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她的旗帜被折断了,世界排名前十的电影是哪些

天美资源网

如果她的旗帜被折断了,世界排名前十的电影是哪些?

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电影排行,而既然问到世界排名就需要得到大量数据,幸运的是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便捷的途径,目前国内豆瓣电影Top250以及国外IMDb Top250算是比较受大众认可的排行了,下面简单介绍下两者的TOP10.

NO.10

如果她的旗帜被折断了,世界排名前十的电影是哪些

豆瓣 忠犬八公的故事 9.3分 696784人评价

主要讲述了一只叫做八公的秋田犬在主人去世后,任然每天去车站等候主人的温情故事。这部是2009年上映的美国拍摄的,个人认为1987版日本拍摄的好看一些毕竟更符合故事原貌,无论哪版看着看着就会备受感动,人会弃你而狗狗却不会。

IMDb 搏击俱乐部 8.8分1647182人评价

一个小职员和一个商人组建了一个地下搏击俱乐部,两人产生矛盾分开,可职员杰克发现哪里都会有商人的身影,究竟怎么回事,这里不做剧透有兴趣请自行观看。

NO.9

豆瓣 盗梦空间 9.3分 1066468人评价

诺兰从不会让我失望,国内观众对这部电影是格外的喜爱。梦境与现实有何不同,最后小李子到底出没出梦境?在当时引起了激烈的讨论。

IMDb 黄金三镖客8.9分610839人评分

牛仔,大盗,杀手,三个人为了找到宝藏是使尽了方法,西部片里的佳品呀,看完这部片建议再看看荒野大镖客和黄昏双镖客。

NO.8

豆瓣 辛德勒的名单9.5 分550282人评价

辛德勒利用一切手段拯救犹太人,也获得了那句 拯救一个人,就是拯救全世界。的评价

IMDb 低俗小说8.9分1608720评价

这部电影由多个故事交叉串联而成,我第一次看时就没看下去,后来多看了几次慢慢才看懂,不得不说昆丁真是鬼才。

NO.7

豆瓣 千与千寻9.3 分980916人评价

宫崎骏的这部作品触及心灵,千寻与白龙与无脸怪带着人们在另一个世界冒险漫游。

IMDb 指环王之王者无敌8.9分1465549评价

指环王第三部,这可是一部西方魔幻史诗级大片,值得拥有。

NO.6

豆瓣 泰坦尼克9.3分 992670人评价

这么经典的影片大家都听说过吧。

IMDb 辛德勒的名单8.9分1066101评价

和NO.8重合

NO.5

豆瓣 美丽人生9.5分 616400人评价

一位伟大的父亲,为了不让儿子受到战争残酷影响,向孩子编了一个完美的谎言,虽是谎言却处处能和现实对的上。

IMDb 十二怒汉8.9分580532评价

这是一部黑白电影,十二人因为一场案件的审理而产生了一系列思想上的碰撞。

NO.4

豆瓣 阿甘正传 9.4分 1053464人评价

阿甘一个智力有碍的人却走上了人生巅峰,我第一次看时对影片中阿甘的事迹感到震撼,后来特意找寻了一下才发现阿甘这个人并不存在,他所有的事迹是当时美国精神的集结。

IMDb 黑暗骑士9.0分2024815人评价

这是一部极为成功的商业电影,小丑无敌

NO.3

豆瓣 这个杀手不太冷9.4分 1223904人评价

身为一个杀手有着一颗温暖的心。

IMDb 教父二9.0分979491人评价

第二代教父麦克·柯里昂接管了家族事业同时也面临了一系列问题。

NO.2

豆瓣 霸王别姬9.6 分988125人评价

拍的是爱情?不,拍的是整整一个时代,陈凯歌导演的巅峰。

IMDb 教父 9.2分1412092人评价

“教父”维托·唐·柯里昂

NO.1

肖申克的救赎

一部经受了时间的检验的无冕之王,虽然错失了奖项却在人们的口碑中逐渐走上顶点,这部电影是希望是自由。

最后,排行不是衡量一部电影的关键,却表现了在人们心中的位置。网站上的排行代表不了个人,望大家都有自己心中的电影排行。

有什么是去了摩洛哥才知道的事?

