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传修改器,推背图到底是真的预言书?
我是齐桓与晋文,我来回答。
《推背图》作为中华预言第一奇书已经流传了好长时间,好多人初看之后叹为观止,从此言必称“推背”,拜倒在这本书的面前。我才接触此书时也着迷的研究了一段,后来发现书中预言的事件、人物太过于契合,反而让我产生了疑心。对于这本神书的真伪,咱们不妨追根溯源的查一查。
经过一番大海捞针的查证,推背图在正史中根本没有任何记录。在野史中虽有提及,但也只是穿凿附会而已。缺乏正史支撑的推背图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一推就倒,根本经不起查证。推背图假如真的存在,也和《孔子闭房记》一样,也都只是为“某部分人”服务的宣传工具,是为 “某些目的”临时加工出来的赝品。经过了历代好事文人的增删、润色后的推背图已经面目全非,我们现在看到的推背图已经不具备预测未来的能力。现在我就来给推背图的存在降一降温度。我的观点有以下几点:
一、二十四史中没有推背图的蛛丝马迹
推背图相传是唐朝李淳风所做,但在《旧唐书》、《新唐书》中均无记载,甚至放眼二十四史中也找不到任何记录。网上流传最广的金批本同样在明史、清史中找不到。一部神一样的天书竟然在正史中无迹可寻,可信度自然大打折扣。推背图正史中没有,在野史中倒是有几条“痕迹”。一是《桯史·艺祖禁谶书》;二是《宋史·艺文志》(仁寿本《二十六史》);三是明代郎瑛《七修类稿》。三者都是经不起推敲的野史。
首先,《桯史·艺祖禁谶书》写的是宋太祖赵匡胤禁推背图的故事。故事是这样的,五代十国的时候,人们打着推背图的幌子作乱。赵匡胤故意将推背图顺序打乱并修改,并放出多个版本与正版同时流行。人们不辨真假,推背图引起的事端自然就平息了。故事讲完,我们仍然一脸茫然。首先,《艺祖禁谶书》没有提及关于推背图在唐代的任何事,包括推背图的起源、内容和目的,只是给大家讲了一个宋代的故事。其次,《桯史》是南宋的岳珂所写,该文是他个人的见闻笔记,可信度不高。再者,从唐到北宋六百年间均无记载的推背图,为何到南宋时为何突然冒出来了呢?南宋作为一个命途多舛的王朝,会不会同样是利用推背图达到什么政治目的呢?
其次,《宋史·艺文志》是元代脱脱所撰,这本书并非著述,实际上是记载宋代藏书情况及宋代著述情况的史志总目。我在网上没有查到关于艺文志具体的资料,大家有资料的可以交流印证一下(暂且存疑)。
再次,明代郎瑛在《七修类稿》中说:《推背图》,传李淳风作也,予尝于万都宪五溪处见之,杳难明验,因而告曰:“记忆宋禁谶书,犯者日众,(宋)特以此书紊其次而杂书之,传数百本于人间,使传者懵其先后,不复可验,遂为弃之,此或是欤?”五溪曰:“得矣,可以告同类不观可也。”可以看到,郎瑛继续在“炒”《艺祖禁谶书》的“剩饭”,说自己见到这本书,赵匡胤禁书云云。对于所见之书的版本、成因、真伪,没有任何的见解。因此《七修类稿》只是见闻而已,不能作为证据支撑推背图的存在。
综上,《桯史·艺祖禁谶书》和《七修类稿》没有实质性的内容,反倒有捏造事实的嫌疑。
二、 纸质藏书明代以前无任何版本
推背图目前至少有六个版本:①、彩绘明抄本,台湾中央研究院藏;②、明钞本(无图),台湾中央图书馆藏;③、明钞本,芝加哥大学藏;④、清初潘氏八喜楼钞本;⑤、清末石印本,芝加哥大学藏;⑥、流行本(即金圣叹批注版),据称1860年火烧圆明园时由圆明园流出,网络上流传的多为此版本,但此版本没有任何一家图书馆或学术机构收藏。
纸质藏书到了明代才有,从唐朝到明朝前期这一千多年的空档期到底发生了什么?而且明代金批本流传那么广泛,为何自1860年流出到现在连一本纸质版本都没有?
