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背上一路走一边顶,蒙古族骑马姿势

天美资源网

马背上一路走一边顶,蒙古族骑马姿势?

脚前半部踩蹬,上身直立坐稳马鞍,这是小走的姿势。上坡身体重心向前倾,臀部后移,并抓稳马鞍前部。下坡身体重心后仰,臀部后移,两手一前一后抓稳马鞍,双腿夹紧。

永远不要站在马的后方和侧后方,防止被踢。上马前一定让领队或马主检查一下肚带是否系紧,系紧后才能上马,肚带不系紧容易转鞍,这是最危险的。骑行中每隔一段时间也要检查一下肚带的松紧程度。

马背上一路走一边顶,蒙古族骑马姿势

他的七个拜把子的兄弟如何自处?

张作霖的结拜兄弟有7个,按照年龄排序为,马龙潭,吴俊升,孙烈臣,张景惠,冯德麟,汤玉麟,张作霖,张作相。其中,孙烈臣和冯德麟分别在1924年和1926年去世。

到1928年,张作霖在皇姑屯被炸死之时。身边还有两个兄弟,分别是吴俊升和张景惠。吴俊升当场被炸死,张景惠受伤,后来投靠了日本人,做了汉奸。

剩下的汤玉麟、张作相、马龙潭还能保持气节,不对日本人低头都在上个世纪40年代去世。

1、马龙潭

马龙潭出生于1857年,家乡是山东庆云。他的父亲是清朝的振威将军。他的哥哥在镇压捻军时牺牲。慈禧太后奖赏马氏子孙世袭云骑尉。在1876年,也就是马龙潭19岁那年,承袭了云骑尉一职。

马龙潭是一名儒将,能文能武,爱好书法。

由于在八国联军入侵之时,马龙潭率领数百人参加奉系部队,保护沈阳皇陵有功,受到慈禧太后的奖赏。

随后,马龙潭被升为辽阳总巡,通化总巡。

1907年,马龙潭与张作霖等八人结为义兄弟。

1909年,马龙潭升任奉天巡防右路总统,驻扎凤城。

马龙潭在东北素有威名,他治军严厉,一旦发现有人骚扰民众,一律严惩。在马龙潭驻守凤城期间,百姓过上了一段较为安稳的日子。

辛亥革命爆发以后。马龙潭担任东边镇守使,兼奉天右路巡防统领,授予陆军中将衔。

到了1915年,袁世凯登基,授予马龙潭为三等男爵,但被马龙潭拒绝。

张作霖夺取东北大权以后,曾想让张学良娶马龙潭的女儿。但马龙潭坚决不从,因此被张作霖撤职。

1922年,马龙潭任四洮铁路督办。在四洮铁路开工之际,马龙潭坚决反对,将筑路权承包给日本人,并且大骂出卖国家利益的人是汉奸。

在马龙潭的强硬态度之下,四洮铁路完全由中国人设计完成。

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占领东三省,建立伪满洲国,马龙潭辞去一切职务,隐居的四平。

由于马龙潭在东北的声望很高,日本人就想利用他来笼络人心,擅自公布马龙潭为为,中南省省长企图逼马龙牌就范。

马龙潭闻讯之后,勃然大怒,来到日本宪兵队,以头撞桌角,誓死不从。

马龙潭在担任四洮铁路顾问期间,多方筹措办学,并且将自己的家产变卖,在庆云老家建立了山东第1所义学,中马私立高初两级学校。学校的教学设施很先进,甚至比一些省级官学都要好,学校也为国家培育了一大批栋梁之材。

