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姜维传攻略,人生非死之难处世之难是谁说的?
你好,这句话应该是非死之难,处死之难也。
《非死之难,处死之难也。》出自:晋·陈寿《三国志·蜀书·蒋琬费祎姜维传》裴松之注
这句话的意思是并不为死的那一瞬间而犯难, 而是为等死的过程中度日如年的时光而难堪。
人固有一死,一定要活出自己的价值,自己的风采。
三国志姜维传怎么选曹绫线?
在《三国志姜维传》中选择曹绫线,首先要在游戏开始时选择姜维作为主角。然后,在游戏中的剧情发展中,要与曹绫进行互动并建立良好的关系。
这可以通过完成曹绫相关的任务、对话和事件来实现。与曹绫的互动越多,关系就会越亲密。
最终,当游戏进展到一定程度时,会出现选择曹绫线的选项,选择这条线路后,剧情将会围绕姜维和曹绫的故事展开,玩家可以体验到他们之间的爱情故事和情感发展。
三国志姜维传蒋舒结局?
姜维(202年-264年),字伯约,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东南)人。三国时蜀汉名将,官至大将军。
姜维年少丧父,侍奉母亲,崇拜儒家大师郑玄。诸葛亮北伐中原时,姜维受到猜忌,不得已投降蜀汉,得到蜀相诸葛亮重用。在诸葛亮去世后,姜维开始崭露头角。延熙十七年(254年),拜大将军,独掌军权,继续北伐事业,大战曹魏名将邓艾、陈泰、郭淮等,互有胜负。为躲避黄皓的迫害,前往沓中屯田避祸。
景耀七年(263年),魏国伐蜀,姜维摆脱邓艾等人,退守剑阁,阻挡钟会进军。邓艾阴平偷袭成都,后主刘禅投降。姜维志存光复,假意投降,与钟会反叛,事败被杀。
蒋舒。三国时期的蜀国将领。蒋舒曾为蜀国的武兴督,后被蜀国解除职务。蒋舒对此怀恨在心,于是,在景耀六年(公元263年)协助傅佥守卫阳安关时,出城投降魏军。
真如三国演义所说脑后长反骨吗?
魏延本长沙太守韩玄手下的一个部将,因为刘备攻打长沙,魏延反手就把韩玄给干了,转头刘备,其中黄忠和关羽对魏延这种行为是非常鄙夷的,但是良禽择木而栖,小编认为魏延的做法是对的,对于跟着这种没有前途的老大,自己的前途估计也是暗无天日。
魏延对于刘备是非常效忠的,早年率领部属跟随刘备入蜀,想为光复汉室做出一番事业,魏延屡立战功这个官做的自然是步步高升。
刘备夺取汉中,封汉中王,刘备摸爬滚打,从一个小小的卖草鞋,到现在的汉中王,励志。打下来自然是要人去治理这个地方,刘备集团都认为是张飞统领汉中,谁想到刘备却启用了魏延,提拔他做汉中太守。刘备选魏延做汉中太守,足以可见魏延在刘备心中的地位。
刘备问魏延:现在委卿以重任,卿如何担当?他慨然答道:若曹操举天下之力而来,让我为大王拒之;若曹操有偏将十万之众来袭,让我为大王吞之,的确,他“临难受命,折冲外御,镇保国境(《三国志·蜀书·杨戏传》)”,不负所托,连曹魏一流名将张颌、曹真也不敢正视汉中一眼。
魏延这个人什么都好就是有一点,个性矜高,比关羽差不了多少。这点害了他。蜀汉杨仪与魏延各持所能,谁都看不起谁,他们两一直闹矛盾。诸葛亮再世的时候一直在他们两个之间平衡。而诸葛亮一旦去世,他们两个之间的平衡一定会被打破。
