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的儿子,梁启超家书怎么样?
所谓“ 梁启超家书”,主要指自1898 年起,到1928 年为止,30 余年间他写给妻子,主要是子女的400 余封家信,共计36 万字左右。这些家书,从编年的角度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898年至1900年,梁启超在戊戌变法失败亡命日本初期给妻子的8 封信件。第二阶段为1911年至1916年,梁启超在辛亥革命后回国从政时期给子女的两百多封信件。第三阶段为1918 年至1928 年,梁启超主要从事文化活动时期给子女的近两百封信件。这种编年的划分当然不是绝对的,其依据主要在于梁启超本人生平事业和活动重点的不同,同时也与其子女的成长过程相关。从内容的角度来看,也可以作各种分类。例如,杜垒用求学、勇气、坚持、处世、责任、情感、健康、心态、理财、政事十个关键词来概括梁启超家书的内涵,是一个不错的提示。
《梁启超家书》中教育观点的现实借鉴意义
1、培养子女的爱国情怀
2、培养子女的寒士家风
也就是说家长们要逐渐的让孩子们学会勤俭笃学,集中精力,不可在吃穿用度上浪费过多的精力,也不应在优越的环境中迷失自己,不能过分注重物质享受。
3、养成子女的坚毅品质
现如今的孩子时时处在父母的保护之中,对社会的竞争压力缺乏了解,一旦走上社会,就很难适应。这就意味着家长必须培养子女坚毅的品质,才能使自己的孩子逐渐成熟,成为行业里的佼佼者。
4、引导子女劳逸结合、循序渐进
作为家长,要引导孩子们劳逸结合,这样可以使孩子们轻松愉快,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与此同时,还要脚踏实地,打牢基础,争取每天都有收获。同时,注意不要急于求成。要知道,做学问就要脚踏实地,只有去除投机钻营的心理,才能求得真学问。
5、尊重子女个性发展
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善于挖掘和发展孩子的内在潜力,充分尊重子女的个性,这对于充分的调动子女的积极性、发挥孩子们最大的社会价值,有很大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长们要想让孩子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提高孩子们的自身素质与能力。为此,我们要从各方面吸取经验。而梁启超作为一个成功的父亲,他身上有很多值得当下的我们学习的地方。
你的家乡出过哪些名人?
山西在中国历史上开发较早,号称“中华民族文明的摇篮”,据说“女娲补天”就发生在山西境内。就其首府太原而言,目前建城已超2500年。太原古称“晋阳”,“并州”,就此一地,所涉历史名人无数。一时想起虽不只以下几位,但是他们却颇有代表性,一推百,百推千,能够引出很多名人。
尧舜禹的时候就有历史记载,尧都就位于晋南临汾一带,《宗国都城记》更是记载:“唐国,帝尧之裔子所封,汉曰太原郡,在古冀州太行恒山之西,其南有晋水。”《都城记》上说:“晋阳城北二里有唐城,尧所筑”。朱熹的《诗集传》也说,唐城是帝尧所筑,唐城地处太原晋阳一带。所以尧帝那是跑不了的,妥妥的与山西有关的名人了。舜作为其继承人,虽然《史记》记载:“生于姚墟(今属山东菏泽)”,但是其建都是在今山西永济附近。
不说三皇五帝,在西周的春秋史上,山西也是一个值得浓墨重彩的历史重地。著名“桐叶封弟”说的就是周成王把自己弟弟叔虞封在了山西,从此有了“晋”这个诸侯国,才有了“春秋五霸”的晋文公重耳,以及与之相关的“秦晋之好”的故事,而他对介子推的愧疚又导致了“寒食节”的出现。“赵氏孤儿”的传说不仅勾起了人们对赵氏赫赫有名的赵盾的重新评价,还把赵氏孤儿,赵氏复兴之人赵武推到了文学创作的风口浪尖,使其家族故事一度蜚声海外。韩魏赵三家分晋,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历史事件又让重情重义的豫让和盖聂这样的侠士在中国历史上熠熠放光。