每次去摩洛哥都会给我留下很多深刻的回忆,而其中的当地美女和当地的海鲜让我流连忘返,尤其是每次到了这个国家,当地人的一些“愚蠢”行为,让我觉得这里的人活着真累。

摩洛哥是世界上最大的中转港之一,作为一名远洋船员,每年都会来这个国家好多次,而每次来这个国家,当地的人文景观,以及在当地的所见所闻,会让我觉得不可思议,尤其是这里人的生活。

初次认识摩洛哥

初次去摩洛哥我们就因为走错了地方,在当地国家的港口外面等了一个晚上。当时,因为二副和船长没有好好确认港口的位置,把我们的航线画到了摩洛哥的西南边,而实际上我们要去的摩洛哥港口是在西北边,两个港口正好在这个国家的两端。

这就导致我们当时停在港池等候信息,等来了一个寂寞。当时,港方告诉我们,他们港口并没有我们要靠码头的信息,并且也没有我们船上发过去的船上资料。这让我们的船长一时间懵了圈,赶紧给代理人员打电话,可当地人的电话也出乎的神奇,只能打出来不能打进去,这就导致我们处于被动位置。

我们也只能一直等着当地的代理人员给我们船上打电话。当时,代理人员在规定的时间点,见我们并没有到达码头,才给我们打来电话。我们船上才知道,我们去了他们国家的南端码头。

于是我们又要重新北上,加速前进,来到了北边的港口,才发现当地的港口就在直布罗陀海峡的口上,平时多少次的回眸,都没有注意到这么一个国家就在眼前。

平时要靠码头一个小时,这次我们靠码头花了一个半个小时,要不是因为工人拖拉的行为,我们完全可以快速靠好码头。

初次的体验,有什么是去了摩洛哥才知道的呢?

1.当地人是真心的懒,这里我要说明下,当地大多数都是阿拉伯人,在我的印象中,阿拉伯人并不会很懒,反而欧美国家的工人才是很懒的代表。

他们可以为了做一件简单的事情,花上两三倍的代价去完成。当时,我们靠码头的时候,带缆工人的每一个动作都让我感到发怒,完全可以一次性完成,他们非要多次地完成,而且你还不能得罪他们,不然得到应有的待遇。

当时,带缆的时候,工人完全可以拉着缆绳上桩,可是他们偏偏要等车来拉,而且拉的过程中,他们也不顾着缆绳的位置,硬是把缆绳卡在了桥墩上,多花了半个小时的时间。按照通常的做法,只需要当时一人一根缆绳就能够快速完成,最后变成了多人完成,还要多花一个小时的时间去完成。

2.当地人,心真坏,去过当地港口的人一定会有一个印象,当地港口码头上的碰垫是非常大的,一般船舶要是在当地没有一定的经验,快速的靠码头就会导致码头上的碰垫被船舶强力的挤压和向前向后的摩擦后直接被掰断。

当时,我们船上的船长因为第一次来这里就吃到了罚单,当时是因为船长没有理会引航员,导致引航员很生气,直接在船舶移动的过程中,让拖轮强力的顶推,导致船舶和碰垫造成了摩擦,直接将碰垫掰断。

靠好码头后,港口当局就直接带着罚单来到了船上,船长看着眼前的罚单金额数量,简直不敢相信是碰垫的价格。

一个大碰垫,维修的费用在1000美元,而赔偿的费用在2000美元,可当时,港方拿来的罚单是18000美元。面对这样的高额度罚单,船长不认账,这也导致一时半会港方不让开舱卸货,耽误了半个小时。

经验老到的船长很少发生这种事,毕竟他们都知道,当地国家想借用这种方式谋取暴力收入,也难怪码头上的碰垫修补得斑斑点点,看来很多船长都在这里吃到了闭门羹,这就是我印象中的阿拉伯人。