诸葛亮一直很重用魏延,但是诸葛亮害怕他去世之后没有人能压住魏延,怕刘禅驾驭不了魏延,到时候出什么乱,所以魏延必定会成为政治牺牲品。诸葛亮去世之前安排退兵事宜,全军都叫了,唯独没有叫魏延这个二把手,诸葛亮决定,魏延殿后狙击魏国追兵,杨仪担任退军指挥,如果魏延不听话,仍按计行事。
这样一来就为杨仪加害魏延提供了可乘之机,诸葛亮去世之后,用激将和欺诈的手段,惹魏延勃然大怒,魏延一生气就率先回到回去,谁知道这样就重量杨仪的计谋,最后杨仪派马岱以叛逆罪名杀了魏延,并杀了魏延三族,这是诸葛亮借杨仪之手杀了魏延,并不是魏延后脑有反骨。
小编看来魏延不知道诸葛亮去世了,只是想先回到朝廷,指控杨仪反叛,利用先机得到蜀汉集团的支持,如果魏延想叛国为何不投靠魏国,为何不出兵成都自己做皇帝,倒是杨仪,他也想当丞相,但是最后也没有得到丞相之位,而且后悔没有投靠魏国,最后作死上书诽谤朝廷最后自杀了。不得不说诸葛亮这个一石二鸟之计,简直完美,虽然他看不到了。
没想到把诸葛亮早就察觉杨仪心胸狭窄,不能为相,这两个人,一个怕驾驭不住,一个是棋子,最后也被吃了。都是牺牲品。
为何姜维却遭遇灭门之祸?
姜维本意不愿投降!
姜维,是蜀主刘备的大将之一。姜维的父亲姜礒,曾是天水郡功曹。当时正逢羌、戎少数民族叛乱,他父亲挺身护卫郡守死在战场,因此以后姜维受赐官为中郎,天水郡参军。但在小时候父亲就死了,他是与母亲一起长大的。不过,姜维从小就喜好郑玄的经学,长大后他出仕任本郡上计掾,州里征召他为州从事。
建兴六年时,诸葛亮出师祁山。当时,天水郡太守要外出巡视,就让姜维和功曹梁绪、主簿尹赏、主记梁虔等人一同随行。可是,当太守听到蜀军将到而各县都纷起响应时,就怀疑姜维等随行怀有二心,便不让他与自己在一起了。无奈之下,姜维等人只好到诸葛亮那里。这时,正赶上马谡在街亭战败了,于是诸葛亮带领西县一千多户及姜维等收兵返回。诸葛亮见姜维武功不凡,人品又正,就征用他为仓曹掾,随后又加奉义将军,还封他为“当阳亭侯”,姜维当时年纪二十七岁。后来,诸葛亮在给史张裔与蒋琬的信中说:“姜伯约对职任忠心勤奋,考察他的德行,确为凉州的上等士人,即使李绍和马良等也不及他。此人忠心于大汉,而且才力过人,将军事大权可交给他。姜伯约既有胆略勇义,又精通用兵之道。可先交给他五六千禁中兵卒,派他进宫朝见主上。”后来,姜维被升任为中监军、征西将军。到了建兴十二年时,丞相诸葛亮病逝了。姜维回到成都任右监军与辅汉将军,统率各军,又被晋封为平襄侯。到了延熙元年,他随大将军蒋琬驻守汉中,蒋琬升为大司马,他任司马,并且自己多次独领一部分军队西进征战。
到了延熙六年时,姜维又被升为“镇西大将军”,并兼职凉州刺史。到了延熙十年,他又被升为卫将军,并同大将军费祎一起任录尚书事。这一年汶山平康县少数民族发生了叛乱,姜维又奉命率军去讨伐,并且很快平息了反叛。到了延熙十二年,后主刘禅赐授姜维假节,使他从西平出兵。姜维以自己熟悉西地风俗,且有才能武艺,就计划着联合各羌人、胡人的部落为羽翼,认为这样可以截占陇地以西的地方。可是,姜维每每想要大举兴兵时,费祎却总是加以限制,拨给他的兵马常常不超过一万人。
