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度是什么意思,前度萨瓦迪卡什么意思?
该词就是泰语当中的你好的意思,和韩语的“安宁哈谁哟”的问好一样,现在常被网友们用来吐槽使用,但是值得一提的是真正的泰文中的“萨瓦迪卡”一词是这个词仅限女性使用,男性的问好叫做“sawatdee krab(萨瓦迪卡不)”,和韩语当中的“欧巴”一样是限制了使用的性别的。
古代诗人诗句中的典故和化用算抄袭吗?
问题:古代诗人诗句中的典故和化用算抄袭吗?
前言
化用甚至完全借用也算是用典的一种,在古人的诗词歌赋中很常见, 不算是抄袭。诗词是相对短小的文学体裁,用典能够容纳入更多的内涵,因此这是常见的修辞方式。
而且有的人还特别喜欢以这种方式来显示自己的学问,反过来说,读者有时候因为能够看出用典的出处而得意,为看不出用典的出处而苦恼。
下面说几个用典或者化用的故事。
一、经典名著中的化用
在吴承恩的《西游记》中,就有一首五律很有特点:
一派白虹起,千寻雪浪飞。海風吹不斷,江月照還依。冷氣分青嶂,余流润翠微。潺湲名瀑布,真似挂帘帷。这首诗是第一回中,花果山的猴子们发现水帘洞时,作者描绘水帘洞景色的一首诗。熟悉李白的朋友可以看出来,这首诗化用了《望庐山瀑布之二》:
西登香爐峰,南見瀑布水。掛流三百丈,噴壑數十裏。欻如飛電來,隱若白虹起。初驚河漢落,半灑雲天裏。仰觀勢轉雄,壯哉造化功。海風吹不斷,江月照還空..........四大名著中都有不少著名的诗词化用前人的作品,例如《红楼梦》中薛宝钗的《临江仙·咏絮》:
白玉堂前春解舞,東風卷得均勻。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流水,岂必委芳尘。萬縷千絲終不改,任他隨聚隨分。韶華休笑本無根,好風頻借力,送我上青雲。曹雪芹的这首词很明显话用了宋朝侯蒙的《临江仙·咏风筝》
未遇行藏誰肯信,如今方表名蹤。無端良匠畫形容。當風輕借力,壹舉入高空。才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馀时候夕阳红。幾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二、诗人的化用
诗人的化用比比皆是,南宋诗人周紫芝说:
“自古诗人文士,大抵皆祖述前人作语”。我们很多耳熟能详的的作品,也都是化用了 前人作品,只是读者未必都知道。
1、名句来自于化用
例如纳兰容若的这首《浣溪沙》:
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沈思往事立殘陽。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当时只道是寻常,是这首词中最著名的句子。晚清况周颐告诉我们, 纳兰也是化用了前人作品:
“黃東甫《眼兒媚》雲:‘當時不道春無價,幽夢費重尋。’此等語非深於詞不能道,所謂詞心也。……納蘭《浣溪沙》雲:‘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即東甫眼兒媚句意。 ”黄简字元易,号东甫,南宋诗人,其《眼儿媚》 如下 :
畫樓瀕水翠梧陰。清夜理瑤琴。打窗風雨,逼簾煙月,種種關心。
當時不道春無價,幽夢費重尋。難忘最是,鮫綃暈滿,蟫錦香沈。
2、整首词多半来自化用
南北宋之间的廖世美有一首《烛影摇红 ·题安陆浮云楼》,多半来自前人的化用:
霭霭春空,画楼森耸凌云渚。紫薇登览最关情,绝妙夸能赋。惆怅相思迟暮。记当日、朱阑共语。塞鸿难问,岸柳何穷,别愁纷絮。催促年光,舊來流水知何處。斷腸何必更殘陽,极目伤平楚。晚霁波声带雨。悄无人、舟横野渡。数峰江上,芳草天涯,参差烟树。霭霭春空,画楼森耸凌云渚。出自于陶渊明《停云》诗“霭霭停云蒙蒙时雨 ”。
