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 7主题,有哪些高质量的纪录片值得推荐?
人们会怎么称赞一个人很有文化素养?
我想常说的一句话都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学贯古今”
这里其实就揭示了文化素养的标准——历史和地理。
所以今天给大家推荐一些历史和地理类的优秀纪录片。
历史类:
1、《大国崛起》(2006)
豆瓣评分:8.6
这部纪录片,共有12集,剧情简介如下:
第 一 集 海洋时代(开篇暨葡萄牙 西班牙)
第 二 集 小国大业(荷兰)
第 三 集 走向现代(英国·上)
第 四 集 工业先声(英国·下)
第 五 集 激情岁月(法国)
第 六 集 帝国春秋(德国)
第 七 集 百年维新(日本)
第 八 集 寻道图强(沙俄)
第 九 集 风云新途(苏联)
第 十 集 新国新梦(美国·上)
第十一集 危局新政(美国·下)
第十二集 大道行思(结篇)
对于正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中国,该片期许以开放的心态为国人打开视野;对于正处在全球化浪潮中的世界,该片期许能为人类共同的进步提供思考。聆听历史是一种深远的智慧,让历史照亮我们未来的行程。
看完此片,相信我们都会去思考什么是大国崛起的因素?这些经验对于中国的复兴有什么启迪?此片对于丰富世界历史的知识很有助益,文科生更应反复观看。
2、《河西走廊》(2015)
豆瓣评分:9.7
这是一部由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联合出品,北京伯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制的十集系列纪录片。该片以位于中国西部的重要通道,丝绸之路的黄金段——河西走廊为讲述对象,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宗教等多角度呈现了从汉代开始直至今天,河西走廊及其连接的中国 西部 的历史,以及它对中国历史和文明进程中所发挥的独特作用。“河西走廊关乎国家经略”是贯穿全篇的主题。
正如片中所说,河西走廊是丝绸之路的象征和缩影。我对丝路的念念不忘是源于西域的美丽和神秘,但更重要的却是它承载的中西文化和交通的历史。而它的咽喉就是河西走廊。看这部片子时我就在想,作为丝路的一部分,河西走廊甚至比丝路更迷人和难忘,我很大程度上迷恋的正是这个从古至今牵系着东西两端、见证着丝路的光荣与衰落和不断散发着生命力的河西一角。
从张骞的探索开始到如今的能源开拓,河西走廊确实经历了太多值得铭记的变迁。值得一提的是,片子里难得的关注了很多小人物,给历史的讲述和重要人物的刻画添色不少,让人看着温暖还给片子带来生气。相比于其他纪录片这真的是一大优点。我想这都由于整个片子基本是由情景再现组成的吧。剧情片式的拍摄,与解说词相辅相成并过渡自然,本就是《河西走廊》的一大亮点。
3、《喋血长平》(2017)
豆瓣评分:9.2
长平之战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规模空前的一场战略决战,秦赵两国先后在战役中投入兵力上百万。战国四名将中的白起、廉颇都参与了此战,四十万赵军俘虏被一夜坑杀,战况极其惨烈血腥。敌对双方的政治手腕与军事谋略在长平之战中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这场战役不仅造就了“纸上谈兵“的典故,也隐含着众多不为人所细查的秘密。
岂曰无衣? 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 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这是我们熟悉的诗句,但是其背后的故事我们又知多少。
