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通网卡驱动,中国的光刻机技术和荷兰的光刻机技术?
我国的光刻机目前能做的只有90nm制程,而荷兰的ASML 最新EUV工艺光刻机可以做到7nm制程、6nm制程、5nm制程,并且一台顶级的光刻机需要上万个零部件,需要不同国家的各个顶级部件,售价也高达7亿人民币。
我们国家技术差就差在没有得到各个公司的顶级技术支持,以及国外对于光刻机关键部件的封锁。看完以下荷兰ASML光刻机为什么能够成功,就可以知道我们究竟差在哪里。
先来说说市场占有:
荷兰ASML公司是目前全球顶级光刻机的扛把子,虽然说尼康(Nikon)和佳能(Canon) 也能够提供商用的光刻机,但它们与ASML光刻机市场占有率相比还是差非常多,ASML占据了全球80%以上的份额。
1、独家供应支持和技术分明
制造光刻机所需要的镜片、光栅都是由德国和美国提供,这两样东西对我们国家来说都是禁止销售的,也就是我们有钱也不可能买的到。我们就以德国蔡司公司提供的镜头来说,据说这个工厂祖孙三代从事同一个职位,制造镜头技术根本不外传,镜片材质要做到均匀,需几十年到上百十年技术积淀。
再加之荷兰ASML公司有一个模式,那就是只有投资它的公司才能够优先得到他们的顶级光刻机。例如蔡司就是投资了ASML,占据了它超过20%的股份。这些公司不单单投资它,也给它提供最新的技术,这样它就不是孤军奋战状态,做到了技术分工。像三星、英特尔、台积电都对它有一定的投资,才能够优先获得它的最先顶级的光刻机。
2、荷兰对它足够重视
荷兰虽然是一个小国家,但它对知识产权特别的重视,这让ASML有很多自己的知识技术产权。一旦它拥有了这个产权,别人是不能够再使用,使用需要缴纳一定费用,这也就自然成就了ASML全球霸主的地位。
根据WTO公布的数据,近十年来,全球知识产权使用费出口排名中,荷兰(仅包括五年的数据)达到2392亿美元,仅次于美国和日本,超过英国,法国,德国等欧洲大国。
3、强大的研发投入
我们都知道华为投资超级多才造就了如今的海思麒麟处理器,而ASML的顶级光刻机也是一样。在2019年 荷兰ASML公司全球销售额大概是21亿欧元左右,它拿出了4.8亿欧元进行技术研发,研发费用占营收的比例达到22.8%。因此它的成功不是偶然,是必然。
我国光刻机现状我们国家的光刻机主要是以上海微电子设备研究所的为主,它做的是国内比较先进的了,它的SMEE200系列光刻机只有90nm。其它的就更不能提了,例如合肥芯硕半导体公司都只能够拥有200nm工艺。
当时上海微电子的总经理去德国考察时,人家曾经明确的说,就算我们给你们全套的图纸,你们也不可能做出来我们这种光刻机。
它之所以能够说出这种话,也不是对我们的一种鄙视,而就是现实。因为这个光刻机堪称人类智慧集大成的产物,它被称为现代光学工业之花。曾经有人这样形容它的工作过程,就像坐在一架超音速飞行的飞机上时,拿着线头穿进另一架飞机上的针孔。
未来发展虽然最近不断的有好消息,例如2018时中科院的“超分辨光刻装备研制”通过验收,它的光刻分辨力达到22nm,结合双重曝光技术后,未来还可用于制造10nm级别的芯片。
但是与ASML比起来还是差很远,并且它是处于实验室阶段,想要真正商业化使用还是需要一段时间。而反观现在的ASML,它的EUV光刻机,已经可以达到7nm,甚至5nm。因此我们的光刻机还处于不利地位,需要很长一段路要走。
结语通过以上的介绍大家就可以知道我们与他们究竟差在哪里,这并不能说我们不行。而是因为这个东西需要的部件太多了,也需要不同企业顶尖技术支持,只有把它们顶级技术进行整合才能够做出顶级光刻机。
而我们现在是肯定不行的,因为美国、欧盟对光刻机关键部件、技术都是严格封锁,有再多的钱都不一定会出售。我们差就差在没有整个行业顶级技术支持,以及先进的镜片支持。
我们要做的仍然是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就像海思麒麟处理器一样,只有不断投入研发,技术积累,各个行业紧密合作帮助才能够做出顶级光刻机。2G、3G、4G一直落后于人,5G我们做到了领先。虽然我们现在光刻机很弱,但是相信经过一段时间技术积累,我们仍旧可以做到领先,未来可期。
中国哪个芯片设计公司比较强?