马龙潭还热心编撰地方志,他先后两次出巨资,聘请当地大儒,编纂庆云县志。

在1940年,马龙潭于84岁高龄,在四平去世。

在马龙潭下葬之时,奉天、凤城等地的群众,纷纷赶往四平悼念,送葬队伍绵延好几里地。

至今,在四平市还保有马龙潭故居,以供世人瞻仰。

2、吴俊升

吴俊升于1863年,出生于辽宁昌图,由于家庭贫困,七、八岁就开始给别人当牧童。13岁时,吴俊升去当铺做了伙计,由于太过顽劣,不久就被人辞退,随后跟随父亲贩马。

到了1880年,17岁的吴俊升加入辽源逋逃营,先后做过火夫、马夫,后来被编入骑兵营。

由于吴俊升对马匹比较了解,还能医治马匹的疾病,于是,被任命为骑兵营哨官。

到了1908年,吴俊升被升为奉天后路巡防营统领,与张作霖,冯德麟,马龙潭,并称为奉天四大军事人物。

1912年6月,吴俊升镇压了,满清王公勾结日本人策划的满蒙叛乱活动。

到了1915年,袁世凯称帝之时,吴俊升与张作霖等人共同写下了《变更国体请愿书》,因此吴俊升被封为二等男爵。

1917年,奉军第28师师长冯德麟,起兵反对张作霖。吴俊升将冯德麟击败因此,吴俊升被任命为第二十九师师长,还获得北洋政府授予的一等嘉禾勋章。

1921年,吴俊升晋升黑龙江督军,被授予陆军上将军衔。

1924年,第2次直奉战争中,吴俊升任第五军军长。

1925年,郭松龄起兵反对张作霖,吴俊升任讨逆军总司令,击败了郭松龄。

1928年,张作霖返回东北,吴俊升在山海关迎接,并与张作霖一同返回。结果,在皇姑屯与张作霖一起被日军炸死,死时65岁。

吴俊升性格比较粗鲁,而且不懂文化,但是好爽中颇有侠士之风。由于身短舌长,又被称之为“吴大舌头”。

吴俊升对张作霖比较忠诚,处处以维护张作霖为宗旨。但是,吴俊升对外来侵略比较痛恨,对于日俄策划的武装叛乱活动,吴俊升都给予了坚决的镇压和打击。

3、孙烈臣

孙烈臣与1872年,出生于辽宁黑山,家中世代是漆匠。

孙烈臣五岁丧父,与寡母相依为命。由于家庭贫寒,无力支付常年的学费,孙烈臣只是间歇性的上了三个冬天的私塾。但是,在学习期间,孙烈臣极为刻苦,成绩名列前茅。

孙烈臣在少年时期,就给他人种地或打短工贴补家用。成人以后,以贩马为生,因此也被人称之为“孙马贩子”。

清朝末期,政治腐败,又有列强入侵,再加上匪患四起,大户人家都要请人保家护院。孙烈臣的身手不错,枪法极准。他先生在黑山县北新立屯镇王家护院,随后又到北天梁贾府护院。

孙烈臣年少时结交了不少江湖义士,与地方上的绿林好汉也颇为友善。因此,一些山贼土匪,听说孙烈臣此地护院,大多绕道而行,孙烈臣也因此名声大振。

1902年,孙烈臣任前路巡防马队第四营管带。由于练兵有方,深得上司器重,很快调任洮南守备。

1908年,孙烈臣部被编入张作霖奉天前路巡防队,任命为巡防队第四营管带。

1910年,奉天讲武堂成立,孙烈臣入堂学习。第2年,孙烈臣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升任奉天中、前两路巡防队帮统。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由于孙烈臣和张景惠等人在奉天,为张作霖骑兵入奉天,提供了准确的情报。

1912年,奉天中路巡防营和前路巡防营合编为陆军第27师,张作霖任师长,孙烈臣任该师步兵第五十四旅旅长。其中汤玉麟为骑兵第27团团长,张作相,张景惠,也在该师任团长。