冰冷的刀枪、沉重的盔甲、战火硝烟中飞驰的骏马,伴随着厚重的音乐,纪录片《喋血长平》,将我们带进了那个黑暗又辉煌的战国时代。长平之战一直吸引着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因为有太多的谜团笼罩着这场世纪大战,六十万秦军竟然能包围45万赵军?毫无实战经验的赵括为何被选为统帅?白起为何要屠杀40万赵军?牵动着历史研究者和军事爱好者的神经,如果想知道其中的秘辛,这部记录片绝不可错过。
4、《历史的拐点》
豆瓣评分:8.5
本片共有5部,25集,分别为《商鞅变法》、《汉匈之战》、《澶渊之盟》、《下西洋》、《甲午》,中国古代史里排得上号的历史大事件都在这里,想了解中国古代史的,可以看这部纪录片。
5、《中国通史》
豆瓣评分:8.9
百集大型纪录片《中国通史》由央视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制作出品、中国社会科学院监制、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组织 撰稿并邀请国内多家重点大学、专业机构的研究人员共同参与创作。历史学专业团队,内容科学性有保证。
1,唯物史观下的作品,同时强调多民族、大一统意识,服务于当下统治需求。
2,拍摄了很多最原始的文物、史料、遗址,特别是一些近年的考古发现,比如海昏侯墓,使得很多观点有了有力的支撑。
3,对某些历史时期的解读角度很新颖,比如两汉经学、清议与党锢、海疆互市,能让人从纷乱的历史事件中找到一条比较根本的线索,从而比较深刻的理解那个时代。
4,采访到的一些历史专家很有个人风格地,很有温情地解读,让纪录片变得有些有趣了,有些“心灵史学”的味道。其中比较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南北朝部分的楼劲、梁满仓,明朝部分的商传。
但有一些瑕疵,比如,还原历史场景的一些表演和动画太渣了。演员形象与历史人物不符,服化道略显粗糙,演员表演业余,都是这部片子的槽点。
总的来说,是一部瑕不掩瑜、雅俗共赏的历史纪录片。
地理类:
1《冰冻星球》Frozen Planet
豆瓣评分:9.7
BBC耗时5年制作的纪录片《冰冻星球》,同样是一部耗资巨大的纪录片,用镜头真实地展现正在逐渐融化的地球两极,以及生活在这里的各种生物。对于广义南北极地区生态的关注,从动物到人类无一遗漏。制作团队实力雄厚,航拍超广角高清镜头,画面美到极致。
2《人类星球》Human Planet
豆瓣评分:9.7
本片共8集,不仅立足于自然,上山下海,给我们展现了在不同的视角下,这些景色有多壮阔,更重要的是,也给我们展现了不同文化背景中,人类如何积极地求生,如何为了自己的信念不懈奋斗。
看完不禁让人感叹:“真是太棒了!多么神奇的星球,多么顽强生活在这个星球的人类啊……”
3《太阳系的奇迹》Wonders of the Solar System
豆瓣评分:9.5
帅气的英伦小哥哥带你踏上一场赏心悦目的太阳系旅程——神奇的极光,土卫六的甲烷湖,艾奥卫星的绚烂伤痕,金星炼狱般的表面,火星上的尘卷风,土星冰冻的气体。对于宇宙而言,每一天都是奇迹,文明诞生与衰落,周而复始,人类太渺小,100年相对于几亿年而言微不足道。
4《地球的力量》Earth: The Power of the Planet
豆瓣评分:9.4
本片描述了构成地球历史的几个重大事件,它们使生命得以在地球上繁荣,每一集将揭示一种不同的、对地球演化起到关键影响的作用力——包括:火山, 海洋, 大气层以及冰层。从埃塞俄比亚熔岩湖的潜探,到在由彗星撞击形成的水下洞穴中进行探险,这些撞击曾经使恐龙灭绝……
因为该片集知识性、趣味性、体系性于一身,甚至可以成为地理学配套教材。
