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美店庆,石家庄北国电器和苏宁电器哪个更便宜?
现在石家庄的电器店主要是苏宁电器,国美电器,还有本地的北国电器,要比较便宜,一是看店庆促销二是看新店开业,这时候有主打的促销品,一般会比其他店要便宜一些,同时可以多关注这些店铺的网店,不定时也有一些大力度的促销或者是折扣或者是优惠劵可以使用,像五一,十一,圣诞,元旦这些节日一般都会有一些促销活动,再一个购买的时候应该多问,有很多电器不仅促销降价,而且还有赠品,这些赠品如果你不去问一般促销员不会给你说。
最后就是放大招啦,一般苏宁这样大的连锁店,会有保价活动,也就是说你买了电器之后,30天之内如果发现同款电器降价了,你可以要求退还差价的。但是前提最好和销售员确定一下。最后希望你能够买到自己满意的电器。
大连元旦上国美和苏宁去买手机便宜吗?
有保证的。苏宁国美都是大商城,进货渠道正规,现在是元旦,商城搞活动,折后价是有可能比网上便宜的。现在互联网发达,很多人选择网上购物,实体店为了存活下去,也是必要搞一些活动增加客流量的,有时候实体店打折力度大,价格比网上还低很多。我现在是碰上节假日、店庆周年都会去逛逛,如果实体店和网上价格相差不大,我都会在实体店买,毕竟我在实体店买的能检查质量,触碰过,有一定的体验感。
怎么看待今年的618各电商比价?
怎样看待今年的618各电商比价,这两年经济不好,怎么比价成交肯定没去年的高,这个不用怀疑。反正我是不会去促销日,购物节买东西的,本身自己也是一个电商的商家,这里面的内幕我也是比较清楚。其实做为商家的我,说心里话,其实蛮反感这种的节日。为了平台促销还赚人气获得名声行为,却把别人累的半死。接连 几个月没生意全部累积到这几天来做,真的没意思。
现在我来揭露下为什么不要在这些活动中买东西,其实商家为了参加这个活动,提前2个月就已经在做准备,本来平时50元的东西,涨价到100-200不等,为什么呢?因为电商利润就已经很低了,到时候打折亏不起,那怎么办只能,同一个商品上新品,标高价,到时候到了活动的时候,再打折,这时候肯定50元您是买不到了,为什么呢?因为这个商品没销量没评价是报不上活动的,报不上活动,你就没有多少访客,也就等于没生意。最后报活动商品必须打折出售,怎么办呢,所以刷销量搞评价,,一连几个月就是这样干下去,那么这些费用怎么办呢?强加到消费者头上去,平时50元的东西,经过这么一搞,成本上升了太多,这些费用就要加上去,不仅加这些上去,平时的话没生意没怎么赚钱,活动期间是发财日,捡钱日,那就多( ̄︶ ̄)↗ 涨些价格,补补。
所以说比价没什么比的,大商家都是开了很多家店的,比来比去,比不出什么。
其实我一直呼吁电商应该要好好管管,电商应该创新产品,研究便利,把质量做好。鄙视打价格战,这种把别人打死,自己也活不好的行为其实是在害自己。尤其是对某云相当反感,早年说批发市场的 商家利润太高,又说干掉这个那个的,把别人都搞得没饭吃了,阿里的商家也最后也没饭吃,商家也是消费者,他们没钱也就不消费,商家也赚不到钱,最后阿里也可以去领盒饭了。其实我是比较认同京东的模式,可能很多人一下会说:你是京东的吧?我只想说:(我不是)。其实商家要有合理的利润,才是对的,才是健康的经济环境。经济好比链条,断了一节就不能正常工作了!也就是现在的,各个行业难做的原因。为什么传统零售转型做电商很困难?
