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林匹克的宗旨,奥林匹克的运动格言是什么

天美资源网

奥林匹克的宗旨,奥林匹克的运动格言是什么?

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Citius, Altius, Fortius)。 奥林匹克格言,亦称奥林匹克座右铭或口号,系奥林匹克运动宗旨之一。

格言"更快、更高、更强"(Citius, Altius, Fortius),是顾拜旦一位密友迪东(Henri martin Didon)于1895年提出的。

奥林匹克的宗旨,奥林匹克的运动格言是什么

他将这句话刻在他所办学校的门楣上。顾拜旦对此颇为赞赏,经他提议,1913年获国际奥委会正式批准,将它定为奥林匹克格言。

1920年它又成为奥林匹克标志的一部分。此外,也有把"体育就是和平"、"重要的是参加,而不是取胜"作为格言的。

关于奥林匹克运动会起源的调查报告五年级?

现代奥运会是以"恢复古代奥运会"为名义而构建的一个现代社会文化现象,它沿用了"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名称,继承了"奥林匹亚德"每四年一个周期的传统,借用和发展了某些仪式,吸收了公平竞争、奋勇拼搏、身心和谐发展的古代传统思想。但现代奥运会并不是古代奥运会的延续和翻版,它是在新背景下产生的新的社会文化现象,它们之间有本质的区别。

古希腊奥运会394年被禁止,沉睡了1000多年之后,19世纪末期得到了恢复和发展。14~18世纪中叶,欧洲出现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三大思想文化运动,新兴资产阶级对古希腊文化体育思想的高度赞美,引起了人们对古奥运会的向往。18世纪初,英、法、德等国的一些学者、专家,相继去奥林匹亚访问勘察,除发现大量史料外,还发掘了不少和古奥运会有关的珍贵文物和史料,引起了人们对古奥运会更加浓厚的兴趣。

诞生:

1893年,根据“奥运之父”顾拜旦的建议,在巴黎举行了讨论复兴奥运会问题的国际性体育会议。1894年1月,顾拜旦草拟了复兴奥运会的具体步骤和需要探讨的10个问题,致函各国体育组织和团体。6月16日,"国际体育运动代表大会"在巴黎索邦神学院开幕,到会代表79人,代表着12个国家的49个体育组织。有2000人参加了开幕式。大会通过了《复兴奥林匹克运动》的决议。6月23日成立了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奥林匹克运动的诞生。

发展历程:

(一)奥林匹克运动的初创时期(1894-第一次世界大战)

从1894年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正值世界性的政治经济关系发生急剧变化时期,各种民族主义和排外心理妨碍了正常的国际交往。现代运动项目仅在少数欧洲国家有所开展,世界范围的体育竞赛活动很少进行。奥林匹克运动尚处于一种摸索阶段。奥运会也还未形成一定的举办模式,如项目设置稳定性差,场地设施简陋,财政困难,会期不固定,裁判员执法不公,以及参赛资格缺乏明确规定等。

1908年奥运会实施了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为未来奥运会的举办构建了基本框架。1912年奥运会是这一时期最成功的奥运会,从参赛国家、运动员人数、场地设施到组织工作都有较大提高,第一次实现了顾拜旦所期望的:没有事故、没有抗议、没有民族沙文主义仇恨的奥运会。

这一时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国际奥委会、国际单项体育组织和国家奥委会还都只是一个松散的机构。国际奥委会尚未认识到奥运会是国际奥委会委托给某个城市承办的,放弃了领导和监督权,以致奥运会一切事宜均由东道主随意安排。由于不允许妇女正式参加奥运会,不但使奥运会的广泛性存在重大的缺陷,而且也使女子体育发展受到阻碍。

(二)奥林匹克运动的形成时期(1914-第二次世界大战)

因第一次世界大战而中断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于1920年重新进行。国际奥委会从实践中意识到奥运会规范化的重要性,整个奥运会的基本框架、运行机制和基本性在这一时期基本形成,具体表现在:比赛项目的设置逐渐趋向合理;比赛设施进一步完善;会期基本固定;申办、举办程序基本确立,并基本解决了有关运动员的参赛资格问题。先进的技术开始应用到比赛中去,如电子计时器、终点摄影仪、自动打印机、闭路电视转播等。自1928年起,女子田径项目纳入正式比赛,这一重要变化对奥林匹克运动的普及性和号召力起到了推动作用。另一重要发展是有了冬季奥运会,它使奥林匹克运动的覆盖面大大增加。

这一时期,奥林匹克运动的组织机构也得到发展,国家奥委会由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29个增加到60个,为奥林匹克思想在世界各地的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与此同时,各国际单项体育组织也相继成立,通过国际奥委会与各国际单项体育组织和各国家奥委会的协调,使国际奥委会摆脱了每届奥运会都存在的具体技术事务,而更多地在领导、协调、决策等更高的层次发挥作用。