5《黄石公园》 Yellowstone
豆瓣评分:9.3
黄石公园,这个这个冰火磨砺的世界、犬牙交错的幻境,诞生于近两百万年前的一次火山爆发,全境99%尚未开发,这是一片广袤而洁净的原始自然区,分布在落基山脉最高峰,丰沛的雨水是这里成为美国众多大河的发源地,在这个平均高度为8000英尺的开阔火成岩高原上,有山峦、石林、冲蚀熔岩流和黑曜岩山等地质奇观。
黄石国家公园是美国设立最早、规模最大的国家公园。它就像中国的长城一样,是外国游客必游之处。它以保持自然环境的本色而著称于世。
黄石国家公园内的另一景观是黄石河,它由黄石峡谷汹涌而出,贯穿整个黄石公园到达蒙大拿州境内。黄石河将山脉切穿而创造了神奇的黄石大峡谷。在阳光下,两峡壁的颜色从橙黄过渡到橘红,仿佛是两条曲折的彩带。由于公园地势高,黄石河及其支流深深地切入峡谷,形成许多激瀑布,蔚为壮观。
6《美丽中国》The Magic Of The Big Blue
豆瓣评分:9.3
本片是CCTV和BBC第一次联合摄制的作品,历时4年拍摄,使用了航拍、红外、高速、延时和水下等先进摄影技术。一共六集,分别为《富饶华南》、《彩云之南》、《青藏高原》、《长城以外》、《龙之疆域》和《喧闹海岸》。
“去城市化的野性中国,不但有美丽多姿的自然景观,还有和谐细腻的人文关怀”
7《地球最壮观的景色》Earth's Greatest Spectacles
豆瓣评分:8.9
这部壮美的纪录片将锁定三个地球上季节性变化最大的景观——斯瓦尔巴特群岛,奥卡万戈和新英格兰——展示它们每年所发生惊人的转变的独特过程,揭示背后原因和野生动物为适应变化所作的应对。
或许另一个译名 “壮美无边”更加符合该片的气质,地球上有很多不为人知的壮美景色,美得令人窒息。
8、《航拍中国》
豆瓣评分:9.2
共有3季,共30集,看了会让人怀疑人生,怀疑自己是假中国人吧,这部纪录片的每一帧,都是一张绝美的壁纸,换个角度来看看中国吧!
“你见过什么样的中国,是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还是300万平方公里的澎湃,是四季轮转的天地,还是冰与火演奏的乐章。像鸟儿一样,离开地面,冲上云霄,结果超乎你的想象,前往平时无法到达的地方,看见专属于高空的奇观。俯瞰这片朝夕相处的大地,再熟悉的景象,也变了一副模样。从身边的世界,到远方的家园,从自然地理,到人文历史,50分钟的空中旅程,前所未有的极致体验。从现在开始,和我们一起,天际遨游。”解说词也棒的不行。
win7主题突然变成旧版的了?
计算机-右键-属性-高级系统设置-性能-设置-启用桌面组合-确定 再次原路径:计算机-右键-属性-高级系统设置-性能-设置-启用透明玻璃 启用Aero...-确定 重启电脑即可
你看过的小说中最喜欢的五本是什么?
我最喜欢的五本小说是:《红楼梦》、《平凡的世界》、《霍乱时期的爱情》、《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斗罗大陆》
第一、《红楼梦》
在我国的古典小说中,我最喜欢的就是《红楼梦》,它是我唯一一本读过三遍以上的古典小说。记得第一次通读是在初中毕业后的暑假,说实话当时读得很费劲,有很多不理解的地方,总是弄不明白作者为何要将吃饭、游园、吟诗等生活细节描写得那么啰嗦,感觉情节发展太慢,直到黛玉葬花并身消玉陨后,才体会到了深深的悲伤,认为这是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
工作后,在出差期间又读了一遍,这次影响深刻的是那些“水做的骨肉”们悲惨的遭遇。记住了正值青春而守寡的史湘云、李纨;远嫁的探春;被丈夫折磨而死的迎春;绝望出家的惜春;含冤而死的秦可卿和鸳鸯;跳井的金钏儿;被强盗抢走妙玉…这些活泼可爱的美妙女子最终都是“薄命司”册子上的悲伤结局,感觉这是一部女性的悲剧。
