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f缔造者补丁,你最喜欢的历史人物是谁

天美资源网

dnf缔造者补丁,你最喜欢的历史人物是谁?

在这炎炎的夏日很高兴为大家解答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以下我为大家分享,我个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与想法,希望我的分享能给大家带来帮助,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

dnf缔造者补丁,你最喜欢的历史人物是谁

我认为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就是毛泽东。因为毛泽东奋斗一生,就是要使自己所在的国不受世界上列强践踏,所在国的劳苦大众不受豪强欺压。毛泽东的一生,把心放在国家上,把心放在人民身上,不为个人谋私利,不为亲戚谋私利。

他的世界级对手不只畏惧他而且敬佩他,他为了建设一个强大的中国,敢同任何势力作斗争,因为他真心地相信人民,真心地依靠人民,他在绝大多数劳动人民心中就是一轮红太阳。

中华文明光辉灿烂,上下五千年,涌现出的英雄豪杰,浩繁如星。秦皇汉武,伟业惊世;唐宗宋祖,功绩骇俗。而毛泽东一生惊人的奋斗史,必将为中华民族绵绵不断的历史增添更加光辉灿烂的一页。

在以上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这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我最后在这里,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如何评价梁武帝萧衍?

历史上集少年得志成功建国、励精图治繁荣盛世、自毁家邦身死国灭于一身的帝王不多见,梁武帝萧衍算一个。

它是南朝历史上在位最长久的皇帝,在他的治理下更是缔造出了南朝盛事,特别是在文化、宗教和艺术等方面,是东晋衣冠南渡后两百年来的高峰。

另外他在经、史、佛、诗歌方面都有不俗的著作,他少年学儒,弱冠奉道,知天命转佛,一生充满传奇。

我就从上述几个方面阐述一下梁武帝的生平。

少年得志,成功建国

少年学艺,成就颇丰。梁武帝萧衍是兰陵萧氏的人,老爹萧顺之是齐高帝萧道成的兄弟,在南齐为官。从小就受过系统的儒家教育,私徳更是南北朝帝王所罕见。长大后多才多艺,学识渊博,可称为南朝士族子弟中的翘楚,特别是在文学方面,名列“竟陵八友”之一。

《梁书》评论他:

“六艺备娴,棋登逸品,阴阳纬候,卜筮占决,并悉称善……草隶尺牍,骑射弓马,莫不奇妙。”

什么意思呢?说萧衍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都很精通,而且还会占卜算卦。虽说记载可能有点夸张,但是萧衍当时妥妥的是一个三好学生、四好青年。

如果南齐君主不那么昏庸无道,萧衍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会有更大的成就。

然而齐武帝萧绩死后,南齐就开始混乱不断,萧衍在这个时间开始崭露头角,积累人气。

忍辱负重,成功立国。后来东昏侯萧宝卷继位。咱先说一下这个萧宝卷,这是一位奇葩的皇帝,还是一位集大成的皇帝,集昏庸和作死于一身的皇帝。更奇葩的是他不沉浸女色,也不好酒,他喜欢什么呢?都想不到他喜欢捉老鼠,记载他每晚不睡觉,通宵达旦捕鼠,五更才睡觉,文武百官每天等他日上三竿起床上朝。

在他的骚操作治理下,果不其然,全国各地爆发叛乱。万幸他手里有个王牌将军,就是萧衍的哥哥萧懿。在萧懿的东征西讨下,叛乱慢慢都被平息,可功高震主的萧懿被萧宝卷弄死了。

按理说,萧宝卷弄死了萧衍的哥哥,萧衍肯定会起兵讨伐萧宝卷。可萧衍一反常态,跟没事人一样,继续跟着萧宝卷。就跟当初西汉末年刘秀的哥哥被更始帝刺死,刘秀的表现一样。哥哥被你们弄死了没事,我藏心里,继续给更始帝出谋划策。

萧衍就接替哥哥萧懿的职位做雍州刺史,为了迷惑萧宝卷,萧衍在任上不忙政务,整天忙着收集当地民歌,收录到乐府诗集里。

同时他暗中招兵买马,以寻找机会讨伐萧宝卷。他暗中派人大量的砍伐竹木,沉到洞庭湖底,举兵的时候,把竹木打捞起来,并让早已召集好的数千工匠在最短时间内建造战船,此即后世“伐竹沉木”的典故。