这一阶段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政治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影响日益加重,如1936年柏林奥运会,虽在许多方面优于以往各届,但被希特勒用以向世界炫耀自己的实力,违背了奥林匹克和平、友谊、进步的宗旨。

(三)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时期(1946-1980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形成了东西方两大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这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另一方面,战后各国经济振兴和科技发展,促进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

由于苏联及新兴独立国家的参加,这一时期奥运会每届参赛国家和人数以及竞赛项目都在增加;与此同时,顾拜旦关于在各大洲轮流举办奥运会的设想得以实现;各洲范围的运动会、伤残人奥运会也相继产生。随着奠基运动的普及,竞技运动水平也迅速提高,非洲体育开始崛起。在奥运会上形成美国和苏联争强的局面。奥运会比赛场地及各种配套设施较前有很大的发展,奥运会向大型化、艺术化方向发展。先进的电子设备,以及性别和违禁药物检查,使比赛的公正性得到加强。历届奥运会,促使举办城市的各种市政建设也大为改善,并为其在比赛后继续发挥作用奠定了基础。奥运会的举办资金也由单纯的政府拨款和私人捐赠向以政府拨款、社会捐资和出售电视转播权、发行彩票相结合的多种形式方向转变。

这一时期的奥林匹克组织已不单纯是一个体育机构,它与国家、社会各部门的关系日益密切。政治对奥运会的影响也更趋明显、复杂、尖锐、各种势力集团都想通过这个舞台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此外,兴奋剂问题、奥运会承办国财政负担过重等问题都提到重要议程。三大支柱之间出现了裂痕,经济上也危机四起。这种善从1972年基拉宁担任主席后才有所改变。

(四)奥林匹克运动的改革时期(1980--二十世纪初)

进入80年代,在萨马兰奇的领导下,针对奥林匹克运动所面临的各种问题进行了大规模的变革。过去的那种"独立性"原则,即在经济上不谋利,政治上不同政府联系的作法已不适应新时期的需要。人们对奥林匹克运动的要求不只限于4年一度的奥运会,奥林匹克运动已参与了更加广阔的领域。国际奥委会在文化教育、科学技术方面注重了奥林匹克思想的传播。通过一系列活动,如举办奥林匹克艺术节,建立博物馆,举办“奥林匹克日”纪念活动,定期召开奥林匹克科技大会等,都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参加国家和地区已增至172个,比赛项目达257个。

在组织结构上的自我更新与完善,使国际奥委会同其他各个机构的联系日益密切,自80年代以来,国际奥委会建立了包括主席、各类专业人员在内的长驻机构--洛桑总部,保证了总部机构对各方面的领导。自1981年起国际奥委会第一次有了正式的法律地位,从而得以法人的身份参与处理各种重大事务,经济上大胆进行商业性开发,利用各种活动创造财富,为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经济基础。从23届奥运会开始连续几届的奥运会主办国均未出现赤字。经济上的盈利,极大地调动了主办国家搞好奥运会的积极性。

这一时期发生的重要变化是在肯定政治对体育的作用的同时,强调体育不应听命于任何一个国家的指挥;在肯定商业化的同时,对商业化采取一定的限制措施,并废除了参赛者业余身份的原则,使奥运会向所有优秀的运动员开放。这种务实的态度,促进了奥林匹克运动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奥林匹克运动从初期的探索到自身模式的基本形成,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发展到停滞,以后又经80年代以来的改革,终于进入了一个生机勃勃的发展阶段。

1988年奥林匹克运动思想体系的核心?

奥林匹克运动的思想体系包括奥林匹克主义、奥林匹克精神、奥林匹克理想及其宗旨和格言等,他们都属于一个统一的范畴,包含在《奥林匹克宪章》中。

奥林匹克主义是奥林匹克运动和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指导思想,是一种增强人的体质、意志并使之全面发展的生活哲学。奥林匹克精神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实质内容,《奥林匹克宪章》指出,奥林匹克精神就是相互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精神。奥林匹克理想是奥林匹克主义和奥林匹克精神的综合,是人们对奥林匹克运动未来和前景的向往和希望。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是促进世界和平,建立更加美好的世界。

国际奥委会把每年的定为奥林匹克日?

1894年6月23日,顾拜旦创立国际奥委会,因此这一天被定为奥林匹克日。纪念日的宗旨是鼓励世界上所有的人,不分性别、年龄或体育技能的高低,都能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

尤其在疫情阴影下,体育锻炼对于提升抵抗力、保持身心健康更加重要。国际奥委会今年早些时候专门提出了“保持健康、保持强大、保持活跃”的号召。

是不是应该禁止体育流氓国家韩国参加奥运会?

