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百科,搞笑的谜语?
1.三个金鑫,三个水叫淼,三个人叫众,那么三个鬼应该叫什么? (答案:叫救命)2.小波比的一举一动都离不开绳子,为什么? (答案:小波比是木偶)3.小王是一名优秀士兵,一天他在站岗值勤时,明明看到有敌人悄悄向他摸过来,为什么他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答案:他正在瞄准)4.一学生把硬币抛向空中:正面朝上就去看电影,背面朝上就去打台球,如果硬币立起来,就他妈去学习。 (答案:去学习)5.两只狗赛跑,甲狗跑得快,乙狗跑得慢,跑到终点时,哪只狗出汗多? (答案:狗不会出汗)6.有种动物,大小像只猫,长相又像虎,这是什么动物? (答案:小老虎)7.猴子每分钟能掰一个玉米,在果园里,一只猴子5分钟能掰几个玉米? (答案:没掰到一个)8.一溜(提示:注意谐音)三棵树,要拴10匹马,只能拴单不能拴双? (答案:请问怎样栓)9.世上什么东西比天更高? (答案:心比天高)10.什么贵重的东西最容易不翼而飞? (答案:人造卫星)
古代修和现代修的意义有哪些异同点?
一、修地方志有那些意义?
地方志,古称地志、地记、图经、方志等,它全面系统详细地记载了,本区域的自然地理、沿革风俗、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植物特产、人物名胜、及社会历史与现今状况,是一部资料性的文献。
一部完善成功的地方志,是一个地区综合性的资料书,它要求对该地区的社会状况等作全面的如实记载。总之可以说地方志有史学之性,但不是国史、正史,也不属史学范畴。但要比史更全面更系统;由于它的记载面十分广博。故推而论之,,亦可称地方的百科全书。
二、古代修和现代修有那些异同点?
地方志的编纂,启始于两汉,盛行于唐宋。到了明清更显得登峰造极。”据朱士嘉《中国地方志综录》所述,清代方志现存6500多种,占整个地方志著录7400多种,足见清代是地方志的全盛时期。
自东汉至两宋,图经是方志文献存在的主要形式。图经是一种以图为主,辅以文字说明的志书体裁,一般是一图一经的体例,经为图设。图志与其类似,可视为同类。 图经图经,顾名思义图先于经,经是为图作出的注解。因此可以看出,自东汉至两宋时期,图是地方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那时的方志甚至是可以看做一本地图集。如著名的唐代《元和郡县图志》是 “凡四十七镇,成四十卷,每镇皆图在篇首,冠于叙事之前” 。
两宋以后是向方志体例的转变时期 ,方志在体例逐渐显示出上风的地位,文字愈来愈多,而地图则在减少 。随着方志体例的逐渐形成,地图由主题渐而演变成附庸。图则成了文字的解说。甚至在有些方之中都没有了地图的位置。
而到了元明时期,方志则经历了一个从衰退到逐渐复兴的过程。同时其中地图的数量有了进一步的减少。
清代则是方志修纂的兴盛时期,这一时期修纂数量是以前各朝代都无法相比的。而地图的数量则在宋元明的基础上逐渐增加了。而在清代以前,地图的存在形式主要是以山水画形式存在的疆域图、地形图和示意形式的城池图等,在科学性和准确性方面都有很大的不足。可以说只是以示意图的形式存在着。一直到了清代,地图才有了一定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成为了真正意义上可以“利用”的地图。
现代地方志异同点用以下几点来说明
一、地域性,地方志是以特定区域为记载的空间范围,以特定的地情为记述对象,并以地方名称或冠以地方名称命名志书,体现了它鲜明的地域特征。无论是省志、市志、县志,还是乡、镇志,都是按照其特定的单位区划来进行记述的,就是连专门记载山水、寺庙、祠墓、书院等专志,也都有明确的地域区划。因此,地方志所记载的内容,必须具有地域性的特点,否则也就不能称之为地方志了。
