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质是什么意思?用大白话给你讲清楚溶质的概念!

天美资源网

今天在家闲着没事儿,琢磨着弄点吃的。正好前两天买点黄豆,就想着自己磨点豆浆喝,比外面买的放心。拿出泡好的黄豆,放进破壁机里,加水,然后按下开关,嗡嗡嗡地就打起来。

没一会儿,热乎乎的豆浆就打好。过滤一下豆渣,看着乳白色的豆浆,闻着那股豆香味,感觉还挺像回事儿的。不过原味豆浆我喝不太惯,总觉得得加点糖才对味儿。就到今天想说的这个实践环节——加“溶质”。

打开橱柜,拿出白糖罐子。这白糖,平时做菜、做点心都少不它。它今天要扮演的角色,就是那个被溶解的东西,也就是所谓的“溶质”。豆浆,自然就是“溶剂”,负责把糖给溶解掉。

溶质是什么意思?用大白话给你讲清楚溶质的概念!

加糖过程记录

豆浆还冒着热气,我两大勺白糖,看着它们还是颗粒分明的样子。然后,我把糖倒进豆浆里。刚倒进去的时候,糖明显就沉下去,堆在碗底。

这时候,光倒进去还不行,得让它溶解。我拿起一个长勺子,伸进豆浆里,开始慢慢搅拌。一开始搅的时候,还能感觉到勺子碰到碗底有沙沙的糖粒感。我就持续地、轻轻地搅动,让豆浆流动起来,带动着糖粒也跟着转。

  • 观察1:刚开始,能清楚看见白色的糖在底下翻滚。
  • 观察2:搅一小会儿,感觉碗底的糖好像变少,但豆浆颜色没啥大变化。
  • 溶质是什么意思?用大白话给你讲清楚溶质的概念!

  • 观察3:继续搅,勺子碰到底部的颗粒感越来越弱,几乎感觉不到。

整个过程大概也就一两分钟,碗底那些白花花的糖彻底不见。它们并没有真的消失,而是分散到豆浆的每一个角落里去。这就是溶解的过程,糖作为“溶质”,均匀地混合在豆浆这个“溶剂”里。

一小口,甜度正整个豆浆从上到下,味道都是均匀的甜,不会说上面没味儿,底下齁甜。这就说明糖这个“溶质”确实很好地溶解并且分布开。

想想,生活里这种事儿太多。早上咖啡,咖啡粉是“溶质”,热水是“溶剂”。盐,盐是“溶质”,菜汤是“溶剂”。有时候杯蜂蜜水,蜂蜜也是“溶质”,水是“溶剂”。这些东西加进去,搅和搅和,就“不见”,但它们的味道、特性都留在整体里面。

今天这个磨豆浆加糖的小实践,虽然简单,但把“溶质”这个概念在脑子里过一遍,感觉还挺直观的。看着糖从有形到“无形”地融入豆浆,带来整体味道的改变,这个过程本身就挺有意思的。实践出真知嘛自己动手做一遍,比光看概念印象深刻多。

溶质是什么意思?用大白话给你讲清楚溶质的概念!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