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西北政法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
法本也好,法硕也好,从就业角度来说,我认为华南理工大学更好。
法学专业学生,大部分人的学习目的,就是从事法律相关工作,不是搞法学理论研究。如果想要从事法学理论研究,最好找个学术氛围好专业水平高的院校,能够更好地接受熏陶学习理论。如果你的就业方向是律师、法务或国家政法系统,那我建议你在选择学校时,以学校的层次和学校所在城市为依据,优先选择985工程大学和经济发达的大城市。
从专业水平的角度比较,西北政法大学的法学类专业比华南理工大学的法学类专业水平更高。但是从就业质量的角度来看,华南理工大学法学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应该高过西北政法大学。如果是在选择高考志愿,不要犹豫,选择华南理工大学绝对比西北政法大学更好。
专业实力比较西北政法大学是我国法学院校中“五院四系”之一。当年的“五院四系”,发展到今天,已经是出现梯队层次。最强的是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大学,其次是武汉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再次是吉林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最后是西北政法大学。如今的法学界,已经有很多学校迎新赶上,很多学校已经超过了当年的“五院四系”。西北政法大学目前只是西北地区法学专业水平最强。
第四轮学科评估,西北政法大学只有2个学科上榜:法学评级为B+、哲学评级为C。西北政法大学有法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有法学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有法学一级学科的“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却没有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有法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西北政法大学与五院四系中其他学校的专业水平相比,其实差了很多。不过还是比华南理工大学高。
华南理工大学是上个世纪50年代组建的“四大工学院”之一,学校的优势是工科专业。法学专业在学校开设的比较晚,1993年才开设法学专业。目前学校的法学专业开设在法学院。学校有法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和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并设有法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华南理工大学共用33个学科上榜,其中法学学科评级为B-。
从法学专业角度来看,华南理工大学法学专业不如西北政法大学,但是差距并不是多大。
就业优势比较具体的数据我就不给大家查了。
华南理工大学拥有985工程大学、“双一流”建设高校的背景,同时还有学校位于广州这样的一线城市的区位优势,学校还有“广横走”之称。在就业方面,华理比位于西安的“双非”大学西北政法大学经强很多。特别是在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华南理工法学专业毕业生比西北政法大学的法学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更高。
985和211这样的就业学历门槛,对华南理工大学的毕业生来说都不是事。但是西北政法大学的毕业生就会明显受限。985和211院校毕业生,在考研方面,同样占有很大优势。很多院校研究生招生面试时,都有985和211本科生优先的规则。
所以,从就业角度来看,华南理工大学比西北政法大学的法学专业要好。
我是吉林省高考志愿咨询师,欢迎评论区交流不同意见。关注交流更多高考志愿问题。
广州大学是一所什么样的大学?
我国的第一经济大省的广东,其省属高校的经费预算抢眼,有9所高校的经费预算超过了10亿元。
而广州大学一骑绝尘,2021年的经费预算高达40.74亿元,远超211、双一流高校华南师范大学和实力派双非高校、冲击双一流种子选手华南农业大学。而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广州大学也是以33.92亿,远超华南师大和华南农大。那么,广州大学到底有何魅力,使得广东政府连年大力扶持?总不可能就是因为名字叫广州吧?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广州大学:以广东省会广州命名的综合性大学。是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高校、广州市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
学校现有大学城、桂花岗两个校区,在校全日制本科生29788人,硕士和博士研究生6083人;现有在岗教职工3221人,其中专职教学科研人员2036人。学校学科门类齐全、综合性强,设有27个学院,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十大学科门类。2020年本科招生专业69个,其中理工类专业37个、人文社科类专业24个、艺术类专业8个。现已形成由4个省“冲一流”重点建设学科、14个省级重点学科和16个市级重点学科和重点扶持学科构成的重点建设学科体系。学校现有3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3个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其中,土木工程、网络空间安全、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电子与通讯工程、资源与环境、材料工程、经济与社会管理、岭南文化与艺术、师范教育等非常具有特色和实力;工程学、计算机科学、化学、材料科学、环境/生态学进入ESI全球前1%。近3年本科生平均初次就业率为90.9%,用人单位总体满意度达98.7%。关于学校更多介绍,感兴趣的家长和考生,可以登陆学校官网查看。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学校在2020年的录取情况。首先了解一下,学校在广东省内的录取分数及位次详情,也好给家长和考生一个参考。广州大学 2020年本科批普通类分专业录取情况一览(广东省)文科理科老马有话说:学校的艺术、体育、教师专项相关数据,这里不再一一列出了。有需要的可以关注老马。
表格搞得多了,容易误判,申诉都是机器,很麻烦的。见谅。
来看一下学校在全国部分省市区2020年的分专业录取情况,
录取分数所对应的省内位次情况,感兴趣的家长和考生,可以自己对照本省公布的一分一段表,轻易查出。
最后,祝福2021年的考生,都能够心想事成,金榜题名!