二、广博性( 也可称为广泛性、全面性、百科性) 。“方志乃一方之全史也”。宋朝司马光称地方志为“博物之书”。地方志对本地区的山川形势、建制沿革、农田水利、物产田赋、灾异情况、军备疆土、风土人情、名人轶事和名胜古迹等均有记载,可谓上自天文,下至地理,中及人事关系变迁,几乎无所不包,无不尽载,被人誉为“地方之百科全书”。志书内容涉及范围广,门类设置多,综合性强,随着社会的变化与发展,这一特点越来越突出。
三、资料性、地方志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述而不作”、“叙而不论”的规定和传统,即对收集的资料大多如实存录,不发议论不作修饰,以存献为要,供后人查阅参考。因此,志书又被人称为“记注之书”、“资料全书”。可以说,资料是编修志书的基础、条件和依据,没有资料,编纂志书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法成书。正是资料在编修志书中起到的这一决定性的作用,才使得志书具有较强的资料性特征。
四、规范性。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从古至今,地方志的编修都是有一定的规范要求的。任何一部志书的编纂从开始到成书,不仅在记述内容上有特定的要求,而且对篇目、结构、体裁、章法、语言文字以及审稿、验收、出版等方面也都有一定之规。可以说,没有规范,志书的编修就无所遵循,也很难编修下去。志书体例等规范要求,是地方志有别于其它著述的整体表现形式。
五、权威性,地方志多以官修为主,是由地方领导主持编修的,所以其工作具有一定的强制力和约束力,这不仅体现在机构、人员、经费等修志条件方面得到保障,而且在修志资料的搜集等方面也享有一定的“特权”,能从内部获得大量有用的官方文献资料。加之,志书成稿后又要经过有关部门的多次审查层层把关,最后得以批准出书,这就保证了志书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可靠性,因此也就构成了地方志的权威性。
最后展示我编写的【景家堡村志】目录
《景家堡村志》
序言
凡例
大事记
第一篇 建置区划
第一章 村庄由来
第二章 村名由来
第三章 建制沿革
第二篇 地理与资源
第一章 自然环境及地质地貌
第一节 地理位置
第二节 地质地貌土壤
第三节 气候
第二章 自然资源
第一节 土地资源
第二节 水资源
第三节 生物资源
第四节 动物资源
第五节 植物资源
第六节 地热资源
第七节 砂石资源
第八节 生活能源
第九节 可利用资源
第三章 自然灾害
第一节 气候灾害
第二节 生物灾害
第三节 地质灾害
第三篇 人 口
第一章 人口增幅
第一节 人口普查
第二节 流动人口
第二章 人口结构
第一节 民族结构
第二节 劳动力结构
第三节 产业结构与人口变化
第四节 残疾人口
第三章 婚姻 家庭
第一节 婚姻
第二节 家庭
第四篇 村庄建设
第一章 发展沿革
第二章 道路建设
第一节 早期道路
第二节 现在道路
第三节 排水
第三章 公益事业
第一节 发展沿革
第二节 人畜饮水
第三节 供电(生产生活用电)
第四节 其它生活能源
第四章 村容卫生管理
第一节 环境卫生
第二节 饮水卫生
第三节 环卫设施
第四节 管理机制
第六篇 农 业
第一章 生产关系的改变
第一节 封建土地所有制
第二节 农民土地所有制
第三节 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
第四节 人民公社
第二章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第一节 完善土地承包
第二节 农村税费改革
第三节 国家支农惠农政策
第三章 农田基本建设
第一节 平整土地
第二节 水利建设
第四章 传统农具 农机具
第一节 传统农具
第二节 农机具
第三节 农产品加工
第五章农作物
第一节 粮棉油 蔬菜
第二节 病虫害防治
第六章 瓜 果 林
第一节 西瓜 甜瓜
第二节 柿子树 果树
第三节 植树绿化
第七章 畜牧业
第一节 大牲畜
第二节 养猪
第三节 养羊
第四节 养鸡鸭
第五节 养猫狗
第六篇 工商企业
第一章 发展沿革
第二章 行业结构
第一节 农业
第二节 建筑业