三、金批本的漏洞
服饰漏洞百出
金批本《推背图》共六十象,每象一谶,一颂,一图。60幅图中共出现带人物的图37幅,其中明、清服饰较多。
拿第三象武后称帝这一象来说。下图这头饰明显是清朝的头饰,在唐朝是不可能出现的。李淳风即使穿越了也不可能出现这么明显的错误。
第17象和第21象分别描述的宋朝檀渊之盟和靖康之耻。和宋同时代的金怎么可能出现下图中清朝的顶戴和辫子?类似的错误还有很多,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可以推测,金批本推背图是多次修改的产物,在明代和清代被反复修改的可能性较大。
四、从《孔子闭房记》到《推背图》
意象是可以伪造的,前有陈胜假托“大楚兴,陈胜王”起义,后有董卓借“千里草,何青青”废君,正史和起居注尚能被帝王改写,何况一推背图乎?
举个例子,隋大业三年,有个桓法嗣的道士对王世充说自己能解图谶,就献上《孔子闭房记》,画成一个男人手拿一根竿子驱赶羊,解释說:“隋,是杨(羊)姓。干一就是王字。王在羊后,说明相国您应替代隋做皇帝。”又将《庄子》中的《人间世》、《德充符》二篇献上,桓法嗣解释说:“上篇說“世’,下篇说“充’,这就是相国您的名字,说明您应当恩德覆盖人间,有天子之命。”王世充非常高兴地说:“这是天命。”假如王世充做了皇帝,那《孔子闭房记》不更是神书吗?
网上流传的版本基本都是金批本,也就是说大家所看到的都是炒过的剩饭,真正的原版大家都没有见过。我们所能看到并且解释的历史事实都是别人解释过的,或者是别人希望让我们看到的。解推背图的时候,事件和人物太过契合,感觉就像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一样,反而让伪书露了马脚。
推背图到了现在已经没有任何的研究价值,最多是茶余饭后的谈资。和求道成仙一样,某些东西只是渺茫的虚妄,太执着反而会迷失其中,大家还是早早散了吧。
当代人怎样理解这句话?
我是豫东哥哥,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传统文学中,学而优则仕的含义传统文学中所说的学而优则仕是指一个人在学习过后,有余力了,那么就可以在仕途上发展了,可以去做官了,然后施行仁义之政,实现兼济天下的理想。大家注意,“学而优则仕”中的“优”是通假字,通“悠”,指有余力的意思,不是现在理解的优秀。大家不能从字面意思理解为学习优秀了才可以出来做官,学习优秀和学有余力不是一个概念,学习优秀是知识节点的考核,是从政为官的基础条件之一,并不一定能达到“仕”的要求,比如死读书的人,可能知道的书本知识多,表象优秀,但缺乏从政所要求的灵活多变和左右逢源;学有余力是学到的知识已经达到“仕”的要求,可以施展自己的理念了,学有余力不仅体现在对知识的掌握上,还有个人能力的灵活多变、运用自如。在古人看来,学习是无止境的,所以要不断时习之,不断温故而知新。同时,学习是提升自己的重要手段,也是宣传仁政思想的重要方式。孔夫子有言,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学而优则仕,每一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来学习,而且学习要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标。当代人应该怎样理解“学而优则仕”关于“学”对于当代人来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接受教育时最基本的要求,学到老、活到老是学习时应有的基本态度,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是学成后个人多样性的可供选择的目标。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能忘掉学习,学习也不应该只是书本知识的学习,还应包括德行的修养、能力的提升。关于“优”通过学习,可以变得优秀,但是不要让优秀昙花一现,要让优秀有余力、有生命力。变得优秀后也不要骄傲自满、固步自封、目空一切,殊不知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比你优秀的,大有人在,所以要保持谦逊的态度,继续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见贤思齐、见不贤自省,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要让自己变得学有余力。关于“仕”“仕”是职业规划的一种选择。于当代人而言,“仕”早就不是唯一的选择。我们经过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而后进入社会,社会职业的多样性为我们提供了多样性的岗位。无论为官从政,还是进入国企、事业单位,还是进入私企、自由择业,都为我们未来的生活打开了可供选择的一片天地,每一片天地都大有可为。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不同的人,不同的志向,不同的生活规划,不同的人生目标。但是,无论选择任何职业,都要考虑自己的兴趣、学习水平和能力,要考虑职业岗位和自己的匹配度。同时,不要空有目标,只是高谈阔论,而不付诸行动,通过学习才能脚踏实地,通过学习才能让目标变成现实。总结学而优则仕是古人治学求仕的经验总结,尤其是儒家学子的人生理想和目标。于今人而言,要有活到老、学到老的人生信条和态度,在不违背道义和法律的前提下,学而优后则可以选择做自己喜欢的事,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亲爱的朋友们,你们对“学而优则仕”有什么看法呢?欢迎一起交流
各位大佬能麻烦推荐几本文史类书籍吗?