后来喜欢上了《红楼梦》的诗词,又读了一遍。奇怪的是,这次阅读感觉先前认为作者啰嗦的地方都成了最精彩的章节,例如服饰、园林、美味佳肴、吟诗作画、游园赏春等等。越读下去,就越被作者的学识渊博和悲悯情怀所打动。渐渐的能够将自己代入到作者所描述的那段生活中去,感觉自己就站在那群少男少女中间,和他们同欢笑同悲伤。至今,《红楼梦》一直是我放在书桌边触手可及的书本之一,总是在不经意间就拿起来翻翻。
第二,《平凡的世界》
第一次通读《平凡的世界》是在上小中专的时候。记得那天中午,从学校图书馆借到书后,便迫不及待的回宿舍埋头阅读。书中描写的内容和我们的生活经历差不多,所以会有强烈的共鸣。从一个底层人物~孙少平的上学,工作,到同学间的友情,恋人间的爱情,以及他和亲人乡亲同事之间的种种关系等,让人轻易的就进入了他的世界。
印象最深的是读到田晓霞被洪水冲走之后,我怒不可遏的将书扔到床上,眼泪禁不住的就掉了下来。那一刻,我对作者毫无疑问是痛恨的,不明白作者为什么会将那么美丽聪慧纯情的女子给写死了,甚至诅咒命运对田晓霞和孙少平的不公。记得那天下午我没有去食堂吃饭,只让同学捎带了个馒头。
第三,《霍乱时期的爱情》
我读过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两本小说,《百年孤独》和《霍乱时期的爱情》,但我觉得更喜欢后者。在我的印象中,这样描写爱情的小说还是第一部,爱情这样不可言说的美妙感觉,不是年轻人的专利,它可以在任何的年龄段产生,二三十岁到七八十岁。但爱情的受阻后的命运总是苦的,如同作者说的“苦杏仁的气味”。
主人公弗洛伦蒂诺.阿里萨和费尔明娜.达萨年轻的时候没能结婚,那是他们对爱情的理解不一样,有物质的影响,更有世俗的影响。在经历许多之后,他们都明白安全感、和谐和幸福,这些东西一旦相加,或许看似爱情,也几乎等于爱情。但他们终究不是爱情。直到七八十岁,他们年轻时留存在彼此心中的那些美好的东西再次萌发,他们决定不考虑他人的看法,勇敢的做一次旅行。在旅行将要结束的时候他们做了所有情侣之间应该做的事,但他们之间的感觉不像新婚燕尔的夫妇,更不像相见恨晚的情人,他们就是经历了生活磨练的老夫老妻,他们感觉超越了爱情。
第四,《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这是一部新人处女作,上市一周即登上《纽约时报》畅销榜。作者是塔拉.韦斯特弗,一个十七岁之前从未上过学,但后来通过自学考入了杨百翰大学,之后又成为剑桥大学的哲学硕士和历史博士的奇女子。
正如她自己所说:人们只看到我的与众不同,但只有我自己知道自己的真面目。
这本书似乎是塔拉的自传,她来自一个极少有人能够想象的位于大山里的家庭,她有五个哥哥一个姐姐。父亲患有是“双相情感障碍”病症的人,抑郁、狂躁、偏执、夸大妄想、被害妄想。父亲要求孩子们必须坚持和认同的真理是:不上学、不就医,父亲不允许孩子们有自己的声音。母亲善良但懦弱,以丈夫的意志为准,忠于丈夫的固执、偏激和狂躁。塔拉最终坚定的从这个家庭中勇敢的走出来,向鸟儿飞向她的山。
从她简洁而准确的文字中,我们得以看到她转变、蜕变、虚伪、背叛的全过程,而她将这一切归结为:教育。的确,是教育让她从大山中,从父亲的阴影中,从哥哥肖恩的威胁中勇敢的走了出来。翻开本书,你就可以一点点的探寻她如何通过学习、接受教育逐步走出大山,勇敢打开一个新世界,向我们展示我们生命中的无限可能。
第五、《斗罗大陆》
这是我看的第一部玄幻小说,作者是唐家三少。这样的书应该是年轻人看的,我是在六七年前读的它,那时我已四十岁。
一个凡人通过努力奋斗成为海神的故事,这里面有少年的觉醒,青年的咬牙坚持,有面对困难时的坚定,有伙伴之间的友谊和信任,有向着目标前进的滚烫热血。主人公唐三每次训练和战斗都会全力以赴,都会挑战一下自己的极限,这使得他在修炼的道路上能够收获更多。其实,不论在玄幻世界还是在现实生活中,都需要这种拼搏精神,奋斗的过程就应该毫无保留。
日本东野圭吾的白夜行?
