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状元,你认为成功人士是怎样的?
绝大多数人认为是名利双收才算成功人士,即在社会上占有很多财富和很高的名气。例如赵本山名气高可是名气不是很好,他对社会贡献回馈社会的很少,而成龙比他好多了,一生做了很多的慈善,所以说名利双收是农功人士,但是这个"名"指的是品德高尚,思想先进,做慈善做好事,以及对社会的回馈甚至对世界的影响。"利"是指财富,金钱,占有的财富不一定要很多,500万1000万一个亿几十个亿等等没有具体数字来衡量。另外还有没有钱的人也是成功人士,例如画家拉斐尔、作曲家舒伯特,生前穷困潦倒死后作品价值连城。总之,不要以财富的多少来衡量一个人,而要看他的名气德性,回报社会多少,对社会做了多少贡献,做了多少好事。
什么是穷?
穷,其实是一种观念,更是一种心态。穷的背后,是一种占有的不足与匮乏,更是对这种不足与匮乏的一种消极认可。其实人生的富裕与成功在于给予,而不在于占有。
丘吉尔曾说:“我们靠自己得到的东西来生存,但是我们靠自己给予的东西来生活。”歌德也曾说过:“你要让自己有价值,就得先给这个世界创造价值。”我们也曾经有过一句耳熟能详的话语: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活着不是为了吃饭。因此,生命存在的真正意义不在于占有和获取,而在于付出给予;生命的价值并不仅在于你拥有的东西多少,更在于你所给予这个世界的东西多少!一旦你的生命有了价值,穷就会远离你,而富裕与成功就会追求你!
也许是人生艰难,也许是我们贫穷的意识太强,在人生奋斗的过程中,我们总是会把占有与获取看成是成功的本质与标志。于是,追求更多的财富,想要更大的房子,想得到更美丽的妻子,想要更高级的车子,想要更多更高的荣誉!面对着这些东西的缺乏,许多人会抱怨命运对自己的不公,会想法设法、甚至不择手段去获取!但是世界是平衡的,得到总要失去,付出总有回报!世界又是不平衡的,你占有的越多,越会让你失去更多;而你给予的越多,你所获得的回报也就越多,甚至会远远超出你的想象!也许有人会说我一无所有啊,能给予什么?其实,你目前虽然看起来一无所有,但你依然有爱心、热情、理想、信仰等这些无价的东西给予这个世界!一旦你给予,你就会日益变得富裕!
所以,穷还是富,关键在于你给予不给予,而不在于你有没有,更不在于你想不想!一旦想了并给予,你的回报也就会不请自来,挡也挡不住!
历史上听过让人最肃然起敬的诗句有哪些?
谢邀!
我是茅不惑,最近评了些宋词,没想到系统就给我推送有关诗歌的问题了。
如果紧扣“肃然起敬”这个词的含义,我认为有三种诗句,可以叫人起敬。
一是拳拳报国之心,满怀激烈,壮志报国,侠之大者,比如岳飞、文天祥;
二是忠贞缱绻之情,满腔情思,深情款款,丈夫柔情,比如秦观、元好问;
三是遣词造句之才,脑洞奇大,文才飞扬,诗人本色,比如李白、苏东坡。
第三种,是因为文采好而佩服,但不见得以情动人,读之拍案叫绝,但不一定会“肃容”,所以省略。
前两种,以志感人,以情动人,引发读者内心的功名,与他同仇敌忾,才算真的肃然起敬。
我们便来看看,第一种,让人肃然起敬的爱国诗: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二首 其一》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士词以寄之》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曲》
镇楼: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岳飞《满江红》
这些爱国诗词,应该没什么争议。拳拳爱国之心,跃然纸上,或喜或悲,或恨或狂,都是毫无虚假的,能够引起我们的同呼吸共命运之感。
那我们再来看看,第二种,让人肃然起敬的爱情诗: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宋 苏轼《江城子》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唐 元稹《离思》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宋 秦观《鹊桥仙》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金 元好问《雁丘词》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宋 李之仪《卜算子》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国风·邶风·击鼓
注:这本是形容战友兄弟情,但这句诗却令无数陷入爱情的男女倾心。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唐 佚名《铜官窑瓷器题诗》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宋 柳永《蝶恋花》
镇楼: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汉 乐府民歌《上邪》
这些爱情诗句可谓家喻户晓,每每读来都被其中凝含的深情所感动。
但爱情诗或者会有些争议,比如元稹、柳永,都是出了名的“妇女之友”,哪怕苏轼,深情纪念亡妻,可身边也从没缺过美女。
我们无法要求诗人从一而终,但写这些诗词之时,他们的深情,却是做不了假。
深情本身,就值得肃然起敬的吧?
为什么有人不愿意承认考上985?
“有人“还是先整明白啥叫智商,再来做智商评审官吧?
“有人”就是连“智商”到底是个啥都没整明白,就想趾高气昂径直闯入“智商评审专业组“来,指手画脚地硬要评判人家考上985、211的人智商不高。
这是南郭先生要复活的节奏吗?
(图片来自网络)
话说,智商是个啥?