首先说明一下我不是什么大佬,只是一个爱读书的人。下面根据我的经验,推荐如下中外书籍与朋友们学习共享。
一、中国古代文学
1、《史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传记文学。他全面记述了上古至汉初三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多方面的历史情况,是我国古代历史的伟大总结,史记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和列传共130篇,52万余字。《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87年)字子长,左冯翊夏阳(陕西韩城人)父司马谈学识广博,官拜太史令。司马迁,10岁的时候随父到了长安,从小就读了不少书。后又陪同汉武帝巡守封禅,游览了更多的地方。这些实践活动丰富了司马迁的历史知识和生活经验。后得罪汉武帝。入狱,受宫刑后写出了《史记》。
2、《资治通鉴》是用编年体写的历史,它综合了各朝“纪传体”断代史的成果,把上起战国下至五代长达1360多年的历史,以年月为经,史实为纬,依时代顺序通贯起来叙述。全书294卷。作者司马光(1019年--1086年)北宋史学家。字君实,夏县(山西)涑水乡人。自幼爱读书。尤喜《左氏春秋》学识渊博。神宗熙宁年,官至翰林学士,御史中丞。
3、《全唐诗》全唐诗是清朝初年编修的一部汇集唐朝诗歌的集子,全书共900卷,目录12卷,共收唐、五代诗4.89万首,作者2200多人。在中国还没有一部集子,像全唐诗那样收集这么多的诗歌和作者。最早考虑编撰此书的人是清圣祖玄烨(康熙)。《全唐诗》全面反映了唐代诗歌的繁荣景象。
4、《红楼梦》我国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鲜明政治倾向的长篇小说,全书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中心,描写了贾府由盛到衰的变化,以贾府为代表的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凭借他们政治上的显赫权势,朋比为奸鱼肉人民,多方面的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和丑恶,显示出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作者曹雪芹。(1763年--1764年)。名霑字孟阮,号芹溪,雪芹也是他的号。祖籍辽阳(今属辽宁)满洲正白旗人。其曾祖、祖父、父辈。相继担任了60多年的江宁织造。还担任过两淮巡盐御史。
5、《水浒传》通过宋江起义这段历史故事的叙述,深刻揭露了人民与统治阶级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展现出贫苦农民被迫逼上梁山,拿起武器进行战斗的动人情景,反映了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作者施耐庵(1296年--1370年)进士。 苏北人。
6、《三国演义》形象地展现了汉末黄巾军起义到西晋统一近100年的历史面貌。描写了400多个人物,事件复杂,头绪纷繁,作者以曹操和刘备双方的矛盾为主线,精心剪裁,主次分明,脉络清楚,布局严谨。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等形象。深受人们喜爱,在某些方面成为人民的生活榜样。作者罗贯中(1330年--1400年),元末明初人。
7、《西游记》中国古代著名的长篇神话小说,叙述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故事。以讽刺幽默的笔调,运用浪漫主义手法,使小说充满奇特的幻想,表现了罕见的艺术想象力,对孙悟空这样一个理想化英雄的塑造是中国小说史上的独创。许多人物既有神奇性又有现实感,还有动物的自然属性。是中国人民家喻户晓的古典小说名著。作者吴承恩(1500年--1582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山阳(今江苏淮安)人。“性敏多慧,博及群书。曾任长兴县丞。
二、中国近现代文学
1、《阿Q正传》、《狂人日记》。作者鲁迅(1881年~1936年)文学家。浙江绍兴人。
2、《子夜》、《白杨礼赞》、《风景谈》。作者矛盾(1896--1981),浙江桐乡人。
3、《家》、《春》、《秋》。作者巴金(1904年--2005年)现代作家,原名李芾甘。四川成都人。
4、《雷雨》、《日出》。作者曹禺现代戏剧家。原名万家宝,祖籍湖北潜江。
5、《骆驼祥子》、《茶馆儿》。作者老舍(1899--1966)现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市人。
6、《暴风骤雨》。作者周立波(1908年--1979年)现代作家。原名周少仪,湖南益阳人。
7、《李自成》。作者姚雪垠,(1910年--1999)现代作家。河南邓县人。
8、《回延安》、《雷锋之歌》作者贺敬之(1924年--)现代诗人,剧作家。山东峄县人(今枣庄市)。
9、《谁是最可爱的人》、《战士和祖国》、《前进吧,祖国!》、《年轻人,让你的青春更美丽吧!》、《东方》。 作者 魏巍(1920年--2008年)。现代作家,河南郑州人。
