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行加速器下载,经济学量子力学相对论等适用吗?
五行:水木火土金;古智人之所以思维超前,在于不僵化地认死理;始终无法理解五行概念的一些今人,就在于思维固化,只见水木火土金之实,看不到五行背后更广的联想意义,思绪太窄。
五行概念可实可虚,针对不同对象,可产生不同联系,生成不同思维;树有水而繁茂,此为水生木;火遇水则灭,此为水克火;这是思从实;有的人待人温暖,我们会说此人有火一般的热情;意志如磐石,我们会联想到金的坚挺;这是思从虚。而联想到的虚实,则是古人所言之“象”,万象归属,皆可以五行进行概括;热火朝天的景象,若火;升腾明亮,亦如火;冷若冰霜,若水;渗入滋润,亦若水;包纳宽容,若土;含辛茹苦,亦若土;熔炼收敛,若金……,五行属性可衍生出形形色色之万象,能解释所有万物万事;只要想得到,五行就能对应作出解释,万变不离其宗,就是离不开五行的特性,可以说这是古人观察天地万物得出的物性总括;可以说,没有比五行更恰当之物可取代之。
因此,五行不是单纯的五种物质,而是以之为代表的五种基本特质属性,五行只是物性的一种概括的典型代表,并不神秘,既可指代实物,也可指代虚象;万物之关系无不集中在五行生克关系上,即扶与抑的关系。扶与抑、生与克是两种对立相反的矛盾关系,这种矛盾关系是万物万事皆有的正负关系;肯定即生即扶,否定即克即抑;五行之每一行皆有这种矛盾关系。这种矛盾关系,以阴阳来表示,阳象征积极的、光明的、动态的、有活力的意义;阴象征消极的、阴暗的、静止的、衰亡的意义;可见阴阳五行能概括解释世事现象,表现出了古贤们智慧何等不凡;难道经济学、电子力学、相对论等能脱离五行的属性吗?能没有正负两面的对立吗?当然,古代传统文化于此的介绍不过冰山一角,肤浅之表;意义在于,其博大精深不仅体现在适应于古代,亦适应于当今现代;所以,中国传统文化的超前性尽可发掘;靠讥讽贬低只能是愚昧的反映,不伤阴阳五行半丝毫毛!
甘肃的哪个城市最有发展前途?
看有人回是天水,我才特地回一下,反驳下,哈哈。金张掖(发展潜力大,是河西走廊的十字路口,是通往控制新疆的蜂腰),银武威,有这二个地方,怎么也轮不到天水,虽然这个城市的名字确实好听。(天水战略地位实在不如张掖)
所以我个人觉得是酒泉,武威,张掖,张掖武威扼守河西走廊,西出阳关无故人无故人发展个啥?开玩笑…另外天水哪有临夏好?临夏中华小麦+发展宗教旅游啊,天水发展什么呢?(天水在经济上已经并入天水宝鸡经济区了,而庆阳靠的是石油,属于资源型的,一旦枯竭就会衰落)
历史上天水的作用是控制川,蜀道,三国诸葛亮六出祁山,首先争夺的就是天水。(现在的四川:来!你甘肃来控制我试试?加个陕西一起来!)
张掖是十字路口,是因为西有通往青海西藏的扁都口,东走通往蒙古的口岸;张掖的山丹又是河西走廊的最窄处,最窄处只有四五公里,张掖的自然环境是河西走廊最好的。没有重工业,是中国最大的种子基地,拒绝转基因。
甘肃很长,南北二千多公里,东西很窄,历史上就是一个民族迁移大通道,中亚西亚人种都有。现在被国务院定为“华夏文明传承区”,敦煌为桥头堡,但敦煌地理位置偏僻,战略地位不如张掖。(但敦煌文化价值大,莫高窟)
新疆是伊斯兰文化区,青海是藏文化区,内蒙和蒙古是蒙文化区,所以国家必须在这三个不同文化区中树立一个汉文化区,也就是华夏文明!从战略层面考量,如果甘肃失去汉文化的存在,那么新疆青海内蒙就很难再有效控制。(光靠武力和军队是不行的)
这就是为何要有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区”的作用,为何不叫“中华文明”而叫“华夏文明”?因为“中华文明”是多民族多元文化的集合,“华夏文明”则就是汉文化的专属。(文明的均衡制约)
兰州为什么能成为二线城市?