公元501年,萧衍起兵,很快就攻入首都建康,赶跑了萧宝卷,并立了一个傀儡皇帝。不久萧宝卷被萧衍悬赏,谁杀了萧宝卷,就赐百金,封侯爵。萧宝卷就被部下干掉了。502年,在萧衍的暗中操作下,又是童谣,又是传说的,萧衍半推半就下受“禅让”登基,建国“梁”。

励精图治,繁荣盛世

勤勉不辍,政绩卓著。梁武帝在位时,勤于政务,每天五更天准时起床,不分春夏秋冬,冬天批改奏章,手抖冻裂了也不停止。

吸取前朝教训,他很重视百官操守,经常亲自召见、选拔地方官,耳提面命他们必须清廉。地方官上任之前都是会被萧衍单独会谈,搞得百官去之前都是先吃几天素食,刮刮油,免得皇帝看到肥头大耳的,不放心其上任。

另外他广开言路,广纳谏言。他命人在宫门口挂两个箱子,类似现在的意见箱,一个叫“谤木函”,一个叫“肺石函”。

如果老百姓觉得哪个官员徇私舞弊,贪赃枉法或者看到不公之事,不平之事,都可以投进“谤木函”,由专人取出,递交给皇帝看。类似于现在的举报信箱。

如果有人需要打官司,需要诉讼,或者想告谁,就写好讼书放进“肺石函”,由人取出后交给大理寺受理。给穷人开了一条申冤的通道,可以直达天听。类似于现在的法院的递交传票一样。

提倡节俭,以身作则。梁武帝是历史上有名的节俭的皇帝,节俭程度可以跟汉文帝媲美。他“一冠三年,一被两年”,一顶帽子戴三年还不舍得换一顶,导致朝堂上文武百官上朝都戴着一顶破烂不堪或者层叠补丁的帽子。即使有新的,也不敢戴啊,皇帝头上一个旧帽子都露头皮了,谁敢戴新帽子。

至于衣服,这是蔽体的,露肉的话不雅,但是也是到处都是补丁,实在洞太大,没法补了才换身新的。所以百官们也只是在皇帝换新衣服的时候,才能上朝穿新衣服,其余时间也都是带补丁的破衣服。

更甚者,他一天只吃一顿饭,而且每餐大部分时间只吃蔬菜和豆类,实在政事太忙,就喝点粥充饥。

每次出行,只要求两匹马拉车,而且他只有一辆马车,用了很多年,下雨会漏雨,刮风会漏风。车夫实在看不下去了,就说:

“御帝辇,阴着蓑衣,阳着冠,风时我寒帝亦寒。”

感觉好搞笑,车夫都受不了了。给皇帝当司机,下雨天得穿着蓑衣,大热天就要戴着帽子,起风的时候我很冷,皇帝也很冷。

看来当时给萧衍当司机并没有什么好处。如果说达官贵族开的车是大奔奥迪,那萧衍的车最多就是辆卡罗拉,还是开了至少五年的卡罗拉。萧衍有多节俭,可见一斑。

在他辛勤的治理下,南梁政治风气较南齐大大改善,民风也日益纯朴,不像北朝那么好狠斗勇。而且官员行政效率很高,国力也大幅度提高,南朝已俨然是一个明主盛世的社会了,也可以说是小康社会了。

钱穆就称赞他:

“俭过汉文,勤若王莽,可谓南朝一令主。”

自毁家邦,身死国灭

以杜牧的一首诗《江南春》为引: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可以看出佛教在南朝是何等的发达。据记载首都建康附近的寺院就多达五百余所,和尚尼姑众达十余万,这样的结果当然离不开梁武帝萧衍后期对佛教的痴迷。造成的结果是没有多余的时间去处理政务,把皇权移交给亲信大臣。

任人唯亲,赏罚不分。萧衍是一个靠阴谋和打仗夺得政权的皇帝,所以造就他疑心重,忌惮功臣。他不像历史上其他皇帝猜疑功臣就大肆屠戮,他从没有杀戮过功臣,这一点跟赵匡胤有点像。但是他对待功臣却尊而不亲,不舍得分赏他们实权,把这些军权和朝堂大权都赏给萧姓子弟,萧家至上,萧家唯一,希望独靠萧家人来拱卫南梁。不知道朱元璋是不是从这里得到的经验,大封同姓王。