10、《林海雪原》作者曲波(1923年--2015年)。山东蓬莱人。
三、外国文学
A、西欧北欧文学
1、《伊索寓言》作者 古希腊伊索。伊索寓言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在公元前六世纪左右古代希腊曾广泛流传着几百则短小的语言故事。作者通过几百个小故事采用拟人化的写法。许多作品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如《狼和小羊》、《农夫和蛇》等《伊索寓言》在我国流传很广,早在明代就有了中译本,当时的译名叫做《况义》,清代又有了英汉对照本。清末翻译家林纾第一个使用《伊索语言》的译名。
2、《希腊神话》是世界各民族的神话传说中保存的最完整,内容最丰富的。神的故事包括开天辟地神的产生和谱系,以及人类起源等等。马克思说:“《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
3 、《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是中古时期阿拉伯文学中规模宏伟的民间故事集。他曾被人们誉为是世界文学史上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一千零一夜流传极其广远,他从不同时期不同角度反映了人民的思想感情,生活方式,风土人情和社会制度。
4、《仲夏夜之梦》、《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奥赛罗》、《哈姆莱特》、《李尔王》。作者莎士比亚(1564年--1616年)英国人。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剧作家和诗人。一生创作了37部戏剧,两部长诗,154首十四行诗,特别是悲剧和喜剧,是世界文苑中少有的艺术珍品,他塑造的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夏洛克和福斯塔夫等,都已成为世界文学史上著名的艺术典型。
5、《大伟·科波菲尔》、《双城记》、《艰难时世》。作者狄更斯(1812年--1870年)英国人,生于普利茅斯。
6、《伪君子》、《唐·璜》、《吝啬鬼》。作者莫里哀(1622年-1673年),法国人。出生于巴黎。莫里哀一生写过30个剧本被誉为喜剧的创建者。
7、《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93年》。作者雨果(1802--1885》十九世纪法国浪漫主义代表作家。雨果一生出版了26部诗集,12个剧本,21部理论著作,20部小说。
8、《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幻灭》。作者巴尔扎克(1799年--1850年)生于法国图尔市。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
9、《羊脂球》、《项链儿》作者莫泊桑(1850年--1893年)法国人。莫泊桑一生写了中短篇小说300多篇,长篇小说六部,诗集一部,游记三部,被称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法国19世纪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10、《堂吉诃德》作者塞万提斯(1547年--1616年)西班牙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360多年来,堂吉诃德在不同的历史年代,不同的国家都成了脱离实际,枕于幻想,主观主义等一类人物的代名词。
11、《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海的女儿》、《皇帝新装》。作者安徒生(1805年~1875年)。19世纪丹麦著名的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作品有诗歌,戏剧小说,游记等。一生创作了161篇童话和故事。安徒生的童话形象鲜明,故事生动,想象丰富,思想深刻。不仅对孩子有吸引和教育,对成人也有巨大的启示作用。安徒生是19世纪第一个赢得世界声誉的北欧作家。
12、《茶花女》(小仲马)、《基督山伯爵》、《三个火枪手》父子作家大仲马和小仲马。法国作家。
13、《格林童话》作者是德国的雅各布格林(1785年--1863年)和威廉格林(1786年--1895年)他们是兄弟俩。
14、《人民公敌》、《玩偶之家》、《社会支柱》作者易普生。挪威剧作家(1828年~1906年)。一生共写剧本25部。
15、《福尔摩斯探案》作者柯南道尔(1859年--1930年),英国人。《福尔摩斯探案》是推理侦探小说。
B、俄罗斯东欧文学