大唐盛世把中国推向了历史的高峰,也把大量山西名人推上了中国名人榜。建立唐王朝的李渊,李世民父子自是不必说,就是把唐王朝搅和的热闹非常的女帝武则天和贵妃杨玉环那也是真真正正的山西本地出品。李唐一朝,文有王维,王之涣,白居易,武有薛仁贵薛丁山父子和郭子仪,宰辅之尊有狄仁杰,裴寂,细细数来,怕是这一篇也写不完,当时的山西人着实在历史上大火特火了一把。
说到名人,就避不开家族传承,山西省内的望族,首推太原王氏,唐时属于金字塔最顶尖的五姓七望之一的禁婚家族,是声望最高的家族。著名的秦时大将王翦,王贲,王离,唐朝的王之涣,王昌龄,王勃都出自太原王氏,其号称是王氏最大的分支。太原还有个王氏祠堂,供奉的就是那位善吹笙,能引来凤凰,最后飞升上仙的王子乔。这几年,号称“宰相村”的闻喜裴柏村再次甚嚣尘上,作为裴氏族望之地,其先后诞生了著名的政治家裴秀、裴楷、裴蕴、裴矩、裴让之、裴政、裴寂、裴度等;军事家裴行俭、裴茂、裴潜、裴衍、裴宽、裴果、裴文举、裴济等;法学家裴政;外交家裴矩、裴世清等。除了王氏,裴氏,还有源于柳下惠,出了柳宗元的河东柳氏,和出了薛强,薛辩父子数代英豪的河东薛氏等。总之,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大省,山西望族还很多,就算想一一赘叙,恐怕也说不尽。
除了这些凡夫俗子外,山西还出品神仙。比如关羽关二爷,再比如八仙之首的吕洞宾和三星之一的福星阳城。
金岳霖有子女没?
金岳霖没有儿子也没有女儿。他一生都没有娶妻生子,金岳霖认识林徽因并且一直都钟爱于她,只是林徽因先是和徐志摩谈恋爱后来嫁给了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
徐志摩婚礼上梁启超为何大发雷霆?
1926年10月3日,徐志摩在北京的北海公园举办了一场轰动当时的婚礼。
梁启超为证婚人,他的证婚词让在场的所有人都非常尴尬。他刚一上台就满脸怒容,然后开始发飙说道:“我来是为了讲几句不中听的话,好让社会上知道这样的恶例不足取法,更不值得鼓励。”
“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以至于学无所成,做学问不成,做人更是失败,你离婚再娶就是用情不专的证明!”
“陆小曼,你和徐志摩都是过来人,我希望从今以后你能恪遵妇道,检讨自己的个性和行为,离婚再婚都是你们性格的过失所造成的,希望你们不要一错再错,自误误人。”
“不要以自私自利作为行事的准则,不要以荒唐和享乐作为人生追求的目的,不要再把婚姻当作是儿戏,以为高兴可以结婚,不高兴可以离婚,让父母汗颜,让朋友不齿,让社会看笑话。”
“总之,我希望这是你们两个人这一辈子最后一次结婚!这就是我对你们的祝贺!我说完了!”
在被恩师梁启超当众训斥,雷霆大骂之后,徐志摩终于掀开了陆小曼的红盖头。
徐志摩与陆小曼婚后有过一段甜美的生活,可是浪漫的爱情还是需要面对现实的,浪漫与现实总是相距甚远。随着时间的流逝,二人的激情有所减退。
大家都知道,这是徐志摩人生中的第三个女人陆小曼。另两个女人是张幼仪和林徽因。
徐志摩的第一任妻子是张幼仪。这桩由家庭包办的旧式婚姻,在新的仪式中举行了。1915年秋天,刚刚考入北大预科的徐志摩被父亲匆匆召回。新郎西装革履,新娘婚纱盛装。在一派欢乐祥和的喧闹声中,新郎牵着新娘的手走入洞房。婚礼进行得隆重而又新潮,着实让徐家大大风光了一把,也让乡民们大开了眼界。就这样,徐志摩自己都不清楚的情况下就和张幼仪结婚了。
婚后的张幼仪对徐志摩很是照顾。张幼仪也是一个生活在旧社会的很传统的一个女人,她和徐志摩的这场婚姻只能说是门当户对,应该是没有感情成分在里面的,结婚的时候张幼仪才15岁。很快张幼仪就为徐志摩生下了一个孩子,但此时的徐志摩还是选择了出国留学,对家中的妻子不闻不问。
林徽因是诗人、作家,也是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
