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怎么读,行者休于树这句话怎么理解?
我是长之安兮,我来回答。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这句话对大多数人来说,应该比较陌生。可是若说起北宋诗人欧阳修及他的名篇《醉翁亭记》,估计没有人不知道。《醉翁亭记》被收录在中学教科书中,记得当年这篇散文作为全文必背课文,我差不多可以倒背如流。在理解“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这句话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醉翁亭记》及作者的写作背景,以便更好地理解它。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以上是欧阳修《醉翁亭记》的第一段,大家是不是觉得很熟悉,个人觉得此段写得最精彩至极,简直是神来之笔,读之忍不住要大声背诵起来。开篇即写醉翁亭之所在,并引出人和事,分五步突出醉翁亭,接着转向叙事抒情,景与情联系直接,毫无违和,层与层间过渡巧妙,由山而峰,由峰而泉,由泉而亭,由亭而人,由人而酒,由酒而醉翁,再由“醉翁之意不在酒”引出“山水之乐”这一全文的核心命意。句句相衔不着痕迹,给人完整的“山水之乐”印象。
《醉翁亭记》是一篇优美的古代散文。这篇散文饶有诗情画意,别具清丽格调,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确是不可多得的。北宋仁宗庆历五年春,在朝为官的欧阳修由于声援范仲淹等人,再遭贬斥,出知滁州,本文作于到滁州的第二年。“庆历新政”的失败,使他感到苦闷;外放可以摆脱朝廷党争,对他而言也是一种安慰。文章表现了作者这种复杂的心情。
据说,《醉翁亭记》的开头原本花了好多笔墨,描绘滁州四周的山,有着一大段文字,欧阳修读之很不满意,最后这些描写被他改成了五个字:“环滁皆山也。”文字瞬间变得精炼,而简练中见隽永,成为散文史上的名句。他的驾驭文字的能力可见一斑,不愧为一代文风的开创者。在他之前,北宋文坛“西昆体”诗盛行,以杨亿、刘筠、钱惟演为代表的馆阁文臣,用词雕丽繁复,明明一句很简单的大白话,偏要“不说破”,用晦涩难懂的词句来表达,逐渐远离大众。欧阳修倡导的文风,改变了北宋初年风靡初十年的“西昆体”诗文风,一扫文坛奢靡之气,崇尚平易、清新、简练的文字,从这篇《醉翁亭记》可以看出,全文几乎没有一个生僻难懂的字,语言凝炼,行文非常流畅,可歌可咏,堪称经典。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这句话怎么理解?这句话是节选自《醉翁亭记》的第三段: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这第三段写滁人的游乐和太守的宴饮。此段描写由景物转移到人事上。先写滁人之游,描绘出一幅太平祥和的百姓游乐图。游乐场景映在欧阳修太守的眼里,便多了一层政治清明的意味。接着写太守设宴,众宾宴饮之乐。宴席丰盛而充满野趣,众宾起坐喧哗,乐不可支。太守乐中酒酣而醉,此醉是为山水之乐而醉,更是能与吏民同乐而醉,体现太守与下属关系融洽,实乃“政通人和”才能有这样的乐。
负者:背着东西的人。“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意思其实很浅显。就是说: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这句话是欧阳修写当时看到的滁人出游的场景,太平盛世,一派祥和、悠闲,欢声笑语,阵阵歌声传入诗人耳中,更醉一层。此时此景跟诗人个人的性情、文风和为政态度有直接的关系。
欧阳修是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他领导了北宋诗人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唐代韩愈的古文理论。他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在仕途政治上,他保持着轻松慵懒的态度,崇尚“无为而治。”为政极为“宽简”,让自己和百姓都过得轻松自在。但就是在这样的执政方针下,滁州反而被治理得井井有条。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据说还有一种说法是说这句话采用了“互文”的写作手法,即负者和行者可以一起解释,不必前后分开讲,意思是背东西的人和走路的人有的在路上唱歌,有的在树下休息,其实这样理解也感觉没什么问题,何必一定要分清哪个在前哪个在后呢?太守已经都醉了,只要了解滁州的民众愉快地随太守在游山,唱歌的唱歌,休息的休息。不过本人觉得还是前面第一种解释表述较顺畅、自然。
欧阳修很爱饮酒,为人豪爽、大度,有着当世一流的文笔,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苏轼还未出道,苏轼在京应进士试时,正好是欧阳修做主考官,他对苏轼的文章大为欣赏,极力推荐,开始以为苏的应试文章文笔老辣、论证有理有据,以为是自己的学生曾巩,为了避嫌,故判定苏轼为第二名。
正是由于欧阳修的大力提携,北宋朝庭当时聚集了一大批一流的才子学士,文坛上一反往昔僵化的局面,显示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仁宗皇帝的“文治天下",欧阳修可谓功不可没。他在地方上做太守时,对饮酒游山的爱好不减当年,经常带着吏民出去游玩,在山中野餐,然后喝醉了迷迷糊糊地看大家玩乐。醉时能与民同乐,醒后能用旷世文才把游玩过程记录下来。看来他的谪居生活并没影响“醉翁”的好心情,可是又有什么办法?既然已远离京城,忧也好,愁也罢都无济无事,为何不试着调整心态,开怀畅饮呢?一醉解千愁,岂不乐哉!