同时,奉天左路巡防营改编为陆军第28师,师长为冯德麟。

后来,张作霖和冯德麟合谋,驱逐了段芝贵,张作霖成为奉天巡按使。但冯德麟自持资格老,不愿居于张作霖之下,两人矛盾开始不断加深。

后来,冯德麟参与张勋复辟一事,失败后被迫下野。最后,张作霖自任第28师师长,孙烈臣升任第27师师长。从此,奉天大权全部收拢到张作霖手上。

1919年,孙烈臣被任命黑龙江督军,兼滨海铁路督办。

1921年,孙列成调任吉林督军,兼东省护路军总司令。

第1次直奉战争爆发时,孙烈臣任副总司令,率正威军入关。

战后,张作霖论功行赏,孙烈臣功劳最大,居首位。

一1924年,孙烈臣因胃病治疗无效,死时52岁。

孙烈臣死后,张作霖以陆军上将的殡仪安葬他,还使用了军乐队,以及马步军队行列,以示隆重。由于孙烈臣无子无女,张学良亲自为他披麻戴孝。

4、张景惠

张景惠于1871年,出生于奉天安台。由于年轻时以卖豆腐为业,也曾被人称之为“张豆腐匠”。

但张景惠这个人嗜赌成性,喜欢结交乡里一些不三不四的人员。

1900年以后,沙俄和日本相继出兵东北。紧接着东北地区匪患四起,各地大户为了自保,纷纷组建保安团。

张景惠也趁机拉拢了一批地痞流氓,自称“保险队”,自任队长,为地主大户看家护院。由于张景惠平时结交甚广,很多走投无路的人纷纷来投,张景惠的人马也越来越多。

1901年,张作霖被仇家偷袭,携带家眷及部分随从出逃。在途经八角台时,张景惠出镇迎接张作霖,并让出队长一职,投靠了张作霖。从此,两人成为莫逆之交。

1902年,张作霖归顺了清廷,成为巡防游击队管带,张景惠也成为巡防队哨官。

1908年,张作霖将张景惠送入奉天讲武堂深造。在辛亥革命时期,张景惠正在省城受训,他连忙告知张作霖,让张作霖率部赶赴奉天救急,结果两人成为东北督军赵尔巽的心腹。

袁世凯上位以后,张作霖升任陆军第27师师长,张景惠为27师独立炮兵团团长,后来晋升为旅长。

第1次直奉战争,张景惠率领陆军第16师,负责西线战场。但是,张景惠在吴佩孚和张作霖之间,左右摇摆,结果战事不利,张景惠全军覆没。

张景惠心虚,不敢回奉天见张作霖,在曹锟获得大总统之位时,张景惠摇身一变,成为全国国道局督办,成为北洋政府的一员,这让张作霖大为恼火。

1925年冬,张景惠的母亲病逝,张景惠不敢回家奔丧。还是通过张作相、吴俊生等人,替他说情,张作霖才勉强准许他回来。

在见到张作霖之后,张景惠立刻磕头请罪,痛哭流涕。张作霖心念旧情,再加上第2次直奉战争中,张作霖大胜。于是,张作霖与张景惠和好如初。

1928年,张景惠陪同张作霖返回东北。在途经皇姑屯时,张作霖当即炸死,张景惠身受重伤。

九一八事变以后,张景惠就投靠了日本人,担任东省特别治安维持会会长。

伪满洲国成立以后,张景惠担任为国务总理大臣,长达十年之久,在此间,他大力为日本人奔走宣传。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张景惠及满洲国大臣,被苏军押往苏联。在1950年,移交抚顺战犯管理所。