到了延熙二十年,魏国征东大将军诸葛诞在淮南反叛,并拉出一部分关中军队东下。姜维想要乘对方空虚进袭,于是就率领数万人马出骆谷,扑向沈岭。这时魏国在长城积囤的粮食很多而守兵甚少,于是当他们探听姜维军队将到都十分恐慌。魏国大将军司马望带兵抵御,并且还派出邓艾前往相救。这时姜维驻守芒水,倚山结寨扎营。姜维几次率兵下山挑战,司马望、邓艾坚守营寨、置之不应。到了景耀元年,姜维听到诸葛诞城破兵败的消息后,就率军返回成都,这时重被任命为大将军。在景耀五年时,姜维率众出兵汉城、侯和,但被邓艾击败了,之后他退还驻守在沓中。
由于连年攻战却未立功绩,再加上本就是托身异国他乡,于是宦官黄右大将军阎宇狼狈一气,想阴谋废除姜维以阎宇代。这时,姜维自己也颇感危惧,他也怀疑黄皓对自己不轨,于是就不再返还成都。到了景耀六年,姜维上表给后主刘禅说:“现听说钟会在关中练兵企图进取我国,臣觉得应该派遣张翼和廖化督率各军分守在阳安关口、阴平桥头,以防患他们。”但是,由于黄皓玩弄权术崇信鬼神巫术,故意说敌人最终不能自致,在朝中其他大臣不知情的情况下,让刘禅中止了这次军事计划。
后来,等钟会将要进攻骆谷,邓艾即将进入沓中时,才派右廖化前往沓中援助姜维,派张翼、董厥等前往阳安关口作为各边防营寨的外援。交战一个多月后,姜维被邓艾击败退守在阴平。这时钟会一边攻打包围汉、乐二城,一边又进攻关口。这蒋舒开城投降。钟会写信给姜维:“公侯文武全才,功扬巴、蜀,声播华夏。每每思念以往我们同朝共沐大魏,真是可以用吴季札、郑子产的友谊来譬喻我们之间的关系。”但姜维并不给他回信,而是吩咐士兵扎营守险。
这时,钟会进攻不下,便计划撤军。而邓艾却从阴平由景谷道小路进入蜀境,在绵竹战败诸葛瞻。这时,后主刘禅在黄晧等人的建议下向邓艾请降,于是邓艾进驻成都。这时姜维在外,听说诸葛瞻战败,蜀汉大势已去,又听传说后主刘禅,准备死守成都;但也有传说刘禅打算东往吴国;还有传说刘禅要南往建宁;到底是什么情况呢?无可得知,姜维只好退兵到广汉一带,并且在途中查明情况虚实。
不久,后主刘禅下令让姜维放下武器,到涪县钟会军前投降。这令姜维伤心不已,难以接受,将士们听到这个消息后都十分忿怒,纷纷拔刀砍石。幸好钟会对姜维很是厚待,与姜维出则同车,坐则同席,还把印号节盖还给姜维。钟会对长史杜预说:“用姜伯约来比中原的名士,即使诸葛诞、夏侯玄也赶不上他。”之后,钟会构陷邓艾,邓艾被监押囚车送往魏都。然后,钟会带着姜维等进入成都,自称益州牧,并且商定反叛魏国。这时钟会要给姜维五万人马,让他作为先锋部队。很明显,姜维与钟会的此举的目的是造反,从而梦想能凭一已之力而恢复蜀国。不想,司马昭对钟会怀有野心早有戒备,提前派贾充率一万步骑入蜀进占乐城。之后,又因钟会的自负与迟疑,而使消息泄露,从而使计划失败,这令魏国将士十分愤怒,他们不但杀死钟会及姜维,还杀了蜀太子刘璇和姜维的妻子及儿女们,还有一些皇室亲眷等,也都被杀害了,至此,蜀汉长灭亡。可见, 关于姜维全家为何惨死,以及姜维之死,使他人生最富有争议,其实,只有一个原因“心存汉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