然而,人一吃饱没事做就容易腐化,南梁皇族很快就出现了违法乱纪、破坏纲常的人来。

萧衍的六弟萧宏带队第一次北伐,刚愎自用,不听部将劝告快速行军,反而屯兵不动,给了北魏休整的时间,待北魏援军赶到,才想到可能打不过了。适逢天降暴雨,萧宏胆怯,竟偷偷抛弃军队,自顾逃往建康。待北魏大军赶到,诸将找不到主帅,随即溃败。武器军需遍地都是,伤病士兵也无人理会。一场轰轰烈烈的北伐就这样莫名其妙地失败了。

原本这场北伐胜率还是很高的,一是因为南梁在萧衍的统治下国力已经远超北魏,各式武器令北魏人眼花缭乱,胆战心惊,可惜所托非人。

而临阵脱逃的萧宏回到建康也是整日惶恐不安,怕萧衍惩罚他,但是萧衍非但不惩罚他,还给予萧宏封赏。

萧宏都很意外,自以为北伐的失败跟他无关,都是陈庆之不给力。萧宏更肆无忌惮了,贪财枉法,无视伦理。史载萧宏和萧衍的大女儿私通,也就是他自己的亲侄女,生下了一个儿子。萧宏怕事情败露,两人就铤而走险,派刺客谋杀萧衍,想取而代之。然而行动失败,刺客被砍,大公主羞愤不已,自杀身亡,令人想不到的是萧衍竟然没有惩戒萧宏。这得多大的心啊!

群臣联名上书,要重惩萧宏,可梁武帝以同袍手足情谊为由,赦免萧宏无罪,并让萧宏务必把孩子养大,以宽慰公主。群臣至此以后对萧家甚是忌惮。没办法啊!错在己身受罚,错在他身也要受罚,这么赖皮,谁还跟他们玩?

崇尚佛学,四度舍身。公元520年,“知天命”的萧衍这一年突然迷上佛学,变成了虔诚的佛教徒。大举兴建寺庙,造佛像,鼓励人们出家当和尚以增加剃度僧侣的数量。

据载,萧衍规定国人,一家一人当和尚可免半年地租;一家两人当和尚,可免全年地租;一家出现三人当和尚,国家奉养老人。而且和尚待遇也超级好,和尚不用服兵役,不用耕地,只需要吃斋念佛就行了。而且并不是所有的和尚都是真心皈依,大都是冲着免税、免役去的。

在萧衍的一番骚操作下,国家税收和兵源逐渐减少,朝廷军费拿不出来,官员领不到工资,自然而然当官的都想歪门邪道了。贪财受贿,卖官鬻爵比比皆是,萧衍善心滥发,也从没制裁过,官员们更加肆无忌惮了。

另外由于萧衍的长子萧统,也就是昭明太子,英年早逝,不得已立了萧纲。可萧衍对萧纲的办事能力又不放心,所以崇佛的萧衍一边工作,一边信佛。

后来信奉已满足不了萧衍了,就“以身饲虎”,自己亲身体验做和尚,并乐此不疲。

公元527年,萧衍不顾群臣反对,不顾嫔妃们的挽留,前往同泰寺舍身。

后来被劝回来,回来以后他开始不近女色,不吃肉只吃素,还规定要用蔬菜水果代替三牲祭祀。他又感觉不妥,就又出政策,民间可以用面捏的牛羊猪,鸡鸭鱼当做祭品。这也许就是现在民间还在流行的用面做的各种动物做供品的由来吧。

公元529年,梁武帝萧衍二度舍身,被群臣从国库里拿出一亿钱才赎出这个“皇帝和尚”。

公元546年,萧衍又作妖,第三次舍身,这次群臣凑钱凑了二亿钱才把他赎出来,文武大臣还是有钱的。

公元547年,四度舍身,获得众和尚的推崇,得到达摩赐予“梁武尊者”的称号。没错!你没看错就是达摩祖师。

但是,退一步想,梁武帝既然这么痴迷于佛家,那么他怎么不直接禅位于太子萧纲呢?自由自在的当和尚多好!这就是萧衍的一个弊病。

说好听一点,这是尽忠职守,勤勉不辍。说难听一点就是刚愎自用,抓权不放,野心不断,自不量力。

试想一下,一个八十岁的老人,又要礼佛,又要处理朝政,还要想着北伐,更要兼顾朝廷内部的纷争。一个年轻小伙子也顾不来啊。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怎么可能面面俱到呢?所以在时间和精力都不能兼顾的情况下,萧衍做出了很多轻率和错误的决策,终于被侯景趁虚而入。