张景惠在1957年病死,终年74岁。

张景惠一心做汉奸,但是他的家人要比他有骨气得多。他的子侄均为我党地下工作人员,为抗日战争、解放东北,作出了不少贡献。

5、冯德麟

冯德麟于1866年,出生于辽宁海城。17岁便加入绿林行业,在辽西称王称霸20多年。

在清朝末年,冯德麟被招安,任命为巡防营统领。

袁世凯称帝以后,冯德麟任陆军第28师师长。

冯德麟在和张作霖联合驱逐段芝贵之后,任奉天军务督办。

但由于冯德麟和张作霖不和,与汤玉麟联合反对张作霖未果。

随后,冯德麟进京支持辫子军张勋复辟,张勋失败之后,冯德麟也被段祺瑞囚禁。

张作霖为了掌控第28师,要求段祺瑞释放冯德麟。

冯德麟回到奉天以后,28师已经被张作霖收编。张作霖将都统职位让给了冯德麟,从此,冯德麟失掉了军权。

1927年,60岁的冯德麟病逝。

6、汤玉麟

汤玉麟于1871年,出生在辽宁阜新。汤玉麟兄弟五人,他排行第二,由于但其他喜欢与人争斗,人们也称他为“汤二虎”。

汤玉麟年少时家贫,没有上过学。在给地主家赶车时,在途中遇见土匪打劫,一气之下,他也从了匪。

汤玉麟和张作霖早期都属于辽西土匪,汤玉麟部不但武器精良,而且个个凶猛剽悍。张作霖有一次被官兵包围,汤玉麟闻讯前来解围。于是,两人结为生死兄弟。

张作霖被清廷招安以后,成立地方巡防营,汤玉麟任左哨哨官。

辛亥革命以后,张作霖夺取奉天督军之位。而27军师长由张作相兼任,这引起了汤玉麟的不满。

后来,张作霖重用王永江,成立宪兵队,这让汤玉麟感到更加不安。

在与王有江产生冲突之后,汤玉麟拉出两团队伍,返出沈阳,加入了冯德麟的陆军28师。

冯德麟拥护张勋复辟失败以后,冯德林被捕入狱,汤玉麟被返回原籍。

在经过张景慧等人的求情之下,1911年,张作霖同意汤玉麟返回风电,并任命他为东三省中将顾问。

第2次直播战争,汤玉麟升任第11师师长。郭松龄反奉期间,汤玉麟在渡河击败郭松林。

张学良东北易帜以后,任命汤玉麟为东北政务委员会会员,兼热河主席。

汤玉麟主持热合的6年期间由于政治腐败加上任人唯亲,导致民不聊生,许多百姓开始逃亡。

九一八事变以后,日军进攻热河。汤玉麟听闻日军前来,吓的用汽车将他的家具,全部运往天津英租界的家中。

汤玉麟不放一枪一炮,就丢了热河,蒋介石治好下令免去汤玉麟的职位。

随后,汤玉麟加入冯玉祥,吉鸿昌等人组织的察哈尔抗日共同盟,被任命为察哈尔游击司令,但他并未参战。

1933年,冯德麟被任命为被察哈尔主席。宋哲远收编汤玉麟,汤被任命为第二十九军总参议,从此失去了军权。

1934年,汤玉麟辞职,回到天津家中。

从此,妻离子散,一病不起。。

1937年5月,汤玉麟在天津寓所去世。

7、张作相

张作相与1881年,出生于辽宁锦州。张作相,少时读过三年私塾,此后还做过泥瓦匠。

20岁为同族兄弟报仇,投身绿林,与张作霖结拜兄弟,后来逐渐成为张作霖心腹。

1911年,张作相进入东北讲武堂受训,毕业后被任命为第27师骑兵团17团团长。1915年,张作相又被授予少将军衔。

九一八事变以后,张作相退出热河,回天津当义工。

张作相生活简朴,不喝酒,不听戏,不抽烟也没有啥义气,还好就是喜欢养花。

解放战争期间,张作相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东北行政政治委员会委员,国民政府顾问。

1848年,张作相被任命为东北剿总副总司令。

1948年10月,张作相在锦州,家中被误服,后来被解放军送到天津。

1949年4月19日,张作相去世,终年68岁。

看见女主床头系的红绳?

一位导游亲戚告诉我,如果你是单身男性,在蒙古包过夜,千万不要碰到女主系在床头上的红绳,这就相当于在大庭广众之下摸女生的屁股。

如果你不听劝告,第二天清晨,就必定会受到惩罚。这根红绳就是一个警示牌,不容任何人去跨越。

说说我所认知的蒙古说起蒙古,很多吃货想到的就是大口吃肉,大口喝茶。喜欢美自然美景的人想到的就是蓝天白云,宽阔的草原,奔腾的骏马。简直就是向往自由人的天堂 。

所以,多年来,蒙古也成了许多游客向往的地方,来到这的人们,看到辽阔的草原,奔腾的骏马。心境就会豁然开朗,所有的压力和不开心都会得到很大的释放。

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喜欢去其他国家或地域去体验不一样的风土人情,多年来,蒙古就深受游客们的喜爱。

从那可以看到奔腾的骏马,宽阔的大草原。关键那的房子也比较独特,去过蒙古旅游的游客纷纷提醒道去蒙古包过夜,不要碰女主人床头系得红绳,要不然后悔莫及。

听听表哥讲关于摸红绳的事

我的表哥是一位导游,他的工作就是全国各地的跑。他每年去过很多地方,既去过国外,也到过国内。见识了很多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风土人情。 我特别喜欢听他讲所到之处的所见所闻。

他说,不同国家和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我们去一个地方就要尊重那里的风俗民情。有些地方的风土习俗,和相应的禁忌,你绝对不可以去触犯的,否则的话,就会遭受到处罚和排斥。

