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明朝,历史上因为遇到猪队友?
历史上的猪队友简直太多了。
1、伯嚭:
这位是夫差的宠臣,当初伍子胥帮助阖闾强盛吴国,阖闾在对战越国时受伤而死,夫差即位后一心复仇,后来把勾践打到了山上,就剩那么一点人了。然后伯嚭收了贿赂,向夫差进言,放过了勾践。后来虽然伍子胥屡次跟夫差建议杀掉勾践,都是因为伯嚭的保护,勾践才多次逃过一劫,后来伯嚭还跟夫差说伍子胥的坏话,导致夫差赐伍子胥自尽。再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勾践卧薪尝胆,灭掉了吴国,夫差自杀,伯嚭还以为自己是大功臣,没想到勾践却立刻把他杀了。
2、项伯。
他可是项羽的叔叔啊,胳膊肘还往外拐啊。此人先是向张良通风报信,当然这是他讲义气,也就罢了,然后他就经受不住刘邦的甜言蜜语,和人家结亲家了,帮刘邦跟项羽说好话,然后第二天又在鸿门宴上掩护刘邦。虽然如果项羽下定决心,刘邦还是个死,但项伯的保护作用还是很大的。范增得郁闷死啊,怎么就摊上了这么一位猪队友啊。
3、项羽。
许多人认为,项羽在鸿门宴中之所以没杀刘邦,主要是因为有个猪队友项伯,但其实项羽自己也是一个猪队友。在鸿门宴上,刘邦假惺惺地忽悠了几句,说是有小人在挑拨他们的关系。结果项羽自己冒出了一句“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把自己安插在刘邦军中的眼线曹无伤给出卖了。刘邦回去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把曹无伤给宰了。4、马谡 。这位也不用多说了吧。街亭之战的表现完全是个渣啊,堪称刚愎自用的典型。王平哭死,怎么就遇上了这么一位猪队友,不,还是猪领导啊。
5、慕容评:
这位可能大家不是太熟悉。前燕太尉,当时皇帝的祖父的弟弟,在慕容恪死后大权独揽,而且逼走了一代名将慕容垂,这也就罢了,争权夺利,也不能说你猪。但后来,当前秦的王猛率兵进攻燕国时,慕容评作为前方统帅,居然在阵地上“卖樵鬻水,积钱绢如丘陵”!什么意思,告诉手下的士兵,你们要砍柴,行,交钱;要喝水,行,交钱!老大,那是你的兵啊,用来保卫你的国家的,你不给他们赏赐也就罢了,还要让他们自己花钱买柴火和水。当时的小皇帝知道这事后也快疯了,立刻写信让他把钱都分了,还跟他说,大爷啊,国家是我的,也是你的,你还怕没钱吗?后来,当然,很轻松就被王猛给击败了。王猛听到这事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前燕也就这么被灭了。
6、宋襄公。
宋襄公为报在宋国举行的诸候大会上被楚王摛获之仇,联合卫国、许国和滕国讨伐臣服楚国的郑国。郑向楚求救,楚成王遂率师进攻宋国本土,迫使宋国退军。两军相遇于泓水,宋军在北岸,楚军在南岸开始渡河,谋臣子鱼建议乘楚军渡河之时发动进攻,但宋襄公认为这不“仁义”,没听,等楚军全部渡过河之后,宋襄公又坚持非要等到楚军完成列阵之后方开始攻击,结果惨败,身受重伤。“猪队友”这个词就是为宋襄公量身定做的。
7、王侁:杨业是杨家将中的重要一员,也是一员很勇猛的大将,因为建立不少功勋,所以官职也步步提升,成为了北汉时期的重要将领。宋太宗赵光义灭掉北汉后,因为欣赏杨业,将他召入帐下做了右领军卫大将军。杨业投降大宋后,数次率兵击败辽军。
雍熙三年,宋太宗决定北伐辽国,收复燕云十六州,名将杨业也随军出征。在和辽军作战中,各路大军表现出色,接连拿下了云州、应州、寰州、朔州等地,但曹彬一路出师不利,各路大军被迫撤军。