这里所说的是商业魅力城市,2017年2018年兰州均划在二线城市。这个划分主要是经济领域的,GDP、交通枢纽、物流集散占重要权重。兰州GDP多被诟病,但铁路、公路全国十大枢纽,全国第二大航空管制区,第九大物流集散中心是实实在在的。
在国家定义上,兰州是西北地区各民族交流中心,西北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稳藏固疆核心城市,维护国土安全的特殊功能区,西北重要的政治、军事战略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西北区域中心城市。这些远高于商业魅力城市定位。甘肃省有三十六个民族,是多民族共生区,中华文明传承区。地处西北五省共生区,居中而控,座中六联。在西北历史进程中具有重大贡献。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兰州给予高度重视和关怀。西北铁路局--兰州铁路局。西北军区--兰州军区。这些说明兰州在国家领导集体心中的位置。兰州在清政府建设陕甘总督时,走上西北政治、军事、交通中心地位。前几天刚好写了清朝西北五省区进程拿来用用!首先,西北战略西进,政治、军事中心由关中前进到河湟地带,为实现战略意图,西北由陕甘分成陕西省和甘肃省。清,总结历史,认为西北的战略核心在河湟地区。西宁,海藏锁钥,唐蕃古道咽喉,西北稳定吐蕃的重镇。
银川,西靠贺兰山,依托黄河,阴山天险,后套重镇,蒙回脏腑之地。兰州,西控黄河、湟水、庄浪河河谷及河西走廊,控藏疆之咽喉,北依托黄河,蒙古高原、大漠遥控蒙古;东出鄂尔多斯台地、黄土高原进入太原;东南沿陇山山谷、渭河河谷联系关中;南下可通过汉江进汉中而出襄阳;沿嘉陵江、岷江直通巴蜀,座中而六联;河湟战略核心地位优势明显。西宁、银川为左右翼。
但兰州关塞集中度高,险要有余而繁华不足,需要加快兰州经济、社会特殊增长。条件成熟后,西北政治、军事中心由关中西安,西迁到河湟地带,开始建设西宁--兰州--银川中心,陕甘总督府西迁兰州。河湟、河西走廊对西北战略之重要,关系西北稳定,甚至国土安全。这个区域非常脆弱,这个区域不能强大,威胁就一直存在。
失河湟将使藏疆蒙回一体,其中任何一家独大后必然向南环形进攻,战乱不休。第二步,固疆。为了加强新疆地区统治,繁荣、稳定西域,进而向西拓展,甘肃省培养甘肃新疆省。待甘肃新疆省能自立了,建立新疆省。西北分为三个省。新疆的繁荣、稳定是西进战略的重要环节,谋大州必须经略新疆,伊犁成为重要的开拓重镇。使用同样模式培养地区政权的还有福建台湾省。第三步,稳藏。陕甘总督入兰,逐步培养西宁,由西宁代理现青海各项政务。西宁逐步发展成为青海政治、军事、文化、经济中心。甘肃省培养、抚植西宁,建立青海省,藏形成两个大的行政区,在稳定西藏做出巨大贡献!甘肃省同时保留甘南藏区自治州,保留随时挺进玉树、昌都地区之便利。在文化上始终支持甘肃甘南夏河拉卜楞寺在藏的学术地位。
高度重视藏纳入中华之见证,历史重要见证文物,武威白塔寺的保护!
甘肃省分为三省。西宁,海藏锁钥,战略地位非常重要。青海省在维护国土安全和全国环境安全方面据有重要特殊功能!强化对蒙战略通道额济纳和后套地区的政治、军事、交通。着力培养额济纳为前进蒙政治中心乌里雅苏合通道的重要支点地位,培养银川在后套的政治中心地位,宁夏(今宁夏及蒙西部)省成立,甘肃到此一分为四。建国后,宁夏重新划归甘肃及再次成立宁夏自治区,蒙西划归内蒙是后话。在对回族问题上,甘肃省无论从清、民国还是现在,始终支持中国”小麦加”甘肃省临夏自治州在中国回族圣地地位。始终保留平凉、庆阳联系关中,遥指正太线到太原的便利。始终保留甘肃与外蒙地界直接相连的通道便利。甘肃省在近代为西北地区各族繁荣、稳定、文化交流,西北国土安全等方面做出巨大贡献。历史也同时证明,战略核心西移到河湟所作出的成就。甘肃省行政区域虽然被严重分割,但青疆宁得到稳定,已经成长为西北各区域稳定的重要支撑。甘肃省始终撑控西北的几大战略要地和交通要塞。其在西北五省居中而控,座中六联的战略核心地位,不仅仅在政治、军事、交通、水利上。这就是西北战略西进,一省分五省(包括蒙西)的历史过程。原因历史进程已经给出答案!经济不是重要的依据,当战略需要时,会在短时间高速推进,上世纪兰州发展速度就是实例。但历史文化,地理战略位置不是随便可以改变的。
科学就是正确的吗?
