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打鬼子去,阿Q的性格?
阿Q有一个奇特的精神胜利法,那就是“在假想中克敌制胜”,比如作品写了他赢了许多钱,被人串通起来抢走了,而且自己还遭到毒打。阿Q是一个穷人,他需要这些钱,怎么办?说钱被儿子拿去了不行,骂自己是虫豸不行,把自己当作老子也不行。阿Q毕竟是精神胜利法的常胜将军,“他擎起右手,用力地在自己的脸上连打了两个嘴巴,热刺剌的有些疼;打完之后便心平气和起来,似乎打的是自己,被打的是别一个自己。不久也就仿佛觉得是自己打了别个一般……”阿Q自己打了自己之后,脸上虽然还有些热辣辣的疼痛,但是因为打的是别人,于是便心满意足地睡了。
阿Q的精神胜利法还有最恶劣的一招是“欺凌弱小借以转嫁痛苦”。这种精神胜利法突破了正常情况下精神胜利法的各种特征,取得了行动上的实际胜利。当然,这种行动上的实际胜利是靠欺凌弱小而取得的。阿Q对小D、小尼姑都有过这种行为。当他骂“假洋鬼子”是“秃儿”被打了几棍子后,刚好遇见小尼姑从对面走来,阿Q便把痛苦转嫁到她的身上。他认为自己挨打是因为撞上了这个令人晦气的小尼姑,于是便走上前去,“呸”地吐了一口唾沫,伸手去摸小尼姑的头皮,说道:“秃儿,怏回去,和尚等着你……”当小尼姑反抗时,他更加兴高采烈地说:“和尚动得我动不得?”在旁人的大笑声中,阿Q精神上得到了十分的满足。
“精神胜利法”是阿Q典型的性格特征。小说中阿Q受尽欺压凌辱反而自我安慰,自轻自贱。甚至在莫名其妙要被杀头的情况下,他还以为自己是精神上的“胜利者”。
阿Q性格的另一个特征是保守性。凡是不符合未庄习惯的他就嘲笑,比如三尺长、三寸宽的木凳,未庄人叫“长凳”,他也叫“长凳”,但城里人却叫“条凳”,他认为这是错的,是可笑的。油煎大头鱼,未庄加上一寸长的葱叶,城里人却加上切细的葱丝,他也认为城里人有病,不懂如何吃大头鱼。这显然是小私有制农民狭隘的表现。
闯出了哪几位最著名的人物?
在中国的历史上,出现了几次人口大迁移,有下西洋,走西口和闯关东,其中闯关东迁移人口数量最多,规模最大。
在清朝存在以前,闯关东的人数量很少,闯关东都是冒着生命危险,那时过来的人,大部分是以山东人为主,他们是在山东的威海,烟台坐私船偷渡。为什么要冒着危险闯关东呢?主要是山东人多地少,时常闹干旱,闹蝗虫,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才闯关东。
关东是以山海关为界。关东是以山海关以北的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省称为关东。
在清朝的存续期间,是不允许关内的人到关东以外来的,看管的很严格,清朝主要是想留着东北的大本营,不想让人开垦和破坏。
到了1911年以后,清朝政府倒台,到1912年,北洋时期和民国时期,山东的大量难民开始闯关东,同时还有河北的,安徽的,河南的,江苏的,陕西的山西的,以山东的人最多,水路,旱路两条路线并行。水路走大连和营口港,旱路走山海关。每年都移民50万~100万左右,高峰时期达到200万,据有关资料统计,到了1949年,关内移民数量达到两千万之多,在中国解放前夕,东北有3000万人口,其中有2/3是山东和其它省份的后裔。