在这个时期,监军王侁因为建功心切,要求杨业率兵出战辽军,杨业知道此时和辽军作战是不明智的,但由于自己是降将,恐遭人话柄,所以被迫出战。同时他也知道此去凶多吉少,所以和王侁约定,让他率兵在谷口救援自己。
潘美、王侁等人在谷口率兵等到巳时后,还没有等到杨业,于是派人登上托逻台眺望,以为契丹军队被打败撤走。他们为了建功,争相离开了谷口,而主将潘美不能控制,所以也带着士兵沿交河向西南行军。
王侁和潘美相继带兵离开后,谷口空无一人,杨业兵败逃回谷口时,没有人接应他,这导致他寡不敌众,被追至的辽军杀害。杨业本不该死,但却被王侁这个猪队友给害死了,同时主将潘美也有责任。
8、曹爽:
历史上颇有一些人物,有才学和抱负。如果跟对老板的话,必定封侯拜相。只可惜碰到了猪队友,连累自己的前途尽毁,搭上性命的不在少数。我们今天先说一个魏国时期的恒范。魏国时期的恒范。
恒范追随的这个猪队友叫做曹爽。曹爽和司马懿是受魏明帝托孤,共同作为辅政大臣辅佐八岁的小皇帝。司马懿老迈,曹爽年轻。司马懿以退为进,告老回家休养,于是曹爽大权独揽。曹爽后来做得越来越过分,甚至把皇帝后宫的女子弄到自己的宅子里面淫乱,还把皇宫里面的金银宝贝搬回自己家。曹爽也想学习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出城都要带着小皇帝在身边。曹爽的谋士恒范就规劝他:“你和你的人(党羽)不要一窝蜂地出城呀,好歹留一些内应在城内。万一有谁使诈,把城门一关,把您关在城外,军队落在别人手中如何是好”。曹爽一瞪眼:“我看哪个敢?”结果后来,司马懿就是用了这么一手,等曹爽带着小皇帝出城祭拜之时,将城门一关,首都的军队控制在了自己手中。司马懿控制皇城之后,写了一封给小皇帝的奏折,痛陈曹爽的罪恶,撇清自己不是造反,而是要清君侧。同时找到曹爽的一个熟人,让他转告曹爽:如果曹爽把小皇帝送回来,就只是免除他的官职,绝不加害。这时候曹爽带着自己的人被关在城外无计可施,恒范于是又劝曹爽:“我们手中有小皇帝作为筹码,可以取得地方官员的拥护。往西走我们去许昌,那里有武器库,我们可以季节军队对抗司马懿,夺得天下。” 可是曹爽却说:“我即使失去官职,至少还是一个富家翁!”,不肯听从恒范的意见。恒范真是恨铁不成钢,说道:“曹真(曹爽的爹)是何等人物,怎么生出了这种猪狗不如的儿子!看来我要灭族了!”曹爽竟然带着皇帝回去投降了!结果司马懿将曹爽兄弟以及其党羽,一起全部灭族,当然也包括恒范。
9、郭待封:
三箭定天山的薛仁贵是唐太宗、高宗时期的名将。薛仁贵曾经经历过一次全军覆没的惨败,大非川惨败。而这场惨败的原因就是因为薛仁贵的副手郭待封这个猪队友导致的,可谓痛失好局。
说到大非川战役,就不得不说这场惨败的直接责任人-薛仁贵的副手郭待封。郭待封号称是将门出身,看不上草根儿出身的薛仁贵。就他的功劳来说跟薛仁贵都没法比,唐朝史书根本连列传都没进入。就这样的履历,也搞不明他哪儿来的优越感。如果不是因为他老爷子郭孝恪的福荫,他能和当时的薛仁贵混成平级?为了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罔顾国家利益和上级薛仁贵的命令私自主张终于酿成惨败的结局。
当时吐蕃对吐谷浑故地附近的河西垂涎,大举进攻西域,占领了大唐西域四镇龟兹、焉耆、于阗、疏勒被攻占。唐高宗李治也派薛仁贵为行军大总管,阿史那道真、郭待封为副总管的西征军队出征大非川。
这次战役唐天子李治给的兵力是5万。这点兵力对于动辄几十万大军出动的吐蕃来说确实不足,并且吐蕃是主场作战而薛仁贵的远征军属于军事上的“劳师以远”。薛仁贵是久经战阵的兵法大家,自然明白这仗怎么打。薛仁贵的意思很明显,就是率领主力迅速出击。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形成局部主力优势歼灭敌人。既然需要机动性,就得放弃辎重轻装出击。薛仁贵的意思是乌海地势险要,而大非川相对平缓可以设置后勤辎重营地。他派副总管郭待封镇守辎重营,明确嘱托等他打赢后率领主力来接辎重营回营房。
