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八阿哥,清朝的命运会是怎样

天美资源网

清朝八阿哥,清朝的命运会是怎样?

我的答案是:如果雍正没有继位,而是八阿哥胤禩,大清会早衰亡几十年。八阿哥胤禩是“贤”,但好人不一定是能人,胤禩绝不是圣君明主,他很有可能成为把大清王朝带到沟里去的大清版“曼德拉”。

雍正帝比八阿哥适合为君的优势

1722年(康熙六十一年),康熙皇帝在北京畅春园辞世,雍亲王、四阿哥胤禛经历“九王夺嫡”之争,最终承继大统,改年号为雍正。

清朝八阿哥,清朝的命运会是怎样

雍正之所以能在残酷的储君之争中脱颖而出,夺得帝位,并非偶然,康熙皇帝是千古一帝,眼光毒辣,自有其道理。

康熙末年,朝廷上、社会上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结党怀奸、欺瞒蒙蔽、阳奉阴违、假公济私的官场恶习,日益加剧的社会贫富矛盾,青海和西藏连绵不断的战事,耗费军饷,国库空虚。这样的形势,必须有铁腕人物使用铁腕手段,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局势中主动解决问题。

雍正为政主张务实严猛、振作有为,办事脚踏实地、雷厉风行,这与胤禩宽厚仁义的政治主张截然不同,胤禩只能守成,不能开拓,更不能力挽狂澜。雍正的政治观点和作风对于尽快解决康熙末年诸多的社会问题,才堪称是最好的药方。

康熙皇帝可谓在正确的时机,把正确的人,安排在了正确的位置上。

八阿哥胤禩的性格缺陷

八阿哥胤禩以“贤”闻名于朝野,甚晓世故,亲切随和,礼贤下士,广结善缘,待人待物恭敬有礼,在朝臣中有较高威信。

雍正帝曾评价说:“胤禩若肯实心办事,部务皆所优为。论其才具、操守,诸大臣无出其右者;而其心术之险诈,诸大臣亦无与之比者。”这个“贤”可是一把双刃剑,说白了是黑白不明,是一团和气的和稀泥,是非不分的好人主义。

平心而论,雍正是众皇子中唯一够格当皇帝的,因为他有理想、有抱负、有能力,嫉恶如仇,爱憎分明,“用霹雳手段,显菩萨心肠。”反观八阿哥胤禩,其贪恋的是至高无上的君位本身,是君临天下的君王名分,争夺的是皇帝宝座。为此他可以与任何人合作,甚至对康熙、雍正治国理政的善举不惜加以牵制和敷衍。这样的格局,如此的气度,怎样能为君?大清的江山,康熙皇帝又怎样放心交到他手上。

八阿哥上位之日,将是大清末日之始

如果八阿哥君临天下,大清的“潘多拉魔盒”将可能会被打开,乃至提前遭至亡国之灾。何以见得?

结党营私愈演愈烈。八阿哥如果承继大统,其党羽功不可没,尤其是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誐、十四阿哥胤禵更是居功至伟,以其几人品行和一贯表现,在权位到手之后必将尽情享用,示意八阿哥谢恩和回馈诸人,无所不用其极。八阿哥没有雍正那样的霹雳手段,因为也难以建立绝对强化的君主专制,势必为拥君上位的诸弟封官、晋爵、加赏,其施政也将受到更多的制衡。九阿哥、十阿哥、十四阿哥或将继续相互勾结,以权谋私,或者分道扬镳,拉帮结派,各自培植私人势力,朝政之风将每况愈下。政治颓局将会加剧。八阿哥胤禩善于讨好众心,他在大多数场合下灵活圆滑,不拘泥于规制与名分,这固然讨喜。然如走向反面,则容易在对待朝政大事时本着一己之私的态度,而不顾国家整体利益,为“皆大欢喜”而“一团和气”。在这种气氛左右下,八阿哥胤禩为君,必然不愿开罪于人,执法严格、雷厉风行、气魄开拓的正直大臣和干练官员将在“和稀泥”的朝局中受排挤,吏治更加败坏,治理国家将会失败。八阿哥胤禩在康熙朝众多王公大臣中的口碑,始终是诸皇子内最好的一位。但这种口碑,并不是对其治国理政能力的肯定。在面对社会危局时,八阿哥胤禩绝没有以天下为己任的胸襟气度,更没有“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勇气,像雍正推行的“官绅一体纳粮”、“火耗归公”这样的善政,为了讨好士绅和地方官府,八阿哥胤禩绝对不会实行,以至于大清土地兼并之风将愈演愈烈,贫者无立锥之地,政府税收将逐年减少,再加上“大清永不加赋”的祖训,用不了几年财政将枯竭,漕运、河工均无法维持,赈灾没有钱、打仗没有军饷,准噶尔步步进犯,大清岌岌可危。