辽阔广袤的黑土地,不仅养育了关东人,同时也养育了关内山东和其它省份的人,在一起相互学习,相互融合,使大东北发展很快,当时成了全国的娇娇者,并且出现了许多的精英。
电视剧《闯关东》,以朱开山一家人为典型代表,描写了闯关东的一路的艰辛,在黑龙江落脚以后奋斗的艰苦过程,把朱开山,文他娘,朱传文,朱传武,朱传杰那文和鲜儿一家人描写和抒发的淋淋尽致,闯关东是一部血泪史和奋斗史。
能敢闯关东的大部人都是精英,在一代一代繁衍中,出现了许多的杰出人物,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张作霖。
张作霖生于辽宁海城小洼村,1875年生,很多人认为张作霖是东北人,他生于东北,但他的祖籍是山东人,是闯关东的后裔。
其一,在1913年,张作霖写了“丧母哀启”期中在悼词中写道:作霖先世,自山左移省海城县,居与海城西小洼村,这个山左就是山东的代称。
其二,《中华民国陆海空大元帅张公行状》中写道:“公作霖,字雨亭,奉天省海城人氏,远祖居山东,清道光初徒居海城”。由此可见,张作霖的祖籍是在山东省。
对于张作霖的祖籍众说纷纭。有的人说张作霖的祖籍是河北省的,但大部分资料表明,张作霖的祖籍在山东。
根据张学良的口述,张学良说他的老家在河北大城县。但这里有个故事,在过去,张作霖的家庭没有男孩,都是女孩,在过去没有男孩是要绝后的,于是张家就从张作霖的舅舅家,把张作霖过继给老张家,张作霖生于老李家,实际上张作霖姓李,老张家的祖籍在山东,张作霖是在山东长大的,李姓是张作霖和张学良的祖先。
在那个年代,关内闹干旱,赤地千里,张作霖的曾祖父张永贵,带着妻儿老小,随着流民开始闯关东。
到了关外后,几经迁徒,历经了多少磨难,最终张永贵过户到海城叶家铺子小洼子村。
由于东北的土地肥沃,张永贵和子女又勤勤恳恳的务农,后来在海城的小洼子村就扎下根了,他的父亲叫张有财,在张作霖年幼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去世了,他的母亲带着三个孩子,又下嫁到辽宁黑山县二道沟村,嫁给了一个兽医。
张作霖跟他的继父开始学兽医,后来在清朝反抗日本侵略朝鲜时,张作霖又当过兵,去过朝鲜打过仗。清军战败后,张作霖回到老家二道沟村,受他的岳父举荐,成立了保险队,当上了保险队长。
后来不一发不可收拾,在新民府当过三营营长,五营营长,后来又当过中将27师师长。剿灭过巨匪杜立三,在吉林,内蒙,黑龙江剿过匪,很有成效,最终成为东三省的东北王。
第二次直奉大战打败了直系的吴佩孚,张作霖又打进北京城,任陆海空大元帅,成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在位期间,坚决抵制日本的腐蚀和拉拢,拒绝签订卖国条约,并且不承认以前北洋政府跟日本签订的条约,惹怒了日本政府,1928年6月3号张大帅回奉天时,当列车行驶到沈阳皇姑屯附近时,被日本间谍预埋的炸药当场被炸身亡。
张作霖是闯关东后裔杰出的代表,是一代枭雄。
喜庆日子遭遇恶俗婚闹?
