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7 win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我国共发生过几次疫情?
超过90%的年轻人不知道,除去熟知的非典和新冠,建国后还发生过七次瘟疫,每一次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惨痛的经历,背后都有一段尘封的故事。
下面我们就聊聊跟“疫情”有关的那些事。
一、肺结核病
这个曾被西方国家冠名“死亡之首”的传染病,自然不容小觑。
如果要对肺结核追根溯源的话,至少有5000多年的历史,国外曾在埃及的木乃伊里有发现,国内1973年湖南文物挖掘的马王堆里也发现了同样的肺结核病症。肺结核病放在以前是一种传染能力很强的疾病,说一个数据,大家的认识可以更加直观:
在过去的200年内,全球感染肺结核的人数将近10亿,分摊到每年,就有近500万人被感染。
在新中国成立之时,也就是1949年,当年被医院记录的病例就达到了2700多万,而被感染后的死亡率约为100/10万。
最常见的是飞沫传播,病毒进入呼吸道再侵入肺部,潜伏期过后,人体免疫力下降的同时,身体就会自然发病,初期常见于脸色苍白、消瘦乏力,随后出现发热、咳嗽、咳血等症状。其实早在商周时期,我国就有关于肺结核的记载,华佗在《中藏经》也是第一次以“痨病”来定义肺结核,而肖邦、契诃夫、雪莱、鲁迅、林徽因等耳熟能详的名人均是感染了肺结核,过早地离开了人世。
肺结核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疾病,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肺结核病几乎是无药可治,只能眼睁睁看着身体带来了一系列变化。
过去因为医疗条件和药物等原因,在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只能通过静养、呼吸新鲜空气、食补等方式来抵御病毒,痊愈率维持在25%上下。直到1940年以后,链霉素被科学家发现,随后再有卡介苗等药物的出现,肺结核才摆脱了“等同于死亡”的说法。
二、鼠疫
鼠疫又称“黑死病”,光从名字看,自然是跟老鼠有关,原发于啮齿动物之间的病毒传染,虽然最初是老鼠携带病毒,但并不能直接传染给人类。
后来医学工作者发现了病毒的传播路径,先是通过跳蚤吸食老鼠血液后,再跑到人身上,最终把“腺鼠疫”传染给人类。一旦被感染,如果病人得不到第一时间的治疗,病毒不久之后会进入人的肺部,从而引发连锁反应,原先的“腺鼠疫”变成了“肺鼠疫”,可以通过呼吸道的飞沫进行人和人的传播,并且一旦发病,病情会迅速恶化。
鼠疫在很早之前就已经传播了,例如1855年的云南,1894年的广东。
新中国成立后,察北地区也集中发生过一次鼠疫,当时共波及了10个村子,其中确诊感染者69人,而死亡却有66人。
整个疫情从1949年7月开始,一直到当年的11月5日,当时动员了疫区及周边村落的群众积极加入到捕鼠灭蚤斗争。
一方面做好宣传工作,当时通讯落后,更没有网络移动信号,只能依靠到处张贴字报,提高大家的安全警惕;另一方面给周边的所有人员安排接种疫苗,随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没有出现大规模的扩散。三、亚洲流感/香港流感
1957年,最早的流感出现在贵州地区,随后向其他省市及国外迅速蔓延,短短数月,全球就有数百万人因为感染流感而失去生命。
同年,有一个国外医学团队研制出专门对抗亚洲流感的疫苗,从而最大程度上挽救了很多患者的生命。
当然,流感病毒并没完全消失,潜伏一段时间后,又进化成了H3N2,以另一个版本“东山再起”,也就是发生在1968年的香港流感。
四、血吸虫病(大肚子病)
新中国成立之前,血吸虫病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而江西地区最为严重。1919-1949年,全国因感染血吸虫病死亡就有将近3万人。
从1949到1956年,国家提出了“消灭吸血虫病”的号召,通过挖新沟填旧沟、焚烧等方式消灭老河里的钉螺,同时控制水源,最终堵住了血吸虫病的源头——钉螺。
五、天花
说到天花,对历史有些了解的朋友一定知道,顺治帝就是感染了天花,年纪轻轻(24岁)就抱憾西去了。
顺治帝在弥留之际选择接班人时,也费了一番周折,其中就有天花的影响。
大皇子一岁就夭折,自然不在考虑范围内,本来想顺位传给二皇子,但有大臣建议二皇子只有一只独眼,如果让他做皇帝,光凭长相就有损皇家脸面。
再加上老臣们说二皇子没有感染过天花,如果以后被感染了,再有个意外,又会是一次权利的交替,风险系数太大。
于是,大家建议把皇位留给得过天花的三皇子玄烨,也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康熙皇帝。
天花这种传染病原本一直在欧洲流行,并且治愈率很低,在没有出现特效药之前,只能寄希望于自身的免疫力。
直到1796年,国外有一位医生发现了牛痘里产生的脓液,能够治愈天花,治愈天花迎来了曙光。
也就是这次无意的发现,让曾经不可一世的天花,从此消失销声匿迹,而我国也在1961年宣布真正消灭了天花。
