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鬼才郭嘉,郭嘉的智谋在诸葛亮之上吗?
这种问题回答必然招喷,但是还是要说说自己的看法!
首先,两人的可比性很低,郭嘉,军师,谋臣,而诸葛亮虽然做过军师将军,但是并不是军师。
何为军师?辅助主帅,帮忙出谋划策,谋定计策的人。军师可以有很多,比如曹操出兵经常带着一众军师,例如:荀攸、贾诩、郭嘉、程昱等人。但是诸葛亮何时跟着刘备出兵出计策了?荆州,刘备自己打的,益州刘备带着庞统去的,庞统死了法正顶上的,汉中之战军师还是法正,法正死后刘备发动夷陵之战,仍然没有带诸葛亮,诸葛亮的任务就是在后方足兵足食。魏国也有一个类似这样的人物,就是荀彧。可以把后方留给他,可以给君主战略上的谋划,但是并不参与军事的谋划。所以诸葛亮和荀彧都不能算是军师。荀彧一直到死一直在后方,做的是类似于萧何的丞相的任务,而诸葛亮在刘备在世时,做的也是同样的事,直到刘备去世,诸葛亮开始军政一把抓,但是诸葛亮此时出兵都是统帅,更不是军师。
如上所说,荀彧可以跟诸葛亮比,后期司马懿独掌方面可以跟诸葛亮比,但是军师郭嘉却跟诸葛亮没有太多可比性。这么说并不是说要抬一个,贬一个,只是两人的共同的可比较的点太少。
郭嘉奇谋善策,算无遗漏,但是前提是曹操采纳了郭嘉的计策,否则再好的计策也没用,而后期诸葛亮的位置就是类似于当年曹操的位置,不是出谋划策之人,而是听别人出谋划策的人,这样让两人怎么比?
同样的,诸葛亮前期一直是在整理内政的,判了一个什么好官司,实施了一个什么好政策,又发现了什么大问题,这些跟郭嘉怎么比?后期诸葛亮是统兵主帅,仗该怎么打?什么时间去?派谁去?用谁的计策?这些郭嘉又用什么来比呢?
但是非要比一下,一定有通性,毕竟两人再厉害也都是人嘛!但是比身高,比长相就有点扯了,可以比一下的是识人,识主。毕竟这也是一种智慧!
其中,郭嘉准确的预测了孙策必定死于刺客之手,准确预测了就算曹操全军北出讨伐乌桓,刘表也不会同意刘备去攻打许昌,又准确的预测了袁尚兄弟必然被公孙康所杀。说明郭嘉的识人能力真的非同一般,看问题稳,准,根据一个人的行事可以准确预测其结果。而反观诸葛亮在这方面要差一点,其中马谡就是诸葛亮的一大污点。而刘备虽然也是雄主,但是毕竟不如曹操,所以在识人这方面诸葛亮的确不如郭嘉。
但是在人品、内政方面郭嘉难望诸葛亮项背,郭嘉从未独自领兵,而诸葛亮经常是一军统率,所以统率能力诸葛亮应该也是要好过郭嘉的。
所以综合来看,诸葛亮人间奇才,军事、政治都是一流人物,而郭嘉只是善奇谋,有军事谋划。整体上诸葛亮要比郭嘉的作用大得多。
三国中的郭嘉诸葛亮庞统司马懿周瑜?