如果是我,我也会一巴掌扇过去,太欺负人了。我表哥结婚时,本村的几个二流子恶俗婚闹,竟然诋毁新娘子的名声,结果新娘子冲过去,直接扇对方一个大嘴巴,还把几个人的脸也给抓破了,很解气。
我们这边农村办婚礼也落不了俗套,照样会有老乡过来闹腾一下,但还是有分寸的,以前并没有闹出太大的事情,毕竟结婚是喜庆的事情,即使个别老乡言语、动作上有些过分,也要忍着,如果发火,会扫了大家的兴,让乡亲们看笑话。
但到了我表哥娶我表嫂的时候,村子里有几个二流子,搞得事情把新娘子惹恼了,直接动手,根本就不顾别人的看法,明白事情的原委后乡亲们都觉得那些人该打。
我表哥和表嫂是高中同学,表嫂高考考上了大专,学的是酒店管理,表哥考上一所三本大学,由于调剂的专业不好,而且每年学费也要1万多,觉得即使毕业也前途渺茫,于是回乡创业搞养殖办了个养猪场。
我表哥由于有高中的文化底子,而且还肯学习,加上近几年行情好,几年下来养猪场办得也风生水起。
表嫂毕业后在县里一家四星级酒店工作,主要负责KTV和茶秀的管理,在一次高中同学聚会上再次和表哥相遇,竟然对上了眼,原来,在高中时两个人就相互有些好感,只是学业比较重,没有谈朋友,现在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自然一点就着。很快就确立了男女朋友关系。
双方老家都是农村的,一年后就开始准备结婚事宜了,由于表嫂相貌长得出众,在高中时就被同学封为“校花”,当然追求者也很多,都被表嫂冷处理了。自从在酒店上班后,就又有一些以前的同学去酒店送花,希望交往,可表嫂谁都看不上,最终和表哥走在了一起。
表哥相貌长得很普通,个子也不高,也就1米6多,但是人精明能干,也很有上进心,这也是打动表嫂的原因。
那些被表嫂拒绝的男生中也不乏一些二流子,觉得表嫂这么漂亮,起码也要嫁个高富帅,却下嫁给我表哥这个“武大郎”有些憋屈,于是就打算在婚礼当天搞个事情,恶心一下表哥。
结婚当天,10点左右,在婚车到了我表哥家门口后,开始了新媳妇下车仪式,本来这个时候,就是新郎给新娘换了鞋,然后抱着新娘,脚不沾地,抱入婚房。
但这个时候,有几个本村的二流子故意来捣乱,直接将一个礼帽给我表哥戴在了头上,还大声喊道,“金灿灿KTV娱乐会所,祝38号公主喜结良缘。”
当时场面比较热闹,很多农村人没有听出来这话是什么意思,有些人还以为是祝福语,也不知道“公主”是什么意思,以为就是“白雪公主”吧,结果新娘子钻出轿车,直接对着还在表哥身边喊叫的那个二流子一个大嘴巴,顺势在刚才给表哥戴帽子的那个二流子脸上抓了一下,一下子就出血了。
表哥一时也没有反应过来,不知道为什么今天媳妇这么生气,本来农村结婚都是有一些年轻人来闹的,媳妇的反应是不是太大了,这时表嫂又是一把把刚才被戴在表哥头上的帽子给打了下去,落在了地上,在太阳光的照耀下,打眼一看黑色的帽子竟然反射出淡淡的绿光,是谁在表面喷了一圈葱绿色的油漆。
这事情闹得有些大,平时憨厚的表哥一下子就火了,要找对方理论,几个二流子看事情闹大了,一溜烟地跑了,身边一个眼疾手快本家兄弟直接将帽子捡起来扔进了旁边的猪圈里,整个过程也就不到一分钟。
虽然表哥心里非常生气,但婚礼还得继续,然后再次抱起新娘,脸上强装欢笑,将新娘抱进了家里的婚房。
在我们家长辈的劝说下,表嫂在婚房里才慢慢地缓了过来,大喜的日子,不希望被这些垃圾影响。
我们要敢于抵制这种借着结婚喜庆而恶俗婚闹的行为,让婚礼办得更加文明。
如果是你,遇到这样的大闹婚礼现场的二流子,你会如何处理?欢迎留言。
天才小孩狙击手三分钟打四个鬼子是哪部电视剧?
《血雨母子情》是由侯明杰执导,温豪杰编剧,谢君豪、张恒等主演。
该剧主要讲述了抗 战年间,毫无血缘关系却相依为命的一对母子宁广冬与金宝在小白龙的大力帮助下,突破重重危机的亲情故事。过去当兵的要打绑腿?
梁老师说事为您回答这个问题。
何止过去当兵的打绑腿,您要是翻阅神农氏的画像,仔细瞅这位老祖宗的小腿上,他也打着绑腿,没注意到吧!