1、《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作者列夫·托尔斯泰(1828年~1910年)。俄国人,生于雅斯纳亚伯兰纳。19世纪后半期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世界上几乎无人能与之比美的伟大作家。托尔斯泰全集共90卷,约1000万字,囊括了19世纪以前人类创造的一切文学题材,其创作数量之多,体裁之丰富,是文学史上所罕见的。是19世纪俄国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2、《变色龙》、《小公务员之死》、《套中人》作者契诃夫(1860年--1904年)俄国人。契诃夫一生共写了470多篇中短篇小说和十几个剧本。他的短篇小说简练,朴素,深沉,含蓄,客观和抒情相结合。题材没有离奇曲折的情节,真实自然含而不露,发人深思。契诃夫作品中的笑,辛辣的笑,一直带着鞭子的笑,形成了他幽默讽刺的独特风格。
3、《死魂灵》、《钦差大臣》、作者果戈里(1809年--1852年)俄国人。果戈里的代表作主要是讽刺喜剧《钦差大臣》和长篇小说《死魂灵》。《钦差大臣》成为俄国现实主义戏剧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4、《猎人笔记》作者图格涅夫,俄国人。屠格涅夫一生中的主要成就是6部中篇小说即:《罗亭》、《贵族之家》、《前夜》、《父与子》、《烟》、《处女地》。
5、《母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作者高尔基(1868年--1936年)苏联文学奠基人。
6、《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年--1936年)。生于乌克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生动地描写了主人公,保尔·柯察金从一个普通工人子弟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者的光辉历程,再现了俄国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到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历史画面。
7、《静静的顿河》作者肖洛霍夫(1905年--1984年)前苏联人。
C、美洲文学
1、《百年孤独》作者马尔克斯1928年--2014年)哥伦比亚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2、《永别了武器》、《老人与海》作者海明威(1899年--1961年)美国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3、《竞选州长》、《百万英镑》、《汤姆索菲亚历险记》作者马克吐温(1835年到1910年)美国人。19世纪后半期美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杭州许某杀人碎尸后已处理的如此细致?
警察破案的时候,都是从最大的疑点出发,然后如蚕茧抽丝一样,一步一步的接近事实真相。别说警察,就是女士失踪被披露之后,很多网友纷纷化身柯南,对案情也进行了细致分析案子,推断出许某某就是杀人凶手。
警方是如何怀疑到许某某身上的呢?其实这个案子从一开始疑点重重。
一、“大活人”莫名失踪,监控中竟没有来女士的去向
许某某报案时称,自己两次注意到妻子的去向,12点半的时候见过妻子熟睡,早晨5点半醒来,妻子就不见了。
在许某某居住的小区,外面有数个监控摄像头,监控有来女士最后和女儿出现在监控中的细节。警方反复观看完6000个小时的监控,没有来女士12点半到5点之间的身影。
一个大活人,这种莫名的失踪,必然引起警方怀疑,而警方第一个推断,就是来女士没有离开小区,这是疑点之一。
二、许某某说话,太过镇定,不像一个丈夫
监控看不到来女士离开小区,许某某就说,妻子出门只穿了一件睡衣,不可能一个人出去,这句话的目的就是想把警方的目光,吸引到小区的内部,导致警方在小区内部挖地三尺寻找。
警方对小区6栋房子、1万多平米的阴暗角落和网管通道,进行了4次地毯式搜查,对1075户人家进行了走访排查。
许某某面对媒体的采访,神色自若,丝毫不担心妻子失踪,还说找不到就算了,许某某的表现没有担忧和紧张,不像来女士的丈夫,反而向个局外人,就不得不让人怀疑,夫妻之间有矛盾。
三、许某某和来女士之间,感情有问题,成为凶杀案的诱因
许某某因为炒股,输了钱,找来女士借钱遭到拒绝,来女士名下有两处拆迁房,许某某找他借房,又被拒绝。加上二人原本是二婚,感情基础不牢,三四年前,来女士就曾有过离婚打算。家庭纠纷,导致的凶杀案,不在少数。
四、警方暗中监控,技术手段,让凶犯无处可逃
几天都无法找到来女士的踪影,警方基本断定来女士死亡的可能性很大了,下一步侦查的关键,就是找到来女士的尸体。
来女士失踪或者被杀害,作为丈夫的许某某,必然是最大的嫌疑人,之前19天都没有对许某某采取行动,但必然是监视许某某的一举一动,甚至是一句话、一个眼神。
实际上,在过去的十几天里,警察还是捕捉到了许某某反常举动,最终在化粪池找到来女士的人体组织,让案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尽管许某某杀害来女士后,表现得很镇定,但是在专业的警察面前,还是略逊一筹,所谓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许某某伪装得再好,终究还是逃不过法眼,等待他的必将是法律的严惩。
你认为有哪些令人惊奇的事?