皇帝还是像雍正帝这样认真负责、宵旰忧劳的好,这是王朝之幸,是百姓之幸运。若皇帝是庸才,像八阿哥这样“金玉其外 败絮其中”,清朝恐怕很难打破“胡运不过百年”(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坚持不到一百年)的预言了。

大清最痴情的帝王是谁?

清朝有2位非常痴情的皇帝,而且还是父子关系,这个应该是和强大的基因有关系,他们就是皇太极和皇太极的儿子顺治帝福林,人们都知道顺治帝对董鄂妃的痴情,确很少知道他的老爹皇太极也是一个痴情的皇帝,为了女人,作为统帅的皇太极可以从战场上跑回北京,当听到自己的宠妃去世,伤心的差点死掉了,那么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女人,能够让皇太极如此迷恋呢?一起来看看吧。大家都知道,博尔济吉特-哲哲是皇太极的皇后,她的侄女,即后来的庄妃也嫁给了皇太极,但是很少人知道,庄妃的姐姐后来也嫁给了皇太极,也就是后来的宸妃,她的名字叫海兰珠,长得是五官标致,端庄成熟,深得皇太极的欢喜,皇太极专门把宸妃的寝宫命名为“关雎宫”,以此来表达二人的甜美爱情。

时间回到清崇德六年九月(皇太极的年号),当时明君和清军在松山打的水深火热,皇太极是主帅,正当2军打仗的关键期,一封急报飞到了皇太极的营帐,皇太极一看,心急如焚,如晴天霹雳,什么时期呢?原来是宸妃得了重病,快要不行了,皇太极二话不说,让多尔衮督军,自己骑着快马,连夜赶路,奔向皇宫。快要到盛京(今沈阳)城外面的时候,皇太极隐隐约约有了一种不祥的预感,她感觉海兰珠已经离他而去,胸口一阵剧痛,此时,遇到了前来接驾的索尼一群人,告诉皇太极,宸妃已经归西了,皇太极悲痛欲绝,当他到了宸妃的寝宫,宸妃已经永远的闭上了眼睛,真所谓红颜薄命。宸妃去世后,皇太极常常独自发呆、茶饭不思,身体日渐消瘦,人跟丢了魂一样,2年后皇太极也驾崩。宸妃死后,皇太极追封宸妃为元妃,给她的谥号是敏惠恭和,来解释一下就知道海兰珠在皇太极的心里有多么的重要。先说元妃,根据清朝的规矩,皇帝的第一位正妃才能叫元妃,而海兰珠之前,皇太极已经有孝端文皇后,庄妃等,足以说明海兰珠的地位,敏惠恭和四个字的谥号在清朝皇妃里面是史无前例的,孝庄是一般都是2到3字

