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又称什么?
三大改造全称是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指的是新中国建立以后针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三个行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为了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三大改造时期的典型案例?
1953年到1956年,东莞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东莞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历经了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合作社等发展阶段,至1956年底,基本实现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4年秋,东莞建立了一批手工业生产互助组和生产合作社,至1956年1月底,基本实现了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3年到1956年,东莞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1955年底之前对资本主义工业改造的形式是着重发展以加工订货为主的初级和中级国家资本主义,逐步转入重点发展公私合营的高级国家资本主义;对资本主义商业的改造形式主要是采取经销代销的初级国家资本主义。1956年1月,东莞仅一个月就实现了全县行业公私合营,基本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资本主义私有制基本上转变为国家所有制即全民所有制
1956年全国基本上完成了对什么的基本主义改革?
三大改造:
三大改造,是指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使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三大改造的实质:
生产资料的私有制转化为社会主义的公有制。
三大改造完成的意义和不足:
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后期,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的缺点。
三大改造的基本内容?
三大改造的具体内容:
一: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三大改造的重点。
二: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三: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三大改造的意义: 这标志着我国基本上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所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革命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