战争的经过基本上跟薛仁贵的推演相符, 乌海之战打的很顺利。“乃约赍,至河口,遇贼,破之,多所杀掠,获牛羊万计。进至乌海城,以待后援。” 但是副总管郭待封感觉自己和薛仁贵平级而是副手,所以心里一直不服气。所以他根本没管薛仁贵那一套,没有在大非川设置营寨固守待援。反而以两万军力在狭窄的山路上押这辎重向乌海前进。当吐蕃20万大军出现的时候,没有主力掩护的郭待封全军溃败辎重粮草损失殆尽。远征军粮草辎重损失殆尽意味着没有后勤,被猪队友坑惨的薛仁贵不得不退出乌海回到大非川。闻讯而来的吐蕃四十万大军与唐军决战,唐朝军队几乎全军覆没。当然吐谷浑复国的战略构想没有完成;而复夺安西四镇也成了泡影。这是薛仁贵军事生涯中唯一的一次惨败,被猪队友郭待封坑惨。
10、王振
王振,男,明朝蔚州人士,自阉入宫,是明朝第一代专权太监。正统十四年(1449年),瓦剌首领也先兵分4路,大举攻明,并亲率一支大军进攻大同。根本不懂军事的王振,对瓦剌的军事进攻没有足够的认识,在明朝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怂恿英宗亲征,让英宗效仿宋真宗亲征的榜样,以便青史留下美名。
也先听说英宗御驾亲征,佯装退却,引诱明军进入大同及其以北地区。 8月1日,王振和英宗顺利进入大同,他们看到瓦剌军队北撤,以为瓦剌害怕英宗亲征,坚持继续北进。王振的同党、镇守大同的宦官郭敬把前几天前线惨败的情况密告王振,并说,如果继续北进,“正中瓦剌之计”。王振听了郭敬的话,才害怕起来,急忙传令,第二天撤出大同。最初,王振想从紫荆关退兵,以便途经他的家乡蔚州,让英宗驾幸他的府第,向家乡父老显示自己的威风,于是王振下令取道紫荆关回京。走了40里以后,王振忽然想起,大队人马经过蔚州,一定会损坏他家乡的田园庄稼,于是,又改变主意,火速传令改道东行,向宣府(今河北宣化)方向行进。大同参将郭登和大学士曹鼐等向王振建议说:“自此趋紫荆关,只有40里,大人应该从紫荆关回京,不应再取道宣府,以免被瓦剌大军追及”。王振不听,一意孤行,坚持折向宣府。明军迂回奔走,8月13日,退到土木堡(今河北怀来东南)。这里离怀来城仅20里,随行的文武官员都主张进入怀来城宿营。可王振以为1000余辆辎重军车没能到达,害怕自己搜刮来的东西受损失,便不顾英宗和数十万军队的安全,传令在土木堡宿营。邝埜一再上章要求英宗先行驰入居庸关,以保证安全,同时组织精锐部队断后拒敌。王振皆置之不理。没有办法,邝埜单身闯入英宗行殿,请求英宗速行。王振见状,怒不可遏,骂道:“你这个腐儒,怎么会知道用兵之事,再胡说八道,必死无疑!”即刻命令武土 强行把邝埜拖了出去。
第二天,英宗想继续行进,但为时已晚,瓦刺军队已经包围了土木堡。英宗被俘,20万军队被击溃,王振终恶有恶报死于乱军之中,从征的100多名文臣武将几乎全部战死沙场。消息传到北京,愤怒的人们当场打死了王振的另外两个死党宦官毛贵和王长随。接着,朱祁钰下令杀死王振的侄子王山并族诛王振之党,把马顺的尸首拖到街头示众,王振家族不分老少一律处斩,并籍没王振家产。
盛庸和铁铉有多厉害?
朱棣发动靖难之战时,多次被盛庸和铁铉击败,盛庸指挥的东昌之战是朱棣南伐以来第一次遭遇悲惨大败,这次大败差点要了他的小命,精锐部队几乎被全歼,大将张玉战死,起兵第一次遭遇如此惨败。
铁铉山东参政,一个管粮的。在李景隆溃败之时,前往济南召集人马,驻守济南。一个破济南,在此人手中,朱棣三个月攻打不下,可见此人用兵之强盛。
张玉和盛庸是蒙古人吗?