紫薇登览最关情,绝妙夸能赋,说的是杜牧,这里似乎用典,杜紫薇写过《安州浮云寺楼寄湖州郎中》 。
惆怅相思迟暮。记当日、朱阑共语。塞鸿难问,岸柳何穷,别愁纷絮。这几句就是从从杜牧《安州浮云寺楼寄湖州郎中》下半首化用而来:
去夏疏雨餘,同倚朱闌語。當時樓下水,今日到何處。恨如春草多,事与孤鸿去。楚岸柳何穷,别愁纷若絮。下阙前两句“催促年光,旧来流水知何处” 化用杜牧诗的颔联“当时楼下水,今日到何处。”
断肠何必更残阳,极目伤平楚。前一句化用杜牧《池州春送前进士蒯希逸》:“芳草复芳草,断肠还断肠。自然堪下泪,何必更残阳 ” 。后一句化用于谢朓《郡内登望》:“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晚霁波声带雨。悄无人、舟横野渡。化用韦应物《滁州西涧 》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
数峰江上,芳草天涯,参差烟树。更牛了,一句化用三位诗人的作品。
数峰江上,化用了钱起《省试湘灵鼓瑟》云:“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
芳草天涯,化用苏轼《蝶恋花》云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
参差烟树,化用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云 :“惆怅无因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 。”
三、诗人的借用
出来将前人作品略加修改的化用,还有完全的借用,最有名的就是晏几道的《临江仙》:
夢後樓臺高鎖,酒醒簾幕低垂。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其中“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是借用了五代时翁宏《宮詞》:
又是春殘也,如何出翠帷。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寓目魂将断,经年梦亦非。那堪嚮秋夕,蕭颯暮蟾輝。这种直接的拿来主义,也并不少见。算抄袭吗?当然不算。
大家更熟悉的一句诗:“天若有情天亦老”出自于李贺的《金銅仙人辭漢歌》,这句诗更是被无数诗人借用。
《忆秦娥 别情》(宋·万俟咏)千里草,萋萋盡處遙山小。遙山小,行人遠似,此山多少?
天若有情天亦老,此情說便說不了。說不了,壹聲喚起,又驚春曉。
《减字木兰花》(宋·欧阳修)
傷懷離抱,天若有情天亦老。此意如何,細似輕絲渺似波。扁舟岸側,楓葉荻花秋索索。細想前歡,須著人間比夢間。《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四、词人的隐括体
隐括不是某一句的化用或者借用,而是整首词把别人的整篇作品改编而成 。
唐朝人同谷子用诗的形式改编过《尚书·五子之歌》,不过隐括体更多地还是出现在宋词中。例如苏轼的《哨遍》
為米折腰,因酒棄家,口體交相累。歸去來,誰不遣君歸? 覺從前皆非今是。露未晞,征夫指予歸路,門前笑語喧童稚。嗟舊菊都荒,新松暗老,吾年今已如此!但小窗容膝閉柴扉,策杖看孤雲暮鴻飛.雲出無心,鳥倦知返,本非有意。
噫! 歸去來兮, 我今忘我兼忘世。親戚無浪語,琴書中有真味。步翠麓崎嶇,泛溪窈窕,涓涓暗谷流春水。觀草木欣榮,幽人自感,吾生行且休矣!念寓形宇內復幾時? 不自覺皇皇欲何之?委吾心、去留誰計? 神仙知在何處?富貴非吾誌。 但知臨水登山嘯詠,自引壺觴自醉。 此生天命更何疑?且乘流、遇坎還止。