接着他就告诉了我一件事,如果你去蒙古游玩,并且夜晚在蒙古包里过夜。如果你是一个男性的话,可千万不要去碰女主人寄在床头的红绳。

上个月表哥带团去蒙古游玩,参团的都是退了休的老年人,年轻时忙家庭、忙事业没有时间看看外面的景色。退休三五好友组个团到国内短距离地玩几天。

这次他们选的是蒙古自治区。因为游玩的地方离酒店比较远,夜晚他们就商量借住在牧民的蒙古包里,感受一下不一样的风土人情。

表哥也是第一次带团来蒙古玩,所以对当地的风俗也不是太懂。只能说了解一些皮毛。

都知道蒙古人是非常热情好客的,有朋自远方来,必定会端上牛肉,奶酒,羊肉,来招待远方来的客人。

当表哥带着几个团友表明想在蒙古包里借住一宿后,主人欣然同意了,进了蒙古包里,主人拿出好酒好肉招待。非常热情。

蒙古包和我们的房间不一样,就是像个地铺一样的,一家人都住在里面,当然夜晚休息时,表哥和几位团友也被安排和主人一家住在一起。期间女主人帮大家铺了被褥,还在床头系了红绳子。

由于好奇心驱使,吃完饭,他们几个就参观蒙古包的构造,布置等,没想到期间有一个团友扯了系在床头的红绳子。当时也没发生什么特别的事,都没有多想。

没想到第二天天还没有亮,男主人就拉扯着那位摸了红绳的团友跑去外面使劲往嘴里灌凉水。当时所有人都蒙了,要知道内蒙的人人高马大,看着不好惹。都吓住了,不知道是咋回事,还以为住了一个黑店了。

因为是表哥带的团过来,他得对团友的人身安全负责任。这时他只得硬着头皮问问男主人发生了什么事?

男主人生气的说到:我好吃好喝的招待你,你却破坏我们的规矩,故意触摸红绳,就相当于大庭广众之下摸女生的屁股。你就是一个举止轻浮,心术不正的人。一定要受到惩罚。

说到这,大家就明白了,表哥和当事人也向主人解释了半天,自己确实不知道有这一说法,不是故意而为之的。蒙古包的主人这才怒气冲冲地停了手上的动作。

为什么有灌凉水这一惩罚呢?

因为当房事过后12小时之内是不能吃凉的东西的。所以灌凉水就是对举止轻浮的人的一种重罚。

如果是对第一次不知道触犯的人也会灌上三大碗白酒,要知道蒙古人都是豪爽之人,酒量了得。喝的酒也是60度以上的。要是被灌上三大碗白酒估计当场趴下。就算是武松在世恐怕也招架不住的。

听听当地人说说为什么不能摸红绳

事后,表哥们还是后怕的赶紧找当地的导游打听这个事,才知道这种事得来龙去脉。

原来,蒙古人热情好客,对于远道而来的朋友更是发自内心地欢迎,当你在蒙古包做客时发现床头系着红绳时,这表明你得到了主人的初步认可,主人家已经做好了让你夜晚留下的准备。

蒙古包空间有限,一个家庭的人员有男有女,他们只有一个包,所以都住在一起。来到蒙古包借住的客人,因为没有多的床铺,所以也会被安排睡在一张床铺上。

为了验证来借宿的客人特别是男性是否真正了解他们的文化及个人的人品,女主人都会在床头系上一根红绳子,形成一道“分割线”,分割线另一边睡的就是家里来的客人。

这根红绳的意思就是:客人晚上睡觉要老实点,不能乱动。第二天起床,主人会留意这根红绳 如果红绳还是平平整整地系在那,说明客人心术正, 值得交往。

如果红绳松了或断了,说明客人人品有问题,不值得被热情款待,更不值得交往。

这根绳子是个底线,如果触摸了就代表客人举止轻浮,心术不正,对主人不尊重,他们也会对你不客气。灌凉水,灌酒就是对客人的惩罚。遇到脾气差的的东道主,直接会把客人驱逐出去,永不接待。

以前系红绳的意思是…

以前蒙古包的主人在床头系红绳,是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不被来的客人偷盗而设置的,倘若夜晚客人有什么不老实的行为,可以通过红绳的状态来反应出来。

同时也是为了防止客人夜晚睡觉不老实设置的,碰到主人的身体就尴尬了。

现在系红绳的意思是

而现在,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出来游玩的游客就是图个开心,肯定不会因为去偷取主人的财物而导致麻烦,但在蒙古包床头系红绳的传统却一直保留着,这也成了他的一种风俗习惯。

再来说说,在蒙古包过夜还有哪些规矩需要我们注意的呢?