显然,科学是什么,大家的认知还是一片乱象,不要说中国人不明白,产生科学的西方也没有共识。中国人是因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所指引才开始学习科学的,当然就更容易糊涂了。
今天虽然不再用洋务运动时的老观念看待科学了,但又被“学以致用”的更古老观念所影响,把技术当做了科学,把一大堆工程师当做了科学家(顺便说一句,好多人问诺贝尔奖为什么不给中国工程师们?这是因为最主要的诺贝尔奖主要是给科学家的,工程师能够获得的不是很多,比如屠呦呦先生)。
我们的“科学”就是要立刻就能用,一般而言叫做“实用技术”更合适,这是工程师的工作,是利用科学理论的,不是发明科学理论的。比如基因工程,“基因学说”才是科学,把基因学说用于实践的就是技术。
科学研究的是直观世界当中的现象,这些现象又可以叫做物质信息,所谓科学理论,就是把这些信息用某种逻辑自洽与它洽的方式排列在一个序列里,得以量化表达出来。
说的太抽象,大家不好理解,举例说明容易理解。我喜欢用地球的例子。
古人看到在地面上树立物体可以不倒,看到太阳月亮从东到西周而复始,于是发明了一个“天圆地方”的说法,从而表达出天地信息的定性解释。当时,天地日月星辰的信息是很少的,天圆地方说把这些信息都包括在其中,逻辑通顺,没有不合理之处,这就是逻辑自洽。后来出现了海船,远远先望见船帆再看到船身。这就是不它洽了,也就是说,虽然不是这个理论的内容,但与该理论不相容,用该理论无法解释不它洽的内容,于是这个理论就不再正确了。后来亚里士多德认定月亮的遮蔽线呈现为弧形,一定是地球挡住了太阳光的原因,“地球”概念出现。直到托勒密发明“地心说”,把地球摆在宇宙中心,日月金木水火土各星围绕地球旋转,并能计算出行星轨道与变化的位置,人类第一次有了相对科学的理论。说是相对科学,是因为当时仍然不它洽,没有牛顿的万有引力学说,大地是个球,而且还不停地转,那为什么感觉不到呢?地球下面的人怎么不向天上飞呢?
为什么说牛顿是世界上第一伟大科学家?就是因为他的理论,第一次做到了自洽与它洽的量化表达一切物质信息。但是,牛顿同样遇到了那个老问题——信息增量。当微观世界信息出现后,牛顿定律又发生了与天圆地方说同样的困惑,在微观世界里,牛顿的万有引力学说,开始遇到难原其说的问题,也就是说,又不能它洽了。
科学理论不是反映真理的学问,这已经被多数人所接受。可由于科学理论可以重复证明,虽然实验与理论无法百分之百的符合,但仍然在认可程度内。所以大家都接受另一种说法——科学探索是对真理地无限逼近。
关于这一点,有人举例说,一条终生生活在鱼缸中的鱼,一定坚信它所看到的一切,一定坚信世界就是这样的。那么我们人呢?又怎么证明我们不是生活在“鱼缸中”?
我说的“鱼缸”就是指人类的感知禁锢!我们人类只有一套感觉器官,这套感觉器官的感知方式永远不变,哪怕今天我们知道“光的颜色只是波长不同而已”,但你看到的红色所有人都看成红色,这一点没有区别。没有比较的一套感知,我们凭什么知道是真实的,还是不真实的?要知道一条线画的直不直需要用尺子量一下,人类找不到比较自己感知结果真或非真的“尺子”,我们又如何说科学在逼近真理呢?
显然,说“科学探索是对真理地逼近”,是不能成立的!科学与真理毫无关系!
问题又来了,如果说科学无关真理,那么为什么可以重复实验证明呢?鱼缸里的鱼每一次摆尾都能让自己快速运动,每一次看到小物体张嘴一吃就是食物,不论重复多少次都不会改变。所以,实验证明与真实也是没有关系的。
如果说,实验证明也不能说科学与真实有关系,那么实验或经验观察还有什么意义呢?总不能说每一个科学理论都是对的吧?这就需要加入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提出的新名词——广义逻辑。
所谓广义逻辑,就是指用数理逻辑整理的物质信息,在直观世界中也必须经验观察到。
比如,空气动力学说中,上升力大于自身重量时,物体就应该可以飞起来。这是有公式可以计算的,那么在直观经验里,就必须可以观察到。当飞鸟、昆虫、飞机、直升机都证明与理论相符合,该理论就达到了广义逻辑的通洽。也就是说,所谓科学实验或经验观察,就是要证明理论是否达到了广义逻辑的通洽。如果达到了,则该理论是正确阶段,如果达不到,则属于错误理论。
好了,总结一下科学理论的正确条件:
①理论自洽,也就是理论自身没有内在矛盾;
②理论与该理论不能否证的其它理论达到它洽,如物理学新理论不能与物理、化学、生物学理论相违背,除非你能证明它们错了;
③理论达到广义逻辑通洽,也就是理论量化的物质信息,可以经验观察到。
做到如上三条,你的理论就是正确阶段,有一条达不到,则不能说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