结语:与民同乐好心情。《醉翁亭记》是欧阳修在政治上失意而外放到滁州的时候写成的。本文却以一个“乐”字贯穿全篇,并坦言“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把仕途坎坷的内心抑郁和苦闷寄情于山水之间,消融于与民同乐之间。在描绘一幅幅变化多端、秀丽妩媚的美丽图画时,体现儒家的传统思想,表现了他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正如《尚书》所言:“德惟善政,政在养民。”
图片来自网络
喜欢请点赞关注我哦。
诗痴是谁古今谁是诗痴?
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鬼白居易,诗魔李贺,诗痴贾岛贾岛(779~843年),字阆(读láng)仙,人称诗奴,与孟郊共称“郊寒岛瘦”,唐代诗人。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人。自号“碣石山人”。--------------------------「贾岛」诗词全集(396首) 新窗口打开1、《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2、《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3、《剑客》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4、《忆江上吴处士》
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团。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
兰桡殊未返,消息海云端。
5、《忆江上吴处士》
闽国扬帆后,蟾蜍亏复圆。
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
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
兰桡殊未返,消息海云端。
6、《暮过山村》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
萧条桑柘处,烟火渐相亲。
...7、《即事》
索莫对孤灯,阴云积几层。
自嗟怜十上,谁肯待三征。
心被通人见,文叨大匠称。
悲秋秦塞草,怀古汉家陵。
城静..
.8、《雪晴晚望》
倚杖望晴雪,溪云几万重。
樵人归白屋,寒日下危峰。
野火烧冈草,断烟生石松。
却回山寺路,闻打暮天钟。
9、《寄韩潮州愈》
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
隔岭篇章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
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
一夕..
.10、《竹》
篱外清阴接药栏,晓风交戛碧琅玕。
子猷没后知音少,粉节霜筠漫岁寒。11、《古意》
碌碌复碌碌,百年双转毂。
志士终夜心,良马白日足。
俱为不等闲,谁是知音目。
眼中两行泪,曾吊三献玉。
12、《题兴化寺园亭》
破却千家作一池,不栽桃李种蔷薇。
蔷薇花落秋风起,荆棘满庭君始知。
13、《送僧》
此生披衲过,在世得身闲。
日午游都市,天寒往华山。
言归文字外,意出有无间。
仙掌云边树,巢禽时出关。
14、《送僧》
大内曾持论,天南化俗行。
旧房山雪在,春草岳阳生。
晓了莲经义,堪任宝盖迎。
王侯皆护法,何寺讲钟鸣。
15、《送僧》
池上时时松雪落,焚香烟起见孤灯。