谢邀,这个问题,题主其实没必要去分个高下,因为自古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我给你把每个人的特点说一下,题主自己评价,首先先说郭嘉,郭嘉在演义中号称鬼才,这个外号有点让人觉得郭嘉有神鬼莫测之能,其实并不是这样的,郭嘉的计谋喜欢用奇兵,说白了就是爱冒险,以小博大,这种计谋只能在局部战争中去使用,对大局观缺乏认识和了解。
我们再说说周瑜,周瑜可以说是个全才,不管大局观和局部战争表现出来的才能都很不错,演义中摸黑周瑜不少,周瑜能同意孙刘联盟,和打赤壁之战(赤壁是周瑜一手策划的,这里和诸葛亮没什么关系,详情参照三国志)体现出周瑜的价值,可惜是一个不懂政治,又英年早逝的人,没有发挥出太大的作用。
在说诸葛亮和司马懿这对老对手,俩人如果说去评论,都应该是政治家,军事才能一般般,诸葛亮大局眼光非常不错,可是真正的行军打仗却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不管是孙刘联盟和隆中对都说明了这个问题)在正史中,诸葛亮在刘备活着的时候就没带过兵,刘备死后诸葛亮北伐也是为了缓解荆州和益州集团的矛盾,与其说为了蜀国北伐,不如说是为了政治目的。晋书司马懿传里也说过司马懿的一生,司马懿打仗不如说是更像司马懿家族的夺权,而且诸葛北伐两个人更加是在打默契战,诸葛亮北伐有时候只带一万部队就北伐了,而司马懿一直都是被动防守。这里不是司马懿怕诸葛亮,而是知道没有诸葛亮司马家族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仅此而已。
最后我们说说我心中认为最失败的谋士,庞统,这个人可能是有点才能,可是不懂为人处世之道。几次投简历,几次被拒,来到蜀国,又因为和诸葛亮争风吃醋,把自己命也搭进去了,说白了作为一个谋士,连自己的生命都某不出来,也不是一个合格的谋士,适合的只有纸上谈兵。
那么题主你认为应该怎么排行呢?
为什么他们不能识破庞统小小的连环计?
众所周知,在《三国演义》当中,庞统靠着一招连环计火烧曹军。帮助孙刘联军最终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但是事实上这是并不是真正的历史,是后人的艺术加工。那么在小说中他的对手曹魏势力,坐拥程昱荀彧等顶尖谋士,为什么却没能看破这庞统的计谋呢?这在我看来并不是这两位顶级谋士的过错,而造成火烧赤壁的正是因为气象条件的变化和曹老板自身的原因造成的。
首先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庞统的连环计是罗贯中杜撰出来的。我们先看史书对于赤壁之战的记载,《三国志武帝纪》里记载道:
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三国志先主传》里记载:
先主遣诸葛亮自结于孙权,权遣周瑜、程普等水军数万,与先主并力,与曹公战于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从此我们可以看出,在历史上曹操确实在赤壁经历了一场大败,但是除了吴国之外,其余两国并没有有关于火攻的记载。由此就可以看出:其实庞统的连环计很有可能是杜撰出来的,因为从《三国演义》的记载来看,连环计是靠让曹军铁索连环,从而进行火攻取得胜利的。
而当时庞统还只是东吴的一个县令,《三国志》如是记载:
今拔十失五,犹得其半,而可以崇迈世教,使有志者自劢,不亦可乎?吴将周瑜助先主取荆州,因领南郡太守。瑜卒,统送丧至吴,吴人多闻其名。可以看出在历史上庞统当时是在周瑜手底下办事的,根本没有去给曹老板献计的相关记载。这并非是历史上真正发生的事情,而是三国演义的艺术加工。
其次我们已经知道了火烧赤壁是杜撰出来的,那么单从《三国演义》的内容来说,为什么当时程昱和荀彧随曹操南下征讨。没有看到铁锁连环带来的危害呢?其一就是风向对于曹魏势力判断的影响。在小说当中,曹操是从荆州往东边进攻,逼迫孙刘联军的。当时赤壁之战发生在冬天,而曹操位于上游的兵营其实处于风口的位置。这个时候如果派兵去火攻铁锁连环,最大的可能性就是烧了自家的战船。程昱荀彧显然意识到这一自然的现象,作为谋士来说确实觉得没有问题。更何况当时曹操军队多为北地将士,不擅长水战,晕船的晕船,得瘟疫的得瘟疫。
如果不去听信庞统的铁锁连环,对于军队的战斗力影响非常大。再者因为曹军本身的位置处于上风口,当时刮得是西北风,不需要担心火攻,所以采用这一建议也是正常。谁知道诸葛亮这个大妖怪,硬生生改变天象,借来了东风。直接靠着一波火船带走了曹军,实在是出乎我们的意料。
其二就是曹操自身的一意孤行。众所周知,荀彧,荀彧在建计,密谋,匡弼,举人多有建树,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可以说是曹操的心腹了。而程昱小说中,程昱是曹操手下其中一名重要的谋臣。
如正史一般,程昱跟从曹操以来,参与了攻打吕布、袁绍、刘备、孙权的大部分战事,一直出谋献策,表现出众。可以说这两人都是跟随曹操南征北战的老牌谋士,连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徐庶都看出来了这其中的问题,他们又怎能够不知道呢?