芯片全产业链
目前的芯片生产一共分为三个环节:芯片设计、芯片制造以及芯片的封测,三者缺一不可,只有三方面都具备了,才会真正的产出一个芯片出来。这就是为什么网上有人说如果台积电不给华为代工的话,那么华为的高端手机仍然会面临着无芯可用的情况,因为华为的海思属于芯片设计公司,自身并无法生产,芯片设计出来后,需要通过台积电这类芯片制造公司代工生产,国内芯片代工制造目前最强的为中芯国际(2019年之前只可以量产28纳米的低端芯片,2019年2月份有宣布今年上半年可以实现量产14纳米的中端新芯片,至于高端的10纳米及7纳米暂时无法量产)。
中国哪个芯片设计公司比较强?作为最顶层的芯片设计公司,目前大陆第一强的肯定就是华为海思了,海思也是大陆唯一一家可以设计出高端芯片的公司;其次是清华紫光展锐,这两家也是2018年度大陆芯片设计企业里,产值仅有的突破100亿元的两家企业,第三家就是中兴微电子了,第四为华大半导体,在往后的产品均低于50亿,规模太小,而且都只能设计低端的芯片。
华为海思以及中兴的微电子,这两家企业大家都比较熟悉了,我们就不再做介绍(中兴虽然说没有华为强大,在美国的制裁面前无反击之力,但是不可忽视的,中兴仍然是我国除华为之外,通信行业里最为强大的公司)。今天来说说排名第二的清华紫光展锐以及排名第四华大半导体。
清华紫光展锐从开头的清华二字,大家就知道这家企业与清华大学离不开关系。没错,
清华紫光展锐的母公司紫光集团有限公司是清华大学旗下的高科技企业。在国家战略引导下,紫光集团以“自主创新加国际合作”为“双轮驱动”,形成了以集成电路为主导,从“芯”到“云”的高科技产业生态链。
紫光展锐作为紫光集成电路产业链中的核心企业,目前主要从事于移动通信和物联网领域核心芯片的自主研发及设计,产品涵盖2G/3G/4G移动通信基带芯片、射频芯片、无线连接芯片、安全芯片、电视芯片、图像传感器芯片。目前,紫光展锐的员工数量超过4500人,在全球拥有16个技术研发中心、7个客户支持中心。大家可能不知道,现在的三星手机中低端系列芯片就主要是紫光展锐提供的。
华大半导体华大半导体有限公司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整合旗下集成电路企业而组建的专业子集团。旗下目前拥有16家子公司,含三家上市公司,总资产规模超过100亿元。覆盖了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测及应用全产业链,公司连续多年位居中国十大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前列。华大半导体的主要产品包括:MCU、FPGA、功率及驱动芯片、智能卡及安全芯片、电源管理芯片、新型显示芯片等。新型显示方面的触控及OLED芯片技术全球领先。
其实国家从2000年过后就开始意识到芯片制造业的重要性,不断在加大对这方面的投入与研发,各种税费优惠补贴措施以及大基金的投入不断在进入半导体产业。
这一方面或许也是受到大飞机事件的影响,在70年代初的时候我国是有一个自主研发的客机计划被称为708工程,这个工程就是对运-10客机的研发,不过这个工程到一半后停止了,因为资金耗费大,再加上当初做不如租,租不如买的思想占据着很多的人思维,所以最后停止了大飞机的项目(非常可惜,当初已经研发出了样机了(下图是运-10的样机),马凤山为了大飞机呕心沥血了一辈子)。
直至美国轰炸机撞毁我国战机以及南斯拉夫大使馆被轰炸之后,我国才开始注意到战略物资设备的重要性,也是从此之后才开始大力对各方面战略物资设备方面的研发(包括芯片行业),但大飞机项目已经整整浪费了一二十年的时间了(重启之后,大飞机项目已于2018年的C919试飞成功)。
康佳总投资700亿元?
