和天帝干仗、帮共工打黄帝的钟山山神烛龙便是出自于此。
至于为什么烛龙会和天帝闹矛盾,那是因为烛龙的儿子鼓,因犯错遭到了天帝的诛杀,虽然后来从龙首人面幻化成了鹰首人身活了过来,但这梁子反正是结下了。
钟山之旁便是天帝的老巢——昆仑山,这也进一步方便了烛龙和天帝这一对欢喜冤家随时搞事情。
再旁边便是玉山,专管天界刑法的西王母之居所。
《北山经》中最出名的莫过于多何罗之鱼了,一个头十个身子,像极了八爪鱼。
《东山经》最出名的是姑射山,庄子逍遥游中的女仙人便是出自于此。
最后的《中山经》可谓是个风水宝地,历儿山上有吃了不忘事儿,比脑白金还好使的彎树;渠猪山上的豪鱼谁吃谁知道,专治白癣病。
各种奇珍异兽多在《中山经》的范畴内,而也就是这里,聚集了大量的仙二代。
《海外经》:守护神,请认准乘二龙《海外经》分四篇,即《海外南经》、《海外西经》、《海外北经》及《海外东经》。
观读顺序和《藏山经》一样,也是南——西——北——东,唯独少了一个中。
《海外南经》中有两位老熟人,一个是擅于咔咔射箭的羿,一个是擅于嗷嗷玩火的祝融。
其中祝融兽身人面,乘两龙,兽身不等同龙首,所以不算天神,即使骑着两条龙,也充其量只能算个伪神或者是天神的小跟班。
《海外西经》中最有意思的是三身国,这里的人都是三个身子;巫咸国则是专门和天神对话的巫师国,而那个被天帝杀掉的刑天,就被葬在了此处的常阳山下;还有一个以长寿出名的轩辕国,只是该国的人都长着蛇的身子。
《海外北经》也有两位老熟人,一个是爱搞事情的共工,还有一个是没事追太阳玩的夸父。
《海外东经》中有我们常听到的太阳所在的扶桑神树,也是盗墓类小说绕不开的话题,这里有着鸟身人面的守护神——句芒,也是骑着两条龙。
由此可见只要被天神认可就有权骑龙,还能赐予神力,正所谓骑着龙的强(骑得隆冬强)。
《海内经》:一个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外面围了一圈儿《海外经》,里面自然就有了一层《海内经》,这里也比较适宜人类这种生物居住。
如同《海外经》一般,分为南、西、北、东四经,观读顺序也同《藏山经》、《海外经》一样为南——西——北——东。
《海内南经》中奇异的事儿比较少,人类也都多少有了些人的样子,但多少还是有些古怪。
枭阳国的人长着人的面孔和长长的嘴唇,肤色黝黑且长着黑色的长毛,如同没进化成人的黑猩猩。
《海内西经》类似于《海外西经》,开明国有着专门和天神们唠嗑对接的开明六巫,他们手里还有着秦始皇梦寐以求的长生不老药。
昆仑之墟的守护兽——开明兽,便是这个国家的特产。
《海内北经》和《海内东经》几乎与对应的藏山经、海外经完全相似,此处不再赘述。
《大荒经》:一个离奇的地方分四篇,即南、西、北、东,怪事丛生,记叙的也比较错综复杂。
《大荒南经》中有着整天吃米饭的迎民国,也有整天吃不死树的不死国。
让儿时的我们趋之若鹜的大人国和小人国,便是出自于《大荒东经》。
玄幻小说中常见的巫山玄蛇,让人不明觉厉的蜮人,五彩之鸟的狂鸟,西周集团的创始人姬,海贼王里赤犬的原型等等都是出自于此。
笔炮君说纵观《山海经》,它更像是一部古人想象出来的作品,将一部分现实虚拟化,又将一部分想象真实化,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之所以流传至今,正是因为它能给现实提供无限的灵感。
当然,满是奇珍异兽的《山海经》,也可以算是一本食谱。
关注@笔炮君,我们一起吃香的喝辣的,唠更多有趣的嗑儿~
穿梭阴阳界女主角是谁?
