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条约主要内容,1860年清朝与俄国签到条约有哪些

天美资源网

北京条约主要内容,1860年清朝与俄国签到条约有哪些?

1860年11月14日(农历1860年10月2日),清政府与俄国签订《中俄北京条约》。

1860年11月14日,钦差大臣奕訢与俄国公使伊格那提也夫在北京签订《中俄北京条约》,又称《中俄续增条约》。共15款,主要内容:一、承认《中俄瑷珲条约》;二、将原定两国共管的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4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划归俄国;三、规定中俄西段疆界,原属中国的内湖斋桑泊和特穆尔图淖尔被定为界湖。这样,不仅把中国西边边界从巴尔喀什湖大大向东推移,而且为沙俄进一步侵吞湖东、湖南的中国领土提供了条约“根据”。沙俄利用第二次鸦片战争,趁火打劫,兵不血刃,掠夺了中国10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北京条约主要内容,1860年清朝与俄国签到条约有哪些

第二次鸦片战争就是简单的侵略圆明园吗?

除了英法火烧圆明园,还有俄国趁火打劫我国领土,强割强占。以及武力威逼签订不平等条约《北京条约》。使得我国半殖民社会加深!

对我国的资源掠夺,对我民族的压榨剥削,帝国列强的恶行令人发指,其侵略主义令人作呕!

1858年俄国通过《瑷珲条约》侵占了我国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1860年,他又侵占了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40多万平方公里,至于其他的两个条约虽然不在本案的审判范围之内,既然他已经构成犯罪事实。我们也要略微提及。就这样通过这些条约俄国侵吞了我国150万的土地,这些土地相当于15个浙江省的面积。也正如马克思说的那样, 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发动一兵一卒,而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了更多的好处。

签订不平等条约《北京条约》,意味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束,也意味着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加深!

《北京条约》的内容:清朝确认中英《天津条约》有效性;清朝割让广东新安县(今香港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半岛给英国;清朝增开天津为商埠;增加中英《天津条约》的赔款至800万两;允许西方传教士到中国租买土地及兴建教堂;容许外国商人招聘汉人出洋工作,充当廉价劳工(苦力);《北京条约》,包括《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中俄北京条约》,是1860年清朝政府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在北京分别与英国、法国、俄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尼布楚条约有效期多久?

《尼布楚条约》现在是无效的,因为《尼布楚条约》确定的边界在后来的《瑷珲条约》里,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公里(大小约合4个河南省)全部割让给了沙俄。所以说自从签订了《瑷珲条约》后,《尼布楚条约》就成了一张废纸,是无效的。

1689年9月7日的《尼布楚条约》规定: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及外兴安岭为中俄东段边界,乌第河地区为待议地区;两国严禁越界入侵和收纳逃人;两国人民持有护照者可以过界往来,通商贸易。《尼布楚条约》划分了中俄两国东部边界,从法律上确立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属于中国。

1858年5月28日的《瑷珲条约》令中国失去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约60万平方千米的领土,把乌苏里江以东的中国领土划为中俄共管;黑龙江、乌苏里江只准中、俄两国船只航行;当时清政府拒绝批准该条约。1860年订立中俄《北京条约》时清政府始予认可。

中国签订的屈辱条约有哪些?

中国签订的屈辱条约有以下:

1、《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共十三款,其中要求中国:割让香港岛;向英国赔偿鸦片烟价、商欠、军费共二千一百万银元;五口通商,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允许英人居住并设派领事。

协定关税,英商应纳进出口货税、饷费,中国海关无权自主;废除公行制度,准许英商在华自由贸易等。 此外,也规定双方官吏平等往来、释放对方军民以及英国撤军等事宜。

2、《辛丑条约》

赔款。清政府赔款各国(共11国)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年息4厘,本息共计约9.82亿两,以海关税、常关税和盐税作担保。 划定使馆区。将北京东交民巷划定为使馆区,成为“国中之国”。在区内中国人不得居住,各国可派兵驻守。

拆炮台、驻军队。拆除大沽及有碍北京至海通道的所有炮台,帝国主义列强可在自北京至山海关沿铁路重要地区的12个地方驻扎军队。

3、《马关条约》

根据条约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后因三国干涉还辽而未能得逞)、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中国还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并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办厂。

4、《中英北京条约》

清政府与英国于1860年10月24日签订条约,英方代表为额尔金伯爵。约文中英文共10页,条文主要内容如下:清朝确认中英《天津条约》有效性;清朝割让广东新安县(今香港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半岛给英国;

清朝增开天津为商埠;增加中英《天津条约》的赔款至800万两;允许西方传教士到中国租买土地及兴建教堂;容许外国商人招聘汉人出洋工作,充当廉价劳工(苦力)。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签订的最后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1856年至1860年间发生于中国本土,英国与法国联手进攻清朝的战争。英国与法国趁中国太平天国运动之际,以亚罗号事件及西林教案事件为借口,联手进攻清朝政府的战争,所以被英国人称为“亚罗号战争”(TheArrowWar)。又称“英法联军之役”或“第二次中英战争”。因为这场战争可以看作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延续,所以也称“第二次鸦片战争”。战争中沙俄出兵后以“调停有功”自居,并胁迫清政府割让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至今,从而成为最大的赢家。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先后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俄《瑷珲条约》等条约,中国因此而丧失了东北及西北共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战争结束后清政府得以集中力量镇压了太平天国,维持统治,清史称同治中兴。

第二次鸦片战争简介 第二次鸦片战争具体时间是

第二次鸦片战争简介

第二次鸦片战争,又称英法联军之役。1856年,英国借口广东水师在广州黄埔捕捉中国船“亚罗”号上的海盗,派兵进攻广州。法国借口法籍天主教神甫马赖在广西西林被杀,亦出兵入侵。1857年,英法组成联军,攻陷广州。

1858年,英法舰队在美、俄两国支持下,袭击大沽口。大沽炮台失陷,英法联军进犯天津。清政府派钦差大臣佳良、花沙纳与俄、美、英、法各国代表分别签订《天津条约》。同年,沙皇俄国以武力迫使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瑗珲条约》。

1859年6月,英、法、美以进京换约被拒为由,率舰队炮击大沽。提督史荣椿率守军还击,击沉击伤敌舰10艘,毙伤敌军近500人,重伤英舰队司令何伯,史荣椿战死。1860年8月,英法联军18000人,由北塘登陆,进占天津。9月,清军在北京通州八里桥迎战英法联军失利。清咸丰帝携皇后、懿贵妃等离京逃往承德。10月13日联军从安定门攻入北京。联军发现清军将英法使节团多人虐待至死,遂决定报复中国之野蛮行为,及教训中国皇室以后不得蔑视英国及法国。10月18日,英法联军占领北京,抢劫焚毁圆明园(见火烧圆明园)。英法联军在北京城郊抢掠烧杀近50天,京郊皇家园林如圆明园、清漪园、静明园(玉泉山)、静宜园(香山)、畅春园等均被付之一炬。清廷派奕为全权大臣议和,签订中英、中法《北京条约》。联军洗劫和烧毁了圆明园和静宜园。圆明园大火持续了三天三夜,300多名太监和宫女葬身火海。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曾对此给予强烈谴责,称之为“两个强盗的胜利”。11月,沙俄又胁迫清政府签订中俄《北京条约》。中国赔偿巨额赔款,丧失大片领土主权。

北京条约是最后一个条约。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