《杭州阿东独立原创文章第58篇:国际奥委会应禁止那些体育暴力严重的国家参加、申请和举办奥运会》☞☞♞

♞☞前几天我写完我的《杭州阿东独立原创文章第55篇:韩国的体育流氓到底有多厉害》一文后(该文已于2月9日22点13分发到头条上了,不过很多人没有注意到这篇文章),因为我的一位朋友也喜欢看体育比赛,我立刻把该文发给朋友。朋友读完后有同感。♞

♞☞其实韩国最厉害的不是泡菜,不是韩剧韩星,而是韩国的体育流氓、体育暴民。韩国的体育流氓、体育暴民让全世界头疼。♞

♞☞基本上已经形成这么一种规律,只要韩国选手没有拿到什么什么金牌,韩国的体育流氓、体育暴民就要闹事了,那些“韩闹们”、“韩疯们”就要展开对他人、他国的无差别暴力攻击。♞

♞☞本届奥运会裁判风波是由英国人Peter Worth引起。他担任本届冬奥会短道速滑的主裁判。在男子1000米比赛中,主裁判Peter

Worth判决韩国选手黄大宪犯规。♞

♞☞Peter Worth的这一裁决简直就象捅了马蜂窝一样,整个韩国是群情激愤。很多韩国网民把怒气发泄到中国运动员身上。♞

♞☞中国选手武大靖的社交媒体己经被韩国网民攻陷,对其进行攻击辱骂和恶意留言。♞

♞☞在韩国的中国留学生,遭到韩国体育流氓、体育暴民的殴打。♞

♞☞韩国速滑界的传奇人物安贤洙(后加入俄罗斯国籍),因其在中国执教,安贤洙及其家人遭到韩国网民的网络暴力。♞

♞☞一些韩国政客更是利用此事件,煽风点火、火上加油,纵容和支持韩国体育暴民的恶劣行径,为其捞取政治选票。♞

♞☞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名韩国政治人物、韩国官员对这些恶劣的体育暴力行为加以明确谴责。♞

♞☞不加以谴责这些暴力行为,这实际上就是纵容,这意味着类似的暴力行为以后还会发生。♞

♞☞这基本上己经形成了一种惯例:只要韩国队没有拿到什么什么金牌,韩国国内就会群情激愤,韩国的体育流氓、体育暴民们就要闹事了。♞

♞☞韩国只能赢,不能输,只要韩国输了,韩国那些“韩闹们”、“韩疯们”就会象疯狗一样到处乱咬,无差别地对他人、他国进行攻击。♞

♞☞在人们的记忆里,类似的暴力行为己经不是第一次了,至少是已经发生NN次了。而且是到目前为止,韩国体育流氓、体育暴民的那些暴力行为从来没有受到过任何的惩罚。这一次会不会是最后一次呢?估计不会是。♞

♞☞古希腊在举办奥运会期间,要停止一切战争行为和暴力行为。♞

♞☞顾拜旦先生创办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就是通过奥林匹克运动来促进人类的和平、理解、友爱、团结与合作。所以暴力行为与奥林匹克的宗旨是格格不入的。♞

♞☞在北京冬奥会举办之前,联合国大会通过了不战宣言。奥林匹克不仅仅反对战争,也反对一切暴力。

♞☞但目前国际奥委会对惩罚服用兴奋剂很严厉,但对惩罚体育暴力却很宽松。♞

♞☞某运动员如服用兴奋剂,会遭到禁赛的惩罚。如果一个国家有多名、多多名运动员服用兴奋剂,整支队伍、甚至整个国家禁止参赛。♞

♞☞实际上体育暴力行为比服用兴奋剂更为恶劣,体育暴力也严重违反奥林匹克精神。♞

♞☞所以过些时候,我准备给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先生写信,建议国际奥林匹克宪章中增加反暴力条款,并加大对各种体育暴力行为的惩处。♞

♞☞比如,对那些体育暴力严重的国家,应禁止其参加、申办和举行奥运会。

♞☞在去年东京奥运会上,国际奥委会修改了奥运会口号,在原来“更高、更快、更强”的基础上,增加了三个字“更团结”。♞

♞☞我觉得还应该再增加三个字“更和平”。

♞☞奥林匹克的宗旨是为了促进我们人类和平、理解、友爱、团结和合作的,暴力与奥林匹克的宗旨是格格不入的。♞

♞☞国际奥林匹克运动要对一切暴力行为坚决地说“不”。♞

杭州阿东写于凤凰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