格力造芯三步走,但每步都不会那么容易
从格力对外公布的信息来看,格力造芯分三步走,第一步,芯片设计;第二步,放弃代工厂代工;第三步进军芯片全产业链。
首先从芯片设计来看。目前,在芯片设计领域有所建树的为高通、华为海思、AMD、NVIDIA、MTK、博通等。我国最成功的自主芯片是华为的海思。从2004年开始,华为研发手机芯片,经过10年,华为自主研发、可与高通对标的芯片麒麟920才应用在华为手机上。
当然,手机领域应用的芯片技术含量较高,格力的芯片设计则主要用在空调上。赛迪研究院集成电路企业战略研究室副主任葛婕对科技另眼看表示,家电应用对芯片的要求相对不高。相比手机、汽车、工业控制等领域,家电产品对芯片性能和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如家电控制部分,因需要处理信息较少,一般不需要采用CPU等高端处理器,主要采用MUC处理器即可。功率产品方面,家电关断时承受的电压和导通时科通过的电流较低,采用低电压调控的MOSFET器件即可,不需要用到调控600V以上电压的IGBT器件。电源管理方面,相对于手机对电源高集成度和低功率的严格要求,家电产品中电源设计采用传统的AC/DC芯片即可实现。通信芯片方面,家居中一般采用蓝牙获WIFI技术实现短距离连接,不需要手机或基站中高频率射频芯片,设计水平相对较低。
因此,格力目前所涉及的芯片领域和科技含量较高的芯片不可同日而语。格力电器表示,2015年就开始投入芯片的研发,现在已经可以自主设计空调机主芯片,明年,格力空调将率先用上自产芯片。一位从事电子元器件行业的人士表示,低端的芯片设计最快一年就可实现。
格力表示,已开始研制高端的变频驱动芯片和主机芯片。但目前,全球中高端家电芯片已几乎被瑞莎、恩智浦、意法、德州仪器、英飞凌等企业垄断,而且产品线丰富齐全,能提供整体芯片解决方案。32位MCU芯片领域,前五大企业瑞萨、恩智浦、意法、英飞凌、德州仪器占据了近80%市场份额。电源管理芯片领域,德州仪器、ADI、安森美、Maxim、Power intergrations五大企业占据了一半以上的份额。尽管国内家电芯片企业取得一定进展,但国产芯片应用比例不到10%。
“格力研发的空调芯片在性能上还很难和国际巨头媲美,也很难通过自主芯片影响到格力的竞争对手美的和海尔。也难以对家电芯片行业带来多大的冲击。”上述人士认为。
从自建工厂来看。目前,全球最大的IC厂主要是三星、英特尔、台积电。IC厂投资巨大,目前以英特尔、三星、台积电最先进的制成工艺已投入超过200亿美元。因此,即便是高通和华为的芯片也都是自己设计找代工厂代工。
另外,巨额的投资需要实现量产并快速市场化。格力电器称,格力芯片未来还要走出去,扩大外销。
但芯片厂并非那么容易建成,用IC生产设备生产IC,需要经过大量的工艺研发,需要知道用什么材料、制作成什么形状、怎么布局等等都关系到芯片的良品率,而目前在中国,拥有这样的人才寥寥无几。因此,短时间赶上世界最先进水平并不现实,技术的积累和人才培养都需要很长的时间。
上述分析已经表明即使是自建芯片工厂难度和投资都非常大,而格力要涉足芯片全产业链更是难上加难。
进军芯片全产业链层面。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董明珠如果做芯片设计毫无问题,但要覆盖包括制造在内的整个产业链不太现实。”
格力目前并未解释如何覆盖芯片的全产业链。但如果是空调的所有芯片,不仅难度大也没必要。一位集成电路从业者认为,格力未来或许瞄准的是AI芯片、汽车芯片。海尔就是一个例子,经过18年的积累,目前除了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白色家电控制器芯片外,其芯片已应用在工业控制、汽车电子、仪器仪表等领域。
为何董明珠要造芯?