第三节 商业
第四节 木犲加工业
第五节 农副产品加工
第二章 企业选录
第七篇 党支部 村委会 监委会
第一章 中共景家堡村支部委员会
第一节 党员队伍建设
第二节 重要时期党建工作
第二章 村民委员会
第一节保甲制到村民委员会的演变
第二节 互助组时期
第三节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时期
第四节 人民公社化时期
第五节 农业学大寨时期
第六节 改革开放时期
第七节 新农村建设时期
第三章 村务监督委员会
第八篇 妇女工作
第一章 组织沿革
第二章 妇女地位的变化
第一节 政治地位的变化
第二节 经济地位的变化
第三节 婚姻家庭地位的变化
第四节 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
第五节 维护妇女合法权益
第三章 妇女参与经济建设活动
第九篇 计划生育
第一章 不断完善的计划生育政策
第二章 生育工作
第三章 人口与计划生育
第十篇 群众团体
第一章 共产主义青年团
第一节 组织建设
第二节 思想建设
第三节 投身农业生产及经济建设
第二章 民兵
第一节 民兵组织
第二节 参与农业生产及经济建设
第三节 军事训练
第四节 武器装备
第三章 农协与贫协
第一节 农民协会
第二节 贫下中农协会
第十一篇 宗教文化 民间艺术
第一章 庙 会
第二章 基督教
第三章 民间艺术
第一节 社火
第二节 王家戏班
第三节 惠芳曲剧戏班
第十二篇 文教卫生
第一章 文化教育
第一节 私塾教育
第二节 景家堡小学
第三节 课外辅导
第四节 文化素质
第二章 医疗卫生
第一节 景家堡医疗站
第二节 卫生防疫
第三节 合作医疗
第四节 兽医
第五节 健康水平
第十三篇 村民生活
第一章 生活装扮
第一节 服饰
第二节 首饰
第三节 发型
第四节 衣着手
第二章 饮食
第三章 住房
第四章 日用品
第五章 交通
第六章 收入
第十四篇 民俗文化
第一章 男婚嫁女
第一节 男婚
第二节 嫁女
第二章 丧葬习俗
第三章 祭祀
第一节 祭祖
第二节 对鬼神的祭祀
第三节 二月二祭药王
第四节 谷雨祭张天师
第五节 腊月二十三祭灶神
第六节 祈雨
第五章 节日习俗
第一节 春节
第二节 元宵节
第三节 二月二
第四节 清明节
第五节 端午节
第六节 六月六
第七节 中秋节
第八节 重阳节
第九节 寒衣节
第十节 冬至
第六章 二十四节气与农事习俗
第一节 立春
第三节 雨水
第三节 惊蛰
第四节 春分
第五节 清明
第六节 谷雨
第七节 立夏
第八节 小满
第九节 忙种
第十节 夏至
第十一节 小暑
第十二节 大暑
第十三节 立秋
第十四节 处暑
第十五节 白露
第十六节 秋分
第十七节 寒露
第十八节 霜降
第十九节 立冬
第二十节 小雪
第二十一节 大雪
第二十二节 冬至
第二十三节 小寒
第二十四节 大寒
第十五篇 传统美食
第一章 农家美食
第一节 臊子面
第二节 槐花苜蓿榆钱麦饭
第三节 搅团
第四节 榆树皮麦面饸饹
第六节 老鸹撒
第七节 南瓜盖被
第八节 包谷糁
第九节 玉米面发糕
第十节 马齿菜 韭菜蒸卷
第二章 腌菜
第一节 酸菜
第二节 咸菜
第十五篇 广电通讯
第一章 广播(有线广播、村办广播、广播宣传应用)
第二章 电视(无线有线数字电视)
第三章 通讯 电话 手机 电子商务
第一节 邮政
第二节 电话
第三节 手机
第四节 电子商务
第十六篇 方言 谚语
第一章 方言
第一节 亲戚称谓
第二节 食物方言
第三节 生活用品
第四节 衣物
第五节 农作物 植物
第六节 动物 生物
第七节 自然
第八节 时间
第九节 日常用语
第十节 心理
第二章 谚语
第一节 气象
第二节 季节 农时
第三节 积肥 施肥
第四节 耕作 播种
第五节 收割
第六节 人情世故
第七节 健康
第十七篇 人物
第一章 入志人物标准
第二章 人物简介
第三章 英烈
第十八篇 印象故事
第一章 打豹子事件
第二章 跛子当队长 瞎子打胡基
第一节 跛子队长
第二节 打胡基
第三章 知青的故事
第四章 生产队的仓库
第五章 生产队的铃声
编后语
关于春节的传说有哪些?