3.来到这个国家才知道,这里的女人很美,不是欧洲人的肤质,而是我们亚洲人的肤质,因为彼岸就是西班牙,受到当地人的影响,这里人的身材多少和欧洲人相似,只不过这里的女人,身高并没有欧洲女人高挑的身材。

身材不同,但修身的外表,凹凸有致,性感迷人,她们没有欧洲女人那么开放,却有本国女人该有的传统特色,有些人还依然穿着民族服饰,但大多数人已经去世俗化,每个人都穿着单薄,魅力十足,而且当地人对审美的讲究也是非常的严重,必须把口红涂成鲜红色,把指甲包括脚指甲涂成绿色或者别的颜色。不仅如此,她们那浓烈的香水可以让人闻着过敏。

这里的女人,在整体上看起来还是很美,大眼睛,小嘴巴,长发飘飘,微笑的脸蛋,性感的身材,让男人还是有很多想法,而且在这里,男人的想法还可以轻易的实现,只要你不担心有艾滋病的情况下,10美元就可以享受快乐的体验。

4.这里的人不吃鲍鱼,这是我没有想到的,我初次来到这里,才知道,这里的海边鲍鱼特别多,而且这里的鲍鱼不同于中国的鲍鱼。

当时,我们初次来到这个国家,看着码头边的石头上,吸附着大量的贝壳类,而且问询当地人,当地人告诉我们这些是不可以吃的贝类。

船上的船员挖了些回船上给大厨看,经验老到的大厨告诉我们,这是可以吃的非洲鲍鱼。一时间,我们出动了全船的船员,大家都拿着大桶在海鲜挖鲍鱼,大大小小非常多,而且不需要花费任何费用就可以享受这样的待遇。

我们想不到的事情,当地人更想不到,他们想不到中国人胆子这么大,明明不能吃的东西,大家热火朝天的拼命挖,而且港口的工人看着我的行为就觉得好笑。相反,我们看着他们如此的浪费资源觉得好笑,要是这贝壳在中国,可能早就被挖没了。

5.来到摩洛哥才知道,旅游的人不要轻易地登上当地的高山。当时,我们因为靠码头时间比较长,船长安排船员爬山比赛,当时,我们都顺利地爬上了山顶,但是在山顶我们遭遇了泥沙的席卷,也许是正好赶上了。

当时人告诉我们,站在摩洛哥的山顶,可以看到地中海的美景,也能看到大西洋的美景,不仅如此,还可以看到对岸的欧洲国家。

景色确实很美,可这里因为处于直布罗陀海峡的风口上,经常会有怪异的风席卷而来。当时我们就因为登上山顶后,受到沙漠化的沙子影响,导致我们每个人眼睛里都进了沙子。前往记住,不要在摩洛哥的西海岸,靠近直布罗陀海峡的口上看风景,不然要吃沙子。

6.看着西岸的摩洛哥风景并没有很美,后来因为我们其中一个同事需要去看医生,当地的代理人员带着同事去了市中心,在一路的颠簸过程中,来到了医院。沿途的风景不错,绿色植被和西海岸差别很大,在崎岖的山间小路,道路颠簸厉害,一定要注意安全,不仅如此,这里的人开车也是飞快。

7.这个国家对教育的重视比欧洲国家还要强,当地人不仅免费为孩子们提供义务教育,还为公立的大学生提供免费的学习费用。

8.摩洛哥人不喜欢白色,忌讳白色的存在,他们认为白色代表贫穷,而红色和绿色是他们喜欢的颜色,所以他们国家的国旗也是很有特色,以红色和绿色会两种纯色组成。当然,来这里旅游的人会发现,这里的房子很有特色,都是以彩色为主要的颜色。

9.来到摩洛哥才知道,当地人平时喜欢坐在地板上,而且很喜欢坐在门口的地板上,外国人来这里玩,不要觉得路边上坐着的人是流浪汉,其实他们都是有经济收入的人。

10.来摩洛哥才知道,这里的人不允许你向他讨论家庭上的事情,也不允许你谈论个人的年龄,工作,爱情等等问题,这是他们之间最起码的尊重。

11.来摩洛哥,才知道这个国家的人也很喜欢喝茶,他们向往中国的茶叶,当时,来我们船上向船长要中国茶,不过他们喝茶的方式不一样,他们喜欢把茶水配合牛奶等别的东西混合起来喝。