静夜忆谁来对坐,曲江南岸寺中僧。
16、《送僧》出家从丱岁,解论造玄门。
不惜挥谈柄,谁能听至言。
中时山果熟,后夏竹阴繁。
此去逢何日,峨嵋晓复昏。
17、《寄远》
别肠多郁纡,岂能肥肌肤。
始知相结密,不及相结疏。
疏别恨应少,密离恨难袪。
门前南流水,中有北飞鱼。
鱼飞...18、《寄远》
家住锦水上,身征辽海边。十书九不到,一到忽经年。19、《赠僧》从来多是游山水,省泊禅舟月下涛。初过石桥年尚少,久辞天柱腊应高。青松带雪悬铜锡,白发如霜落铁刀。常恐...20、《赠僧》乱山秋木穴,里有灵蛇藏。铁锡挂临海,石楼闻异香。出尘头未白,入定衲凝霜。莫话五湖事,令人心欲狂。21、《绝句》海底有明月,圆于天上轮。得之一寸光,可买千里春。22、《送别》丈夫未得意,行行且低眉。素琴弹复弹,会有知音知。23、《送别》门外便伸千里别,无车不得到河梁。高楼直上百余尺,今日为君南望长。24、《咏怀》纵把书看未省勤,一生生计只长贫。可能在世无成事,不觉离家作老人。中岳深林秋独往,南原多草夜无邻。经年...25、《题诗后》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26、《早行》早起赴前程,邻鸡尚未鸣。主人灯下别,羸马暗中行。蹋石新霜滑,穿林宿鸟惊。远山钟动后,曙色渐分明。27、《早蝉》早蝉孤抱芳槐叶,噪向残阳意度秋。也任一声催我老,堪听两耳畏吟休。得非下第无高韵,须是青山隐白头。若问...28、《早起》北客入西京,北雁再离北。秋寝独前兴,天梭星落织。耽玩余恬爽,顾盼轻痾力。旅途少颜尽,明镜劝仙食。出门...29、《送友人游蜀》万岑深积翠,路向此中难。欲暮多羁思,因高莫远看。卓家人寂寞,扬子业凋残。唯有岷江水,悠悠带月寒。30、《宿山寺》众岫耸寒色,精庐向此分。流星透疏木,走月逆行云。绝顶人来少,高松鹤不群。一僧年八十,世事未曾闻。31、《偶作》野步随吾意,那知是与非。稔年时雨足,闰月暮蝉稀。独树依冈老,遥峰出草微。园林自有主,宿鸟且同归。32、《夜坐》蟋蟀渐多秋不浅,蟾蜍已没夜应深。三更两鬓几枝雪,一念双峰四祖心。33、《寄友人》同人半年别,一别寂来音。赖有别时文,相思时一吟。我常倦投迹,君亦知此衿。笔砚且勿弃,苏张曾陆沉。但存...34、《送人南游》此别天涯远,孤舟泛海中。夜行常认火,帆去每因风。蛮国人多富,炎方语不同。雁飞难度岭,书信若为通。35、《辞二知己》一双千岁鹤,立别孤翔鸿。波岛忽已暮,海雨寒濛濛。离人闻美弹,亦与哀弹同。况兹切切弄,绕彼行行躬。云飞...36、《寓兴》莫居暗室中,开目闭目同。莫趋碧霄路,容飞不容步。暗室未可居,碧霄未可趋。劝君跨仙鹤,日下云为衢。37、《送饶州张使君》终南云雨连城阙,去路西江白浪头。滁上郡斋离昨日,鄱阳农事劝今秋。道心生向前朝寺,文思来因静夜楼。借问...38、《寓兴》真集道方至,貌殊妒还多。山泉入城池,自然生浑波。今时出古言,在众翻为讹。有琴含正韵,知音者如何。一生...39、《病起》高丘归未得,空自责迟回。身事岂能遂,兰花又已开。病令新作少,雨阻故人来。灯下南华卷,袪愁当酒杯。40、《易水怀古》荆卿重虚死,节烈书前史。我叹方寸心,谁论一时事。至今易水桥,寒风兮萧萧。易水流得尽,荆卿名不消。
氵一个除念什么?
滁chu
滁[ chú ]
部首:氵
笔画:12
五行:水
五笔:IBWT
基本解释
滁州(Chúzhōu),地名,在安徽。
详细解释
〈名〉
1. 水名 。在安徽省东部。源出肥东县东北,折而东流,经滁县至江苏省六合县注入长江。本作“涂”,唐人改作“滁”
2. 古州名 。在安徽省东部,滁河流域,邻接江苏省,津浦铁路纵贯。特产“滁菊”、“滁州竹篮”。境内琅琊山风景幽美,为游览胜地
环滁皆山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3岁唐诗三百首?