其实,除了董明珠大张旗鼓喊出“造芯”,格力的同行早已纷纷入局芯片领域。最早的是海尔、海信、TCL、长虹,海尔在2000年成立上海东软载波微电子有限公司,2017年海尔芯片全年芯片出货量达1一亿片,主要用于消费电子、照明、安全、汽车电子、仪器仪表、工业控制领域;2005年,海信成立青岛海信信芯科技有限公司,其开发了数字视频处理芯片信芯,2015年,海信电视正式使用自主芯片,成为第一家拥有自主高端画质芯片的电视企业;2013年,TCL参股敦泰电子和晶晨半导体,通过投资布局,切入芯片行业,2014年,TCL抛出57亿元定增计划,引入展讯和锐迪科两家芯片企业,完善其芯片产业结构;2005年,长虹成立四川微技术有限公司,研发音视频SOC芯片和变频MCU控制芯片,主要应用在智能电视、冰箱、空调、物联网、汽车电子领域。此后,创维、美的、康佳、格力开始纷纷进入芯片领域。
可见,格力在家电领域涉足芯片产业不是最早的一个。格力与家电企业纷纷“造芯”,最主要的原因是近两年家电市场日趋成熟,传统企业之间竞争加剧,利润下滑,国内家电市场增速放缓,因此,家电企业不得不寻求新的增长点。一个明显的例子是TCL,TCL早期投资面板业务,成立华星光电后,不仅其电视面板可以逐渐摆脱日韩企业的控制,其面板业务最近几年一直是TCL的利润源泉。
格力一直是家电企业最赚钱的公司,从2017年格力业绩来看,营收达1482.86亿,同比增36.92%,净利润224.02亿,同比增45.27%。2018年上半年,格力营收909.76亿元,同比增长31.5%,净利润128.06亿元,同比增35.48%。格力上半年虽然营收比排在家电企业第一的美的相差500亿元,但净利润却与美的相当,可见格力利润相当可观。
虽然格力今年上半年成为家电企业最赚钱公司,主要国内空调市场规模增长有关,位于空调老大地位的格力自然最先受益。
但“靠天吃饭”的空调行业也让格力业绩不太稳定,2015年、2016年,受天气凉爽的影响,空调市场销量增长放缓,也直接导致格力业绩下滑,其营收均低于2014年的巅峰。因此,格力需要开拓更多的新业务来弥补空调行业的不稳定性。
其次,从成本角度来看,空调芯片占空调成本的5%-15%左右,格力表示,每年采购空调芯片40亿元。如果格力空调采用了自主研发芯片,每台空调成本将下降2.25%-6.75%,毛利率可进一步提升。
另外,相比格力在手机、新能源领域的投资,投资芯片的胜算更大。自中兴被美国政府禁售电子元器件之后,国家将大力发展电子元器件,而芯片行业迎来了一个风口,格力造芯欲借此东风。
困难不小
上文已经从芯片投资的难度上分析格力“造芯”并不容易,格力是否有钱投入芯片领域呢?从格力目前的盈利水平和近千亿元的现金来看,格力造芯并不缺钱。
格力表示,将投资500亿元打造芯片,但TCL董事长李东生表示,500亿还远远不够。如果未来格力的业绩不能支撑芯片的长期投入,而短期难以在芯片上获得收益,格力造芯还能持续多久?相对海尔、美的、TCL早在多年前就已经布局的多元化和海外战略,在业绩上一直呈现“东方不亮西方亮”。但仅凭单一空调业务支撑的格力,在投资新业务上一旦不慎,将容易被新的业务所拖累。
另外,市场并不支持格力造芯。自格力造芯消息出来之后,格力股价持续下跌至股价跌停。格力董秘表示,从格力股价反应来看,市场对格力的信心仍然没有平复,其重要原因恐怕还在于对格力做芯这事,大家还消化不良。但有证券分析师认为,格力希望牺牲眼前利益谋求长远发展,但格力股东并不认可格力投资烧钱且风险较大的行业。
最近曝光的蓝牙加密配对漏洞是怎么一回事?