12.来到这里才知道,这里虽然是非洲国家,但是他们一点都不像非洲国家,和欧洲有着高度的相似性,文化上,习惯上都和非常很像,没有非洲的样子。

13.来到摩洛哥才知道,这里的人对中国人还是非常的友好,相比于外国人,我们中国人在当地还是受到了好的待遇,从买东西的时候就能看不出来,一顶帽子一模一样的,卖给中国人80元,卖给外国人110元。这就是摩洛哥对中国人的友好体现。

14.来到摩洛哥才知道,这个国家的交通很差,他们机会没有交通信号灯,更没有像样的马路,车辆疾驰而过,就会尘土飞扬。

15.来到当地,才知道这个国家的人是世界上最爱猫的国家之一,他们对猫的保护很用心,甚至动用了当地的法律。

16.来到摩洛哥才知道,这个国家流行讲价的作风,就连去医院看个病都需要讲价,你要是不讲价就会被坑一把。

17.摩洛哥人有点像美洲人,他们很喜欢拿事情开玩笑,你要是一个女孩子,指定要被拿来当话题好好地谈论一番,他们不是闲着,就是这个国家的一个风气。

18.这里的物价很高,和欧洲国家差不多,甚至有些方面比欧洲还要贵,比如这里的汽油,每升需要10.5元,可限制的人骑车比较小。

那么对于一个外国人来到这里,有哪些是需要特别注意的呢?

1.一定要带上防晒用品,这个是出门来这个国家必做的,这里的太阳,尤其是夏天的太阳非常的毒辣,直接会让人脱皮,夏天的气温可以达到40°以上,而且这里很干,最好带一个水杯。

2.女孩子来这里旅游,最好是多人出行,不要选择一个人出门,来到当地也不要晚上随意地出门。当地人对女孩子的想法很多,尤其是外国漂亮的女孩子。

3.在当地没有熟悉的人,不要随意坐车,这里的车上司机可以坐地起价,甚至载着你半路起价,而且最好不要坐,他们开车的技术飞速,道路颠簸,随时都有翻车的风险。

4.和当地人买东西,讲价是必须的,主要还是要主动和他们亮出护照,这样能够让他们快速知道我们是中国人,而不是远东别的国家的人。

5.摩洛哥寺庙多,喜欢寺庙的人,在进寺庙之前最好穿着朴素点,不要太显露,也不要随意在里面拍照。

6.摩洛哥人很喜欢撒谎,不要轻易相信他们,尤其是在金钱上的交易方面。

7.在去之前,最好是多带点卫生纸,在当地公共厕所上卫生间,不提供卫生纸,需要购买的话会很贵。

8.在当地,他们大多是伊斯兰教的信仰者,他们是不吃猪肉,不喝酒的,所以在当地不要轻易提到猪肉,更不可能随意买得到酒喝。

9.非洲都有那么一个现象,大家都喜欢穿拖鞋,这是有原因的,一旦在当地,进入别人的家里是需要提前把鞋子脱了。

当地情况虽然复杂,但是只要多加小心,其实这里还是很不错的。主要的旅游景点有哪些呢?

德吉玛广场

夜市广场的诞生地,越是深夜,越是多人。

库图比亚清真寺

在清真寺的外围你就能够清香的味道从清真寺里飘来,神清气爽。

马拉喀什老城

一千零一夜的诞生地,现实中的景色比电影里的更好看。

梅纳拉花园

建筑风格独特,当地人羡慕这里有着优美的环境。

哈桑二世清真寺

这是迄今为止,现代化程度最高的清真寺,清真寺的屋顶是可以活动的,随时可关闭,也可开启。

写在最后

摩洛哥虽然热,但是这里的景色确实很不错,当地的海鲜也是非常多。当然,这里和世界各地都一样,总是会有那么低素质的人存在,这肯定是出游前的一个心理准备。

如何评价南京姑娘蔡语婧在波士顿大学的毕业演讲?