而就是这一位被过分宠爱的皇妃,死后的陵墓到现在也找不到具体所在地,清朝的官方正史也在刻意隐瞒墓地的实情,主要原因在于皇太极以后的皇帝不想宣扬像宸妃这样被过分宠爱的妃子,具体的原因可能是为了让后来的皇帝们以国家大事为重,不能把儿女私情放在第一位而耽误江山社稷。接下来给大家分析一下宸妃为何会如此受到皇太极的宠爱。

宗皇太极是清朝的开国皇帝,生于公元1592年,卒于1643年,享年52岁,在位17年。皇太极雄才大略,能征惯战,文武兼备,治国有方;他智除袁崇焕,劝降洪承畴,为统一全国打下基础。然而这样一个以武功著称的皇太极却有儿女情长,他与宸妃的婚恋,堪称佳话。 皇太极时的沈阳故宫中,有所谓“崇德五宫”后妃,这五宫为中官清宁宫,东宫关雎宫,西宫麟趾宫,次东宫衍庆宫,次西宫永福宫。崇德五宫后妃的地位远高于其他妃子,其他妃子尚有元妃、继妃、侧妃等。皇太极的后妃见于史籍者计有15人,史籍之外的更有多人。 在这众多后妃中,天生丽质者不乏其人,然而皇太极惟独钟爱宸妃海兰珠,在她的身上倾注了夫妻间的全部感情。

海兰珠与皇太极成婚时已经26岁,并非豆蔻年华,但是她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肌肤雪白柔润,丽质天成,决不亚于那些“二八佳人”,同时她又有一种少女不具备的成熟美,再加那贤淑的美德,更受皇太极青睐。此时皇太极已过不惑之年,比宸妃大16岁,二人形影不离,情投意合。皇太极封她为“东宫大福晋”, 崇德二年,宸妃在关雎宫生下一位皇子,按长幼排列,这是皇太极的第8子。在过去,即使在中富有子嗣的情况下,宠妃生子,亦有希望成为太子,将来可以继承皇位,何况中宫皇后自人宫以来,一直未生个皇子,立嫡已不可能,那么宸妃的这位皇子很有可能成为太子。 爱妃产子,皇太极十分喜悦, 可真应了“好景不长”这句俗语,倍受娇宠的皇八子不到1岁便夭折了。

痛失爱子,使皇太极十分悲痛,然而他毕竟是一国之君,是个男子汉,况且他还有健在的7个儿子,而且两天之后,庄妃又给他生了一个皇子,得子的喜悦在某种程度上又缓解了他的悲痛。庄妃也是他倾心喜爱者,虽不如其姐宸妃,但也是四大妃了之一。 受打击最大的是宸妃,皇八子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从诞生到将近1岁,给她带来了诸多辛苦,更带来了难以形容的欢乐。‘母以子贵”,她对皇儿抱着多大的希望啊!然而,这一切都成为泡影。皇儿去后,她朝思暮想。魂索梦牵,白天不进饮食,夜晚彻夜难眠,终日以泪洗面,不久便身染重病。皇太极除多方安慰开导外,又厚赐宸妃财物仪仗,但是,这一切都无法医治她失子的心病。海兰珠终于撒手人衰,命归西夭,年仅33岁。

宸妃病危时,皇太极正率军在前方打仗,作为三军统帅,是不应该离开阵地的。可是,宸妃不是一般的妃子,在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后,皇太极还是决定返京探望宸妃,在作了细致的军事部署后,便启驾返还盛京,一路上马不停蹄。刚人盛京城,就传来宸妃去世的噩耗,来晚了一步,未得与心爱的人诀别。皇太极抢人 大清门,直扑关雎宫,出现他面前的只是宸妃那香消玉殒的遗体。皇太极耐不住巨大的悲痛,哭天号地,泪如雨下。周围诸多官员、皇妃宫女、皇子公主,也跟随皇太极,大哭不已,一时间哭得天昏地暗。 皇太极与宸妃情深意笃,宸妃之死,对皇太极精神打击极大,于是“饮食顿减,圣躬违和”,以致害了一场大病,自此后再没有重返松锦战场,从而也结束了他40余年的戎马生涯。