六、流脑
流脑,一个曾在哪里听过,却又有些陌生的名字。
1967年在中华大地上肆意横行,一年之内全国就有300多万人被感染,死亡人数超过了15万。
患者以青少年为主,一旦被感染,成病率很快,如果不及时治疗,就算运气好能够活下来,也会留下终身残疾。
七、甲肝
1988年1月,甲肝突然在上海流行起来,通过调研发现,病毒来源于上海的一道家常菜。
八十年代,大家的经济都不富裕,很少有家庭能够天天吃得起肉,当时又恰逢元旦前后,上海人有吃毛蚶的习俗,所谓的毛蚶就是一种贝类。
刚开始每天的确诊人数只有100人上下,随后逐渐发展到每天三四百个,再到每天两三千人,到了1月底达到了顶峰,每天的甲肝确诊人数上升到1万例以上。
当时上海已经没有多余的床位,很多医院的走廊里都住满了病人。
从1988年1月19号到3月18号短短两个月之间,上海就有累计登记病例9万多,可见传播速度之快。
八、非典
2002年年底,非典最早出现在广东的顺德,因为把它归类到非典型的肺炎,所以才有了“非典”这个词。
春节期间的人员流动,非典从广东开始向全国蔓延,随后世界很多地方都出现了类似的呼吸系统疾病,一时间“白醋”、“板蓝根”被误传,出现了抢购一空的画面。
2003年4月,SARS被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命名,到2003年7月份,历经九个月的不懈努力,非典不再有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SARS病毒开始销声匿迹,并成为历史。
写在最后新冠,就不用过多介绍了,我们正在经历,并还未结束。面对疾病我们永远没有准备,唯一能依靠的只有迅速而又坚决的行动。
所有人不能做旁观者,而要做好各自的角色,积极配合社区的防疫工作,勤洗手、常通风、戴好口罩。
纵观世界的每一次疫情,我们人类都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值得庆幸的是,最终这些大大小小的疫情,无一例外都被人类所战胜,都将会成为一段历史。
病毒无情,人间有爱,疫情终会过去,静待春暖花开。最后,向所有的一线工作人员致敬,有你们真好!
做机械加工十多年了?
做机械加工十多年了,工资还是五,六千,是继续上班,还是改行创业。这个问题其实要看你自己选择,机械加工你再做十多年也还是这个工资水平,而且可能比这个还少。
现在的数控机床,机器人技术都已经很完善了,单说数控机床只需要会编程,刀路设计,加工精度,加工角度都完全可以自动生成保存,加工的时候也是毫厘不差。楼主你觉得你的技术比起机器人来如何呢。
我有一个大型制造业里面的朋友,他是个退休返聘的老工程师,机械加工方面是行家,只要给一张图纸他立刻就会在脑海中勾勒出整套的工艺卡片,随手调整车床,镗床,磨床,精度,进刀角度,刀具全部都调整到位然后加工。
不要看我说的是些名词,这些东西很多都是要查找手册写成工艺卡片后分成一部分一部分再加工的,能够一气呵成不需要手册的工程师那简直就是车间里面的活宝,原因很简单,手册都在他的头脑里,所谓熟能生巧,这种就是一个例证。
这样厉害的人在车间里面那是随便说句话都会被人当成圣旨的存在,不仅领导佩服他仰仗他,许多刚进车间的青工都以被他教导过为荣,设计部门的工程师看到是他负责制作立刻就能睡个安稳觉了。
不过科技的进步从来不停歇,很快公司引进了数控机床,同时校园招聘了一个应届生刚好学的就是编程。
数控机床加工东西的时候大家很热闹地围观,等看到成品的时候,老工程师脸就黑下来了。
后面的事情很简单,青工们或请吃饭或送礼给那个会编程的大学生,就为了从他那里学如何操作机器。老工程师没有被返聘而是正式退休了,走的时候领导请了许多人一起吃饭为他送行。
后来领导招聘了好些个会编程的应届生。
总结:
1.科技进步无法阻挡,个人是无法胜过机器的,你的机械加工专业能力再强也不会比机器强。
2.如果要创业,先要找准方向和项目,试过觉得不错以后再下重本,不要一开始就投入全部身家,多试几个项目。
3.现在有许多小公司没有加工能力,他们会到处找些会机加工的师傅来加工产品,属于私活也属于兼职,你可以留意下。
有没有做过肠镜的人可以分享一下感受?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上周六我陪爱人做的无痛肠镜,而且是全程陪着的,刚看到题主提出这个问题,来分享一下这个过程。
现在很多人把做肠镜作为体检的一项常规检查,通过我家人的亲身体验,我觉得四、五十岁以上的人做肠镜是有必要的。
整个过程是这样的,预约早晨七点做,在凌晨两点左右开始喝清肠药,叫什么忘了,用矿泉水瓶配置喝了1000毫升多点儿,半小时左右开始大便,一直到六点多,清理差不多了,准备去医院,到医院之后,换好一次性裤子,扎上点滴,准备检查,检查之前麻药静脉输液进入,药很快就起了作用,开始镜下检查,最开始就看见一个比较大的息肉,当时我很紧张,后来陆续又看到几个小的,总共加起来是六个,根据不同情况分别用不同方法镜下切掉了。最大这个做病理,还没有出结果。
做这种无痛肠镜,病人麻醉后什么感觉都没有,之前确实是既紧张又害怕,有的是紧张检查;有的是紧张担心有病。现在看,如果在这个年龄段,听医生建议做一下,也是有必要的,没问题最好,有息肉可以即使处理掉,以免留有后患。但其餐后血糖有时比空腹血糖还低?