根据官方的解释,其原因是支持蓝牙的设备无法充分验证“安全”蓝牙连接期间使用的加密参数。
更准确的说法是,配对设备不能充分验证用在 Diffie-Hellman 密钥交换期间,生成公钥的椭圆曲线参数。
该 bug 导致了弱配对,使得远程攻击者有机会获得设备使用的加密密钥,并恢复在“安全”蓝牙连接中配对的两个设备之间发送的数据。
以色列理工学院的科学家 Lior Neumann 和 Eli Biham 发现了该漏洞:
其追溯编号为 CVE-2018-5383,可知蓝牙标准的‘安全简单配对’过程和低功耗蓝牙(Bluetooth LE)的‘安全连接’配对过程都受到了影响。
计算机应急响应小组(CERT / CC)昨晚发布了一份安全通报,其中包含了针对该漏洞的如下说明:
蓝牙利用基于椭圆曲线 Diffie-Hellman(ECDH)的密钥交换配对机制,实现设备之间的加密通信。ECDH 的密钥对,由私钥和公钥组成。且需交换公钥,以产生共享配对密钥。
此外,设备还必须统一所使用的椭圆曲线参数。然而之前涉及‘无效曲线攻击’的工作表明,ECDH 参数在用于计算结果和共享密钥之前,并不总会经过验证。
这样可以减少攻击者获取受攻击设备私钥的工作量 —— 如果在计算被分享的密钥前,并未部署验证所有参数的话。
在某些实施方法中,椭圆曲线参数并非全部由加密算法实现验证。
这使得无线范围内的远程攻击者们,可以通过注入无效的公钥,从而高概率地确定会话密钥。然后这些攻击者可以被动地拦截和解密所有设备信息,或者伪造和注入恶意消息。
苹果、博通、英特尔和高通公司,已经确认蓝牙实施和操作系统驱动程序层面都受到了影响。
万幸的是,前三家公司已经发布了针对该漏洞的修补程序。至于高通,该公司发言人在一封致 Bleeping Computer 的电子邮件中称,他们也已经部署了修复程序。
CERT / CC 专家尚未确定 Android / Google 设备、或者 Linux 内核是否也受到了影响。不过微软表示,自家设备并未受到本次 Crypto Bug 的影响。
负责监督蓝牙标准发展的 SIG 也发表了一份声明:
为了使攻击成功,攻击设备需要处于两个易受攻击的蓝牙设备的无线范围内。如果只有一方设备存在漏洞,则攻击不会得逞。
此外攻击设备需要通过阻止每一次的传输、向发送设备确认,然后在窄时间窗口内将恶意数据包注入接收设备,才能拦截公钥交换。
SIG 表示,该组织已经更新了官方的蓝牙规范,要求所有配对设备验证用于基于密钥的加密蓝牙连接的所有参数,即便当前暂无野外攻击的报道。
至于 CVE-2018-5383 的补丁,将通过操作系统或驱动程序的更新(面向台式机、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或者通过固件来实现(面向物联网 / 智能设备)。
电子芯片和5G技术谁更重要?
谢谢邀请,
电子芯片是基础,5G技术是未来通信领域的一个标准,两个原则不是一个路子,不能讲谁更加重要,芯片是基础行业,电子产品都离不开电子芯片,包括5G技术支撑点也离不开芯片,现在已经有很多比较先进的企业进行5G芯片的生产,单纯的比较没有多大实际的意义,现在大家对于芯片和5G技术注意,主要是超级大国对于国内的华为公司进行打压,大家才发现很多很多核心技术还掌握在美国人身上,当然带给大家更多的是惊喜,华为公司竟然在很多领域都做出了很多卓越的工作。
华为公司在芯片领域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而且也在慢慢打造自己的移动操作系统,当然这都不是最主要的,关键现在5G技术如果按照常规的步伐走下去未来华为在5G领域很可能掌握话语权,这点也是超级大国不愿意看到的,所以才有了非常规的打压手段,但就在这种打压下欧洲的西班牙还是和华为签署了5G订单,从人类发展的历史看没有人愿意拒绝新技术,这点是不可逆转的,有了更先进的更便宜的技术为什么选择贵而且质量一般的技术。
说到芯片也是国家非常重视的一个领域,在中低端芯片方面还是取得了一些不错的成绩,在国内走在前面还是华为海思芯片,已经在设计上可以媲美最顶端的高通公司,在手机,电视,机顶盒,5G,人工智能等等都有部署,而且很多已经做到了全球领先的位置,算是国内企业里面唯一的具备这种全方位技术的企业,在5G技术方面华为公司在5G设备,专利数量,以及关键标准协议上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现在的华为公司已经不单纯是一个通讯行业的第一了,在消费电子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而且慢慢形成了华为公司自己特有的生态链,现在华为的电子产品在欧洲非常受欢迎,这都是华为公司推出自己移动操作系统的大好时机。
现在各个国家都很重视5G原因还是5G对于推动物联网以及自动驾驶等等技术起着关键作用,所以各个国家非常重视,这是非常大的产业链问题,不仅仅是简单提升网速方面的问题,未来会引领全球的科技,国内企业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这是不争的事实,国内芯片行业经过中兴华为事件之后肯定会加大追赶力度,被人卡脖子的事情也会越来越少。
任何一种行业想要变得强大都离不开时间的积累,华为芯片也是经过十几年的积累和高速投入换来的,华为5G技术上投入也非常巨大,换来的是全球领先,这给很多国内的企业做了一个榜样,科技公司真正决定命运还是技术实力,短时间产品的创新可能会带来一些人气,企业真正的完成质变还是要靠科技实力,应该来讲电子芯片和5G技术是相辅相成的互相成就,没有所谓的谁更高更强,希望能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