当然小编说的神农氏画像,您得看早期的,如今的很多画像都是光着小腿,撑死了给穿上一双靴子。
时代进步了,有些东西就给省了。
当然您要说绑腿确切出现的时间,这个小编是不清楚的,毕竟专家教授们也给不出答案。
只能说这东西,老早就有了,咱远的不说,就说近的,当年李鸿章的安庆精兵,脑袋上裹着一块头巾,这小腿上裹的就是绑腿。
那么现如今很多人一说到绑腿,一准就会提到拿破仑,因为拿破仑的军队也裹着这玩意。
当初是拿破仑极力推荐绑腿在自己的军队中流行的,并把这东西列为了他军队的必备装备。
那么后来,随着拿破仑接二连三的拿下欧洲一大片一大片的土地,法国军队的强悍留给了当时欧洲人相当沉重的印象。
所以欧洲国家要学习,要突破,当然首选拿破仑的法国军,于是这绑腿在欧洲的大地上,也推行开来。
所以啊,绑腿这东西其实不仅在中国,其实欧洲的军队也流行这玩意。
其实您要是看欧美人拍的二战时期的电影电视剧,不论是法国还是英国,甚至是德国人和苏联人他们的军装中,绑腿也是其中一项重要的装备。
至于美国人,他们不用绑腿,但也在使用类似的装备,人家叫帆布裹腿。这种裹腿,是一块帆布边缘打孔,用一根绳子穿起来,就想穿鞋一样的把这片帆布勒到小腿上的。
美国人拍二战时期题材的电影,您要是仔细点的话,就会看到这个小东西的。
好了,老外是老外,咱也不提他们了,小编只是告诉大家伙,绑腿这东西作用很大,老外也在用就成了,接着咱就聊咱自己家军队使用绑腿的情况。咋说呢?绑腿这东西,其实在咱民间就有大量使用。
别的不说,南方的少数民族,尤其是住在山里头的,打绑腿那已经成为了服饰中的一部分。
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就算是不穿鞋袜,但绑腿这东西一定不能少。
而且打绑腿还有很多的讲究。
您比方说羌族,绑腿的面料都是羊毛弄成的,足足有三层。
最里边的是羊绒,中间羊毛,最外边是麻布(耐磨),这样不仅能保护腿,还能起到保暖的作用。
有时候咱看电影里头,一演中国中东部地区的电影,演员都穿着那种大裆裤,裤腰特别的大,能装进去俩人,这裤口咱就不说了,就那裤脚一般都得用绑腿给扎住了。
大户人家有钱人的绑腿,这都绣着花,还有流苏作为装饰使用的。
一说这,有些小伙伴就会乐。
其实这都是一个地区的环境造成的结果。当年抗战甚至于到了后来解放战争中,就这大裆裤外加绑腿可帮了不少忙。
别的不说,给部队运粮,有独轮车的咋也好说,推着就能走,但独轮车这东西不是每家每户都有的,有的人直接就用这大裆裤,把裤腿口这么一扎,粮食往里头一装,再用绑腿把裤口扎紧了,这就是一粮袋,俩裤腿往脖子上一搭,扛着就能走。
咋说呢?绑腿之所以能进入到大家伙的眼睛里,完全是因为当年咱十四年抗战,很多中国军人就是穿着草鞋,好一点的登上一双布鞋,最显眼的就是那一双绑腿。
绑腿不就是一个小布条子吗?但他在军队中的分量可不轻。您比方说,过去军队行军打仗全靠俩脚丫子,汽车轱辘您想也别想,轮也轮不到。
那么长时间行走的结果就是,血液容易堆积到腿部。血液是好东西,帮助咱把营养和氧气输送到全身各处,但他同时也会把垃圾带走,这玩意合适了最好,少了多了都不成。
多了的话会照成腿部疲劳,这就会照成越走越累的效果,时间再长一点,指不定就肿了。
您要是把这绑腿咔咔的这么一绑,这血液堆积在腿部的情况就会缓解,无形中就会将部队的行程加长,何乐而不为呢?