都是汉人,而非蒙古人。
盛庸(?-1403年),籍贯不详,是靖难之役的中央军主要将领之一。建文年间,盛庸率军与燕王朱棣作战四年,前期多次将朱棣击败,并斩杀朱棣帐下好几个将领,后逐渐不敌。朱棣攻入京师后,盛庸举众投降,朱棣继续任用盛庸。盛庸辞官后,多次遭到弹劾,被指有异心,盛庸无奈,于永乐元年(1403年)选择自杀。
张玉(1343年-1401年),字世美,谥号忠武,河南祥符人(今河南省开封市),明朝军事人物,靖难之役著名将领。张玉随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其中多立有战功,后于东昌之战中战死。朱棣称帝后,以为靖难第一功臣,追赠为荣国公,谥忠显。明仁宗加封为河间王,改谥忠武,与朱能、王真、姚广孝等靖难功臣同享成祖庙廷。
明朝什么武将最厉害?
明朝(1368 -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共传十二世,历经十六帝,享国276年。明朝是继汉唐之后的黄金时期。明代,无汉之外戚、唐之藩镇、宋之岁币,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清朝官方评价明朝为“治隆唐宋” 、“远迈汉唐” 。在明朝的盛世之下,是无数猛将的守护。
李成梁
李成梁(1526年—1615年),字汝契,号引城,辽东铁岭(今辽宁铁岭)人,明朝后期将领。祖上因躲避唐末变乱避于朝鲜,明朝自朝鲜内附。
万历初期,灭建州女真首领王杲、子阿台部,数次大败插汉部酋长土蛮、泰宁部酋长速把亥;计杀海西叶赫部首领。李成梁有大将才。在整个明朝将吏贪懦,边备废弛的情况下,镇守辽东30年间,率领辽东铁骑先后奏大捷者十,边帅武功之盛,200年来前所未有。但他位望益隆,奢侈无度,甚至虚报战功,为言官所劾。万历十九年(1591年)罢官。其后十年间,辽东边备益弛。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李成梁复职,年已76岁。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李成梁错将万历初年时由他献议兴建,已“生聚日繁、至六万四千余家”的宽甸等六堡,以“地孤悬难守”放弃之,尽徙其民6万余户于内地,以大军驱迫恋家之民,虽为时论所谴责,但使辽东再次出现安定的局面。卒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享年90岁,葬仰山之北(今北京附近)。
统帅:90
武力:90
智力:75
战绩:90
综合:345
据有关史学家对李成梁的考究来看,可以将其定性为“千古罪人”。据说就是因为他放任努尔哈赤的成长,才使得后金逐渐强大。在这个排名中小编不论功过,只论能力,所以此事暂且不谈。
李定国
李定国(1621年—1662年),字宁宇,民族英雄,南明永历政权抗清名将,陕西榆林(或作延安)人。李定国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公元1630年(崇祯三年),张献忠发动陕北饥民起义,将少年李定国收为养子,改姓张。从此,他跟随张献忠转战南北。李定国成年后,勇敢善战,为张献忠所钟爱。张献忠死后归顺南明政权,公元1652年(永历六年,清顺治九年)初,李定国在经过充分准备之后,出兵八万攻湖南。先取沅州(今湖南黔阳)、靖州(今湖南邵阳),继攻广西桂林,大败清军,逼得清军主帅、定南王孔有德自杀。李定国七月初占领桂林,随后,直下柳州、衡州等四州,兵锋指向长沙。清廷闻讯大惊,增派十万大军驰援。为避清军锐气,李定国暂时撤离长沙外围,退守衡州。清军主帅、亲王尼堪率军尾追,李定国设伏将清军团团包围,四面猛攻,清军大溃,尼堪被阵斩,全军覆没。李定国取得桂林、衡阳两大战役的胜利,使南明的抗清斗争打开了一个新局面。公元1661年(永历十五年,顺治十八年),清军吴三桂部十万大军进入缅甸,逼缅王交出永历帝。次年,吴三桂在昆明将永历帝缢杀,南明至此灭亡。李定国闻讯,悲愤成疾,在西南边陲坚持抗清斗争17年的李定国于公元1662年六月在勐腊(在澜沧江以西)病逝,时年42岁。