首先,过蒙古包不能踩门槛,不能在门槛上垂腿而坐,挡在门口,因为因为在牧民们的眼中,门槛被认为是主人的象征,门是口,槛是喉,踩门槛就是踩主人的喉咙。

踩了蒙古包的门槛,便败了主人的时运。只有顾意侮辱对方,故意向对方挑衅的人,才故意把坐骑删在蒙古包上,并踩着人家的门槛进门。

其次,游客们去蒙古包做客时,位置千万不能坐错,在牧民的文化当中,男的坐左边,女的坐右边,最忌讳的就是混乱而坐。

再次,游客们在蒙古包过夜的时候,要格外注意自己的行李,客人进蒙古包时,不能把马鞭、弓箭等武器带进去。

在蒙古包吃饭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饭桌礼仪,坐的时候不能把腿盘起来,不能乱伸腿,主人给你端茶敬酒的时候一定要双手捧接。

禁用筷子敲打饭桌、饭碗等,这会被认为要饭的人才会这样做。如果你有幸被牧民邀请到他家里做客,出于礼貌,应该在离蒙古包很远的地方就下车或下马,步行到蒙古包。

最后,在常人看来,牛粪是污秽之物,但在蒙古人看来,牛粪确是最好的燃料。千万不能坐在牛粪筐上,更不能从牛粪筐子上跨过。从牛粪筐子边上经过时,要撩起袍子,侧身从边上走过。

写到最后:

我们外出旅行时,一言一行都代表着自身的素质,如果我们外出前应多做做功课,遵从当地的风俗习惯,各方面做到礼仪到位的话,必定会给他人留下好的印象的。我们自己玩的也会心身愉悦的,不是吗?

我们能看出来什么?

从赵丽颖的离婚,我们不相信娱乐明星的爱情童话,爱情需要用心经营相守,爱情需要远离情感诱惑。

说实话,我不喜欢追剧,也不关心演员的私生活。一次偶然机会,爱人极力推荐我和她一起看电视连续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在这部电视剧里面,赵丽颖饰演盛家六姑娘明兰,明兰自小失去母亲,由奶奶抚养长大,在盛氏大家族中像一株漂泊的浮萍,无依无靠,任凭姐妹们欺负,但她自小忍辱负重,眼观四方,藏起聪慧,掩埋锋芒,历经艰难为母报仇。赵丽颖虽然不是演员科班出生,但将剧中人物演绎得惟妙惟肖,让大家跟着她一起分享喜怒哀乐。冯绍峰在剧中扮演侯府二公子顾廷烨,顾廷烨青年时期是典型的花花公子,生活随意,经历两次离婚,被族人瞧不起,但自从爱上明兰后,一见倾心,改邪归正,成为朝廷第一功臣,两人喜结连理,恩恩爱爱,收获美满人生。冯绍峰给我的印象是高大帅气,占有欲比较强,演技不是特别到位。

听说该剧拍完后,赵丽颖和冯绍峰就结婚了,当时引起了娱乐界和追星族的一片叫好,两人结婚事情被娱乐界炒了很长一段时间,还上了各种媒体头条。

当时我就不太看好两人的婚姻,不相信娱乐明星的爱情童话。很多明星结婚时被媒体吹捧上了天,但没过几个月,又传出各种负面新闻,最后分道扬镳,每次感觉都有欺骗大众的感觉,明星们以自己的私生活为噱头,吸引粉丝,博引眼球,赚取流量,获取暴利,这是一种非常令人不耻的行为,如果任其助长,会带坏社会风气,诱导青年人做明星,靠容貌吃饭,诱导青年人视婚姻为儿戏,是一种严重不道德的行为,国家要加强媒体监督,不要助长这种歪风邪气。

从赵丽颖的离婚,启迪我们要守护爱情家园。演员职业很特殊,尤其是像赵和冯这种火得不能再火的演员,一年片约不断,天天在摄影棚里度过,两人没有时间近距离接触和交流,虽然可以通过语音、视频聊天,但爱情是需要双方定期问寒问暖、互相亲近的。一方生病了,需要另一方贴心照顾,一方有了情绪波动,需要另一方及时安慰。如果两人长期两地分居,即便是普通人都会产生隔阂,渐行渐远,从而各奔东西,更何况明星之间的爱情。

从赵丽颖的离婚,启迪我们要远离情感诱惑。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爱情具有自私性、排他性。“无情不成剧”,这是每一部电视剧的特点,演员每天在剧中演绎爱情,男女演员之间为了演好角色,会忘情投入,从而不自觉陷入情感误区,陷入感情旋涡,从而不能自拔,这也是演员行业离婚率高的客观原因。经常在花边新闻看到某某演员和某某演员因演戏而生出婚外情的报道,所以,已婚男女一定要远离情感诱惑,学会保持交往距离,同时尽量少光顾夜场、舞池、健身等场所,避免不必要的情感纠缠

蒙元给古代中国带来了什么?