穿梭阴阳界女主角是闵凤娇。首先,根据中国古代神话传说,闵凤娇是一个能够穿梭阴阳两界的女神,她具有非常高超的法力和智慧,同时也是九天之上的凤凰一族的成员,可以操纵雷电之力。此外,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聊斋志异》中,也有以“闵凤娇”作为故事情节的角色出现。因此,可以确定闵凤娇是《穿梭阴阳界》女主角。除了闵凤娇之外,《穿梭阴阳界》中还出现了其他的角色,比如男主角叶祖宗、神兵天将杨戬等。这些角色在故事情节中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共同构成了主人公的成长历程和故事发展。
晒晒你们的藏书都有什么?
借这个提问正好将书橱里的书小整理了一下,大多数是婚后买的,也有从之前家里搬来。
日常抖音不刷,游戏不玩,懒觉有时会睡,但有了孩子之后这样的概率也是微乎其微。“闲时堆码文字,捣腾花草,也爱翻翻书,总是过目即忘。“这是我的一段自我简介里的句子。
孩子出生之前,个人读书的时间相对多一些,多是美文类的散文,和一些经典长短小说作品。读书使人在静心中有一种充实的愉悦感,是不错的消遣方式。
孩子出生之后,基本上就是有针对性地读些育儿教育类的书籍了。
有阵子写报刊文,还买了一堆杂志,没有上架。
然后围绕孩子以后可以需要的书,还置办了一些。
当然还不够,这些书有些已经读完,有些只翻了一半,有些还未拆塑封,还有些买来放着,就能使我心安。
还有散落在书床茶几床头的一些没有拍到,这不是重点,重点是自己读过哪些,而哪些真的对你的人生起了影响。
就目前来看,最偏爱的书籍依然是育儿和教育类的,会围绕自己教育孩子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去书中寻求答案。
读书实际上吃的是一顿精神营养的大餐,一天两天的吃,表面上看是没有影响,但其实营养已深入骨髓融入血液,流露在人的谈吐气质之中。这是最低门槛的高贵,深以为然。
关于陪伴孩子和成长自己的话题,原创分享,我说的不一定对,但一定是真诚用心的,欢迎关注交流……为什么说蒲松龄的侠女是对侠义精神的最好体现?
金陵有一人名叫顾生,家境贫寒,父亲早亡,唯独只剩他和母亲相依为命,因为母亲无人奉养,所以也未远游,只是一直在家卖些书画,聊以生计,因为家境贫寒,年方二十七,也并未娶妻。
顾生居住的院子对面,有一破败屋子,那屋子住着一对母女,家徒四壁,并未有亲戚来往,独见一女子侍奉老母。
一日,顾生见那女子出来,顿时惊为天人,那女子举止大方,样貌颇为好看,只是神态间有一股冷艳的气息,给顾生的感觉,就犹如那三九寒天抬头仰望屋檐下结成的坚冰,汗毛倒竖时,可突然那坚冰却开出了花。
顾生从母亲处得知,那女子名霞,父亲去世,和母亲二人孤苦无依,家里没有隔夜的粮,二人生活全靠那女子一人。顾母觉得那母子颇为可怜,于是经常接济他们。
日子久了,顾母看那女子也颇为贤惠能干,于是便有了将两家合为一家的打算。顾母对顾生说,她有时间去和霞母商量一下此事。
没过多久,顾母便去霞家商量,霞母听了后颇为高兴,也非常赞同,只是霞本人却显得极不情愿。
那霞虽不情愿,但也经常来顾家走动,操持家务,清洗衣裳,样样都做,就仿佛儿媳一般。顾母见此,心里也非常高兴,嘱托顾生,对霞家多照顾些。
顾生对霞的所作所为也看在眼里,于是每当有好吃的,便分些。只是送去食粮,霞都大方的收下,却从未说过半分客气话。
有一天,顾生在书房里看书,从门外进来一少年说要求画,顾生见这少年外貌艳丽,眉目间常挂笑意,可行为举止却有些轻佻。顾生问来处,那少年答曰:从邻村而来。
此后,那少年便经常来顾生这里,二人逐渐熟了,顾生和他开些玩笑他也并不在意,甚至孤生拥抱他,他也并不反抗,后来,二人便发生了同性之事,此后二人的来往,更加密切了。