统帅:91武力:93智力:78战绩:90综合:352
李文忠
李文忠(1339年-1384年),字思本,小名保儿,江苏盱眙人,明太祖朱元璋的外甥。是朱元璋的名将、谋臣,明朝开国第三功臣。十九岁时,李文忠以舍人的身份率领亲军,随军支援池州,击败天完军,骁勇善战为诸将之首。朱元璋对李文忠十分宠信,常派他监军随将领出征。文忠转战沙场,官至荣禄大夫、浙江行省平章事,复姓李。明朝建立后,李文忠多次领兵出塞征讨元军残余势力,战功显赫,获封曹国公。统帅:94武力:95智力:74战绩:92综合:355
都说虎父无犬子,但是这位将军的儿子似乎。。。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搜一搜相关事迹。
卢象升
卢象升(1600~1639) ,字建斗,号九台,又字斗瞻、介瞻。汉族,明南直隶常州府宜兴县人,天启年间进士,明末著名将领、民族英雄。崇祯二年(1629年)清兵犯境,京师(今北京)报警。卢象升起兵勤王,后清兵退走。次年,进右参政,为防清军再次来犯,受命整治大名(今属河北)、广平(今河北永年)、顺德(今河北邢台)三府兵备,严明军纪,加强练兵,军容大振,人称“天雄军”。崇祯六年(1633年)起,参与镇压李自成等农民军有功,又升任右副都御史,总理河北、河南、山东、湖广、四川军务,兼湖广巡抚,后升任兵部侍郎,再迁兵部左侍郎,总督宣州、大名、山西军务。崇祯七年,任右佥都御史,击溃张献忠农民军。崇祯八年,任右副都御史、兼湖广总督、兵部侍郎,击败高迎祥、李自成农民军。崇祯十一年任兵部尚书,力主抗清,守卫京师,连战皆捷,反被首辅杨嗣昌诬告,免去尚书职务,以侍郎视事。崇祯十二年(1639年),象升率部在距鹿贾庄被清军包围,高起潜拥兵不救,终因炮尽矢绝,战死疆场。统帅:92武力:90智力:85战绩:91综合:358
王守仁
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正德十四年(1519年),宁王朱宸濠发动叛乱。王守仁平定盗贼后兵符已上交兵部,手中无兵。在江西境内的朝廷官吏都来帮助守仁,又在袁州(今江西宜春)聚集各府县士兵,征调军粮、制造兵械船只。假装传檄各地至江西勤王,在南昌到处张贴假檄迷惑宸濠。为争取时间集结军队,写蜡书让朱宸濠的伪相李士实、刘养正劝宸濠发兵攻打南京,又故意泄露给宸濠。此时,李、刘二人果然劝宸濠进兵南京,宸濠大疑,按兵不动。过了十多天,勤王兵未至,宸濠发觉被骗,带兵攻下九江、南康。宸濠攻打安庆受挫,此时守仁大军已集结完毕。宸濠精锐都前往安庆,留守南昌的兵力空虚,守仁率兵攻打南昌,宸濠回兵救南昌。最终双方在鄱阳湖决战,经过三天的激战,宁王战败被俘,宁王叛乱历时35天后宣告结束。统帅:99武力:65智力:100战绩:95综合:359
有心的读者可以看到,小编在此将“阳明先生”的智力一栏打得是满分,由此可以这个朱熹之后唯一的“圣贤”是有多么的厉害,他所创立的“心学”影响东亚世界500年,如今依然在持续。据传,1905年, 日本海军大将 东乡平八郎回到了本土,作为日本军事史上少有的天才将领, 由于他在战争中的优异表现, 日本天皇 任命他为海军 军令部 部长,将他召回日本,并为他举行了庆功宴会。 在这次宴会上,面对着与会众人的一片夸赞之声, 东乡平八郎 默不作声,只是拿出了自己的腰牌,示与众人,上面只有七个大字: 一生伏首拜阳明 。
李如松