这首词一看就知道和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有关,没错,正是隐括了《归去来兮辞》。
五、诗人的集句诗
除了某一句的借用,整篇的隐括,还有整首诗词都是借用来的,这种形式叫做“集句”,就是把很多别人的诗词抽出几句组成自己的作品。
例如秦观词《玉楼春》:
狂風落盡深紅色,春色惱人眠不得。泪沿红粉湿罗巾,怨入青尘愁锦瑟。岂知一夕秦楼客,烟树重重芳信隔。倚樓無語欲銷魂,柳外飛來雙羽玉。首句用了杜牧的《悵詩》
自是尋春去校遲,不須惆悵怨芳時。狂風落盡深紅色,綠葉成陰子滿枝。次句用了王安石的《夜直》:金爐香盡漏聲殘,翦翦輕風陣陣寒。春色惱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欄干。第三句来自《重別》(唐·許渾) :淚沿紅粉濕羅巾,重繫蘭舟勸酒頻。留却一枝河畔柳,明朝猶有遠行人。第四句来自《玉女杜兰香下嫁于张硕》(唐代: 曹唐)
天上人间两渺茫,不知谁识杜兰香。来经玉树三山远, 去隔银河一水长。怨入清尘愁锦瑟,酒倾玄露醉瑶觞。 遗情更说何珍重,擘破云鬟金凤凰。第五句来自《无题》(李商隐):
闻道阊门萼绿华,昔年相望抵天涯。 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吴王苑内花。第六句来自《谒金门·愁脉脉》(宋代: 陈克)
愁脉脉,目断江南江北。烟树重重芳信隔,小楼山几尺。细草孤云斜日,一向弄晴天色。帘外落花飞不得,东风无气力。陈克比秦观年轻不少,不知道秦观是不是另有所本。
第七句来自北宋宰相寇准《踏莎行·春暮》:
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画堂人静雨濛濛,屏山半卷馀香袅。密约沈沈,离情杳杳。菱花尘满慵将照。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第八句来自唐代韦庄的《谒金门·春雨足》
春雨足,染就一溪新绿。柳外飞来双羽玉,弄晴相对浴。楼外翠帘高轴,倚遍阑干几曲。云淡水平烟树簇,寸心千里目。结束语
化用、借用、隐括、集句,都是将前人的作品融入到自己的诗词之中,可以看作是对前人的致敬,同时也能反映出作者的学识。用贬义词来说就是:掉书袋。
对于学问不深的人,很难看出其中的奥妙,这也是现代人学习古诗词的难点。毕竟我们这方面的阅读量不如古人,时代不同了,我们学习的知识面更加广阔,并不仅仅以传统经典为主要内容了。
不过,我们自己创作时,一定要熟悉化用这个手法,可以能够增加一首诗词的厚度与内涵。
@老街味道
容祖儿唱的献世这首歌表达了什么意思?
献世的字面意思是露面,露脸。在粤语的运用中,献世指的都是丢人现眼的露面,已经约定俗成。
我没有胆挂念 你没有心见面 试问我可以去边
【我不敢去想你 因为你不想见到我 那我还能去哪里?】
只要我出现 只怕你不便 亦连累你丢脸
【如果我出现(在你的生日宴会)害怕你觉得尴尬 也连累你让你丢脸】
你是我的秘密 我是你的废物 缺席也不算损失
【你是我的秘密 而我之于你不算什么 所以缺席也无所谓】
今晚你生日 祝我有今日 地球上快消失
【今晚是你的生日 你“谢谢我”今天能来 希望我快点从地球上消失】
眼泪还是留给天 抚慰你是前度何必听我吠
【就算流泪也不需要任何人抚慰 我们的感情已是过去式 你又何必留在这听我废话多言(“吠”在国语粤语里都一样 狗叫 这里是种自嘲自讽)】
再不走 有今生 无下世 你是否想我 起这个毒誓
【如果我留在这里 过完这辈子就没有下辈子 你是不是想让我发这个毒誓】
宁愿失恋亦不想失礼 难道要对着你力歇声嘶
【宁愿失恋也不愿失礼 难道要我对着你大吼大叫】
即使不抵 都要眼闭 我这种身世 有甚么资格献世
【我再怎么不舍得 也只能放手 我这种身份 还有什么资格丢人现眼啊】
游玄都观注音版?