而且您要是在山沟子里头,草丛,森林里头行军,用绑腿把裤腿这么一扎,啥虫子都进不去。
再说,绑腿这么一打,玻璃盖下边他就没有什么可以剐蹭的地方,防止走路上就把人给绊倒了,可以说是好处多多。
甚至于上了战场,有士兵受伤了,临时手跟前没有担架,您可以找俩木头棒子,用三五根绑腿这么一捆一搭,这临时担架就成了。
过去说一颗手榴弹不得劲,炸个铁疙瘩(坦克),水泥疙瘩(堡垒),几颗手榴弹用绑腿这么捆吧捆吧,这就是一枚集束手榴弹。
还有俘虏敌人的时候,手里头就没有一根绳子,结下绑腿,很快就能把俘虏绑个结结实实的,剩下一截还能把嘴巴堵上。
这么说干巴巴的,咱举几个具体一点的例子,大家伙感受一下。
当年粟裕大将就是被绑腿救了一命。
战斗的过程中,粟裕被机枪子弹打中了手臂的动脉,动脉呀,当时血液就哗哗的流了出来,止都止不住,时间一长失血过多,您知道后果的。
当时警卫员解下绑腿,将伤口裹紧了,这才将哗哗流淌的血液给顶住了。
还有长征那会,红军一路走过来,都是急行军,就是为了甩开敌人的追兵,这种长时间的行军造成的结果就是人员极度疲惫。当时为了防止掉队,班长们就会用绑腿把整个班的人栓到一块行军,甚至于走不动的人,都是靠着绑腿被能走的动的人,拉着走的。
如果参加过新兵训练的小伙伴,一准也看到过这样的场景,跑不动的被班长用一根带着拉着走。
其实人的腿可以打绑腿,就连跟着行军的驴也有打绑腿的,不为别的也是为了长时间负重行军的时候,保护这些重要的交通工具。
所以绑腿的好处,大家伙都了解了,接下来咱来了解一下抗战战场上,国民党和八路军使用绑腿的情况。
国民党咋说呢?打鸦片战争开始,咱中国的土地上打仗就一直没有消停过,清朝之后进入民国,一开始还成吧,后来就进入到军阀混战。
最后北伐开始,军阀混战结束了吗?想多了,只是旧军阀没了,出现了一大堆新军阀,接着还打。
但这个过程中有一个标志,1927年张学良东北易帜,至少在形式上中国得到了一个统一。
北伐时期,黄埔军校生的统一着装,是大盖帽子,灰色中山装,外加皮带和绑腿。
那么东北易帜以后呢?
国民党的军服也开始向着统一着装迈进,当然了中央军和地方杂牌还是有区别的。
咱就说国民党的中央军吧!
北伐后期,国民党开始摈弃了和苏联的合作,这就开始接触德国军事,一大堆德国顾问就来到了中国。
那么国民党的军队也开始向着德械这一块进行发展,但那个时候,碍于口袋里头的钱并不充足。
所以说是德械师,其实和真正的德械师比较起来还是差着老大一截,就那着军装来说,人家是是皮质的子弹带,到了德械师手上就换成了布制的子弹带,看起来倍精神的长筒靴,也换成了布鞋加绑腿了。
但德国人来了没多久,又走了,毕竟日本和德国那会是盟友。
到了1942年,日本人偷袭了珍珠港,美国人和日本人的交易也做不成了,买卖不成换炮弹了。
之后美国人和英国人开始支援中国,当然费用还是要给的。
那么美国人的帆布裹腿也就进入到了国民党的军队中,当然能够享受这个待遇的也只能是中央军,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其他部队依然是绑腿。
其实那个时候,您从这些个绑腿中就能辨别出,那个是国民党的精锐部队,那个是国民党的杂牌。
那么八路军呢?咋说呢?八路军的装备一直就是一个问题,很多时候连武器都不能做到一人一支,还什么帆布裹腿?都是绑腿!
