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景软件站,腾讯和阿里会被超越吗

天美资源网

网景软件站,腾讯和阿里会被超越吗?

一定会被超越的,只是短期内还很难做得到。

为什么说腾讯和阿里将来会被超越呢?

网景软件站,腾讯和阿里会被超越吗

首先,盛极必衰、物极必反、盈满则亏,这是任何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腾讯和阿里巴巴现在还处在上升期,估计还要几年才能达到鼎盛时期,到达了顶峰自然要回落。

目前两家公司年营业收入都在2000亿元人民币左右,利润大概600-800亿元左右。从2017年财报来看,腾讯的营收比阿里大一点,但是利润阿里比腾讯好一些。

其次,再好的商业模式也有过时的一天,再赚钱的公司也会被新的公司所超越。

1、看看直板手机时代,摩托罗拉和诺基亚如日中天,赚钱能力丝毫不逊色今天的腾讯跟阿里,但是也就是短短七八年时间就从山顶直接坠落,输得一塌糊涂。

2、在数码相机问世之前的胶卷时代,柯达公司的全球市场占有率一度达到67%。然而数码时代来临,他们作风保守、决策犹豫,从而错失数字化浪潮的机会,逐渐被市场所淘汰。如今面临破产保护,随时可能倒闭。

3、再看看PC时代光彩夺目的各大软件和硬件制造商:微软、IBM、戴尔、宏碁、联想的厂商,在移动互联网的冲击下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光环、江河日下,逐渐被各种手机软硬件制造商:苹果、谷歌、三星、华为等厂商所超越。(苹果是个例外,它抓住了两个时代的机遇。)

而全球互联网公司更是在短短十余年时间,从诞生到超越,做出了传统企业几十年才能做出的成绩。比如:Google、Facebook、亚马逊、腾讯、阿里、百度等企业。

最后,阿里和腾讯是两家优秀的公司,它们充分抓住了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浪潮的机会,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它们的商业模式并非完美,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大公司病、扩张太快、对市场的垄断等等),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慢慢暴露出来,并形成掣肘,制约发展。

所以,随着时代的进步,5G时代的到来,新技术的快速迭代和推陈出新,只要一次机会它们没抓住就有可能被新兴的公司所打败。

那么未来哪些领域可能出现打败腾讯和阿里的公司呢?

我觉得是:区块链技术应用、人工智能和生物工程。

您觉得呢?

但是MSN却搞不过腾讯QQ?

这是个推升荷尔蒙的问题。MSN和QQ之间的战争,其精彩与激烈不亚于赤壁之战、淝水之战、萨尔浒之战等经典战争。赤壁之战后,三国鼎立;淝水之战后,前秦灰飞烟灭……;而MSN和QQ之间硝烟平息后,中国互联网开启本土公司统治元年,淘宝战胜eBay,当当战胜亚马逊,网易邮箱战胜Hotmail。

也是从那时候起,争相进入外企工作的同学发现,本土互联网公司的待遇其实也不错,外企的饭碗看起来也没那么金光灿灿了。

下面我们来复盘整个过程。

QQ阵营马化腾:我再讲一句,不打败MSN,我们吃饭的家伙都没了!

主帅:马化腾,腾讯控股董事会主席;

爱好:性格腼腆,话不多,喜爱编程,并以此起家;

实力:腾讯控股刚刚在港股上市,马化腾终于不用担心怎么养活公司团队,公司毕竟是上市公司,虽然市值只有72亿港元;QQ占据77.8%的市场份额,是即时通讯行业第一软件,但用户几乎都是网吧青年,商务市场份额落后MSN,很多公司明令禁止QQ;

团队战斗力:TOP10高校的学生几乎没有选择腾讯的(MSN:QQ是在用“二三流”人才和我们打),团队战斗力三星。

战前动员:马化腾直接拒绝MSN的劝降,并罕见地发表几千字的演讲(动员令),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不打败MSN,我们吃饭的家伙都没了;

战略目标:背水一战,续命QQ。

MSN阵营

主帅:罗川,微软在中国的合资公司的总裁;熊明华,MSN资深产品经理;

爱好:爱好保密,知道是冲QQ来的就行了。

实力:微软市值超6000亿美元,是全球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体量是腾讯近千倍,地位相当于今天的苹果公司;MSN进入中国没有任何宣传,只是做了汉化,就轻松拿下10.87%的份额,是白领等商务人士的办公必备软件。