滥施仁心,身死国灭。

公元548年,东魏大将侯景被新继位的高澄削权、猜忌,于是反叛北朝,投向南朝。

消息传来,南梁群臣恐怕接纳侯景之后被北朝怨恨,发兵入侵,都极力规劝梁武帝。太子萧纲跪在宫门前一天一夜,希望梁武帝能够以社稷为重,不要接纳侯景。

年老昏聩、好大喜功、不识好歹的梁武帝说:

“夜梦太平,侯景请降,正符所梦”

真是当和尚当出癔症来了。于是梁武帝派人接纳侯景,并封他为河南王,大将军。太子萧纲气愤至极,一病不起,直至侯景攻入建康,仍卧病在床。这是后话。

东魏听说萧衍接纳了侯景,就发兵讨伐侯景。梁武帝果不其然又派了一个本家侄子萧渊明为主将,增兵救援侯景,结果被东魏打败,萧渊明被捕。侯景也被击败,退到寿阳。

东魏因为和西魏一直在干架,就顾不上南梁了,于是派人罢战议和。侯景很害怕,因为双方一停战,首先考虑的是侯景怎么处置。

于是侯景联系一直对萧衍不满的萧正徳,希望他做内应,反叛南梁。两人一啪即合,各求所需。

548年秋末冬初,侯景再叛南梁,直抵建康。梁武帝忙中出错,错招百出,真的就令萧正徳领兵抵抗。

萧正徳当然求之不得了,于是就接侯景过江,直接进了建康,包围宫城。

此时,分布在各地的萧家诸王都手握重兵,却没人出兵勤王,反而离心离德,互相斗狠。由于梁武帝的用人政策,异姓大将没有实权,也实在找不出像安史之乱时的郭子仪和李光弼这样能力挽狂澜的大将。

侯景区区八千人马就攻进了建康,萧衍的老脸都没地方放了,最后忧愤而死。

而侯景在攻进建康之后,大肆屠戮世族,掠夺钱财,诸如王、谢大家,基本被屠戮殆尽,所以后世朝代很少有王、谢二族的人出现。

这场动乱使南朝世族遭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梁书》记载战后情形说:

“千里烟绝,人迹罕见,白骨成聚,如丘陇焉”

惨况可想而知。

结语

站在历史角度上,梁武帝萧衍是一个成功的皇帝没的说。自力更生,成功建国;一生勤勉,不辍朝政;实现南朝小康社会,国力达到南朝历史的顶峰。按理说,他有统一南北的可能和机会,但是他猜疑心太重,永远不放心外姓大将。导致一次又一次的北伐失利,北边越打,军队战斗机越强,南朝越打,战斗力越弱。

既然迷恋于佛家,就应该摒弃皇权,一心礼佛;最后搞的朝廷没治理好,佛学也没真正通透。

我一直在想,如果他能像《天龙八部》里的段正明或者段誉一样,适时的放弃皇权,尽快移交给下一代,那么南梁朝代的发展就未可知了。

最后评判一下:英勇神武不足,刚愎自用有余;勤恳治国不足,造作败国有余。最后身死国灭,不值得同情。

最后以韦庄的《金陵图》结尾: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end

文:千年老学究。

版权归作者所有。

参考文献:

唐 .姚思廉《梁书》

唐 .李延寿《南书》

你会为曾经蹉跎的岁月反思吗?

我经常为曾经蹉跎岁月反思。

蹉跎岁月给了我成长的机会,给了我生活宝贵的经验,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

经过了蹉跎岁月,使我更加珍惜宝贵的今日。

反思让今日不走弯路,反思让自己更加坚定,反思让自己更清楚以后的路要如何走下去,反思让自己的明天更加美好!

历史上有哪些扎心的影像?

“中国须向各国共赔款白银4.5亿两,4.5亿中国人,人均一两,以示侮辱!”

1901年的中国,山河破碎,风雨飘摇。大清朝最后的裱糊匠,时年78岁的李鸿章在列强声声狂笑中,落寞凄凉,颓然病倒。

而就在李鸿章咳血病卧,垂死之际,在德、奥、比、英、美、法、意、日、俄、荷、西,共11国公使的逼迫下,与诸强签订了“耗尽中国财力兵力”的《辛丑条约》。

条约中,列强一开始要求中国支付10亿两白银作为赔偿,后来经过李鸿章的周旋降为了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白银。

这个4.5亿两的赔款是针对4.5亿中国人制定的数目,“人均一两,以示侮辱”,李鸿章接受了这个侮辱。

同时,条约中对中国的所有惩处条规,都须由清政府在全国各府厅州县布告张贴两年之久,这是针对全体中国人民发出的惩戒。

《辛丑条约》共有12款,另加19个附件,清政府全部表示接受。在条约签订后,近80高龄的李鸿章回来就大口大口吐血,最终因胃血管破裂,吐血而亡!

