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士精神,骑士精神2买哪个?
买Dlc。
骑士精神2dlc很值得买。基本上游戏的整体架构跟一代都差不多,同样也是阿加莎骑士团对上梅森修会,红与蓝的盔甲服装,让玩家们可以很一目了然地在战场上分辨出敌人跟我方。视角也能在第三人称及第一人称中自由切换。而在这32人对上32人的战争之中,每张地图都有明确的主题性。
球球骑士精神光环怎么得到?
打开【骑士精神光环装扮礼盒】就能获得的。
元气骑士精神错乱效果?
错乱后,我们的左右上下移动会颠倒,也就说按上键,他跑下,按下键,他跑上。
圣骑士专用盾牌可以做精神吗?
说到玩家最熟悉低成本法系常用以及副手堆技能等级的盾牌肯定非“精神盾”莫属,不过相对圣骑士专用盾牌,其他职业想刷到合适的“精神盾”底材只能到地狱难度,这是因为只有地狱难度掉落的特定盾牌(一般是统治者大盾)才能出现4孔。
制作符文之语“精神盾”必备条件分别为:特定正确的孔数(4孔)、白色\灰色(超强或非超强)品质以及正确的符文镶嵌顺序(7号+10号+9号+11号)。这些符文都属于容易获得的低级符文,但除去圣骑士专用盾牌外,其余4孔盾牌获取难度相对较难,尤其是力量需求最低的轻盾——统治者大盾。欧洲的骑士精神和日本的武士道精神有何异同?
要真正了解这两种精神的异同,首先需要知道什么是骑士精神?什么又是武士道精神?两种精神的实质是什么?与我们而言,有何借鉴之处呢?下面我们分别详细说明:
一、什么是欧洲的骑士精神?
法国历史学家傅花萨曾说过:"如果上帝也有灵魂, 它在自己的时代里也是一个异常勇敢的骑士。”
中世纪时的欧洲出现了一个特殊的阶层. 他们以服骑兵军役为条件, 获得国王或大领主的封地。他们是参加镇压农民起义, 或掠夺战争中级别最高的战斗人员,是以马代步驰骋于沙场的贵族。他们就是骑士阶层。
1、骑士制度的起源和发展
欧洲骑士制度源于中世纪加洛林朝的法兰克王国, 后来逐渐推行到欧洲各国。但是完整的骑士制度到公元11世纪左右才形成。之后罗马天主教和统治者发动的十字军东征,把骑士阶层推向极度繁荣的历史时期。战士的骁勇和基督教的神圣信仰开始结合,使骑士具备了一个新的身份:基督的卫士。 披上天主光辉的骑士成为深受崇拜与尊敬的人物。他们忠诚于统治者和基督,在基督教的教义感召下乐于救助鳏寡老幼。这样,骑士脱离了蛮族和异教的背景,而被整合于基督教文化的社会结构中。
2、骑士精神的实质
骑士精神是一种贵族文化精神,是以个人身份的优越感为基础的道德与人格精神。同时它也积淀了欧洲远古民族尚武精神的某些积极因素,严格规范了骑士的思想和行为。其精神实质概括来讲主要有以下方面:信仰基督而又忠于领主;勇敢无畏而又诚实守信;尚武好战而又不失风度;尊崇女性而又追求爱情;行侠仗义且荣誉至上。
中世纪的欧洲是一个信仰的时代,人们虔诚地信仰基督教,到处都弥漫着宗教的气息。骑士是社会中的一员,自然也是虔诚的基督教徒。基督教教义对骑士思想影响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忠于领主。领主给予骑士领地,骑士回报领主忠诚。这样,领主与骑士之间才能保持长久的关系,维护共同的利益。
骑士的另一种身份就是军人,在中世纪的欧洲,勇敢不仅是骑士们的日常行为准则,更是一种深入灵魂的精神。勇敢是骑士荣誉感和高尚品格的集中体现,也是骑士精神的核心内容。骑士在十字军东征是所表现出的勇敢无畏令后人敬仰。因此,如果对某个骑士的勇敢进行怀疑,无疑是对其人格的最大诋毁和侮辱。
骑士是尚武好战的,驰骋战场不仅是其必须履行的军事封建义务, 而且也是其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因此中世纪的骑士既是军事艺术的体现者, 又是军事战略战术的谋划策动者。从古老的骑士文学中,人们就能感受到骑士对战争的狂热。但是骑士在尚武好战的同时又不失风度,他们会不吝啬钱财、慷慨解囊来接济穷人。
