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粉最新事件遭曝光,爱婴坊事件会导致国产奶粉再次信誉崩塌吗?
首先解释一下来龙去脉:近日湖南郴州永兴县多名患者家长发现自己孩子身体出现湿疹,体重严重下降,头骨畸形酷似“大头娃娃”,还有不停拍头等异常情况。之后经医生诊断,这些患儿被确诊为“佝偻病”,且都食用了一款名为“倍氨敏”的固体饮料。
回溯整个事件:
1.家长发现孩子有奶粉不耐症!
2.商家推荐“倍氨敏”固体饮料。但在推荐过程中,说是奶粉!
3.孩子喝了饮料以后,出现发育迟缓等症状!
4.最后发现得这个病的都是服用了“倍氨敏”所致!
这是就是事件全部的真相!
1.中国奶粉有没有问题!答案是:没有!
经过“三鹿”事件以后,国家对奶粉查的非常严格。可以说中国奶粉质量已经是世界数一数二。当然普通人接受还有一个时间问题!
而这次出现问题的“奶粉”,它不是奶粉,而是固体饮料。
2.是不是固体饮料有质量问题。答案:不是!这个饮料从质量上来讲也应该没有任何问题!
3.问题是什么?这次的问题就是:导购以固体饮料充当奶粉销售。
那么导购为什么这么说?很多人把她说的话,往商家牵。我想应该是不可能的。商家应该没有要求导购这么说!要知道这次出事的就是一个销售点。而不是整个销售渠道!也就是说,是这个销售点的导购利令智昏,欺骗的宝妈!
综上所述:这次事件其实很清晰。这罐固体饮料300多一罐,而据说每罐返款60元。心急如焚的家长因为孩子的奶粉不耐症,被导购忽悠购买了这种固体饮料!而且我估计前期效果非常好!孩子喝了以后对“奶粉”没有任何不良反应。导购也以为只有几个月而已,没有什么大事。谁知道,很多孩子吃了长达两年。普通孩子一年以后就开始吃辅食,这就是导购的侥幸心理。结果导致孩子的营养不良!
所以除非有人故意带节奏。如外国奶粉批发商,代理机构故意混淆视听!这件事不会对中国奶粉有任何影响!
这件事,错就错在那个销售点的人。但不得不提醒一下宝妈们:仔细看配方,买符合大众人食用的奶粉,三个月换一次奶粉。一年以后必须吃辅食,那种越晚吃辅食越好的论调,绝对是错的!
最后补充一点可以打死带节奏者:这货是法国进口的,不是国产的!
假奶粉导致湖南又出现大头娃娃?
倍氨敏成分表
纽康特奶粉成分表
首先,纠正一个观念。
假奶粉的主角“倍氨敏”并没有含有毒物质,至少从产品包装成分表上看,这些成分都是允许添加的,但含有过量的物质。
“倍氨敏”的烟酸/钠/铁含量分别高于特配国标限值要求的54%、42%、33%,维生素D含量则低于特配国标要求的60%。
烟酸摄入过量会引发皮肤红肿、恶心呕吐等,铁摄入过量会导致铁中毒,钠摄入过量会出现乏力、头痛甚至昏迷等。
维生素D含量不足,则可能会导致婴幼儿的钙吸收障碍,缺钙,骨骼发育迟缓、方颅(大头)、肋骨串珠等病征,也就是佝偻病,缺钙可能也可能会导致湿疹。
这些情况和此次事件中,几个宝宝出现的症状是比较相似的。
对比“倍氨敏”和真正的奶粉,就可以看出:
“倍氨敏”缺乏维生素K1/生物素/钾/铜/镁/锰/碘/氯/硒等多种特配国标要求的必需营养素,而且未添加胆碱/DHA/牛磺酸等任何可选择性成分。
雀巢蔼儿舒则含有国标要求的所有必需成分,并额外添加了7种可选择性成分。
缺乏诸多的矿物质和维生素,则如果婴幼儿长时间把“倍氨敏”做为主要甚至唯一的营养来源,将会导致营养不良。
雀巢蔼儿舒的所有营养素含量则均符合特配国标。
固体饮料含有的成分以及数量,都不符合真正奶粉的标准,长期把饮料当奶粉喝,就会导致宝宝发育不良,并且患上各种疾病,比如大头娃娃就是因为长期缺钙导致的佝偻病。
此次鸿茅药酒事件最坏的结局是什么?
企业究竟因为此事会何去何从,相信大家看完此文心中自有答案。鸿茅药酒事件当事人谭秦东98天后终于回家!彼时,中国职业打假人王海刘江早已在路上!