两人其实都看出来了庞统连环计的弊端,那就是怕火攻。于是他们向曹操谏言说:咱们这个阵势,如果东吴上火攻不就完蛋了吗?然而曹老板还沉迷于得到凤雏庞统的喜悦当中,大手一挥:这大冬天刮得都是西北风,如果吴国火攻那烧的是他们自己。两人最后还是没能说服曹老板,再加上铁索连环确实能够减轻兵士对于水上环境的不适应,最后就不了了之。
而三国演义当中也对于二者的谏言有着详细记载:
程昱说“船皆连锁,固是平稳;但彼若用火攻,难以回避。不可不防。”荀攸也同意程昱的看法:“仲德之言甚是。可见程昱和荀攸已经预见到了火攻对于铁索连环的危害。但是曹老板觉得风向不适合火攻,还是采纳了庞统的计策,也就埋下了火烧赤壁的伏笔。
也就是说其实两人看出来了连环计的弊端,但是由于气象有利,而且曹老板一意孤行,最后被火攻打败了。
你是如何看待曹操的谋士的?
欢迎关注,讲述三国故事,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郭嘉?
我是历史笑春风,谢谢邀请,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吗,我个人的答案是,诸葛亮要更厉害一些。
关于郭嘉的传说,主要来自《三国志》里面曹操的夸奖。其实,这种夸奖是有所指的,也是有含义的。
首先,是郭嘉死的时候,曹操说郭嘉年轻,本来想托以后事。这番话里面有着几层意思。
一是曹操痛惜郭嘉的才华,惋惜他英年早逝,不能为自己继续效力。
二是曹操要托以的后事,后事肯定不是汉朝的后事,而是他魏家的后事。也就是,自己不篡位,后代篡位的事。
最后一个意思是,让那些还心怀汉室的人,比如荀彧之流,向郭嘉学习,全心全意的为曹魏的将来效命。
其次是在赤壁之战后,曹操说,如果郭奉孝在此,绝不至孤如此。说的是郭嘉曾经献计于曹操,让辽东公孙氏和袁氏自相残杀的往事。如果郭嘉还在,肯定会按照旧事来处理孙刘两家的事情,就不会有赤壁之战的惨败了。
可是,我们从历史上可以看到,并不是曹操的手下没有劝说他,不要心急和孙刘联军决战。可是,曹操过于自大,根本没有采纳。到战役惨败,曹操才追悔莫及。为了推卸责任,曹操才借郭嘉为名,掩盖自己的失策和责任。
我们喜欢郭嘉,主要是他这个人年轻有为,而且料事如神。比如他说孙策必死,孙策就死了。他说袁绍要生变,袁绍手下许攸就投奔曹操,火烧了乌巢。这样神奇的人,我们谁不喜欢?