对宸妃的魂牵梦索,使皇太极难以自拔。自宸妃死后,皇太极频繁地举行各种祭典活动,并请僧道人等为宸妃布道诵经,超度亡魂。 松锦大战捷报频奏,关外四座重镇全部归属清朝,关外障碍既除,那么挥师人关,逐鹿中原亦指日可待。然而,战争胜利的喜悦,似不能冲刷掉皇太极的悲伤。对宸妃的思念与难解的忧伤,严重损害了皇太极的健康,以致他的身体日渐衰弱,甚至连日常朝政也“难以躬亲办理”。在宸妃去世两年之后,皇太极也病人膏盲,死在清宁宫,灵魂追寻宸妃而去了,享年52岁。

海兰珠嫁给皇太极之前有一段不幸的婚姻,受到伤害从而变得抑郁寡欢,皇太极身为男人,天生的保护欲,让他更喜欢这样的小女人。海兰珠没有权利的欲望,不宫斗,只把皇太极当成自己的男人,身为皇太极,本来就是缺乏亲情的,所以他更喜欢和海兰珠这样的亲情和爱情。再者就是海兰珠生了一个儿子,之前海兰珠的姑姑哲哲只生了个女儿,这样对满蒙联姻中的蒙古非常不利,所有蒙古那边把孝庄嫁过来,但孝庄连续生了3个女儿(顺治是后来才生的),所有蒙古又把海兰珠嫁过来,第一个孩子就是男孩,皇太极肯定是兴奋啊,不幸的是这个儿子早年夭折,让海兰珠变得更加郁郁寡欢,病怏怏的,皇太极也就更多的照顾和疼爱海兰珠了。综上所述,皇太极对于宸妃这种的真爱情,在皇帝中是很难得的。

八阿哥最热门为何失败了?

康熙四十七年,太子被废。最后经过调查,三阿哥胤祉检举皇长子胤禵在太子行宫毓庆宫中埋设“乾坤地狱图”魇镇太子致使太子胤礽昏乱失德,康熙勃然大怒,当即囚禁胤禵。然后下诏令文武百官推举太子。

按照康熙的想法,太子失德是被人陷害,并非本意,理应昭雪,重登嫡位。不料文武百官大多数推举的竟然是从来没有单独办理过政务的“八爷”。细查之下才发现八阿哥竟然是个了不得的人物,早已暗结人心,联络九阿哥,十阿哥,不但在朝廷中一呼百应,就是大阿哥,十四阿哥也是同党,际会风云,文武兼备,在朝阳门外的八爷府跺一脚,九城震动!

康熙也曾有立他为嫡的念头,但转念一想,一个毫无实权的王爷竟能左右朝局,呼风唤雨,要是真的立他为太子,不但其余儿子难免骨肉之变,就是自己,也保不定有被逼退位之虞。百般无奈之下,康熙才没有立八阿哥为太子,反而重新启用了废太子。

历史上皇八子胤禩真的像雍正王朝里写的那样不堪吗?

导语:

关于皇八子胤禩和皇四子胤禛争夺皇位的事件一直是史学界热议的一个话题。而且关于九子夺嫡的历史事件更是多次被改编成电视剧和电影,为人们所耳熟能详。关于九子夺嫡的结果在这里也毋庸多言了,皇四子胤禛成功地登上皇位成为雍正皇帝。

对于九子夺嫡中的主角之一――皇四子胤禛想必大家已经相当了解了。但是对于另一个主角皇八子胤禩,大家可能还比较陌生。对于他的了解也大多来自于一些电视剧。而他的真实面目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就来揭开“八爷”的真实面纱!