史上最悲惨皇帝,遇刺拒绝护驾,执意单挑刺客结果遭反杀
说起刺杀一国之君,这可能是世界上最困难的事情之一了,先不说皇帝住的地方一般人进不去,就算能进皇宫,面对皇帝身边的无数护卫,只怕还没到目标面前自己就先挂了。
一般来说,只要君主自己小心谨慎一些,基本没有刺客能要了他的命,历史上真正被刺杀的君王并不多,但要说最悲惨的,无疑是塞尔柱帝国的第二位苏丹阿尔斯兰。
而和其他君主最大的不同在于,阿尔斯兰是自己把自己作死的。
阿尔斯兰全名哈桑·本·阿尔普·阿尔斯兰,他是塞尔柱帝国的第二位苏丹,当时的塞尔柱帝国非常强大,其领土在鼎盛时期囊括了整个伊朗、伊拉克和高加索等地区。
而阿尔斯兰也不是一个无能之辈,相反的,作为一个强大帝国的第二任君主,他英勇善战,有着非常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才能。
他在公元1064年即位为皇帝,此后带领塞尔柱人对开不断扩张,就连当时的东罗马帝国都不是他的对手。
但是不得不说,阿尔斯兰终究不是神,连续的胜利确实让他有点膨胀了,他开始觉得自己是无敌。
在击溃东罗马帝国之后,他开始进军准备征服盘踞于小亚细亚西部的罗姆苏丹国。
双方在奥克索斯河展开了一场激战,最终阿尔斯兰凭借着自己出色的军事才能大败对手,并且还俘虏了他们的主将优素夫。
实际上在被阿尔斯兰击败之后,优素夫是准备投降的,因为此前阿尔兰斯在打败东罗马帝国时,也曾俘虏了他们的主将罗曼努斯四世。
但阿尔斯兰并没有伤害罗曼努斯四世,反而还释放了他,并且派一支军队护送他回国。
或许是看到了罗曼努斯四世受到的待遇,优素夫觉得自己投降后,阿尔斯兰也会善待自己,但没想到这次阿尔兰斯却下令要以酷刑处死优素夫。
这下优素夫不干了,这剧本不太对啊!俗话说兔子急了也咬人,何况是优素夫这样的悍将,只见他突然挣脱了枷锁,并从怀中掏出一把匕首,想要和阿尔斯兰同归于尽。
而这时阿尔兰斯的士兵见状也是一窝蜂围了上去,纷纷拔出弯刀护卫在君王面前,原本阿尔斯兰只要一声令下,他的部下就能立刻把优素夫剁成肉酱。
但阿尔斯兰偏不,他要秀一下操作,说他自信也好,膨胀也好,总之他大手一挥让其他人退下,表示要自己亲自解决优素夫。
面对冲过来的优素夫,阿尔兰斯镇定自若地援弓搭箭瞄准向他冲来的优素夫。原本以他的射术,可以轻易射杀对手的。
但这一次他出现了失误,他不小心踩到了一颗石子,导致脚下一滑,射出去的箭没能击中优素夫,而就在这时,优素夫已经来到了他的身前。
众目睽睽之下,优素夫的匕首刺进了阿尔斯兰的胸膛,士兵们都惊呆了,等他们回过神来,连忙冲上去将优素夫剁成肉酱。
但他们国王此时也倒在了血泊之中,四天之后,这位天之骄子以这种极其憋屈的方式结束了他的一生。
后来史学家们说,如果阿尔斯兰不是因为虚荣心和刚愎自用丢了性命,可能会创造出亚历山大大帝那样的功绩。
但是现在,他却成为了一个反面教材,时刻提醒着人们,做人做事千万不要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