一日,那少年来到顾生家,恰看到霞从顾家经过,于是少年便问:“那女子是何人?为何容华绝世,神情却如此可怕?”顾生只说是邻居家的女儿,便再无多言。
顾母下身长有毒疮,发作时痛苦异常,嚎啕不止,霞经常来顾家,帮顾母洗疮敷药,早晚两三次,没有丝毫怨言。
顾母流着泪对她说:“哪里能有你这样的儿媳妇啊!”霞安慰顾母道:“你有一个好儿子,胜过我们孤女寡母百倍。”
顾母擦了擦眼角的泪水说:“我虽然有一儿子,但我这病并不是儿子能够照顾的,况且,我早晚都会离开人世,时常担心顾家绝后。”
随即,顾母又对儿子说:“你要记得这姑娘的恩情,将来一定要好好报答她。”
顾生听完后,连忙感谢,霞却说:“你敬爱我的母亲。时常照顾我母女二人,我从未道谢过,你也不用道谢了。”
顾生嘴上不说,但从此以后对霞更加敬爱有加了,只是二人虽然敬爱,那霞却从不和顾生亲近,行为举止之间,无不透露出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冰冷气息。
一天,霞开门正好碰到顾生从房门出来,忽然对顾生嫣然一笑,顾生顿时喜出望外,立即去了她的家里,二人如同情侣间卿卿我我,不久便做了亲密事,然而事必,那霞却对顾生说:“此事只可一次,不可一而再,再而三。”
后来顾生多次约霞幽会,霞却从来没有给过顾生好脸色,也并没有和顾生再发生亲密之事。
有一次,霞问顾生:“那少年是谁?”并说:“那少年行为轻佻,多次对我无礼,我念他和你关系好,并未惩治他,你且告诉他,如果他再敢挑衅,就别怪我不客气。”话语毕,神色更加清冷,顾生听完连忙点头。
顾生将此事告诉那少年,那少年却不以为意,说顾生和霞有私情,甚至扬言要将他二人之事宣扬出去,顾身听了以后火冒三丈。
又一晚,顾生不死心,又约霞出来,霞对顾生说:“你我情缘未尽,此乃天意。”顾生听完以后大喜,连忙搂着霞。
可就在这时,那少年却来了,顾生问他:“为何前来?”那少年冷笑道:“我此来,想看这女子究竟有多冰清玉洁。”
那少年还未说完,霞柳眉倒竖,掀开衣襟,从腰间抽出一尺长的短匕,那少年见此大惊,慌忙间夺门而出,霞紧随其后,顾生惊骇,也跟了出去。可门外只有霞一人,哪还见那少年的影子,霞站立笔直,突然将短匕一掷,那短匕闪过一道白光,直冲天际,瞬间又回到了霞的手中,呼吸间,一物从天上掉落,顾生一看,竟是一只白狐。
霞神色冷道:“这就是你日夜惦念的娈童,我忍他许久,没想到他竟一再挑衅。”说完又对顾生道:“今夜扫兴,改明日吧。”说完就走了。
第二天,那霞果然又来了,二人又做了亲密之事。顾生对霞说:“你我已至此,何不正式嫁给我呢?”霞对他说:“此事不可强迫,我要来时便来。况且,你我也有夫妻之实,妻子该尽的义务我也已经尽了,再谈嫁娶有何意义?”又说道:“你我之事不可外传,不然对你不利。”
此后,霞又像往常一样,帮助顾母裁剪衣物,料理家事,洗衣做饭,就像儿媳一般。
又过了几月,霞的母亲过世,顾生和母亲忙前忙后,尽心尽力的料理后事。此后霞便一人独居,顾生以为可以随意共寝。半夜翻墙入内,却只见门户紧锁,房内灯熄。顾生便怀疑,霞与他人另有私会。
第二天见霞,霞对顾生说:“我知道你怀疑我,但人各有心,有些事你不知道最好,知道后恐对你不利。还有一事,我向你说明,我已怀孕八个月,恐临盆不久,希望你能尽快想办法。我虽能为你产下一子,但却不能尽育儿之事,你也需尽快想办法,最好请个奶妈,对外人就说,这是你讨要的义子。”
顾母知道此事后,非常惊奇,这女子虽与儿子没有行嫁娶之事,却有夫妻之实,着实奇怪。
又过了一个月,顾母和顾生始终不见霞,于是便上门,打开房门以后,见霞蓬头垢面,怀中抱一男孩,问她才知,孩子已生下三天。霞对顾母二人说:“等夜深人静之时,孩子且抱去。我还有一事不敢表明,待时机成熟再告知。”
又过了几天,顾生与母亲在屋内吃晚饭,听有人敲门,门开,只见是霞,此时霞一身黑衣俊装,头发高束,手持一革囊,站在门外。
