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学的广袤领域中,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犹如一场复杂而精细的解谜游戏,医生们需要凭借各种检查手段,从患者复杂多样的症状中抽丝剥茧,寻找疾病的根源,而凯尔尼格征(Kernig sign),作为神经系统体格检查中的一项经典体征,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凯尔尼格征最早由俄罗斯 - 格鲁吉亚医生弗拉基米尔·凯尔尼格(Vladimir Kernig)于 1882 年描述,该体征的检查方法相对简单却极具临床价值,检查时,患者仰卧,一侧下肢髋、膝关节屈曲成直角,检查者将患者小腿在膝关节处伸直,正常情况下,膝关节可伸达 135°以上,若在伸直过程中,患者出现疼痛且膝关节伸直受限,小于 135°,则为凯尔尼格征阳性。
凯尔尼格征阳性的出现,往往提示着神经系统存在病变,尤其是脑膜受刺激的情况,在脑膜炎疾病中,它是一个重要的早期表现,脑膜炎是一种由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感染引起的软脑膜的弥漫性炎性改变,当脑膜受到病原体侵袭而发生炎症时,脑膜会出现充血、水肿等病理改变,由于脑膜的敏感性增加,在进行凯尔尼格征检查时,拉伸的脑膜会受到刺激,引发疼痛,进而导致膝关节伸直受限,在化脓性脑膜炎中,细菌感染引发的强烈炎症反应会使脑膜的刺激症状更为明显,凯尔尼格征常呈强阳性,患者不仅在检查时会有明显的疼痛反应,还可能伴有发热、头痛、呕吐等一系列症状。
除了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也是导致凯尔尼格征阳性的常见原因之一,当颅内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后,血性脑脊液会对脑膜产生刺激,这种刺激同样会使得在进行凯尔尼格征检查时出现阳性反应,蛛网膜下腔出血起病急骤,患者往往会突然出现剧烈头痛,犹如“头部被重击”一般,随后可能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凯尔尼格征的出现,对于提示医生患者存在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可能,进而进行进一步的影像学检查(如头颅 CT 等)以明确诊断,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凯尔尼格征并非仅仅在上述两种疾病中出现阳性,在一些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如脑疝、脊髓炎等累及脑膜或脊髓膜的病变中,也可能观察到凯尔尼格征阳性,脑疝是由于颅内病变导致颅内压增高,使脑组织从高压区向低压区移位,压迫邻近的神经结构,当脑疝影响到脑膜时,脑膜的刺激症状可能会表现为凯尔尼格征阳性,脊髓炎是脊髓的炎症性病变,炎症如果蔓延至脊膜,同样会引起相应的脑膜刺激体征。
值得注意的是,凯尔尼格征也并非绝对特异,在一些非神经系统疾病导致的严重全身感染、肌肉病变等情况下,也可能出现类似的体征,在严重的败血症患者中,由于全身炎症反应的影响,肌肉可能会出现紧张、痉挛,在进行凯尔尼格征检查时,可能会因肌肉因素导致膝关节伸直困难,从而出现假阳性结果,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凯尔尼格征可能会在一定年龄段内呈现生理性的弱阳性表现,这就需要医生结合患儿的具体情况,如是否有发热、头痛等其他症状,进行综合判断,避免误诊。
在临床实践中,凯尔尼格征的检查通常与其他神经系统体征检查相结合,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它常与布鲁津斯基征(Brudzinski sign)、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一起进行评估,布鲁津斯基征也是一种脑膜刺激体征,检查方法为患者仰卧,下肢伸直,检查者一手托起患者后枕部,另一手按于其胸前,当头部被动前屈时,双髋与膝关节同时屈曲则为阳性,颈项强直则表现为患者仰卧,检查者以一手托患者枕部,另一手置于胸前作屈颈动作,如这一被动屈颈检查时感觉到抵抗力增强,即为颈项强直,这些体征相互印证,能够为医生提供更全面的神经系统病变信息。
凯尔尼格征作为神经系统检查中的一个经典体征,虽然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在现代医学的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就像一把钥匙,能够帮助医生打开神经系统疾病诊断的大门,从纷繁复杂的症状中找到关键线索,为患者的及时诊断和有效治疗提供重要依据,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我们对凯尔尼格征以及相关神经系统体征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相信在未来,它将继续在守护人类神经系统健康的征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