看了有关南京姑娘蔡语婧在波士顿大学的毕业演讲有关报道之后特意去听了她演讲的视频,感受颇多,这比以前一些留学生对外国文化过于崇拜要好的多,至少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还是比较值得点赞的。

那么她的演讲如何,下面结合具体演讲词来谈谈我的看法。

在演讲的开始做了自我介绍,介绍自己的专业并对自己的家乡做了简短的介绍,南京市世界最古老的城市之一,然后说了自己在学校六年的感悟。

喜欢的事情当中,首先是国旗,其实有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大家都知道,但是留学生很多都是来自世界各地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留学生代表着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文化。这是因为各国自身的经济、地理等条件不同产生了不同的民族文化,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鲜明的特色。而她留学的班级正是这样的一个群体,是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学生坐在一起,来共同进行学习,所以在学习当中会感受到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

一开始她感觉到不适应,特别是对于其他国家的文化的不适应,所以寻找和自己文化背景相同的人在一起,不敢于和其他人进行交往,后来感觉这样也不好,因为一件事改变了自己的看法,原来不去感受和理解其他民族文化是多大的浪费。我们知道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不同民族文化一律平等,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我们不仅要认同本民族文化,也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中华文化强调包容性,不同民族文化在和睦关系中交流,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成分,这样才能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通过两年研究生交流,感受到自己发生了变化,离不开同学之间的交流,彼此之间进行分享、激励和接纳,这能够促进个人的成长,也因此感受到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在多样化的文化中学会用包容和开放的心态去学习。这是思想的一种解放,不是封闭主义,不同国家和民族文化只有相互交流和借鉴才能相互促进共同进步。我们学习是这样,我们的工作也是这样,要有一种包容的心态,学会理解,要有开放的观念,不能固步自封、夜郎自大。

最后的总结语说出了自己自大的感受,“当你们今天走出那扇门时,你已经具备了未来成功的关键竞争之一,即拥抱文化多样性的能力。”

通过对娘蔡语婧在波士顿大学的毕业演讲,我学到了很多,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理解和尊重其他民族文化,要学会用包容的心态正确的对待文化的多元,要拥有海纳百川的能力,要学会用开放的心态看待这个世界不同民族的文化,要学会和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彼此之间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之间也只有在交流中才能相互促进。我们热情的欢迎其他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同时也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要有包容的心态,而不能固守本民族文化,固步自封永远不能取得进步。

走向70岁歌词?

七十岁,

我们把所有的苦难,

所有的欢乐,

都埋在昨日的路上。

从今天开始,

就大彻大悟地过吧!

七十岁,

我们放慢脚步,

不用着急,

只要天不塌下来,

慢慢地往前走。

早晨与太阳打个招呼,

晚上跟月亮说声晚安,

其余时间完全

按自己的心思安排。

七十岁,

能走多远就走多远,

看看风景里的自己

究竟有多么快活,

趁腿脚还能接纳

山的崇高海的辽阔,

七十岁,

别怕丢脸,

走在大街上,

还要挺一挺胸脯,

哼一支青春期的老歌,

即使跑调,也要跑得自豪。

七十岁,

阅历养育了我们的

谦卑与幽默,

每一颗丰沛的灵魂

都值得品读,

遇到最烂的玩笑

也不会丢了风度,

如果一出门就碰到坏天气,

你也朝它微微一笑,

好心情最能养老。

七十岁,

快乐地清理

冗余的权力清单,

儿孙们的

吃喝拉撒别再包揽,

用自己的金手指

去点开另一个自己,

虚拟世界

是人生诗意栖居的

又一个驿站。

七十岁,

往下走自然会更加踉跄,

疏远与孤单,

也和遗忘一样顺理成章,

但只要大地还在脚下,

我们依然是一棵不倒的树,

假如有一天,

枝头落剩了最后一片树叶,

它依然是我们飘扬着的旗帜。

七十岁啊,

说不完的七十岁!