抛去《白夜行》故事的表达,无望的守候与爱情的凄凉,我认为《白夜行》有一个深层次的主题,那就是“救赎”的本质是什么,以及人如何才能获得救赎。
亮司和雪穗,一个生活在阳光下,一个行走在黑夜间;一个靠索取获得养分,一个用付出抹平伤痕;他们是命运的受害者,也都是施害者;他们彼此扶持,一路摸索,在通往救赎的路上终于终究走散了。
但是在这救赎之路上,他们一无所获吗?死亡就是终点吗?不是的。
亮司和雪穗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向我们展示出“救赎”的不同选择,以及人需要多么聪明、决绝才能爬上光明的彼岸。
报复是唯一的救赎方式吗?雪穗和亮司的命运悲剧起源于亮司父亲变态的行为。亮司为了救赎自己心爱的雪穗,亲手杀了自己的父亲,而雪穗为了掩盖真相,又制造了母亲的死亡。
在他们青少年的经历中,都亲手完成了一场“报复”。这“报复”终结了他们暂时的悲剧,却也让他们陷入更大的困境。
毫无疑问,亮司与雪穗年少时都是极其有主见的孩子,他们清楚地知道何为自己所爱。但是,正式这种略显幼稚、单纯的清醒,让他们缺失了“权衡”的机会和时间。
他们也许从未后悔过,因为命运从来都是单行道。但细细想来,用自己一生的污点去惩罚罪恶之人,真的值得吗?面对仅有一次机会的命运,直接了当虽然痛快,却也痛着。
隐忍能够抵御痛苦吗?虽然亮司与雪穗一黑一白、一个生活在阳光下,一个行走在黑夜里,但无疑,他们都在“忍耐生活”。
雪穗的艺术天赋不容忽视,而亮司又曾经是一个极其聪明的孩子。因为童年的不幸,他们都偏离了命运原有的轨道 。
十几年来,雪穗一直在忍耐,她压抑着自己真实的情感,隐藏着自己的喜怒哀乐,像是一个精致的布娃娃,美丽却没有灵魂。
从童年到青年,亮司也一直在忍耐,他没有工作、没有爱好、没有生活,像一个幽灵飘荡在人群中,总是出现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在雪穗面前,他低到了尘埃里。
可是这样的隐忍,能给他们带来快乐嘛?雪穗如蚕茧般将自己包裹起来,从不以真面目示人,微笑只关乎礼仪;每当亮司为雪穗解决了麻烦,他所拥有的也不过欣慰而已。年少的他们也许有过短暂的快乐吧,但那只是互相倾慕的美好,痛苦悲伤的喘息。
此后,他们越来越坚强,却也离快乐越来越远了,正如小说中写道的那样:
她明白了和心爱的人在一起的喜悦,曾经拥有的东西被夺走,并不代表就会回到原来没有那种东西的时候。 感情是救赎的软肋吗?毫无疑问,亮司深爱着雪穗。但是雪穗呢?她是否像亮司对待自己的那样,深爱着亮司呢?
雪穗曾说:
我的天空里没有太阳,总是黑夜,但并不暗,因为有东西代替了太阳。虽然没有太阳那么明亮,但对我来说已经足够。凭借着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当成白天。这段话写在《白夜行》中文版的第521页。很多人认为,“有东西”指的是亮司对他的爱。但我想,亮司终究无法成为雪穗的“太阳”,他能给与雪穗的,不是温暖的阳光,而是黑暗中凄凉相伴的月光。
生活在白夜里,雪穗走了很长一段自我说服、自我麻痹的路,而能支撑她独自行走的东西,不是其他,只是“执念”。
对亮司而言,为了成就心爱之人的心愿,死在心爱之人的面前,虽然遗憾,却已圆满。因为他的一生始终坚定。冬季雪夜的纵身一跃,是仓促而凄美的告别,他已铁了心去守护无得见光的秘密,这是他此生最重要的事。
而当雪穗说出那句“我不认识他”时,她就能真的能与过去斩断联系吗?当然不是的,雪穗的命运悲剧从此无解。命运在一次夺走了她心爱的东西,这一次,她再也没有暗夜中的守护神,再也无力向命运讨要说法了。
亮司的死将永远成为压在她心头的大石,她恨,却无处发泄,她悔,却无以弥补。
我相信,这些年来,亮司已经拯救了自己的灵魂,而雪穗终将在救赎的泥淖中无法自拔。因为,所谓“救赎”,从来无关他人的结局,只需叩问自己的内心。
有哪些能玩吓尿的恐怖游戏?
和平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