1921年,16岁的林徽因游历欧洲,在英伦期间,结识了当时正在英国留学的徐志摩。当时徐志摩已是一个两岁孩子的父亲。林徽因被徐志摩渊博的知识、风雅的谈吐、英俊的外貌吸引。而徐志摩也被林徽因出众的才华与美丽陶醉,对她评价甚高,为林徽因写过很多情诗。
两人十分欣赏对方,但是并没有结婚。
林徽因的父亲作为当时思想前进的爱国之士,和梁启超是莫逆之交,两个人早就已经将林家的女儿和梁启超的儿子思成看做了一对。所以最后再有才情的女子还是选择接受了当时所谓的门当户对,应该说,她的选择是正确的。
这是徐志摩一生中最刻骨铭心的感情。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搭乘中国航空公司“济南号”邮政飞机由南京北上,去参加当天晚上林徽因在北平协和小礼堂为外国使者举办中国建筑艺术的演讲会。飞机在途中失事,徐志摩遇难。
张幼仪知道这个消息,先是一震,但很快就理清了思绪,通知了弟弟张禹九,让其带着儿子徐积锴去党家庄把徐志摩安葬,还小心翼翼地将这事告诉了徐志摩的父亲,并安慰老人家。可谓是面面俱到。
在得知徐志摩罹难时,林徽因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不过还是制作了小花圈,让梁思成带到徐志摩罹难的地方。四年后,林徽因还写了《悼志摩》一文,她说当时只觉得眼前一阵黑。
陆小曼,在徐志摩罹难前,还与之大吵了一架。当邮差将徐志摩罹难的电报送到家门口时,她不相信那是真的,并赶走了邮差。当她反应过来,当她知道徐志摩真的不在时,几度哭晕了过去,郁达夫甚至说,那时的她,好像真的一瞬老了十岁。徐志摩死后,陆小曼痛改前非,她开始怀念徐志摩,致力于整理出版徐志摩的遗作,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其中的苦辣酸甜一言难尽。徐志摩与陆小曼的爱情,虽也曾彼此伤害,但也相爱至深。
林徽因的祖父是光绪年间的进士?
林家算是书香门第,这一点毋庸置疑!首先从她的名字就已经可以看出来她家不是一个普通的家庭了,林徽因原名叫做林徽音,取自“《诗·大雅·思齐》: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瞧瞧这段话,虽然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但是是不是很有文化?这最起码可以得出林徽因出生在一个有文化的家庭了,改名只是因为后来有一个作家和她同名同姓,为了防止混淆,林徽因主动改名的。
林徽因出生在浙江杭州,林徽因家族的崛起开始于她的祖父林孝恂,林徽因家这一支属于福建闽侯林氏,但到了他祖父这一代,家境十分的贫寒,但祖父勤奋好学,在光绪年间和康有为是同科的,考中了进士,在浙江很多地方都做过官。他在当时有了远超其同朝做官的一些官员,勇于接受西方思想,家里的孩子都应该接受新式教育,而且不重男轻女,这也为林徽因能够去伦敦埋下了伏笔!
我们在说说她的父亲林长明,在日本的早稻田大学修学过,而且在光绪年间中了秀才,但最终没去搬家科举。自己还有俩位外教教授他外国知识,在早稻田大学也是一个风云人物,在现在的很多书本中都提到他很有钱,有才华,并很有责任感,遇事绝不推脱。回国后,开展了一系列有利于国家的活动,在日本高层以及中国的上层都认识很多大人物,在当时的时代,完全是一个精英人士!
在说说他的叔叔林觉民,在当时也是一名同样叱咤风云的人物,别的咱们不说,他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家族中出现了这些人才,也能证明林家的实力。而且不仅仅是书香门第这么简单,在其它领域,都活跃着林家的身影。
林徽因有如此的成就,肯定是离不开家族的影响的,书香门第泛指好的家庭背景,我觉得用这个词并不能完整概括林家在当时的地位。有些事情不是家庭好就能解决的,林徽因作为当时的女神,她的气质,才华都值得钦佩。最后,林家绝对可以被称之为书香门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