传说一:“年”的传说
驱赶年兽
在很久以前,有一只叫做“年”的怪兽,总是在春节前夕出来祸害人类养的猪鸡牛羊,有时候还会攻击人类,人类深受其扰,再也不能过一个好年,因此就集思广益驱赶年兽的办法,这时一位白胡子老爷爷站了出来,提出建议说只要各家各户的人们点燃柴火,贴上大红窗纸,敲起锣鼓,放起鞭炮,那么年兽就不会再过来了,人们听了照办后,果不其然,年兽一看到红色窗纸,一听到锣鼓声和鞭炮声就落荒而逃。因此每年春节人们就会敲锣打鼓,鞭炮不停,是为驱赶年兽,也为迎接春节的来临。
传说二:争花治天下
喜庆过春节
这是一个神话故事,传说玉皇大帝派弥勒佛下凡治理人间,这件事被如来佛知道了,如来佛很生气,觉得玉皇大帝偏爱弥勒佛,才派他去而不是自己去,因此就找玉皇大帝理论,玉皇大帝为两边都不得罪,因此就给了二位佛两盆花,说谁的花先开谁就去人间,哪知如来佛小点子多,借着机会换了花盆,因此在第二天开了花,所以如来佛下凡管理了人间,不过弥勒佛也管理了一天人间,这一天正是春节,人们为纪念弥勒佛在这天让人们吃好穿好睡好,所以就定这一天为春节,每年这天都热热闹闹的过。
传说三:纪念黄帝
这个故事是历史上的一个说法,说是黄帝与蚩尤大战时刚好是农历正月初一那天,而那天黄帝也正好战胜了蚩尤,从此开始了新的时代和纪年,百姓高兴之余就把这个节日定为春节,用来纪念黄帝的丰功伟绩。
元旦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元旦,即公历的1月1日,是世界多数国家通称的“新年”。元,谓“始”,凡数之始称为“元”;旦,谓“日”;“元旦”即“初始之日”的意思。在中国历史上,“正月一日”有许多称谓,如元旦、元日、元正、元辰、元春、上日、元朔等,但在诸多称谓中还是以称“元旦”最普遍,时间最长久。“元旦”通常指历法中的首月首日。在我国,“元旦”一词古已有之,在文学作品中最早见于《晋书》。
现代中国的元旦,根据中国政府将其列入法定假日,成为全国人民的节日。放假一天,后常常将当日前或后双休日调整,一般连续休息三天。现代中国对元旦的庆祝较之春节,重要性要小得多。一般机关、企业会举行年终集体庆祝活动,但民间活动很少。所谓的黄道吉日都是怎么选择出来的?
黄道吉日是古代先贤观天象总结出来的。黄道反映的是地球与太阳间的运转规律,吉日则是从这一规律对人类生活产生影响的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好日子。
一、什么是黄道古人很重视观测天象,经过漫长的岁月逐渐掌握了太阳、月亮等星球的运行规律。这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就是“以我为中心”,即以“我”站的位置来看周遭变化。大众看见每天太阳东升西落,高人发现太阳每年绕着地球转一圈,太阳转这一圈在“天边”形成的轨迹就是“黄道”。
现代科学——天文学也同样有个黄道,是“站在太空上”看清楚了不是太阳绕地球转,而是地球绕太阳转,然后把“天边”假设成了一个“超级大球体的球面”,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平面与“天球”球面相切成的圆圈即为“黄道”。
其实,现在科学的“黄道”与古人的“黄道”没有多大的本质区别,尤其是在日常应用层面上。为方便理解和感受,云瑞还是更喜欢古人的“黄道”说。
二、黄道是怎么被“发现”的经过长期的观察,古人发现天上的星星是一组一组的,各有不同的特征,而且会在不同的时节分别见到它们。早在战国初期我国就总结编制出了28组特征鲜明的星星,叫二十八星宿。