所以这个问题咱还得从红军时期说起。
在1929年的时候,郭凤鸣用缝纫机建设了红军第一座被服厂。咱看电视剧《亮剑》,李云龙犯了错不就放到了被服厂去绣花了吗?
那么红军的着装统一也是从1929年开始的吗?您呀想多了,这个过程很漫长,毕竟八路军那会啥都缺,您就更加别说红军了,直到1932年之后,各地的共军军服这才有了一个逐步统一的着装。
而制式化的绑腿就成了被服厂生产的一个必备品,说真格的,那会红军的绑腿,不仅薄,质量还不怎么好,颜色也不统一,灰色的,黄色的。
那会裤子的长度也有缩短,毕竟布料同样是一种紧俏货,当然裤子的长度短了也不打紧,有绑腿吗?打上也看不出来,再说也不影响。
说道这里,估计有些小伙伴好奇,日本人呢?
这帮子家伙,也打,他们为了方便行军的情况下,会给每个人发放兴奋剂,就是为了让日本人能够长时间的行军。
关于这一块,您翻阅一下日本人那些个回忆录里头,会有记载的。
咋说呢?绑腿这东西,在二战的时候发展到了巅峰,各个国家都在使用。
那么咱中国是啥时候,让绑腿从军队的制式装备中消失的呢?这事还是1979年,咱对越南反击战之后的事了。没法子如今的军事装备日新月异的,绑腿这东西作为一种古老装备,也慢慢的和这个时代脱节了,不淘汰都不可能了。
咋说呢?绑腿的消失,其实打朝鲜战争就开始了。
那个时候,咱的志愿军对于美国人来说,就是一支极其原始的军队。美国人都使唤上了自动武器,咱中国人的武器,不仅五花八门,还是以拉大栓的武器为主要武器来使用,最重量级的武器,也就是腰里插的手榴弹。
当时咱也知道这种差距,要想赢的战争的胜利,就得拿出看家本领,不断的穿插,分割敌人,那么高烈度的行军作战,这就成了必然的选择,所以看家宝绑腿那也得带上才成。
结果美国人人家是一支进入到中级现代化的部队,而且还正在向着高级发展,使用的武器那也是五花八门。
人还没怎么看的见呢?美国人的炸弹就丢了过来,尤其是凝固汽油弹之类的武器。
这些家伙,火焰爬到身上,您要是想要一般的方法都灭不了,什么水呀土呀的都不好使,还越烧越旺,烧穿了衣物,往肉里钻,把肉烧烂了,往骨头上烧。
那么志愿军如果遇到这类武器,绑腿那是一圈又一圈的绑上去的,如果不快速的隔离这些个火焰,转脸就会烧到皮肉,但绑腿是那么好脱的吗?
所以战争遇到了新的情况,绑腿是能够起到作用,但这种作用在新型武器面前,显得就鸡肋了。
在有一个在寒冷地区作战,绑腿不能保暖,因为雪水一旦浸入到绑腿,他就把这些寒水吸收到绑腿里头,其结果就是不断的吸收战士们的热量,显然这是要命的。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要说了:“那么如何解决长时间行军,腿部的疲劳呢?”
这就是为什么长筒军靴会出现了,这东西不论是穿还是脱,显然要比绑腿要好很多,只是成本会高很多而已。
当然了,成本这东西,面对如今一辆坦克几百万美元,甚至一发一次性的导弹几百万美元的情况下,显然军靴的成本那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当然如今现代化的战争开始出现了另一种情况,各种车辆的使用,您比如装甲车,运兵车,坦克车等等这些个车辆,让徒步行军变成了一种很难看到的场景。
所以绑腿退出历史舞台,那也就成为了必然。
那么如今的绑腿,您也只能在少数民族的服饰中看到,毕竟如今看到的绑腿已经失去了他原有的价值,他彻彻底底的成为了一种装饰品而已。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