1.《初入淮河四绝句·其三》 宋代 · 杨万里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古诗三百首 写水 写鸟 抒情 爱国
2.《禾熟》 宋代 · 孔平仲
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谷登场。
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夕阳。
3.《落梅》 宋代 · 刘克庄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
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古诗三百首 咏物 梅花 品格 抒怀
4.《城南》 宋代 · 曾巩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古诗三百首 写花 写草 哲理 山水
5.《夜夜曲》 南北朝 · 沈约
河汉纵且横,北斗横复直。
星汉空如此,宁知心有忆?
孤灯暧不明,寒机晓犹织。
零泪向谁道,鸡鸣徒叹息。
古诗三百首 乐府 妇女 孤独 思念 悲愁
6.《咏史》 清代 · 龚自珍
金粉东南十五州,万重恩怨属名流。
牢盆狎客操全算,团扇才人踞上游。
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
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
古诗三百首 咏史 讽刺
7.《阻雪》 清代 · 吴伟业
关山虽胜路难堪,才上征鞍又解骖。
十丈黄尘千尺雪,可知俱不似江南。
古诗三百首 写雪 艰难
8.《春宵》 宋代 · 苏轼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古诗三百首 写景 哲理 惜时
9.《海棠》 宋代 ·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古诗三百首 初中古诗 写花 海棠
10.《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 清代 · 纪昀
浓似春云淡似烟,参差绿到大江边。
斜阳流水推篷坐,翠色随人欲上船。
古诗三百首 写景 山水
《古诗词三百首大全集》310篇全集
11.《和子由渑池怀旧》 宋代 · 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古诗三百首 人生 感伤
12.《苏秀道中》 宋代 · 曾几
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日而有作。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日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13.《丰乐亭游春·其三》 宋代 · 欧阳修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古诗三百首 写景 惜春
14.《梅花绝句二首·其一》 宋代 · 陆游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古诗三百首 咏物 梅花 抒怀
15.《金错刀行》 宋代 · 陆游
黄金错刀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芒。
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
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
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
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
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古诗三百首 爱国 军旅 壮志
16.《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 惠崇春江晓景二首》 宋代 ·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古诗三百首 题画 想象 写景 春天 早教 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 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
17.《临安春雨初霁》 宋代 · 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古诗三百首 春天 抒情 感慨
18.《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宋代 · 陆游
迢迢天汉西南落,喔喔邻鸡一再鸣。
壮志病来消欲尽,出门搔首怆平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古诗三百首 爱国 忧国忧民 同情 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 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
19.《题西林壁》 宋代 ·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古诗三百首 小学古诗 纪游 写山 庐山 哲理 早教 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 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
20.《秣陵怀古》 清代 · 纳兰性德
山色江声共寂寥,十三陵树晚萧萧。
中原事业如江左,芳草何须怨六朝。
古诗三百首 写景 怀古
《古诗词三百首大全集》310篇全集
21.《赠刘景文》 宋代 ·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最是 一作:正是)
古诗三百首 小学古诗 写景 勉励
22.《晚泊岳阳》 宋代 · 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空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古诗三百首 贬谪 写景 思归
23.《除放自石湖归苕溪》 宋代 · 姜夔
美人台上昔欢娱,今日空台望五湖。残雪未融青草死,苦无麋鹿过姑苏。
黄帽传呼睡不成,投稿细细激流冰。分明旧泊江南岸,舟尾春风飐客灯。
千门列炬散林鸦,儿女相思未到家。应是不眠非守岁,小客春意入灯花。
三生定自陆天随,又向顺松作客归。已拚新年舟上过,倩人和雪洗片衣。
沙尾风回一棹寒,椒花今夕不登盘。百年草草都寒夜,自琢春词剪烛看。
笠泽茫茫雁影微,玉峰重叠护云衣。长桥寂寞春寒放,只有诗人一舸归。
桑间篝火却定蚕,风土相传我未谙。但得明年少行役,只裁白伫作春衫。
少小知名翰墨场,十年心事只凄凉。旧时曾作梅花赋,研墨于今亦自香。
环玦随波冷未销,古苔留雪卧墙腰。谁家玉笛吹春怨,看见鹅黄上柳条。
古诗三百首 怀念 孤独
24.《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 金朝 · 元好问
惨澹龙蛇日斗争,干戈直欲尽生灵。
高原出水山河改,战地风来草木腥。
精卫有冤填瀚海,包胥无泪哭秦庭。
并州豪杰知谁在,莫拟分军下井陉。
古诗三百首
25.《台山杂咏》 金朝 · 元好问
西北天低五顶高,茫茫松海露灵鳌。
太行直上犹千里,井底残山枉呼号。
万壑千岩位置雄,偶从天巧见神功。
湍溪已作风雷恶,更在云山气象中。
山云吞吐翠微中,淡绿深青一万重。
此景只应天上有,岂知身在妙高峰?