新零售创业如何看懂未来趋势?线上从做场景电商开始
最近在看一本书《场景革命》,讲到重构人与商业的连接,场景开始成为新的流量入口,场景在商业中应用的价值逐渐开始掀起一场“革命”。其实场景营销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而是作为新零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消费群体,从零售到电商到 O2O 再到新零售,不知不觉“革命”已经开始了。
在我看来,新零售有两大趋势。纵向趋势消费升级和横向趋势场景营销。消费升级是从技术创新的角度去思考零售演变的方向,无论是大数据,人工智能包括现在的无人技术都属于这样的范畴;场景营销又分线上和线下,本文主要讲的是线上场景营销即“场景电商”。
“场景电商”顾名思义是基于原有生活场景展开的线上交易平台,和传统电商最大的区别在于将社交、生活、文化、内容等多方面的因素融入电商交易的过程中,商家之间的竞争不再是以商品为导向,而是以人为导向,构建创意生活场景引导消费者产生联想,也就是用内容创造流量。
消费升级也好,场景营销也罢,其背后最大的驱动力在于新兴90后,00后这一批消费群体的兴起,物美价廉的消费价值观已经不完全适应这一批消费者,新颖时尚开始成为他们选择商品的决策因素,因为成长的环境不一样,于是 KOL(关键意见领袖)在消费者决策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新兴消费群体接受新事物的学习速度很快,所以光有 KOL 还不够,持续的创意输出,打造多样化主题的消费场景才能够将消费者转化成你的粉丝,每一次引导消费的过程都是企业文化和品牌价值输出的过程,经过长时间的“软磨硬泡”,消费者对企业的固有认知就形成了。
现在传统电商最大的问题在于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不高,究其原因是影响消费者决策的因素太多了。商品信息太多造成无法形成系统性的消费认知,现在的年轻人网购随随便便就是几个小时,更有甚者花了一天时间逛天猫淘宝也没找到自己想要的商品,最后陷入了选择综合症。
新零售其实是后 O2O 时代一个质的飞跃,传统电商依靠廉价竞争,刷单买量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消费者与商家的交集从单一化变成了多元化,这是什么意思呢?举个例子,过去人们消费把商品作为独立的个体,如果我营造一个“家”主题的场景联想,那么消费者可能会考虑挑选商品组合。
所以,新零售的出现不是偶然,而是科技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催生新的消费方式,就好像有了互联网就产生了电商,有了移动支付就会有 O2O 一样的道理。随着零售黑科技不断出现,场景链接和支付变得愈发简单,将场景的概念植入到商品中间,消费者对商品的认知和印象会更深刻。
那么,场景电商趋势下的创业者该怎么玩儿?
- 1 -产品植入多元化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上班族在闲暇之中到咖啡厅体验生活,过去我们把目光都聚焦在了咖啡本身,而忽略了整个场景的布置。其实咖啡的座椅,杯子这些都是产品,为什么不考虑将家居,杂志甚至是花瓶,彩绘这些产品也植入当中呢,消费者舒适的体验不仅是产品本身也包括环境的依托。
于是又回到了故事开头的中心:场景即产品。咖啡厅,书店,茶茗,公园等场合包括商铺,门店这些生活化的场景都可以是产品。去书店不一定是买书,书架、沙发都可以是潜在购买的商品,曾经有朋友去家私城买家具,后来在一家门店看到一棵非常漂亮的富贵竹,回家买了一模一样的,谁能想到呢?
- 2 -产品场景主题化
将形形色色的商品互相组合,通过主题的形式展示出来,消费者可以在体验中享受购买的乐趣,前段时间海尔以“生活”为主题展开营销活动,整合了各个商家优质的商品进行统一协调,不同品牌的家电,冰箱,橱柜经过设计师的搭配,消费者得到了感官上的视觉享受,极大地刺激了购买欲望。
当然,这还只是场景营销的一个缩影,未来随着AR技术的不断升级,场景不仅可以在线下体验,也可以在线上产生虚实结合的效果,也就是说,足不出户我也可以有亲临其境体验商品的感觉,如果真到了那一天,零售线上线下也就无所谓了,一切的商品都是场景的数据而已,你期待吗?
但是同品牌同规格在网上却二三十元一箱?
我前年的时候做过一段时间的社区团购,因为需要采购各种食品,而且也必须要跟网上比价后才能好定价。所以对于这个问题来说一说我的看法:
为什么一些实体店一箱牛奶卖五六十元,但是同品牌同规格的网上却二三十元一箱?一,先看实体店的销售方式
现在凡是大的品牌奶企,基本在各地都会有独家代理的经销商。经销商从总部拿货,然后负责本地区的销售。大型超市进店销售是需要教进店费的,并且按销售额来扣点。这就是为什么商场和超市里的收银员是商场和超市自己雇的,而销售人员却都是厂家或经销商雇的原因。如果一个商家在商场或超市里,连续几个月达不到商场或超市规定的销售额,那么这个商家就会被请离。因为商场在你身上挣不到钱。代理商除了要承担自己雇员卖货的工资,以及超市或商场规定的进店费以外。还要根据商场的规定,不定时的做出一些优惠。比如:店庆、节假日促销等。二,电商的销售方式电商销售至少人工成本没有实体店那么多,不过物流费用也是很高。电商也没有人来扣点,自然销售利润会高一些,这个定价可以低一些,但是也不可能比实体店低的太离谱。否则总部没法向各地代理商交代,并且奶制品现在主要还是线下销售的多。三,同品牌的奶也有区别现在牛奶的企业可以说是几家“独大”,他们在主要的奶源地都设有加工厂。牛奶因为奶牛的品种、挤奶的方式、饲养奶牛的方式不同,牛奶的质量和价钱也会有不同。那么网上同一品牌,同一分量的牛奶,生产厂家是不是一个地方?采用的奶源是不是一样的?这些都是造成牛奶价格不同的原因。还有可能就是不知名的奶企,在线下销售不利,只能主攻网上销售。那么这些小众的品牌,也有可能出现线下比线上贵很多的情况。牛奶现在做为快消品,销量是比较大。如果是知名连锁的大型实体店,因为他们的销量特别高,所以是厂家不可缺少的销售渠道。这些商家卖的牛奶经常会出现买一送一的捆绑销售。给我感觉比网上还要便宜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