bǎi mǔ tíng zhōng bàn shì tái , táo huā jìng jìn cài huā kāi 。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zhòng táo dào shì guī hé chù , qián dù liú láng jīn yòu lái 。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再游玄都观翻译:
玄都观偌大庭院中有一半长满了青苔,原盛开的桃花已经荡然无存,只有菜花在开放。
先前那些辛勤种桃的道士如今那里去了呢?前次因看题诗而被贬出长安的我——刘禹锡又回来了啊!
再游玄都观赏析:
该诗是《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的续篇。诗前有作者一篇小序。其文云:“余贞元二十一年为屯田员外郎时,此观未有花。是岁出牧连州(今广东省连县),寻贬朗州司马。居十年,召至京师。人人皆言,有道士手植仙桃满观,如红霞,遂有前篇,以志一时之事。旋又出牧。今十有四年,复为主客郎中,重游玄都观,荡然无复一树,惟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耳。因再题二十八字,以俟后游。时大和二年三月。”
序文说得很清楚,诗人因写了看花诗讽刺权贵,再度被贬,一直过了十四年,才又被召回长安任职。在这十四年中,皇帝由宪宗、穆宗、敬宗而文宗,换了四个,人事变迁很大,但政治斗争仍在继续。作者写这首诗,是有意重提旧事,向打击他的权贵挑战,表示决不因为屡遭报复就屈服妥协。
和《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一样,此诗仍用比体。从表面上看,它只是写玄都观中桃花之盛衰存亡。道观中非常宽阔的广场已经一半长满了青苔。经常有人迹的地方,青苔是长不起来的。百亩广场,半是青苔,说明其地已无人来游赏了。“如红霞”的满观桃花,“荡然无复一树”,而代替了它的,乃是不足以供观览的菜花。这两句写出一片荒凉的景色,并且是经过繁盛以后的荒凉。
与《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之“玄都观里桃千树”,“无人不道看花回”,形成强烈的对照。下两句由花事之变迁,关合到自己之升进退,因此连着想到:不仅桃花无存,游人绝迹,就是那一位辛勤种桃的道士也不知所终,可是,上次看花题诗,因而被贬的刘禹锡现在倒又回到长安,并且重游旧地了。这一切,是不能预料的。言下有无穷的感慨。
再就其所寄托的意思看,则以桃花比新贵,与《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相同。种桃道士则指打击当时革新运动的当权者。这些人,经过二十多年,有的死了,有的失势了,因而被他们提拔起来的新贵也就跟着改变了他们原有的煊赫声势,而让位于另外一些人,正如“桃花净尽菜花开”一样。而桃花之所以净尽,则正是“种桃道士归何处”的结果。
诗人想的是:这,也就是俗话说的“树倒猢狲散”。而这时,我这个被排挤的人,却又回来了,难道是那些人所能预料到的吗?对于扼杀那次政治革新的政敌,诗人在这里投以轻蔑的嘲笑,从而显示了自己的不屈和乐观,显示了他将继续战斗下去。
刘禹锡玄都观两诗,都是以比拟的方法,对当时的人物和事件加以讽刺,除了寄托的意思之外,仍然体现了一个独立而完整的意象。这种艺术手法是高妙的。
刘组词有哪些?
刘组词,例如:
前度刘郎 [ qián dù liú láng ]上次去过的刘郎又到了。泛指去了又来的人。
从善如刘 [ cóng shàn rú liú ]乐于听取正确的意见。
干刘 [ gān liú ]虔刘。劫掠;杀戮。
依刘客 [ yī liú kè ]指依附、投靠权贵,并为之效命的人。
殷刘 [ yīn liú ]1.晋殷浩、刘惔的并称。 2.南朝宋殷景仁、刘湛的并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