考研考什么专业好?
专业是志愿填报中十分重要的一项,不仅关乎未来学业,而且关乎就业。近日,教育部唯一指定考研官方网站——研招网,公布了2015年至2019年研究生数据分析报告,最受欢迎的热门考研专业也出炉,这些专业都非常不错,也相当抢手,毕业有前途。
1,工商管理专业(MBA)
工商管理在最近几年一直是比较热门的专业,本科生就业可能没有那么可观,但是考研后将会是另外一番风景。工商管理专业的优势在于侧重培养学生的先进管理思想和实战操作能力,就业范围广泛,历年报考人数居高不下,考研的人数也呈稳定上升的趋势,以2019年为例,考研报考人数将近2万人。该专业的毕业生在与市场营销相关的市场管理和项目策划领域更难有出色的表现,可在各种类型的企事业单位从事中高层管理工作,薪酬待遇可观。选择这个专业的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院校,这样才有可能考取目标院校。
2,会计专业
会计专业也是10大热门考研专业之一,前些年甚至排在10大热门专业之首。会计专业多年来备受人们追捧也不是没有原因的,会计作为一种商业语言,在经贸交往中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无论公司规模大小,都需要财会人员来保证正常的运营,财会人员在机构运转担任着关键的角色。就目前社会的发展,这个专业的需求量大,不仅是企业、事业单位、政府机关都有需求。因此会计还是蛮吃香和受欢迎的,而且每年报考以女生居多,以2019年为例,报考会计专业的人数为13000余人。因为学习这门专业的人不少,所以需要考生们更加努力,争取考个国家级的会计师资格就更加牛了。
3,法律硕士(非法学)
法律硕士并非法学专业,这个大家不要搞混了。两者的区别在于法律硕士侧重于实用,而法学硕士则侧重于科研、学术等。法律硕士主要是针对非法律专业学生报考,近年来报考人数也增长迅猛,法律硕士毕业后,主要从事立法、司法、行政执法、法律服务和公共事务、经济管理等实际工作。在2019年,报考法律硕士专业的考生将近13000人,对于广大有志于法律事业,而非法律专业的考生来说,考取法律硕士是直接从事法律工作或进一步深造的最佳选择。
4,金融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很多企业对金融从业人员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普遍要求研究学历以上,比较好的金融机构几乎都要求硕士以上学历,甚至是海归。所以如果仅是本科毕业的毕业生,想要在一家大企业里面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是非常有难度的。从当前的金融学科专业分布来看,比较有发展的前景专业方向有:公司财务、管理与控制、金融工程、保险精算、证券投资等。
5,公共管理
公共管理专业是通过综合运用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知识,培养学生对当前政府事务的综合分析能力,为政府部门和非政府机构以及企事业单位的人事和行政机构培养宽口径复合型、应用型的公共管理高层次专门人才。公共管理学作为现代管理科学的一个分支,是未来一个具有发展潜力和广阔前途的学科,发展前景乐观,越发达的城市需求量越大,因此也是一个非常抢手的热门专业之一。
6,计算机类专业
计算机类专业一直以来也是工科类专业中最热门的专业之一,现在是信息时代、互联网时代以及大数据时代,可以说,全社会各行各业对计算机相关技术的依赖程度极高,总的来说,计算机专业的就业前景还是很不错的,薪酬也高。计算机专业的大火,使得很多考生争相转专业,竞争也异常激烈,所以更加要努力的学习。
除此之外,还有法律硕士(法学)、广播电视、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也是比较热门的专业。
大家一定要注意,热门专业不代表就业一定好,有些专业之所以热门有可能跟考试难度小,并不一定代表就好就业。所以大家再选择专业的时候一定要根据自己兴趣再结合就业率选择专业,切记不要盲目跟风!
广州大学法学院如何?
挺不错的。法学专业在广州大学虽然不算王牌专业,但也算高分专业,录取的学生层次是比较好的,仅次于传媒专业和部分理科专业。
在华南地区来说,广大的法律应该比中大华工华师差点,但胜在广大的风格比较追求实用,培养的学生动手能力都比较强。
法学毕业生不少考上公务员,通过律考,也有不少进入法律服务机构或律所,就业前景来说还是可以的。
广州哪个学校读律师好?
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是一所知名的法律学校。它成立于1995年,是华南地区最早成立法学院的高校之一。该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先进,拥有一批经验丰富的教师和优秀的科研团队。
在教学方面,该学院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法律知识和技能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