古诗三百首 写景 山水 写山 抒怀
26.《别滁》 宋代 · 欧阳修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
古诗三百首 离别 叙事 抒情
27.《还自广陵》 宋代 · 秦观
天寒水鸟自相依,十百为群戏落晖。
过尽行人都不起,忽闻水响一齐飞。
古诗三百首 咏物 写鸟
28.《三江小渡》 宋代 · 杨万里
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古诗三百首 送别 友情 写景
29.《剑门道中遇微雨》 宋代 · 陆游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古诗三百首 写雨 抒怀 感怀
30.《读山海经·其一》 魏晋 · 陶渊明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古诗三百首 田园 读书
《古诗词三百首大全集》310篇全集
31.《叠题乌江亭》 宋代 ·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古诗三百首 咏史 兴衰
32.《渔家·卖得鲜鱼二百钱》 清代 · 郑燮
卖得鲜鱼二百钱,籴粮炊饭放归船。
拔来湿苇烧难着,晒在垂杨古岸边。
古诗三百首 渔人 生活
33.《永遇乐·落日熔金》 宋代 · 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熔金 一作:镕金)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古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伤今追昔 元宵节 情怀
34.《戏答元珍》 宋代 · 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古诗三百首 写景 抒情
35.《自责二首》 宋代 · 朱淑真
女子弄文诚可罪,那堪咏月更吟风。
磨穿铁砚非吾事,绣折金针却有功。
闷无消遣只看诗,不见诗中话别离。
添得情怀转萧索,始知伶俐不如痴。
古诗三百首 女子 闺怨 组诗
36.《病起书怀》 宋代 · 陆游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古诗三百首 爱国 励志 忧国忧民 壮志难酬
37.《莺梭》 宋代 · 刘克庄
掷柳迁乔太有情,交交时作弄机声。
洛阳三月花如锦,多少工夫织得成。
古诗三百首 春天 写景 咏物 写鸟
38.《山行杂咏》 清代 · 袁枚
十里崎岖半里平,一峰才送一峰迎。
青山似茧将人裹,不信前头有路行。
古诗三百首
39.《横塘》 宋代 · 范成大
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古诗三百首 送别 写景 伤怀
40.《咏荆轲》 魏晋 · 陶渊明
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
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
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
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
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
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
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
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
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
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
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
其人虽已没,千载有馀情。
古诗三百首 咏史怀古
《古诗词三百首大全集》310篇全集
41.《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 宋代 · 黄庭坚
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出瞿塘滟滪关。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
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
古诗三百首 喜悦 登楼 抒情 感怀 写景 山水
42.《纳凉》 宋代 · 秦观
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古诗三百首 夏天 生活 写景
43.《书愤五首·其一》 宋代 ·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
有哪些古文能称得是上千古名篇的?
谢邀。
有哪些古文能称得是上千古名篇的?