霞对顾母说:“我大事已了,此来是向你二人告别。”
顾生忙问缘故,霞说道:“顾家待我母子恩重如山,我一点也不敢忘记,往常对你说,不可一而再,再而三,是想着报恩是报恩,不可因此有私情,可月例又至,只能再次破戒,幸好能为你顾家留一血脉,总算报了大恩。同时我心愿已了,此后也再无遗憾。”
顾生问那革囊之中装的是什么?霞如实说,是仇人的首级,打开一看,果见一头颅,蓬头垢面,血迹斑斑,怒目圆睁。顾生忙问究竟,霞这才吐露了心声。
原来霞的父亲本是司马,但奈何被仇人所害,霞连夜背着母亲逃命,逃到此地,住在那破瓦下安身。霞以前不肯说,一是害怕为顾家招来杀身之祸,二是怕泄露行踪,恐难报大仇。
前几日为顾生诞下一子,报了大恩,如今手刃仇敌,也算大仇得报。说完这话,霞笑了,笑得很释然。顾生从未见霞如此笑过,那笑仿佛是一座冰山化开,冰山底下是一片花海。
霞又对顾生说:“我看你面相,知你福薄,寿数不高,但儿子要好生养活,他今后可光大顾家门户。”
霞说完这话,向顾生母子二人行礼告别,顾生还想说什么,霞一跳一闪,人就不见了踪影,再看时,门外漆黑无物,只有月色下的蝉鸣。
三年之后,顾生果然去世。但他的儿子在18岁时考中了进士,一直侍奉祖母终老,顾家也成了方圆百里的大户。
后来,顾生的儿子曾多次询问祖母关于母亲的事,祖母只是坐在椅子上含笑的摇了摇头说:“你母亲可是一代大侠。”
顾生的儿子也只是笑笑,认为祖母搪塞他。
暮有话说这篇小说,看似主人公是顾生,实则是霞。蒲松龄虽然并未说出什么是真正的侠女,但霞的所作所为足以说明一切。
顾生对霞一家只是时常接济,在霞母去世后帮忙料理了后事,但霞却为顾生做了三件大事。
其一,帮助照顾母亲,无微不至。
其二,杀了那魅惑顾生的白狐。
其三,为顾家生下了一个儿子,延续了香火。
这三件事中,以最后一件事最大。要知道,在古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霞为了报顾生对自己母女的恩情,做出如此大的牺牲,实在让人惊叹。
另外,霞作为一介女子,背负着血海深仇,可自己却一个人扛下了所有。就算是和顾生有了亲密之情,也并未将此事告知他,生怕自己的事连累了顾家。
霞大仇得报后,并未留下和顾家母子生活,我想她肯定是在担心自己所做的事,将来会牵累顾家。
什么是真正的侠女?滴水之恩涌泉报,事了拂身去,不为他人惹灾祸,这可能是蒲松龄对于侠女的最好诠释吧。
(强烈建议品读蒲松龄原著《侠女》,北暮再细致的描写和改编,都不及原作万分之一)
对于本文,你是怎么看的?欢迎评论区留言!
我是北暮,喜欢我的文章,就点赞关注吧!
聊斋凤仙的意义?
凤仙利用刘赤水对自己的爱意,以不得功名则相见无期相威胁,督促刘赤水刻苦攻读,镜中之人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在若即若离中完成了督促职责。
这个故事不同于众多人狐之恋的故事,凤仙并未展现出多少对刘赤水的爱意,她与刘赤水的相遇仅仅是因为姐姐八仙用她来换回自己的裤子,举家搬迁时也并未展现风仙的不舍与思念,而之后凤仙的督促也让人怀疑她不过是想在亲人面前争得脸面,以便扬眉吐气而已。
故事中的风仙在狐的世界,却有着俗世的情怀,她对丈夫的期冀与俗世女子无异,那就是期待丈夫科举成名,自己的地位也随之上升。事实也是如此,刘赤水成功之后,她的姐姐八仙就言“婢子今贵”。因此,这虽是一个狐狸世界的故事,但影射的却是人类社会,凤仙虽具很多非人的才能,实际性情与追求却与俗世女子无异,她所充当的是模范妻子的角色。蒲松龄在故事的结尾,对凤仙这种鞭策丈夫成名的事迹表示了赞赏:“‘少不努力,老大徒伤’。惜无好胜佳人,作镜影悲笑耳。吾愿恒河沙数仙人,并遣娇女婚嫁人间,则贫穷海中,少苦众生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