团队战斗力:TOP10高校学生首选,每次微软校招,收到的简历能堆成山,现场之拥挤堪比明星和粉丝的见面会;顶级人才比比皆是,团队战斗力五星;

战前动员:无(实力这么强大还需要动员吗?),主要就是下招降书,劝说马化腾让QQ和MSN互联互通,然后等着被微软收购。

战略目标:要么收编QQ,要么直接动粗拿下QQ的市场。

结局:商战中的“萨尔浒之战”

劝降马化腾未果后,MSN中国连出三大杀招:组建“反QQ联盟”,削弱QQ用户群基础;快速切入电信增值服务,由于QQ的主要盈利就来自于电信增值服务,MSN此举等于掐断QQ命门;和“雅虎通”用户互通,打造全球最大的即时通讯社区,占领全球44%的市场份额,压缩QQ生存空间。

当时,很多人以为,QQ一定会这样实际结果,却是MSN兵败如山倒

从各方面看,强大的微软会轻松吞下弱小的QQ,然而,结局却让人大掉眼镜,MSN被腾讯打的落花流水,到2008年第二季度,QQ的份额增加到80.2%,MSN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则萎缩到4%左右,从此一蹶不振,6年后彻底退出中国。

四年大战,MSN输的很惨,不仅城池尽失,连主帅之一的熊明华也投奔腾讯。QQ赢的也不轻松,此后不久又和360大打出手,爆发“3Q大战”。但好歹续命成功,否则都没有机会和周鸿祎交手。

复盘双方大战过程,我们会发现和“萨尔浒之战”惊人相似,大明王朝指挥体制僵化,主帅被擎肘太多,尽管兵力占优,最终被战术灵活多变的努尔哈赤击败。

罗川和熊明华的团队面临类似的困境:对MSN中文版没有独立的产品迭代更新权限,每一个开发议案都必须提交微软美国总部通过,总部要处理的又总是议案很多,中国市场的呼声怎么办?慢慢排队吧!

在QQ那儿,新功能的开发需求从提出到落实,可能只需要几天,但在MSN中国那里却变成漫长的等待。要等多久?看你运气怎样了。

在2005年,MSN中国研发中心的工程师就提出了离线消息功能的开发需求,但因为地位卑微,连提交微软总部决策会议讨论的资格都没有。经过各种努力,三年后的2008年,MSN中文版开发离线消息功能的请求终于被微软总部批准,然而此时MSN和QQ的战争已经落幕,MSN败局已定。

MSN中国团队向美国总部呼叫炮火结果却是……

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使得MSN对于QQ的每一样优势都无法落地,形成战斗力。

典型情景是这样的:

MSN中国团队:老大,我们想和QQ这么这么打……

微软总部:写个报告,我们先研究研究再说。

MSN中国团队:我们需要一门“意大利炮”压制QQ的进攻,请……

微软总部:我们先研究研究……

……

MSN中国团队:老大……

微软总部:你们又要提交什么议案?以前的500个议案还没讨论呢,就不能等等!

MSN中国团队:我们这次不是提交议案,我们是想说,我们已经战败了。

微软总部:……

因此,与其说QQ特别能战斗,不如说微软的“大企业病”特别严重,决策链条过长,一线的MSN中国的权限过少,导致市场反应迟钝,给了马化腾打败MSN的机会。这让我想起任正非的一句话:“让听得见炮声的人呼叫炮火!”MSN中国的团队一直在呼叫炮火,但总部的炮火就是不来,或者来的很慢。

总结一下,MSN与QQ的战争结果表明,对手比你强大不可怕,只要你比它快,就有赢的机会。互联网行业永恒的法则是“快鱼吃慢鱼”,而不是“大鱼吃小鱼”,所谓“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对我们的回答,大家是否满意?欢迎在评论里留言表达不同观点。

如果喜欢答案内容,请点赞,谢谢!头条号《魔铁的世界》专注有营养接地气的科技、商业故事,喜欢请点击关注,每日获取新鲜、有态度的资讯。

为什么有的浏览器只有几M?