01出身卑微从小被继养。康熙二十年二月初十日,胤禩出生于北京紫禁城,是康熙帝第八子,其母良妃卫氏,为满洲正黄旗人、宫内管领阿布鼐之女,宫内管领系正五品官。――《胤禩的一生》

皇八子胤禩的生母是卫氏,卫氏的出身十分低贱。卫氏的父亲仅仅是清朝的一个下级官员,卫氏不仅是康熙帝所有的妃子中出身最为卑贱,而且纵观整个清朝皇帝的妃子当中,也没有再比卫氏出身更加卑贱的了。因为清朝有规定,母亲出身卑微的则不能由其生母抚养皇子,因此皇八子在很小的时候,就由大阿哥的生母惠妃所扶养!

由于母亲的出身不好,所以皇八子胤禩在所有的阿哥当中也可以说是地位最低的。相比于九子夺嫡中其他的阿哥,皇八子胤禩可以说是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

02少年黑马,成功逆袭,深受康熙帝喜爱。

虽然皇八子胤禩出身并不好,论出身皇八子输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但是胤禩并未因此而一蹶不振,皇八子虽然年少但是对天文数学,历史地理无一不通,而且聪明伶俐。康熙帝在早年非常喜欢这位皇子,在康熙地第一次分封皇子时,年仅十几岁的皇八子就被分封为贝勒。许多年长的皇子都没有得到这样的封爵。皇八子胤禩的能力是其他皇子所望尘莫及的。

在早期争夺皇位的斗争中,皇八子胤禩实力非常的强劲,它的优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有学识。皇八子胤禩从年少起就非常的爱学习,而且喜欢和各种文人交往,渐渐地受到汉族文人的熏陶,言行举止非常的儒雅。而且书法、绘画、文章写的都非常好,虽然这些在夺的夺嫡之争中没有什么直接的影响。但这可以间接的增强其人格魅力为他的夺嫡之争增加筹码!有权谋之术,广结人缘。在拉拢人方便皇八子胤禩是丝毫不输于皇四子胤禛的,上到中央的皇族王公大臣,下到地方的总督巡抚,知府知县。都和皇八子有着直接或者间接的交往联系。而相比之下皇四子胤禛在这方面都差的远。因此使得皇八子胤禩赢得了“八贤王”的美誉,而皇四子胤禛这是一个孤臣被称为冷面王。受到众多的皇子和权臣的支持拥护。就像电视剧《雍正王朝》所演的那样。在真实的历史中确实形成了以皇八子胤禩为核心的八爷党。八爷党的核心成员有皇九子、皇十子、皇十四子,以及上书房的大臣佟国维、马奇。这些都是发爷党的核心成员。而且在地方的总督巡抚当中也有众多的八爷党成员。心性好,不务矜夸,聪明能干,品行端正,宜为储君―― 裕亲王福全

以上这上三点优势是其他的皇子所不能比拟的。这是皇八子胤禩能够在康熙,雍正两朝多年而不倒的原因。

03夺嫡失败,而受康熙底冷落。

在皇二子被废除太子名位之后,皇八子胤禩凭借上述的优势开始跃跃欲试,但他过分的表现欲让康熙帝所不满,根据相关事实的记载康熙帝曾这样评价这一事件:

废皇太子后,胤禔曾奏称胤禩好。春秋之义,人臣无将,将则必诛。大宝岂人可妄行窥伺者耶?胤禩柔奸成性,妄蓄大志,朕素所深知。其党羽早相要结,谋害胤礽,今其事旨已败露。着将胤禩锁拿,交与议政处审理。胤禩素受制于妻,任其嫉妒行恶,是以胤禩迄今未生子。――《清史稿》

这段文字大体的意思就是说:康熙帝认为皇八子胤禩,怀有野心,为人奸诈。想要通过计谋来谋害太子,以此来夺得储君的位置。并决定将皇八子胤禩锁拿追问!