人无“生而知之”,人人生而无知。
人人“学而知之”。
所谓的天才,只不过是在学(钻研探索)的过程中,激活了大脑神经细胞的潜能,才有百分之一“灵感一现“的。
而人在学的过程中,就具体地使用、体现出了人的智商。
智商首先是人的直观感知能力。人要天生眼明心亮,要耳聪目明。这样的人,才可能学会属于特定个人的母语,以及其他一切从父母及其近亲师友那里传承来的一切直观认知与间接经验。
智商然后是人的记忆能力。人要有强大的记忆能力。
对学会的东西要记得清晰记得牢靠。这样人才能固定住各种知识技能,形成最初的知识体系雏形。
智商还是人的推理思辨能力。具有某方面比较完整的知识技能体系的人,才会自然形成在那方面的独力自主推理思辨能力。
智商更是极少数人的发明创新能力。发明创造是人类稀缺又宝贵的品质。
人类能从洪荒原始进化到屹立在地球生物链的顶端,依靠的就是这种宝贵品质。
普通人拥有独力自主推理思辨的能力,已经难能可贵了。
“”“”“”
但是在有些人那里,智商单指的是捞钱能力。这样的人,最反感说考上清北、985的是高智商了。
这样的人觉得钱是万能的,考试不及格就买枪手考试他也高智商了?写不出文章能买文人记者发稿他仍然高智商了?
###
人的智商,其实先天因素占据了绝大部分的地位。
人有天才,也有天生蠢才(如各种遗传病,先天愚型XXY,唐纳氏宝宝,蛙样儿等等)。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人在出生后到三岁时,大脑神经细胞的数量与质量就已有85%发育固定了。
(脑细胞生长发育进展图示。图片来自网络)
而人先天拥有的大脑神经细胞的数量与质量,决定了人的认知、记忆、推理及思辨及创新能力。即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能力,通俗的说就是“智商”。
#####
滚滚红尘,三千大千世界中,原本早已就有那么多的人是浑浑噩噩不明不智的。对别人的正确认知,被称为智。
知人者智。
对自我的正确认知,被称为明。
自知者明。
明与智,完美和谐共存于人的心智之中,可谓凤毛鳞角。
这世上的人,要吗不明要吗不智要吗既不明也不智。
平庸糊涂不明不智的乌合之众,是随便伸手一抓一大把的。
所以尘世圈流传着“人贵有自知之明”一说。
何为贵?
“物以稀为贵“。
明智的人稀少匮缺。
千里马常有而识马的伯乐不常有。
(图片来自网络)
古来圣贤皆寂寞。
古往今来,怀才不遇发出如此郁闷呐喊的又何止诗仙李白一人!
由于不明智,当然会错误地判断出考入清北,考入985、211的智商不高。
“人贵有自知之明”中的一个“贵“字,早已足以说明,问题中那些不愿意承认考上985、211是智商高的“有人“,他们不过是些没有自知之明的“贱”人?([捂脸][捂脸][捂脸]我不厚道地笑了。)他们打死也不肯承认考上清北、985、211的人就是先天比他们“智商高”。
“有人”就是连“智商“到底是个啥也闹不明白,就直接闯进“智商评判组”去妄评别人智商了。
要考进985,211,知道要背诵记忆多少个知识点吗?要做多少道推理逻辑思维训练题目吗?…
如果考进985,211的人智商不高,那些考不进去的人还是根本就别谈什么智商了吧?!
可能有财迷眼中的“成功人士”志得满意地说,我有钱!我考不进去我也是高智商极聪明的!
985、211不是有的还毕业就失业闹饥荒的嘛?我可是社会大学的优秀毕业生,我早就捞大发啦。
???[抠鼻][抠鼻][抠鼻]
这是一个可悲的现实。它只与智商高低的判断标准有关联。
这样的关联,源于“有人”所追捧的高智商,只不过是专门看一个人,能不能在这世上谋夺到大量的财富,然后再把它用自己的名字存进瑞士银行…
这样的追捧,造就出一大批急功近利自以为是的“高智商牛人”,物欲横流,心智蒙尘。
这样的追捧,造成了社会稀缺潜心科研搞发明创造的“低智商笨人”。
莫大的悲哀!
人生的追捧,本末倒置了。
智商高低的评判标准迥然不同了。
假聪明低智弱智被当作真聪明高智大智…
境界的高低是怎么判断的?
关于境界的说法,其实就是人跨越了思想的束缚。一个人看透了历史经纶,且能洞察人间疾苦,尽解社会丑恶百态,超乎一般伦理道德层面,钱财与功名,有社会大同观念之人。所以你看,在《沁园春.雪》中有:“....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略输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后面一句就是伟人的境界了:“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尔等草民,仰息为止。
首先,这是政治境界。用一句话讲,就是高山流水,曲高和寡。与此临池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屈子有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也是一种追求的最高境界。
人类共同的最高境界,毫无疑问是1850年马克思首先提出的共产主义社会。虽然它看起来遥不可及,但永远会是人类的追求目标。其次,凡有大思想,大修为,或能超越金钱思想的,大慈悲观的,也可以算一种境界了。
芸芸众生,千姿百态。这三百六十行,行行有状元。那些人,高高在上拔尖的,比如说明之沈万三,清之胡雪岩,看修为与洒脱,若脱不开一个钱字,也就失去了境界。思来想去,人生只是一拓黄土,论境界与修为,尽与个人能力有关。对于当代,老杜上千年前就有苍生之念:“何时突兀眼见广厦,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虽破,受冻死亦足!”无须置辩,成都杜甫草堂。一个破茅屋之所以能跨越千年,依旧矗立,是因为现代人的境界不能跨越了。
关于境界,说来话长,篇幅有限,就到这里,下边就用一句话结束了。
当我们怀着复杂的心情,去看过去的一切再看当下,一无所有的境界与富可敌国的境界,究竟是在羞辱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