中国古代有侠义精神,中世纪西欧的骑士也有着行侠仗义的品质。骑士有着骑士的荣誉,不能违反自己的荣誉,他与道德一起被看做是比他们生命更重要的东西。骑士的荣誉观建立在他们的贵族地位之上,在中世纪,骑士认为自己拥有贵族血统,而贵族则往往将自已的身份挂靠到祖先的骑士身份上,从而出现了贵族与骑士身份相结合的现象,于是形成了一系列以荣誉、高贵、高尚为标签的贵族骑士荣誉观 。
3、骑士精神的影响
骑士精神在价值观上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军事和宗教信仰上。从军事角度上看,中世纪的骑士要驰骋战场履行军事封建义务, 他们是骑士城堡的保卫者。艰辛的作战需要顽强的精神来支撑。对当时的欧洲而言,骑士精神有着不可磨灭的军事价值。此外,在长期的征战中,他们需要宗教来寻求精神寄托、安定内心。基督教的适时出现让骑士精神被打上了信仰、慈善、谦卑等基督教义。骑士精神与基督教特征紧密相连,在一千多年后的今天依然重要影响。
骑士精神对欧洲文化领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史诗、抒情诗、骑士传奇等文学作品和骑士的典雅爱情上。骑士精神影响着价值观念、伦理道德观, 构筑了贵族文化氛围。骑士精神对欧洲人的民族性格、道德素养等影响甚大。使现代欧洲人民族性格中既含有优雅的贵族气质成分,又兼具信守诺言,乐于助人,为理想和荣誉牺牲的豪爽品格。
骑士精神不仅对中世纪的军事研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也在无形中影响着骑士文学的创作,骑士精神的八大美德被诗人作家们诉之于作,记载着骑士英勇作战事迹的故事被广为传扬。在今天,骑士精神已经演变成“绅士风度”,要求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注意自己的仪容举止,风姿优雅,给人以彬彬有礼、富有教养的印象。它已然跨越国界,成为世界各国友好往来的重要礼仪规范。
二、什么是日本的武士道精神?
1、武士道的产生
从一个民族的原始信仰和崇拜往往可以发现其价值取向,而这种信仰与崇拜往往积淀为文化发展方向和价值选择的决定力量。
在《日本书记》及《古事记》中,伊奘诺尊用神剑斩杀火神柯遇突智,后来倭姬将神剑授予日本武尊,日本武尊用神剑东征平定虾夷地方,把神剑供奉在热田神宫。可见,刀剑既是杀人的工具,又是权力和权威的象征。很明显,对刀剑及武力的膜拜折射出了日本民族的尚武传统,这便是武家文化产生的原始土壤。
2、武士道精神核心本质
早在公元八、九世纪,武士道便随着武士成为历史舞台的主角、武家文化拉开帷幕而初现端倪。关西军阀首领源赖朝集团战胜关东的平清盛集团,官拜“征夷大将军”,“1185年在镰仓建立了军事独裁统治——幕府,”成为日本历史上第一个武士政权。武士对大名(封建诸侯)及将军的效忠机制正式形成。武家政治孕育了武士道,武士道经历了平安主从道德、镰仓/室町武士道和德川武士道、近代武士道的发展轨迹,但“武士道”的称谓却是出现在日本战国时代。武士是大名的家臣,精于弓马、骑射、刀术,效忠和服从主君,为主君征战沙场,攻城掠地。武士领取俸禄,为了报答主君的恩情,对主人忠心耿耿。武力社会的胜负由武士的向背决定,镰仓/室町和战国时代的武士道较之平安主从道德,给武士的礼遇越来越高。武士作为职业军人,是幕府统治的中坚,也是各政治派别极力争取的力量,拥有社会精英的政治地位;武士的道德规范自然成为日本全民的道德规范,武士的伦理观也极大的左右了社会标准体系,武士道精神就是武士伦理道德的核心。
3、武士道精神的特点
(1) 忠诚至上