但是,如果和诸葛亮相比,郭嘉就要差得多了。
诸葛亮是刘备手下的文官之首,他总管着刘备的所有行政事务。在刘备的手下,他就是丞相之才。到了白帝城托孤,诸葛亮实际上掌握了蜀汉的政权。他殚精竭虑,屡次北伐,扶保蜀汉政权。在诸葛亮活着的时候,刘禅不理政事,把所有的事务都交给了诸葛亮。
我们可以看到,郭嘉在曹操的手下,是一个高级谋士的角色,和诸葛亮对刘备的作用根本没有可比性。如果说术业有专攻,郭嘉在奇谋上要比诸葛亮强。但是,如果郭嘉死了,曹操手下还有其他谋士可以替代他的作用,可如果是诸葛亮死了,他的作用则没有人可以替代。
历史也是这样,诸葛亮一死,蜀汉就慢慢衰落,直至灭亡。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和我的文章,谢谢。
三国四大顶尖谋士都是谁?
三国四大顶尖谋士应当属,卧龙诸葛亮,冢虎司马懿,鬼才郭嘉和毒士贾翔。
卧龙诸葛亮,大家都清楚,三国三绝之一,智绝诸葛亮,智慧化身。其人生可以这么概括:居隆中,定三分,酬三顾,卧龙出。烧博望,焚新野,败曹爽,扶刘备。东联孙吴,北拒曹魏,西取巴蜀,南平蛮夷。用奇谋孔明借箭,施异术诸葛祭风。赴东吴舌战群儒,伐中原前后出师。演七星,排八阵,三气公瑾,智收姜维。驱巨鹿大破蛮兵,烧藤甲七擒孟获。诸葛亮骂死王朗,吓走活仲达也是千古绝唱。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没有人比诸葛亮更聪明了。同时还是发明家,发明了诸葛连弩,木牛流马等邓东西。所以第一谋士,诸葛亮当之无愧。
冢虎司马懿呢,大家都知道,是诸葛亮的最大对手,虽然智商略逊诸葛亮,但其性格好,忍辱负重,面对诸葛亮的挑战,闭门不出,面对诸葛亮送的女人衣服,竟然当众穿上。学到华佗的精髓五禽戏,生命力长,熬赢了诸葛亮。用五十年时间向曹魏证明了自己的忠心,看准时机,一下子反水,从而使权力尽归己手。最后天下终归司马氏。
鬼才郭嘉呢,有一句话说,郭嘉不死,卧龙不出。郭嘉谋略水平极高,曹操对他言听计从。死后留下一条遗计都能让曹操平定整个辽东。曹操听他的计策一直打败了无数敌人。当时,各路诸侯割据一隅,虎争天下。在这种情况下,郭嘉对一个个敌手心理状态的准确判断,便常常成了曹操获胜的关键。曹操讨张绣新败,袁绍写信羞辱。曹操正担心自己不具备与袁绍抗衡的能力之时,郭嘉提出了著名的“十胜十败”之说。他一连举出十条理由,以证明“公有十胜,绍有十败。”郭嘉的分析很具说服力,不但振作了曹军将士的斗志,更助曹操拟定了远期和近期的作战目标。
毒士贾翔呢,贾诩在赤壁之战后被曹操安排在内部,很少再给曹操出谋划策了,自己安享晚年,识时务者为俊杰。军事方面,贾诩帮李榷胜,帮献帝胜,帮张绣胜,帮曹操胜,有惊人的判断能力。早年被推举为孝廉,因有病,遂辞官还乡,在回甘肃的途中遇见羌族人,一起的同伴都被抓。贾诩为了脱身,就对他们说:“我是段颖的外孙,你们不要杀我,他们一定会来救我,那样会给你们大量的金钱来赎我。”这不得不说贾诩的聪慧过人,当时的段颖是太尉,在抗击外敌时骁勇善战、威震四方。羌人听后,果然害怕起来,如果此人真的是段颖的外孙,杀了他不会有好日子过。持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情,就放了贾诩。而跟贾诩一同被抓的,全部被杀。在面临危机时,贾诩急中生智、临危不乱,真的是有胆又有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