李如松(1549年—1598年),字子茂,号仰城,汉族,辽东铁岭卫人。辽东总兵李成梁之长子,明朝名将,指挥过万历二十年的平定宁夏哮拜叛乱、闻名世界的壬辰抗倭援朝战争,以其抗倭成就名垂千古,之后出任辽东总兵,后在与蒙古部落的交战中阵亡。综观李如松一生用兵,深谙兵法,奇正相辅,一往无前,悍勇有貔虎之威,狡计有枭狐之谋,平壤攻坚战石破天惊,碧蹄馆遭遇战打的气壮山河,龙山奇袭战一剑封喉,明史中称赞到:“将门有将,得无愧乎”。统帅:95武力:97智力:82战绩:97综合:371
这名猛将就是排名第十的李成梁的长子,真可谓“得子如此,可无憾矣“。虽然他爹功过存在争议,但是他确实大明王朝的忠臣良将。
常遇春
常遇春(1330年—1369年),字伯仁,号燕衡,南直隶凤阳府怀远县(今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人,元末红巾军杰出将领,明朝开国名将。元顺帝至正十五年归附朱元璋,自请为前锋,力战克敌,尝自言能将十万众,横行天下,军中称常十万,官至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封鄂国公,洪武二年病卒军中,追封开平王。常遇春对朱元璋一直忠心耿耿,敢于直言,效命疆场,尽瘁而终。朱元璋对常遇春很爱重,认为常遇春的功勋“虽古名将,未有过之”
统帅:97
武力:98
智力:79
战绩:98
综合:372
常遇春之名,想必各位都是比较熟悉的,此人可谓“明朝赵子龙”,朱元璋麾下第一前锋,但是此人却是十分喜欢“杀降”,在古代有“杀降不祥”一说,这一说法在常遇春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40岁正值中年,因病去世。
戚继光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汉族,安徽定远人,生于山东济宁。明朝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后又在北方抗击蒙古部族内犯十余年,保卫了北部疆域的安全。同时,戚继光又是一位杰出的兵器专家和军事工程家,他改造、发明了各种火攻武器;他建造的大小战船、战车,使明军水路装备优于敌人;他富有创造性的在长城上修建空心敌台,进可攻退可守,是极具特色的军事工程。
统帅:97
武力:88
智力:90
战绩:98
综合:373
戚继光作为我国的民族英雄,抗倭名将。其当时创立的“戚家军”,使得倭寇闻风丧胆,一举扫平了明朝持续很久的倭患。据说我们的戚继光先生还是一个“妻管严”,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爱和尊重妻子。
徐达
徐达 (1332~1385), 明朝开国军事统帅。字天德。汉族,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人。初朱元璋为郭子兴部将,往归之。从南略定远,取和州。渡江拔攻城取拔寨,皆为军锋之冠,后为大将,统兵征战。吴元年,为左相国,拜大将军。洪武初累官中书右丞相,封魏国公,追封中山王。徐达是明朝的优秀将领,他平民出身,却是不世出的军事天才,他从小兵干起,跟随朱元璋出生入死,在残酷的战争中成长为元末明初最优秀的将领。他善于指挥大军团作战。深通谋略,为人宽厚,历数十役,战必胜、攻必取,与北元第一名将王保保的作战更是他军事生涯的最高峰。朱元璋:“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统帅:100武力:96智力:82战绩:98综合:376
徐达,明朝开国大将,深的朱元璋信任,能力在当时举世无双,是一个可与韩信比肩的军事统帅。朱元璋对其的评价:“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不可谓不高,其家族在明朝是为数不多的延续下来的世袭公爵,此人对于大明王朝的功绩可见一斑。
明朝留守南京的勋贵有哪些?