“在武者之习中,主从意识居最重要的地位……以从者对主人忘我的献身精神为核心。”无论平安主从道德,还是各个时代的武士道,都把“忠”放在第一位,这是身为武士必须具有的美德,讲求对大名和将军绝对的忠诚和彻底的服从。武士为了自身和后代在武家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必须不惜生命来效忠,“这是武者最大的本份。”为主君忠诚赴死的武士人人称颂,背叛主人、不忠的武士在社会上无立锥之地。
(2) 重名轻死
武士将名誉看得非常重要,如果面临名誉与生命的两难抉择,武士会毅然选择名誉。名誉不仅关系个人的得失,还关系到家族的荣誉和利益,所以在必要时刻,武士不惜牺牲性命保全名誉。武士“驱使于矢石之间,出身于生死之门”,因此“武士好禅”,武士修禅宗来凝聚精神,积蓄能量,置生死于度外,随时准备用生命的绝唱换取崇高的名誉。
(3)以武勇为本
武士们生活在杀人和被人杀的暴力世界,必须拥有高超的武艺才能生存。武士以战争为职业,以武勇为谋生技能和晋升途经,个人的生死存亡和家庭的贫富贵贱统统取决于武勇。武家社会极其推崇武功和勇力,剑豪宫本武藏成为人们心中的英雄和武士典范。刀作为武士之魂,刀不见血不算武士。所有这一切,决定了身为武士,必须武勇。
(4) 正直与礼仪
应仁、文明之乱时,一条兼良在《文明一统记》说:“神佛均说正直,所谓正直即直心……待他人以直心,即正直之政。””’但此处说的正直,主要是针对家臣武土须以正直之心侍奉主君。日本古代社会等级森严,武士、大名、将军层层效忠,这种体制对武士而言,要恪守本份,谨奉礼仪廉耻,报答主君恩德,以背叛不忠和逆上作乱为羞耻。
(5) 美化切腹死亡
武家社会的价值观视死亡为“光荣的解脱法”。切腹始于平安后期,在整个武家政治时期,几乎成为武士自杀的唯一方式。切腹的体位有立姿和坐姿的区别,方法上有一字腹、二字腹、三字腹和十字腹。楠木正成(1294—1336)与侍奉丰臣秀吉多年的日本茶道千家流始祖千利休(1522—1591)作为著名的武士典范,皆切腹而死。由于切腹是武士结束生命的方式,自然受到全民的推崇。江户时代旅居日本的西方人米特福德曾亲眼目睹武士泷善三郎的切腹过程,在他的游记里,形容自己对这种血淋淋的场面目瞪口呆,但他同时观察了在场日本人的反应,却是敬羡之情溢于言表。除了切腹自杀以外,还有殉死切腹,少则数人,多则甚至上百人。切腹的基本动机是为了追求名誉,这种死亡方式在日本人看来无尚光荣,是完美的升华。
武士道作为昔日武士的精神信仰和“大和民族之魂”,在日本法西斯军队里找到了用武之地。1890年,明治天皇发布的《教育敕谕》中,要求国民象武士一样“忠君爱国”,“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1912年陆军大将乃木希典于明治天皇的下葬之日,为了对天皇“尽忠”,剖腹殉死。军国主义分子对其武士道“壮举”大加赞颂,奉其为明治“军神”。《军人敕谕》宜称:“武勇乃日本自古以来最尊贵的特色,身为日本人若无武勇,则愧对日本臣民。”武士道有两面性,对天皇和日本民族利益来说,是献身之道;对其它国家与民族来说,则是战争与屠杀之道。
三、两种精神与我们而言,有何借鉴之处呢?
在今天,骑士精神已经演变成“绅士风度”,要求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注意自己的仪容举止,风姿优雅,给人以彬彬有礼、富有教养的印象。它已然跨越国界,成为世界各国友好往来的重要礼仪规范。这点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
最初,日本武士道还是倡导忠诚、信义、廉耻、尚武、名誉的。但武士道作为封建幕府时代政治的产物,它吸收的是儒教和佛教的某些表面的东西而不是它的真谛,儒教和佛教的思想中不能满足武士道的那些东西,都被日本民族固有的神道教充分提供了。神道教的信念基础就是不分是非。
我想中国人对于已经变质的日本武士道精神并没有多少好感!
以上愚见,欢迎大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