因为个人主要关注诗词方面,接到这个邀请提问,反而觉得不好把诗词算进去了,否则的话太多了。我们提到古文名篇,一般都不包括诗词,甚至太长的散文、政论文,都不能算,要不然不论哪个朝代的奏章拿出来都是杰作。
太长的不算、诗文不算,那么就只有短赋、说、小散文,倒是相对容易选择一些。毕竟能够流传于世、耳熟能详的都是以简洁、精致、唯美为主。
这里稍微总结一些个人爱好,因为临时作答,有很多一时想不起,只捡印象深刻的记录,难免会有错漏。大家有好的可以在评论区补充。
中长篇,首推王勃《滕王阁序》、诸葛亮《出师表》。这两篇文章,其实也不用多介绍了。至于为何称之为中长篇,是相对而言。文言文精炼、简洁,这两篇都是七百多字,在今天属于小短文,在我而言可能就是几句废话就能填满,但是这两篇文章金句、警句叠出,《出师表》相对更像政论文,结构严谨,感情真挚;《滕王阁序》则更加华美,骈文余韵,是写景抒情自然融合的千年典范。
中篇当推韩愈《师说》、柳宗元《捕蛇者说》、苏东坡《前赤壁赋》、范仲淹《岳阳楼记》。这几篇在三百到五百字之间,体裁稍小,其中只有苏东坡的《前赤壁赋》半散文半赋格式。这些都是初高中必学文言文,所以也就没必要在这里多介绍了。虽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名声最盛,特别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千古名句,但是个人更喜欢苏东坡的: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这通天彻地的宇宙孤独,直将庄子《逍遥游》的境界幻化成人世美景,触手可及。
对了,先秦散文也实在是太多精品,还有贾谊的《过秦论》等等都是上乘,至于司马相如的大赋,一则过于庞大,二则过于华美,三,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汉之前的散文相对来说文字更古旧,解释起来麻烦。不如后来者的散文,大家多学过,一看就懂,在这里聊起来也有共同感,就不选入了。哪天有时间专门写一篇聊一聊先秦直到明清的散文,再详细捋捋。
我们再看短篇,尽量选大家都熟悉的,也是我能记得的。
有周敦颐《爱莲说》、张岱《湖心亭看雪》、刘禹锡《陋室铭》、周敦颐第二篇上榜《太极图说》。这其中前三篇都是二百字以下,真的极微小,却文艺水平极高的作品。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为天下第一散文,几得公认,少有争议。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文言写景散文极品,至此为顶,而且挥洒于不经意间。一文可扛千年散文大旗。
周敦颐的《爱莲说》,写莲花,喻君子,寥寥数笔,字少言多,也是难得。刘禹锡的《陋室铭》偏向铭文,小而精致,文字美感十足。
只有这周敦颐的《太极图说》,大家可能不太熟悉,我忘了教材有没有选用,但应该是没有。因为这篇小文的关键不是写得有多美、有多好,而是中国儒学发展到瓶颈阶段,周敦颐通过《太极图说》构建了一套儒学糅杂道家理论的宇宙起源说,成为理学、心学、以及后来阳明学等中国新儒学的理论基础。
老子的《道德经》、佛教的《阿含经》作为两家思想流派的理论作品,一开始就建立了学说的哲学基础,即对世界的起源、宇宙的起源的讨论。而作为在中国霸占官场最久的儒学,一直到周敦颐的《太极图说》,才开始构建自身的理论基础,由此兴起的宋朝理学终于将儒学从经世致用之术发展成为一门修身修心的学问,并分出理学、心学、事功学三大流派出来。
如果只看文学艺术,《太极图说》没那么重要,所以咱们知道的人也不多。但是要想了解中国儒学思想、宋朝理学发展,这就相当于道家的《道德经》、《南华经》一样,属于必须通读领悟的小文章。字数不多,三百来字。摘抄几句,放在下面,大家就知道它有多重要了:
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
是不是颠覆了认知?原来太极阴阳转化的理论居然是从宋朝一个大儒三百来字的小文章中来。而这很明显是糅合了道家理论的发展,成为了新儒家的哲学理论基础。
不说这是周敦颐写的,只怕很多人认为这是道家宝典。
以上就是随想随写的一些个人觉得称得上千古名篇的古文作品,当然还有很多,也有很多我都没读过,我这里选的是大家都熟悉的,也就是大众选捡下来的作品——这当然有点投机。不过大家喜欢的,才是真的好嘛。
只有《太极图说》,是在写儒家发展史中详细读过、并分析过,觉得地位于中国文化非常重要,而字数又不多,所以也放在这里。
大家有更多的名篇可以在评论区补充,我们一起涨见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