说到明朝南京不可一世的勋贵们,则按照勋贵们官职排列如下;
公爵:太祖始封:魏国公(始封徐达,军功封爵) 徐文爵(南京降清)
成祖始封:定国公(始封徐增寿,徐达次子,暗附燕王,为建文所杀。成祖追封定国公,子孙世袭)徐允祯(投降顺朝,被杀)
成国公(始封朱能,靖难军功封爵)朱纯臣(投降顺朝,被杀)
黔国公(始封沐晟,沐英次子,袭父爵西平侯,以征安南功,进黔国公爵,世袭)沐天波(随南明永历帝逃入缅甸,死于咒水之难)
英国公(始封张辅。父张玉,从燕王靖难,战死。赠荣国公,洪熙朝加河间王。辅以靖难军功,初封信安伯,进封新城侯,后以安南功封英国公,世袭。土木之役战死。)张世泽(顺入北京,拷掠而死)侯爵:太祖始封:武定侯(始封郭英,军功封爵)郭培民(顺入北京,被杀)成祖始封:泰宁侯(始封陈珪,靖难军功封爵)陈延祚
镇远侯(始封顾成,靖难军功封爵)顾肇迹(顺入北京,被杀)
西宁侯(始封宋晟,常镇甘肃,以征西功封爵)宋裕德(顺入北京,被杀)
阳武侯(始封薛禄,靖难军功封爵)薛濂(为人多不法,顺入北京,拷掠最酷而死,闻者称快)
永康侯(始封徐忠,靖难军功封爵)徐锡登(顺入北京,被杀)
安远侯(始封柳升,以安南功封爵)柳祚昌(南都降清)
武安侯(始封郑亨,靖难军功封爵)郑之俊(顺入北京,被杀)
丰城侯(始封李彬,靖难军功封爵)李开先(顺入北京,被杀)
宁阳侯(始封陈懋。父亨,从燕王靖难,创甚而卒。懋以靖难军功及父亨归附功,封宁阳伯世爵。洪熙进世侯)陈光裕
隆平侯(始封张信,初世伯,靖难军功封爵。洪熙,予世侯券)张拱日(南都降清)仁宗始封:恭顺侯(始封吴允诚,蒙古人,北征军功封爵,初为伯爵。子克忠,洪熙进世侯)吴惟英(卒于明亡前夕,其子袭爵未及,明亡。顺入北京,其叔勋卫汝征偕妻女投缳死)宣宗始封:定西侯(始封蒋贵,自卒伍至为大将,身经五十余战。初封伯爵,正统时,以平麓川功,进封世侯)蒋秉忠(顺入北京,拷掠夹死)英宗始封:抚宁侯(始封朱谦,军功封爵,为抚宁伯,卒,追封侯爵。子朱永,因功封世袭保国公,子朱晖袭公爵,子孙仍世侯。)朱国弼(逃至南都,进保国公,降清)
怀宁侯(始封孙镗,蒙古人,初以夺门功,封世伯。平曹钦之乱,以功进世侯)孙维藩(顺入北京,被杀)世宗始封:怀远侯(始封常玄振,常遇春后人,以功臣后裔封爵)常延龄(明亡,“身自灌园,萧然布衣终老。”)
临淮侯(始封李性,李文忠后人,以功臣后裔封爵)李弘济(《明季南略》、《小腆纪年》载,临淮侯李祖述,于北京“奉命守门,城陷君亡,偷生南窜。”在南都降清)
定远侯(始封邓继坤,邓愈后人,以功臣后裔封爵)邓文明(顺入北京,被杀)
灵璧侯(始封汤绍宗,汤和后人,以功臣后裔封爵)汤国祚(南都降清)神宗始封:武清侯(始封李伟,神宗母孝定太后父,外戚封爵)李存善熹宗始封:新城侯(始封王升,熹宗母孝和太后弟,外戚封爵)王国兴(顺入北京,自焚而死,或说被杀)
太康侯(始封张国纪,熹宗懿安皇后父,天启封伯,崇祯进侯,外戚封爵。顺入北京,被杀)思宗始封:新乐侯(始封刘效祖,思宗母孝纯太后弟,外戚封爵,初为伯爵,卒,赠侯,予三代诰)刘文炳(顺入北京,阖家死难尽节)伯爵:太祖始封:诚意伯(始封刘基,以开国功封。孙廌,谪戍爵除。后人刘瑜,嘉靖时以功臣后裔续封诚意伯爵)刘孔昭(南都扶立弘光,坚持抗清,后航海不知所终) 成祖始封:兴安伯(始封徐祥,靖难军功封爵)徐治安(顺入北京,被杀)
襄城伯(始封李濬(浚),靖难军功封爵)李国桢(顺入北京,被杀)
新宁伯(始封谭忠。父谭渊,从燕王靖难,战死。赠崇安侯。忠靖难有功,又以渊故封新宁伯)谭弘业(顺入北京,被杀)
应城伯(始封孙岩,靖难军功封爵)孙廷勋(顺入北京,被杀)