二十八星宿分布于东南西北各方,每方7宿,分别是:东方角、亢、氐、房、心、尾、箕宿;南方井、鬼、柳、星、张、翼、轸宿;西方奎、娄、胃、昴、毕、觜、参宿;北方斗、牛、女、虚、危、室、壁宿。
春天,太阳在东方7宿方向,夏天行进至南方7宿,秋天到西方7宿,冬天到北方7宿,周而复始,象是在一个圈圈里转,一年走一圈。这一圈充满着金黄色温暖的阳光,所以叫黄道(也叫光道)。太阳下山,星星开始闪亮,就象是太阳住进了星群里,所以28星组叫二十八“宿”。
古巴比伦人也观测出了黄道,他们将黄道带上的鲜明星群分成12组(其实有13组),叫12星座(西方人忌讳13这个数字,并且认为蛇是邪恶的代表,把蛇夫座排除了),分别是白羊座、金牛座、双子座、巨蟹座、狮子座、室女座、天秤座、天蝎座、蛇夫座、人马座、摩羯座、宝瓶座、双鱼座。他们也同样认为夜里太阳住进了星座里,而太阳是阿波罗神,神住的地方定然是金碧辉煌的宫殿,所以这十二星座也叫黄道十二宫。
三、黄道与节气根据斗转星移而随之的气候变化,古人将四季细分为12个月,以12地支表示,分别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月。十二月在黄道上体现为平均的十二段,与西方人的十二宫有异曲同工之妙。月又二分,月交为节,月中为气,又进一步将四季细分为24节气,进而黄道细分为24段。
明末清初,我国二十四节气与黄道十二宫精密结合,确定以黄道与天赤道的升交点春分点为起点黄经0度,也就是阳历3月21日前后太阳经过此点(春分点),进入春分节气,同时进入白羊宫,依此类推,每两个节气对应一个黄道宫,二十四节气中的十二中气与黄道十二宫的起始点吻合。
综上所述,云瑞作直观的演示图如下
四、黄道之应用黄道的发现,星座的定位,进而可知太阳行进到哪所对应的时节,而不同的时季(气候)对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都产生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对于农耕社会,应用非常广泛。所以自古就非常重视相关的观测与研究,并在很久以前就将成果编制成了历法,且由皇帝颁布,叫皇历(近代废除帝制后改用谐音叫黄历),民间也叫通书(粤语地区因“书”音同“输”而叫“通胜”)。
黄历不仅是标注时间的日历,也将长期积累的生产生活等经验附着在里面,有大量的与趋吉避凶相关的规则和内容,让普通人翻看便知每日喜忌,喜之日即为“黄道吉日”。
五、黄道吉日的选择喜与忌一样都不是绝对的,不是某天对什么事都吉或忌,也不是某天对谁都吉或忌。那么黄道吉日怎么选择呢?一般人一般事自然买一本正统的老黄历查阅相应内容即可,但更重要的事情,或者更慎重一些,则要根据何事、何人、何方等等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方法是:
1、首选黄道吉日
黄道天空分布有十二个亮度最高的星座,叫十二神煞,分别是青龙、白虎、明堂、天刑、朱雀、金匮、天德、玉堂、天牢、玄武、司命、勾陈。古人总结了十二神对人类的影响规律,将“青龙、天德、玉堂、司命、明堂、金匮”称为六黄道,将“白虎、天刑、朱雀、天牢、玄武、勾陈”称为六黑道。六黄道值日的那一天为黄道吉日,主百事吉利、不避凶忌、万事如意。六吉神所值之日可依下表寻得。
十二神的宜忌如下:
青龙:消息吉。青龙黄道,天乙星,天贵星,利有攸往,所作必成,所求皆得。
明堂:吉。明堂黄道,贵人星,明辅星,利见大人,利有攸往,怕作必成。
天刑:驿马强动。天刑黑道,天刑星,利于出师,战无不克,其他动作谋为皆不宜用,大忌词讼。
朱雀:口舌。朱雀黑道,天讼星,利用公事,常人凶,诸事忌用,谨防争讼。
金匮:财星吉。金匮黄道,福德星,月仙星,利释道用事,阍者女子用事,吉;宜嫁娶,不宜整戎伍。