七十个年头的漫长换来这个称谓,

无论是傲岸不羁的七十岁,

还是恬静闲雅的七十岁,

悲悯慷慨的七十岁,

还是藏身于海的七十岁,

都是我们灵魂的一次描绘。

七十岁的光阴,已是人生的大半。回想起自己一生的经历和坎坷,总会忍不住感叹!回忆这一生,有快乐也有忧伤,有成绩也有过失,然而,无论如何,时光已去不会再回来。过好当下才是最重要的!

我们的口号是:

七十岁一个不少,

八十岁尽量不少,

九十岁越多越好!

为何被人说成纵火犯精神病患者?

苏联解体后的一段时间里,除了俄罗斯,整个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境内,都曾掀起多轮“自我否定”的浪潮,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也被一些乌克兰人定义成了投奔俄国人的“乌奸”,小说主人公保尔与白军交战和建设苏俄/联社会主义的经历,都被看作是卖国行为;

更有甚者,早在苏联解体前后的几年,抹黑列宁的说法也十分盛行,都演绎到了非常“魔幻”的程度。比如,在苏联只剩了半口气的1991年5月,“列宁是蘑菇”这个看似荒谬的谣言,竟然能通过电视台的访谈节目被广泛传播,为苏联这个老病的“骆驼”身上又添了一大把稻草。

节目中,嘉宾谢尔盖·古廖金,一板一眼的声称,经过他的“科学研究”和“严密的逻辑推理”,分析出,列宁在流放期间曾大量食用蘑菇,并由此他自己也变成了蘑菇。所以,后来领导十月革命的时候,列宁已经不是一个真实的人类,早就变成了一个大蘑菇。

节目中,古廖金还很“学术”的分析了,这个列宁曾经站在上面发表演说的简易装甲车,其实也是个“蘑菇”的结构。

讲真,此时苏联还没倒下呢,电视台就能播出荒诞的如此“一本正经”的节目,还收获了一大批观众。可见,当年苏联举国的思想和意识形态有多混乱。

显然,在这种大环境下,随着苏联的轰然崩塌,抹黑苏联歌颂的英雄,曾经一度成了各个独联体国家中非常“时髦”,能蹭上热度的事儿。

好了,咱们再回到话题上来,捋一捋卓娅是怎么一步步被抹黑的。

其实,就看咱们中国人的认知,我小时候的课本上,早就没有关于卓娅的故事了,倒是我妈上中学的时候,学过这样的课文。

而解体后的俄罗斯基础教育历史课本,在整个九十年代,都在削弱苏联的存在感,试图重塑“沙俄帝国的辉煌”,对苏联的一些正面形象也没有多加褒奖。

所以,在这种举国矫枉过正的大环境下,有关卓娅的故事的真相大家都不算很了解。进而,一些蹭热度的传闻被扭曲后放大,往往容易让没接触过官版故事的后人们,对卓娅的印象给定格成了——“一个放火烧民宅的精神病少女”。

(卓娅母亲早年丧夫,中年在卫国战争中失去一双儿女后,写下了小说《卓娅和舒拉的故事》,小说同根据事迹改编的苏联电影《丹娘》,在上世纪50年代被引进我国)

毕竟,随着经历过此事件的人陆续离世。谣言此起彼伏,又缺乏关键人物来辟谣,甚至一些记录在册的史料,都被后人屡次质疑。

当然,这部分也与西方意识形态方面的渗透有关,他们试图通过这种“软实力”来重塑俄罗斯人的价值取向,手段就包括了受意一小撮人来抵毁苏联的社会制度,造谣诽谤苏联曾经的民族英雄,除了卓娅,他们黑遍了几乎所有的苏联时代曾经引以为豪的历史人物。

对卓娅的“抹黑”,最早也是源于苏联末期。1991年1月,《论据与事实》杂志刊登了署名А·若夫季斯的文章。文章以连载的形式刊发的,重点描述了在卓娅的居住过的村落,“老乡们竭力回避谈论卓娅”的异常现象”。