蒙元带来的并不只有屠杀,还有文明与鲜花。

由于蒙元的历史较短,仅百来年,所以很多朋友对这段历史知之甚少,其实,蒙元给当时的古代中国,甚至世界,都带来了很大的变化。

作为一个地域横跨欧亚的大国,当时的世界说白了就是亚洲和欧洲,所以,当时的大蒙古帝国就是世界。

(大蒙古帝国版图)

蒙古帝国内部就像一个联合国,原本格格不入的各族群、各种族,那时候都成了一个帝国的子民,所以,交汇融通在所难免。

在忽必烈的朝堂之上,就充斥着蒙古人、汉人(包括汉化的契丹和金)、色目人、欧洲人等各色人群,他们都是忽必烈的臣子,为忽必烈统治世界建言献策。

(蒙古大汗忽必烈的朝堂上充满了世界各地的人)

我们言归正传,要说蒙元给世界带来了什么,说三天三夜也说不完,無月我就挑拣几样说说,如果有机会,我会在接下来,在我的文章里分享一些关于蒙元的知识,感兴趣的朋友到时候可以看一下。

元青花

元代的青花瓷出类拔萃,是世界人民艺术史上的瑰宝。

现存于世的元青花,品质属于上品的仅300来件,而中国国内仅收藏了100来件,其他的都在世界各地,而中西亚却拥有这其中大部分,比如土耳其的托普卡帕宫,就有上品元青花30多件。

这里就要揭开元朝时期的青花瓷的来历了。

忽必烈定鼎中原,建立元朝,称大蒙古国汗的时候,伊朗等中亚地带属于伊利汗国,大汗是忽必烈的弟弟旭烈兀,因为支持忽必烈登大汗位有功,被赐予建立独立汗国的资格,于是才有了伊利汗国。

伊朗高原出产一种苏麻离青,这是青花瓷的主要材料,釉下青料。蒙古人征服了这些地区后,苏麻离青就大量流入了中原,在中原手工艺匠人的双手下,陶瓷工艺得到了新的发展,元青花问世了。

这种清新脱俗的瓷器,同样通过贸易流入了伊利汗国,当时的伊朗人也为之疯狂,由于两地之间的和睦关系,忽必烈甚至从中原派去了大量的工匠,到伊利汗国传授元青花的制作工艺。

这期间,中原文化大量传入波斯地区,在当地人最喜欢的波斯地毯上,也加入了很多的中原文化元素。

一直到了奥斯曼土耳其统治时期,元青花都是贵族的最爱。

伊朗成为中亚的陶瓷器出产地,正是从元代开始的,而元青花的诞生,与蒙古人征服伊朗脱不开关系。

白银流通

元朝为古代中国带来的有一样东西,就是白银的流通。

到宋亡,中国都以铜币最为流通货币的主要材料,后来像我们所知的,明清都是用白银作为货币,而从铜币向白银过渡的时期,就发生在元朝时期。

元朝统一中原之后,因为不懂经济和金融,元朝政府一味的发行纸币,纸币起于北宋,到了元代,彻底成了被中央政府滥用的工具。

(蒙古人在经济方面,缺乏必要的知识)

元朝的政府以为这个纸币能当钱花,非常方便,于是丝毫不加节制的滥发纸币,又不懂得控制,到了最后,老百姓用一车车的纸币却换不来一张白纸,彻底成为了丢在地上都没人要的东西。

但是百姓总是要生活的,而当时的铜币供应也远远不足,民间渐渐的发展出了银这一流通材料。

民间以白银的重量作为交换依据,直接进行了流通,到后来,流通范围越来越广,变成了全国通用。

白银的流通一直延续到了明朝,当时朱元璋也大量发行过纸币,但明朝没有出现通货膨胀,正是因为白银的流通,且白银没有作为铸币的形势来发行,由此避免了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形。

白银,是元朝政府错误财政政策下的一个财务,却阴差阳错地拯救了中国经济。

虽然元朝历史仅百来年,但其实有很多值得我们后人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無月文化,品读经典,品味文化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