常见于以下原因:
1、“糖尿病前期”或“2型糖尿病早期”伴发的反应性低血糖 。
此类患者空腹血糖正常或略高,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提示“糖耐量受损”或“2 型糖尿病”, 患者往往在餐后3~5 小时 出现低血糖。其原因可能与患者早时相胰岛素分泌不足, 导致餐后血糖轻度升高,高血糖刺激胰岛素延迟分泌增强而导致低血糖。一般认为这是2 型糖尿病的早期表现。
2、肝病对糖代谢的影响。
慢性肝病患者空腹血糖往往正常甚至偏低, 进餐后肠道迅速吸收葡萄糖, 而肝脏不能相应快速摄取葡萄糖,2 小时后, 由于反应性胰岛素分泌增加,肝外组织利用葡萄糖增多, 致使餐后2~3 小时血糖值低于空腹水平。
3、标本采集及某些干扰因素的影响
当标本放置时间过长, 或患者服用维生素C等, 均会导致血糖检测结果偏低。
4、降糖药物的影响。
接受“三短一长”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患者, 由于睡前中、长效胰岛素用量不足, 或者用量过大 (低血糖后反跳性高血糖) , 均可导致空腹血糖升高;三餐前短效 (或超短效) 胰岛素剂量过大, 则可导致餐后血糖偏低。
5、滋养性低血糖
某些胃切除术后的患者, 由于其胃排空时间缩短, 导致葡萄糖吸收过快, 快速升高的血糖刺激胰岛素大量分泌, 导致随后发生低血糖。典型患者可于进餐半小时左右出现高血糖, 约1.5~3 小时出现低血糖, 低血糖严重者可出现癫痫发作、昏迷乃至死亡。
6、特发性功能性低血糖
低血糖常发生于餐后2~4 小时, 症状一般较轻, 每次发作持续时间较短 (15~20 分钟) , 多可自行恢复或稍进食即可缓解。多见于焦虑、紧张、情绪不稳定、神经质的中年妇女, 进食高糖或高碳水化合物食物后容易诱发,。患者通常无糖尿病家族史, 血浆胰岛素水平、胰岛素释放指数均在正常范围。
这类低血糖往往症状较轻, 低血糖发作时, 可当即吃些饼干、馒头之类的食物, 不宜服用糖类食物, 它虽然能迅速缓解低血糖症状, 但也可进一步刺激胰腺分泌胰岛素, 从而再度诱发低血糖。
有一个脾气暴躁的媳妇是怎样一种体验?
脾气暴躁的媳妇,一般修养不够,把对方看成了家庭中的工具,想怎么用就怎么用,一般来说,她是有心里疾病和身体疾病,有一种单独不和众的性格,看待事物片面性,只认为自己看到就是对的,别人就是错的,于是想用暴力促使伴侣跟她自己转,不管自己的对还是错;男人一般是理性的,看到对方错了,不会迁就,于是女人性子慢慢有了,时间长了,一个暴脾气有了,闹得家中鸡犬不宁。
脾气暴燥的女人是怎样形成的,有时自小娘家的大环境熏陶是很重要的,比方说爸爸或妈妈有一方脾气不好,孩子会跟着遗传基因的原因,生下孩子大都脾气不好,相对这种情况,脾气暴燥的性子很难转变。
后天是怎样造成女人脾气暴燥的,生活困境,迫于外界某一种压力,使女人对生活看不到幸福希望,因难无限期的延长,另外得不到爱人的理解与包容,这种生活到了一定的程度就会脾气爆发。
离异的女人,是不是脾气也不好,这种情况还是有的,不是多数肥!但大多时候女人是坚强的,独居的生活时间长了去,也该释放哈,也没个地方说,也没个地方讲,只怕别人说自己的闲话,于是独来独去的生活,怎能没有脾气与性子。
暴躁的媳妇,还许要伴侣的包容与关爱,以家庭为重,孩子为重,不以自私行为与己之长,去和女人争一时之胜之短;再威猛的性子有缓和的时候,多与爱人勾通,多讲讲做人的道理,关心爱人身心健康,积极的去看医生,查出脾气暴躁的原因,及时治疗,相信她的脾气会大幅度的降温;看看别人,想想自己,为什么爱人性子大,找出原因,是另外的因缘造成,还是自己的因缘造成,来个标本兼治的原则,胜利属于你,家和万事兴就会定放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