忻城伯(始封赵彝,靖难军功封爵)赵之龙(南都守备勋臣,豫王至,率群臣迎降。最为无耻)
平江伯(始封陈瑄,建文时掌舟师备江,以迎降拥戴功,封伯爵。督漕运三十年,多有建树。洪熙予世券)陈治安
成山伯(始封王通。父真,从燕王靖难死,追封金乡侯。通以靖难军功及父死事故,封世伯,洪熙予世侯,正统间获罪削爵。子王琮,天顺初复爵成山伯)王道允
安乡伯(始封张兴,靖难军功封爵)张光灿(顺入北京,被杀)
遂安伯(始封陈志,靖难军功封爵)陈长衡(顺入北京,被杀)
彭城伯(始封张麒,宣宗母父,外戚封爵)张光祖(顺入北京,被杀)
广宁伯(始封刘荣,抗倭军功封爵)刘嗣恩
武进伯(始封朱荣,以北征功封爵)朱自洪
成安伯(始封郭亮,以靖难军功封侯爵,世伯爵。子晟袭爵,仁宗特命袭为侯。晟卒无子,弟昂仍袭伯爵)郭祚永(南都降清)仁宗始封:保定伯(侯)(始封梁铭,保定伯爵,军功封爵。子梁珤,天顺时,进世侯。《明史·功臣世表》列为伯爵,误)梁天秩(《爝火录》载,顺入北京,保定侯梁世勋被杀。世勋,《明史·功臣世表》载为天秩上辈)
清平伯(始封吴成,辽东蒙古人,军功封爵,生前进侯,子孙世袭伯爵。《明史·功臣世表》缺注)吴遵周(掌中府都督印,顺入北京,戮以祭旗)宣宗始封:崇信伯(始封费瓛,镇守甘肃,军功封爵)费尚檝 英宗(正统)始封:惠安伯(张升,张麒子,兄袭彭城伯,外戚封爵)张庆臻(顺入北京,阖家自焚尽节)
靖远伯(始封王骥,以文臣督军讨麓川,军功封爵。景泰间,予世券)王永恩代宗始封:南和伯(始封方瑛,镇守贵州,军功封爵)方一元(南都降清,《明季北略》载北京有南和伯方履泰,入顺被杀,《明史·功臣世表》无此人,存疑)
南宁伯(始封毛胜,蒙古人,以平湖广民乱军功封爵)毛茂龙(《明实录》作“孟龙”) 英宗(天顺)始封:丰润伯(始封曹义,镇守辽东,军功封爵)曹匡治
东宁伯(始封焦礼,蒙古人,守边宁远,军功封爵)焦梦熊(南都降清)
怀柔伯(始封施聚,蒙古人,备御辽东,军功封爵)施兆麟
武平伯(始封陈友,其先西域人,以镇守湖广军功封爵)陈世恩
宣城伯(始封卫颖,以夺门功封爵)卫时泰(顺入北京,阖门尽节,无一遗者)
彰武伯(始封杨信,镇守延绥,军功封爵)杨崇猷(顺入北京,自缢尽节) 宪宗始封:武靖伯(始封赵辅,讨两广大藤溪,军功封爵)赵邦镇(《崇祯长编》作“邦锐”)
伏羌伯(始封毛忠,蒙古人,以甘肃边功,世爵)毛承祚(顺入北京,拷掠夹死)
宁晋伯(始封刘聚,以延绥边功封爵)刘光溥(卒年不详。《小腆纪年》载,南都有宁晋伯刘允极降清)世宗始封:新建伯(始封王守仁,著名的那啥,平宁王军功封爵)王先通(顺入北京,戮以祭旗) 神宗始封:宁远伯(始封李成梁,朝鲜人,辽东军功封爵)李尊祖(顺入北京,被杀)
永年伯(始封王伟,神宗孝端皇后父,外戚封爵)王明辅 光宗始封:永宁伯(始封王天瑞,光宗母孝靖太后父,外戚封爵)王长锡(顺入北京,被杀)熹宗始封:博平伯(始封郭维城,光宗孝元皇后父,外戚封爵)郭振明 (“于戚臣中颇称贤”,顺入北京,被杀)
思宗始封:嘉定伯(始封周奎,思宗后父,外戚封爵。顺入北京,拷掠得银70万,免于刑死)
宁南伯(始封左良玉,军功封爵。南明四镇之一,未几病死,子梦庚率所部降清)
定西伯(始封唐通,军功封爵。降顺后又复降清,康熙时死)
靖南伯(始封黄得功,军功封爵。南明四镇之一,清军南下,战死)
平西伯(始封吴三桂,军功封爵。降清)
明末勋臣,早已沦为一群毫无气节的纨绔子弟,依仗父祖金戈铁马赚取的世爵,庸庸度日而已。李自成进北京后,“与国休戚”的勋臣们,除少数几个尽节者外,被顺朝拷掠索饷,“或拷死,或勒死,无自尽者。” 为天下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