当年PC平台上有种浏览器叫壳浏览器,比如傲游、搜狗、360、世界之窗等等这些都是壳浏览器,都是基于Windows平台的IE内核。即便现在的双核浏览器,本质上仍旧是壳浏览器,只是现在基于IE和Webkit两个内核。

现在安卓系统上的手机浏览器也是同样的情况,也存在壳浏览器。也就是我们所看到的那些极小的浏览器,比如X浏览器、VIA浏览器、星尘浏览器,包括国内手机厂商系统自带的浏览器,都属于这个范畴。

所有的安卓系统中都内置了webkit内核,在SDK中封装就是名为WebView的组件,它就是承载网页的载体控件,可以直接显示网页和渲染WEB页面,可以和JS交互调用。而我们见到的几百K的壳浏览器都是基于WebView组件而开发。也就是说,这些浏览器的内核是不需要自己开发的,直接进行调用即可。

开发者剩下要做的就是各项浏览器功能。不过,壳浏览器虽然内核是调用的,但开发也并不容易,很多开发者都是个人作者,加上WebView组件也有很多不足之处,不少作者反馈里面坑挺多,有人甚至直呼它是移动时代的IE6,各种坑。目前在APP的开发中WebView组件的应用还是比较普遍的,不仅仅是这些壳浏览器,其他类似的APP也会用到。

剩下那些大容量的浏览器那基本就是自己的内核,比如UC、夸克这些就是自主研发的内核,而自主研发的内核要包括浏览器相关完整的内容,这容量自然也就小不了。因此,夸克和X浏览器、VIA等浏览器相比,虽同属于极简浏览器,但这安装包容量要大上许多。不过,手机浏览器即便是自主内核,其本质仍旧是基于Blink/Webkit内核进行修改封装。

手机浏览器中真正使用自己独立内核的只有chrome和firefox,opera此前独立开发的Presto内核也已经放弃,转而加入谷歌的阵营,也就是Blink/Webkit内核。微软的Edge浏览器手机版也是基于Blink/Webkit内核。

最后想说,手机浏览器内核如何并不重要,壳浏览器做的好比如X浏览器、VIA浏览器都是相当不错的。同时,只要适合自己的也就是最好用的手机浏览器。

感谢阅读,觉得回答好点个赞以资鼓励,欢迎关注【NB下载】,谢谢!

笔记本浏览器哪个好用?

谷歌浏览器——首选浏览器软件

谷歌浏览器是全球用户量最大的浏览器,国内很多浏览器都是用的谷歌内核,这里首先推荐没有任何改装的chrome浏览器。它具有速度快,纯净无广告、无推送的优点;除此之外,chrome浏览器浏览器支持的插件非常丰富,能够附件很多功能。可玩性很高,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进行自由改装,安装使用的插件,丰富浏览器功能。

如何评价人人网2000万美元被卖身?

不得不说,“ 人人网 ” 在 2018 年的动静真不小。。。就在昨天,人人公司把自己的社交平台相关业务卖!掉!了!

多牛传媒以 6000 万美元并购了人人网社交网络、人人直播等业务,2000 万美元现金加 4000 万美元的多牛股票。

可能不少人不禁唏嘘,这么多年似乎一直默默存活着的人人终于也快 “ 挺不住 ” 了,好像那些关于青春的回忆也都跟着这一卖离我们远去。

不过关于人人,差评君要说的可不只是它的社交平台。

在 2018 年,所有 90 后都成年了,一大波关于自己 18 岁的照片一时间霸屏了朋友圈,勾起了大家的青涩记忆,而人人网当然就是大家争相前往找自己黑历史的地方。。。

人人网也顺势发起了一波以 “ 13 年后重新登陆人人网,你会看到你青春的截止日期 ” 的活动。

你敢信,因为登录下载老照片的用户过多,人人网的服务器还一度宕机了。。。

说到这儿,还得先跟差友们来叙叙人人网曾经的辉煌。

人人网最早不叫人人,叫 “ 校内网 ”,是由现在美团的 CEO 王兴带着他的同学王慧文、赖斌强和唐阳等人创办的。

校内网的创办时间是 2005 年 12 月,距离美国的同类网站 Facebook 创建时间 2004 年 2 月只相差了 1 年多,可见在当时王兴的眼光还不错,早早地就把这个产品带到了中国,并且在之后几年时间越来越火~

王兴也是个学霸,清华毕业生,后来跑去美国书念了一半跑回来创业了

最初校内网功能上和它的名字高度贴合,是专门为大学生做的社交网站,并且限定只有通过校园 IP 地址和大学邮箱( 就是有 .edu 作为后缀的邮箱名 )才能注册。

校内网可以传照片,写日志,留言等等,这些功能一般的社交网络都有,但是不同的是它是实名化的。

差评君当时最大的使用感受是,这种实名制社交网络基本上应验了 “ 六度分隔理论 ” ——

世界上任何互不相识的两人,只需要大约 6 个中间人用类似于 “ 朋友的朋友 ” 这样的关系,就能够建立起联系。

Facebook 在 2016 年发布了一项研究报告,报告指出在他们 15.7 亿注册用户里,平均只需要 3.57 个人就能让两个陌生人建立起联系,正是说的这个 “ 六度分隔理论 ”。