这些别具一格的论调,明显吊起了读者极大的胃口,甚至带动了相关杂志的销量。

而接下来2月刊的文章更进一步,写到:

一名有良知的女教师,将实情全部告诉了作者——卓娅不是去烧德军的马厩和草料,是犯了精神病,烧掉了村民赖以过冬的木板房,愤怒的村民主动向德军举报了她。

同时,还联合其他媒体宣称——流传了近半个世纪的著名照片上的卓娅是假冒的。总之,字里行间流露着一种情绪——“英雄事迹不可信,塑造英雄的国家也不可信“。

然而,还没来得及行动和辟谣,苏联就倒了。内外交困的俄罗斯政府被“休克疗法”折腾的差点破了产,再加上火烧眉毛的车臣问题,一时半会根本顾不上。

结果,负责调查取证的俄罗斯联邦司法部司法鉴定研究所光是搞“鉴定”,就花了10年的光景。

虽然在本世纪初,俄罗斯官方正式公布了调查和鉴定的最终结论——“照片上被处绞刑的姑娘是卓娅·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照片所述事迹是真实发生的”。

只是,因为政府没能及时举证辟谣。十年间,被传了千千万万遍的谣言,早已经掩盖了真相。

不过,要说卓娅的精神状态,她确实看过精神科医生,也短暂的住过院。

这跟她的童年遭遇有关,东正教牧师家庭出身的卓娅,在学校曾经备受歧视和孤立,加上她本人又是争强好胜的性格,能力也不差(同伴回忆当时卓娅能够闭着眼睛拆装手枪),所以难免会抑郁,出现精神问题。

不过,到了卫国战争爆发前,卓娅早已经完全恢复。结果,精神病史给刻意放大,成了抹黑的卖点,进而被牵强的描述成了“发神经病烧了民宅”。

此外,关于德军并没有折磨过卓娅一说,也站不住脚。

事后,很多目击证人都有过描述,这些目击者中,也有活到俄罗斯联邦时代的,他们后来也重新发声,进一步的指正——为了震慑当时的苏联村民,德军在绞死卓娅后,把她的尸体挂在绞刑架上长达一个月之久;此外,一年后苏军重新收敛卓娅尸骨的时候,也都有记载——卓娅的指甲都被拔光了,乳房被剜掉,眼珠也没了。

讲真,纳粹审讯残忍程度不亚于日本鬼子,德国人怎么会对一个高呼红色口号的苏联革命少女保持骑士精神?

而且,后来抵达的红军们看到如此景象,汇报组织后,斯大林亲自给西方面军下了一道特别命令:遇到德军第197步兵师第332团任何官兵,就地枪毙,绝不接受他们的投降。

领袖的政令,更是不会有假吧。

总之,苏联解体前后,在西方鼓吹的“民主化”浪潮中,曾经有过不少别有用心的人试图全盘否定整个苏联历史,丑化和抹杀苏联时代的爱国主义行径。当年,除了卓娅被一度说成是“精神病纵火少女”外,其弟弟舒拉(在1945年哥尼斯堡战役中英勇牺牲)战斗英雄的形象也被泼了污水,说他“脾气古怪,屡次与同学发生口角和肢体冲突、成绩差”;英雄马特洛索夫也被描述成“少年犯”,甚至如开头所述,电视台专题节目竟然有板有眼的介绍——“列宁是个大蘑菇”。

毕竟,想当年,国家倒了,英雄倒了,一切人心也就散了。

不过,最近的十几年,情况出现了明显改观。在西方的围堵、制裁和唱衰下,俄罗斯又开始以卫国战争和苏联英雄们为题材,大搞爱国主义教育,试图以歌颂先辈功绩、传承追忆先烈故事的形式,唤起民众关于“齐心协力、共渡难关”的集体记忆。目前,起码在俄罗斯国内,抹黑苏联英雄的言论和行径,是被主流社会所唾弃的。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