由此可见康熙帝对于皇八子胤禩的夺嫡行为已经深恶痛绝。对于他结党营私打击异己势力的行为也非常的不满意。从此之后皇八子胤禩,再也没有获得康熙帝的支持,这次之后备受冷落!

04雍正继位前期仍礼遇有佳,后多遭雍正帝迫害。

雍正帝在继位之前总是以孤臣而自居,除了皇13子胤祥之外,手里既无可用之将也无可调之兵。为了稳住当时的局面,巩固他的统治。雍正帝还是重用了皇八子胤禩!授予皇八子胤禩为亲王。给予他崇高的待遇而且让他掌管户部掌握一定的实权。

胤禩若肯实心办事,部务皆所优为。论其才具、操守,诸大臣无出其右者;而其心术之险诈,诸大臣亦无与之比者。胤禩较朕诸弟,颇有办事之才。胤禩为人聪明强干,才具优裕,朕深知其能办大事。从前众皆保廉亲王为皇太子,视为奇人。――《雍正朝起居注》

但是好景不长等到雍正四年,皇八子胤禩的羽翼逐渐被剪除之后,雍正便开始动手了。先是削去了胤禩的职位,削去了他的亲王爵位。后又被抄家,最后又被圈禁在宗人府。在宗人府不到半年便离开人世!年仅40多岁!

总结:胤禩的不堪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归因于雍正帝的故意抹黑。实际上,在雍正与胤禩的斗争中,雍正是很孤立的。诸王大臣的心都向着胤禩,只不过敢怒不敢言。平心而论,雍正和胤禩都够格当皇帝。他们都有理想、有抱负、有能力。雍正的能力,有他执政十三年的政绩可以为证。胤禩的能力,则可以在雍正那里得到证明。雍正即位以后,曾多次说过:“胤禩较诸弟颇有办事之材,朕甚爱惜之”。――易中天

实际上在九子夺嫡之初,皇四子胤禛和皇八子胤禩是一种竞争的关系。雍正帝对于自己以前的竞争对手,虽然不能用恨之入骨来形容,但是总是怀着一定的偏见的。在他登上皇位之后,重用胤禩其实是为了稳定主当时的朝廷,稳定住当时的政治局面。并不是真的想重用胤禩。

胤禩能够得到那么多大臣和兄弟的支持,可见他是很有理想和抱负,又很有才能的。如果真的像电视剧里演的那样不堪。那么皇八子胤禩为什么能够得到那么多人的支持呢。并且有些人还是死心塌地的跟着胤禩。并且心甘情愿的为他卖命。

追其根本还是因为皇四子胤禛在得到皇位之后,掌握了话语权,他让史书怎么写就怎么写,他想让后人见到什么样的胤禩,后人就能见到什么样的胤禩。虽然胤禩也有缺点但是绝对不会像小说里写的那样不堪!

参考资料:

《清史稿》

《雍正朝起居注》

易中天的演讲资料

雍正什么时候杀的老八?

老八即是爱新觉罗·胤禩。老八并非雍正杀死,而是在1726年九月初八因呕病而亡。

爱新觉罗·胤禩,清朝宗室,清圣祖康熙帝第八子,雍正异母弟,生母良妃卫氏。少时为胤禔母惠妃抚养,诸臣奏称其贤。

胤禩自幼备受康熙喜爱,17岁的时候即被封为贝勒,是当时封爵皇子中最年轻的。一废太子时,胤禩及其同党蠢蠢欲动。但是康熙帝对胤禩利用张明德相面为自己立嗣的行为深恶痛绝,导致胤禩在他心里的形象大损。

1726年5月17日,雍正召见诸王大臣,以长篇谕旨,历数胤禩、胤禟、胤禵等罪。六月初一日,雍正将胤禩、胤禟、胤禵之罪状颁示全国,议胤禩罪状四十款,议胤禟罪状二十八款,议胤禵罪状十四款。九月初八日,胤禩因呕病卒于监所,民间认为他们是被毒死。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