后来,校内网在 2006 年 10 月被千橡互动集团收购了,2 个月后校内网和千橡互动下的 5Q 校园网合并。

王兴之后的负责人许朝军,也是清华毕业

之后校内网为了扩大用户群体,注册时取消了学校 IP 和教育邮箱的条件,涌入了一大波白领和中学生。

在 2009 年下半年,校内网改成了人人网,原因各有说法都有。

不过差评君觉得不管原因是什么,校内网的确不仅仅局限在校内了,改成人人网也没什么不好的~

人人网在当时成为了中国最大的 SNS 社区,大家每天都在上面 PO 新鲜事,贴中二照片,写点日志发发牢骚,偶尔有什么大事也会在上面第一时间传播。

同时人人网也成为了一个内容生产地,总而言之,我感觉好比现在的朋友圈加微博,但要知道它可是 10 年前就这么精彩了。

就这样人人网慢慢得成为了年轻人最受欢迎的社交网站之一。

不过接着,陈一舟接手了人人网,带着它走向巅峰之后,人人又急速跌了下来。

MIT 毕业,也是学霸。。。

为啥人人网后来登上了巅峰呢?

2011 年,人人网在美国上市了。

而且同一年人人网吊打其他 SNS 网站。

但是随后,它就凉了。。。

2011 - 2018 年的人人网百度指数,这个下坡惊不惊人

关于它凉了的原因,有很多说法。

有的人说,因为人人网的内容质量一直不高,网民对此还总结过人人网的热门文章类型不外乎以下:

生活常识化妆技,十二星座小秘密;不看后悔成功录,论文大全雅思题。恋爱金句传送门,男默女泪蛋疼文;读到哪句心痛了?不顶不是中国人。

也有的人说,人人网的关系是基于同学关系的 “ 被动社交 ”,同学关系一旦解除,这种社交也就不被需要了。。。

也有不少人吐槽,人人网越改越烂,被做坏了,比如突如其来的直播功能。。。

17 年,人人网布局直播业务。其实在人人直播的带动,以及一些增新促活的新战略的推动下,人人在 18 年第一个极度财报的确有所增长。

不过,差评君还是认为现在他们的 APP 以视频直播为主打功能的设计,已经不再是以前那个人人网了。。。

网页端还有僵尸用户,甚至有两个连续访问连头像都一模一样,就这样想重燃辉煌,不大可能。

每个访问之间都隔这么久,可见人人现在的活跃度真的不高

除了熟知的社交平台,其他领域人人公司也有做过尝试。

好巧不巧,就在18 年初,一大帮 90 后刚追忆完逝去的青春那阵儿,人人网又搞了个大新闻 —— 元旦刚过,他们推出了区块链代币 RRCoin。

这一波直接搞得人人股价在纽交所暴涨,可见区块链还是非常让人看好的。

不过虽说名义上是区块链代币,但这个 RRCoin 其实更像是游戏虚拟币。

它是给活跃用户或者博主、开发者们的奖励,除了初始区块以外,新的人人币是不能互相购买和交易的,因此不算 ICO。

只是好消息没过多久,人人公司的股价又因为 RRCoin “ 叫停风波 ”,开始了很戏剧性的暴跌。

谁都没想到,看似很有前景的区块链项目竟然这么快就无疾而终凉透了。。。

其实仔细想想,人人网做过好几次转型,布局过挺多领域似乎都不是那么一帆风顺。

15 年,人人网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 —— 二手车市场,并在 17 年初成立人人汽车,业务涉及到二手车零售,维修等领域,今年,人人汽车业务更名为开心汽车。

这项业务虽然陌生艰难,但也算是可以撑起公司大半营收的板块了。而在卖掉社交平台业务之后,汽车业务应该更是挑大梁的角色了。

只是行业竞争激烈不容小觑,什么瓜子、人人车的势头猛烈,开心汽车在这张游戏里开启的可是 hard 模式啊。

在互联网时代,一切都更新得飞快,只有时间才知道答案。

人们看不见未来,只能看看回忆。

人人网会是这样一个地方吗?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