4月18日晚上11点58分,鸿茅药酒事件当事人谭秦东和律师行色匆匆走到了广州白云机场的出口处,他第一句话是:广州的空气真好,要回家拥抱下妻子!从呼和浩特白塔机场到广州白云机场,一字之差,谭秦东用了整整98天时间,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大概可以算是一场“修行”。
2017年12月19日,谭秦东在“美篇”上发布《毒药》一文称,“中国神酒,只要每天一瓶,离天堂更近一点”。“鸿毛药酒”夸大疗效,包治百病。“广告屡禁不止,为何?巨大的商业利润,幕后的推广公司。是时候让鸿茅药酒消停一下了。”《毒药》一文最后称。
虽然《毒药》一文的标题和正文中出现的都是“鸿毛药酒”,但因为仅一字之差,以及在文章中附有关于鸿茅药酒违规广告的通报和新闻报道的截图,《毒药》一文也被认为是将矛头指向了鸿茅药酒。于是就发生了万众瞩目的鸿茅药酒跨省追捕事件。
与此同时中国职业打假第一人王海也始终没有停下打假的脚步,连续在今日头条发文质疑:25省通报违法2630次仍热卖,鸿茅药酒涉嫌构成虚假广告罪。《刑法》第二百二十二条规定,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违反国家规定,利用广告对商品或者服务作虚假宣传,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真相:鸿茅药酒不可能有豹骨 假使有豹骨,也就另外一个中华鳖精!
常识:一种大肆宣传推广的产品不可能依赖稀缺物种或濒危物种做原料,否则其生产、销售不可能得到保证。
鸿茅药酒自称所有规格药酒都使用了67味中药的配方,“豹骨”便是其中之一。
但是从2006年1月开始,我国已全面禁止从野外猎捕豹类和收购豹骨。当时虽然规定准许药品生产企业将现有库存的豹骨继续使用完毕,但从2006年开始,一直到现在2018年了,他们依然还在使用豹骨,这到底是库存了多少?
无独有偶,2018年2月4日,成都知名打假人刘江联合中国职业打假第一人王海向彭州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及彭州市林业局举报鸿茅药酒违反“中国野生动物经营利用管理专用标识”。近日还在成都会见媒体,并向媒体出示了他手里关于鸿茅药酒涉嫌劣药的证据。
3月26日,彭州市市场和质量监督局《关于王海、刘江举报“鸿茅药酒”的调查结果告知书》中确认王海、刘江举报属实,一切都在有序进行中。愈演愈烈众说纷纭的鸿茅药酒事件将何去何从,大家请拭目以待!
(感谢关注支持!您未曾谋面的朋友:隔壁老张启示录在此祝您2018鸿运当头!吉祥如意!)
大头娃娃假奶粉处理结果?
这并不能让人满意,因为我们在担心的是这些“大头娃娃”未来的治疗费用谁来买单?如果仅仅是对这个爱婴坊经销商以虚假广告,期诈消费者的罪名定性,进行顶格处罚200万元。
那么这200万有多少分配到了这各个“大头娃娃”的家庭呢?这个产业链是怎么形成的呢?
为什么这样的“明明标注着蛋白固体饮料”还被人当做了特殊奶粉,给予自己的孩子进行吃呢?
我们从2003年安徽阜阳的假奶粉事件,到2008年三鹿三聚氰胺奶粉事件,每时每刻都在牵动着我们每一位家长的内心神经,也产生了对国产奶粉的怀疑与质疑。
当然我们会发现这些“大头娃娃”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幼儿普通奶粉过敏体质。
那么普通各品牌的奶粉都并不具备特殊奶粉的性质,那么可供他们父母所选择的空间并不大。
既然现状已经明确了。
那么我们作为家长看到自己的小孩子喝奶吐奶过敏,生长又不是特别正常状态的时候。肯定是需要带到医院去看病,那么医生这一角色就是十分重要与关键。
因为医生的医嘱与吩咐的相关结论,对于家长来说,都必须要进行遵循执行。
按照此次“大头娃娃”的事件背后,医生这一环就是关键所在,因为医生一边链接了这个品牌“蛋白固体饮料”厂商、另一边就链接小孩的父母。
如果厂商与医院医生私自合作的情况,售卖多少罐固体蛋白粉,可以得到多少回扣。按照利益的驱使之下,医生只要说:“固体饮料冒充特医奶粉”是一种国家特殊医学配方奶粉,需要国家审批,国内的极少品牌才有资质生产。
这样高大尚的理论唬人的情况下,100%的家长肯定会去购买,去指定的药店购买,就是顺理成章地事情了。
因为这些套路,太普遍及潜规则系列,就像我母亲出院后,需要购买后续复原的药品,并不是在医院开的,而是医生直接开了处方,然后让我拿到外面的指定药店进行购买,而且非常的贵,因为也是处方药系列,普通人也买不到。
这一条利润回扣链条就是这么简单实现了。
但是这“固体饮料冒充特医奶粉”事情严重性更加大,因为所谓的黑心利润产业链,不知道祸害了多少个这样的孩子与家庭。
当然这其中还有这样的问题:难道这些父母都不看“固体饮料”的字样的吗?看到自己的小孩明显不同,为什么不带到市里,省里的医院进行复检呢?