辛丑条约签订时,列强的豪横跋扈,慈禧的骄奢淫逸,清政府的卑躬屈膝,李鸿章的英雄迟暮,中国神州的哭泣和屈辱...无疑是中国历史最扎心的一段影像!

辛丑条约签订时的李鸿章(右中)

作为这份堪称中国历史上最丧权辱国条约的签署人,被称为“大清裱糊匠”的李鸿章,无疑成为了这个条约最扎心、最悲催的那块背景板。

就在《辛丑条约》签署的6年前,经李鸿章之手还与日本人签署了另一份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这位摇摇欲坠的大清朝最大的背锅侠,确实给历史留下了太多扎心的影像。

这位75岁的迟暮老人,毅然决然地迈着蹒跚的步子,颤巍巍走在日本门前的茫茫海面上。

1895年,在日本侵略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中,李鸿章一手打造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清朝战败投降,慈禧派李鸿章为代表赴日议和。

经过一个月的谈判,李鸿章作为代表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另一个历史上出名的丧权辱国的条约:《马关条约》。

正是因为这个条约的签订,让日本获得了大约整个日本4年财政收入总和的战争赔偿,成为了战争暴发户,一跃而成为亚洲头号强国,为几十年后的再次侵华积蓄了力量。

中日签订《马关条约》

条约签订前,李鸿章与日本人百般周旋,甚至在谈判期间还被不想看到中日和谈的日本刺客打了一枪。

但无论李鸿章如何费尽心力,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根本不为之所动,并且态度强硬,极尽羞辱之能事,直接告诉李鸿章:“但有允与不允两句话而已”,威胁说如果不允,日本将再次出兵。

但此时的日本基本已油尽灯枯,大多是虚张声势。后来在李鸿章的软磨硬泡下,日本担心夜长梦多,就把原定的3亿两赔款减掉1亿两。

据说李鸿章在签字前的最后关头,曾老泪纵横地对大清使团的美国顾问科士达说:“万一谈判不成,只有迁都陕西,和日本长期作战,日本必不能征服中国,中国可以抵抗到无尽期。日本最后必败求和。”

然而最终,李鸿章还是在这份注定遗臭万年的条约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签字前他说了一句无比扎心的话:“这个天底下最难写的恐怕就是自己的名字了。”

条约签订后,李鸿章登船回国,愤然离去。临走前发誓终生不再踏上日本土地。一年后,李鸿章访问美国途径日本横滨。无论众人如何劝说,始终不愿下船休整。

当时需要换乘轮船,要用小船摆渡,但他一看是日本船,便死活不上。最后没有办法,只好在两艘轮船之间架了一块木板,让他踏着木板换船。

于是,这位75岁的迟暮老人,便毅然决然地迈着蹒跚的步子,颤巍巍走在日本横滨港口前的茫茫海面上,留给历史一个落寞又无比扎心的背影!

“衔马关议约之恨,誓终身不复履日地,从人敦劝万端,终不许”

其实李鸿章本人又何尝不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让人无比扎心的影像!

李鸿章死后,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梁启超说:“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李鸿章的一生悲壮而又凄凉,他在这个千疮百孔的大清,虽有壮志,却终难实现“求富、求强”的梦想!

他一生以外交能手自负,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说他“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但个人能力和外交手段再强,也终究逃不过那句至理名言:“弱国无外交!”

一如李鸿章临终时写下的那几句绝命诗:“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

2015年9月3日,在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典礼上,有人画了一副无比催泪的油画《最好的时光》,油画里,包括李鸿章在内的众多为中国国防事业献身的代表人物们,一起俯瞰100年后威武雄壮、铁骨铮铮、气宇轩昂、战无不胜的中国军魂。

山河仍在,国泰民安!

红圈处为李鸿章

溥仪在伪满洲国有多大的权力?