天德:官贵吉。天德黄道,宝光星,天德星,其时大郭,作事有成,利有攸往,出行吉。
白虎:口舌官非。白虎黑道,天杀星,宜出师畋猎祭祀,皆吉,其余都不利。
玉堂:吉。玉堂黄道,少微星,天开星,百事吉,求事成,出行有财,宜文书喜庆之事,利见大人,利安葬,不利泥灶。
天牢:凶星宜忌。天牢黑道,镇神星,阴人用事皆吉,其余都不利。
玄武:内小人盗贼暗害。玄武黑道,天狱星,君子用之吉,小人用之凶,忌词讼博戏。
司命:官长吉。司命黄道,凤辇星,月仙星,此时从寅至申时用事大吉,从酉至丑时有事不吉,即白天吉,晚上不利。
勾陈:口舌牵连。勾陈黑道,地狱星,此时所作一切事,有始无终,先喜后悲,不利攸往;起造安葬,犯此不利。
2、使用八字择日
使用主事人的年岁干支信息与所选黄道吉日的五行干支信息进行运算,去掉冲、克、刑、害对已不好的日子,选出有利的好日子。
3、再过滤掉民俗忌日
各地的民俗忌日有很多,这里列出最主要的一些忌日,择日时最好要避开:
①四离日:二十四节气中的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的前一天,叫做离日,一年中共有四个。
②四绝日: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的前一天,叫做绝日,一年中共有四个。
③四废日:春季:庚申、辛酉日;夏季:壬子、癸亥日;秋季:甲寅、乙卯日;冬季:丙午、丁巳日。
④十恶大败日:甲辰、乙巳、丙申、丁亥、戊戌、己丑、庚辰、辛巳、壬申、癸亥日,共十日。
⑤三娘煞日:初三又逢庚午日,初七又逢辛未日,十三又逢戊申日,十八又逢己酉日,廿二又逢丙午日,廿七又逢丁未日,共六日,这种机率不会太高。
⑥杨公忌日:相传唐代风水宗师杨筠松根据“二十八星宿”顺数,订定了“杨公十三忌”。分别是正月十三、二月十一、三月初九、四月初七、五月初五、六月初三、七月初一、七月廿九、八月廿七、九月廿五、十月廿三、十一月廿一、十二月十九。这十三个日子决不能选来做开张、动工、嫁娶、签订合同等大事。
4、按照"建除法"确定每日的宜忌。
“建除法”是古代阴阳五行家用“建、除、满、平、定、执、破、危、成、收、开、闭”等十二个字,配合十二地支决定时日吉凶的一种术数之法。十二字叫十二值星,也分别归入黑道日或黄道日:建、满、平、收为黑道;除、危、定、执为黄道;成、开为可用(黄道);破、闭为不可当(黑道)。
其法是月上起建,如寅月,则在寅日上起建字,卯日为除、辰日为满,依次顺行十二值星,每日一星(遇节令叠两日),循环往复。以此类推,卯月在卯日上起建字,辰月在辰日上起建字等等。
十二值日的具体含意是:
建日:指事情未成之初始。宜于建基立业,破土、开斧、开光、安座,此外一切均不宜。
除日:指清除的含意。除旧迎新大吉。
满日:指圆满的含意。祭祀吉,其它不吉。最宜嫁娶。
平日:指平顺之意。喜、凶事均可办。
定日:指凡事皆有定。宜采纳、商贾、拜访、考试等,此外诸凶事不宜。
执日:指凡事固执无变通。一切喜、凶事均宜忌。
成日:指凡事成就。喜凶诸事均可办理。
收日:指收回、收敛的含义。只宜收敛、索取、埋葬。此外诸凶事不宜。
破日:指破裂,冲破的含义。忌办一切喜凶事,刑破日就是指此日而说。
危日:凡事应小心之意。可办事但要小心,大事小用。
开日:指开通顺利,百事可行。
闭日:指不通闭塞。可以收敛、埋葬,余事不宜。
好了,图文蛮长了,云瑞已经花了不少时间编辑,尽量简明了,还是感觉可能难得有人有耐心看完。您读到了这里,是对云瑞莫大的鼓励,谢谢。也说明您是个有毅力的人,祝您事事成功,天天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