这样的无意识,顺从的行为,不得不让人反思。反应如此的迟钝,现在小孩变成“大头娃娃”的原因背后,必然也是这些父母的无知与盲从,最后造成这样的痛苦与自责。
因为这是毁了这小孩的一生啊,需要负担孩子的不正常的一生。
然后这些经销商的售货员的责任有没有?有,但你会看到奶粉店的售货员都是拿底薪+提成的组合,那么哪款产品卖得火,提成越多,那推荐的力度就会更加强。
这所有的“大头娃娃”事件的背后,这样的固体饮料冒充特医奶粉擦了国家监管的边球,然后就是厂商医生售货员等形成了一个大的利益回扣提成链条。
直接把这群“特殊过敏体质”的娃娃的父母带入到彀中,也因这些父母的愚蠢,造成最后“大头娃娃”的悲剧发生。
我们除了感觉到心疼与叹息之外,谁能遏制这样的事情在发生,这样的量刑是太轻了,还是过家家的模样。
应该要把这整个参与的市场监督、医院医生、经销商、售货员全部都投入监狱,从重处罚才是真的,罚的他们倾家荡产才是真的。
你有什么意见欢迎留言讨论喔
香港检测出惠氏奶粉有致癌物?
先说我的答案,不用担心,香港版的并未超标,对健康没有明显影响,国内版的需要关注一下配料表。最后还会说一下如果你担心宝宝喝的奶粉里有缩水甘油酯,该怎么选奶粉,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拉到最后。
先说说你发的第一张图,这些检出致癌物的奶粉究竟什么情况?首先,我们应该明确,缩水甘油酯确实有致癌的可能,这9批奶粉也确实检出了这种致癌物质。其次,我们需要了解,为什么婴幼儿奶粉里会存在这种致癌物质。这是因为油脂在精炼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产生缩水甘油酯,而精炼植物油又是婴幼儿配方食品的重要组成成分。最后,我们常说的那句,抛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目前虽然只有欧盟对缩水甘油酯做出了限量规定,但也是经过科学验证并且非常严格的给出了一个指导数值。第一张图里其实就有这个数值,已经很明确的回答你了,50微克/公斤,这9批奶粉并没有任何一批超标。再说说你的第二张图,其实这才是你想问的重点,毕竟我们国内也不常喝香港版的吧虽然都是惠氏的奶粉,但版本不同,配方也不一样,香港版的配方我找不到,但我可以帮你分析一下启赋(如果有哪位能提供香港版的配料表就更好啦)。我们刚才说到精炼植物油中存在缩水甘油酯这种致癌物质,但植物油种类很多,并不是所有植物油都含有大量缩水甘油酯。根据欧洲食品安全局发表的研究数据,所有油脂缩水甘油酯含量平均值为1176微克/公斤,其中棕榈油最高(3955微克/公斤),其它油脂含量在15至650微克/公斤之间。由此可见,如果你家的奶粉中含有棕榈油,是有很大可能存在缩水甘油酯的。回到题主的问题,启赋4段奶粉风险大不大?我从官方旗舰店找了配料表,它配方中使用的植物油为大豆油和葵花籽油,从欧洲的数据来看缩水甘油酯含量都很低,带入奶粉中的可能性较低,即便有,也会在安全范围之内。所以请不要过分担心,如果只是缩水甘油酯这个问题的话,即使换别的奶粉也未必比现在的好。最后简单说下如何最大可能避免买到含缩水甘油酯的奶粉其实真的很简单,那就是买之前好好看看配料表,尽量别买含棕榈油的奶粉,因为已经有明确的研究表明,含棕榈油的食品缩水甘油酯含量更高。比如下图,也是我随便找了一个惠氏的产品,免得被说是惠氏的托。
配料表第三位就是棕榈油,含量必然不低,如果你对缩水甘油酯含量很在意的话,可以避免这样的产品。当然举一反三,这一规律也可以推广到所有的食品之中。
另外有趣的是,即便没有爆出缩水甘油酯问题之前,也已经有很多研究公开批判了使用棕榈油的婴幼儿奶粉,认为棕榈油中的棕榈酸过高,并且是饱和脂肪酸,容易和钙结合,形成钙皂,让宝宝便秘,也会影响钙的吸收。
当然有一说一,棕榈油本来就是长链饱和脂肪的来源,如果奶粉中确实缺乏这种物质,那么用棕榈油也不是不可以,但是缩水甘油酯到底有多少,说白了只有企业知道(也可能他们自己也不知道),全凭良心。
在如今没有相应的缩水甘油酯标准限量的情况下,我还是建议你们尽量避免食用含有棕榈油的食品,尤其是给宝宝吃的东西,小心点总归是没有错的,对不?
我是正在想新名字的大熊吃不胖胖胖胖,目前任职于某国家级食品安全检测中心,最近准备写关于各种添加剂到底能吃多少的科普,虽然感觉也不会有人爱看😂。但我真的想写点稍微硬核的东西,试试走数据流有没有出路。如果你刚好对此感兴趣的话,就请关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