清废帝溥仪,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他是醇贤亲王奕譞的孙子、摄政王载沣的大儿子,他在皇位上三起三落,三次傀儡皇帝,最后一次是当了伪满洲国的皇帝,他这个满洲国的皇帝一点实权都没有,最多就是在自己的私人生活上,在自己的下人面前摆一下皇帝的架子。

溥仪3岁登基,其父亲载沣出任了摄政王和隆裕太后一齐主持朝政。民国元年(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颁布退位诏书,6岁的溥仪在懵懂无知中被赶下皇帝宝座,大清帝国在他手里结束。

1917年7月1日溥仪12岁,在这天凌晨两点,溥仪正在美梦中,张勋带着大部队进入皇宫,他把溥仪从床上拉起来,簇拥着溥仪登上皇位,当时的溥仪处于懵逼状态,就当了张勋的傀儡。这次溥仪在皇位上待了短短的12天,他甚至还没明白当皇帝是怎么回事。

1924年冯玉祥等发动北京政变后,废除溥仪的一切皇帝待遇和皇帝称号并把他驱逐出宫,溥仪一下子成了平头百姓。但是他不甘心,有了皇帝瘾,他梦想继续称帝,并为了这个梦想四处活动。把重新称帝的希望寄托在日本人身上。

溥仪当了伪满洲国皇帝

溥仪在他的回忆录中说:我越来越坚信,日本人是我复辟最主要的外援力量,我积极笼络军阀、收买政客……

九·一八事变之后,东北沦为日本的殖民地,1932年3月2日溥仪在日本人的操纵下在长春当了傀儡皇帝,年号“康德”,康熙和德宗光绪的简称,溥仪成了“康德皇帝”。当时国际上只有以日本为首的法西斯等国家或政府承认这个伪满洲国,中国国民政府从未承认。

那么溥仪这个在日本人手中的傀儡皇帝毫无实权

1、从溥仪登基那天就可见他毫无实权,一切受日本人摆布。按理溥仪是该穿龙袍举行登基大殿,可是日本人却弄来一套“满洲国陆海空大元帅服”强迫他穿上。经过交涉日本人勉强允许他只可以在祭祖那天(私人活动)穿一次龙袍。

2、溥仪手中没有任何权利,从他和日本人签订的条约中可见。当时溥仪和日本人签订《日满议定书》和秘约规定,日本在伪满洲国驻军担负“国防”,由日本管理伪满洲国的铁路、港湾、航路、航空线等,日本军队所需各种物资、设备皆由伪满洲出;日本有权开发矿山、任命伪满洲国官吏为日本人,还可以无条件向伪满洲国移民等等,伪满洲国的一切事务全部由日本人说了算。

3,溥仪连人身自由都没有,更不用说有什么权利。溥仪的伪满皇宫所有的一举一动,包括进出人员,都有日本宪兵在监视。

当时有个叫吉冈安直的日本人就是溥仪身边的日本高级特务,溥仪自己说,他见啥人、说啥话、做啥事,都是由吉冈安直事先告诉他,他就是个被提线的木偶。吉冈安直根本不用经过溥仪批准就可不分时间随便出入溥仪的处所。有时甚至间隔三、四分钟就来监视溥仪一次,每次溥仪都要慌忙整装迎接,来来回回把溥仪玩的够呛。这个日本人连战场都没进过,因监视溥仪由陆军中佐升职为日本陆军中将。(吉冈安直与溥仪)

二战后,溥仪在远东国际法庭,他的证词是,自己想见亲人都要得到日本人的同意才可,甚至祭拜祖先,都曾被日本关东军拒绝。激动的溥仪还拍打着桌子说:

“十四年来,自由对我来说,不过是一场猴戏而已!”

4、溥仪没有任何决策权。其实刚开始溥仪准备在他的勤民楼好好大干一番,他想努力批阅奏折,做一个勤奋的好皇帝,但是他发现日本人决定的事情不容许他有任何更改,例如颁布法令、签订条约、决定政策、任命官吏等等都不是溥仪说了算的。

日本人完全把溥仪架空了,溥仪批的奏折、文件都是日本人裁决好的,而所有“圣旨”和“奏折”日本人只允许溥仪签“可”、“知道”和“可以”这些肯定词,不可更改,不可反驳。

为了逃避监视又无事可做的溥仪只好选择坐马桶,时间长了形成便秘。送文件的官员就常常去卫生间找溥仪签字,溥仪在自己回忆录里说,他根本就不用看,反正都是签“可”。由此溥仪也被人戏称为“马桶皇帝”。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