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槽无力,新巨头如何扭转业绩疲软现状

天美资源网

吐槽无力,新巨头如何扭转业绩疲软现状?

前言

历时8个月,A股上市公司双汇发展(股票代码:000895)完成了以401.67亿吸收合并其直接控股股东双汇集团的交易。交易之前,双汇集团是双汇发展的直接控股股东,持有上市公司59.27%的股份;交易完成后,双汇集团将会注销法人资格,其所有的资产、负债、人员及业务等均会合并进上市公司双汇发展,而罗特克斯将成为双汇发展的控股股东。

对于这笔交易,市场上并不缺各种声音。有的讨论这笔交易的作价是否虚高,有的讨论双汇发展的进行这笔交易的最终目的,有的讨论交易完成后,双汇发展的业绩是否可以得到质的改善。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市场对于这笔交易的关注,毕竟双汇发展也算是市场上的优秀个股,市值超过800亿,已经连续8年保持ROE在27%以上,但近年来却陷入了增速放缓、食品安全等一系列的漩涡当中,2019年以来的涨幅也仅有7.21%,远落后于上证指数的16.49%。市场寄望于通过这笔交易能够让双汇发展恢复以往的动力,焕发这家食品龙头企业的生机。

吐槽无力,新巨头如何扭转业绩疲软现状

业绩之困

2016年在触及双汇发展史上最高的营业收入518.45亿之后,双汇发展的经营业绩似乎陷入了一个下滑期。2017和2018年连续连年都在下滑,2018年更是跌破了500亿。虽然2018年的扣非净利润创造了公司历史上的记录,但是在营收不能保持同向增长下,想要持续实现利润的增长,这是不现实的,这也引发了市场对于双汇未来发展的担忧。

2019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54.55亿,同比增长7.26%,但是扣非净利润却只有22.31亿,增速,这都印证了市场的判断,这使得2019年双汇发展的股价一直萎靡不振。2019年仅仅上涨了7%左右,大幅落后于行业和大盘的涨幅。

外延发展停滞不前,内部管理似乎也是压力重重。这3年来,公司的现金流开始不断下降,资产负债率更是逐级攀升。

业绩下滑带来经营现金流减少是合情合理的,但与此同时,公司的负债率却从2016年的29.43%,上升到2018年的37.36%。这一数字仅次于公司2011年的44.69%。公司的流动负债也从2016年的61.76亿,大幅飙升到了2019年半年度的97.73亿,增长幅度超过50%。

虽然从整体来看,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和流动负债还是处于相对比较低的水平,但对于一家过往业绩如此优秀的上市公司来说,这是业绩开始慢慢变化的开端,是值得我们投资者重点关注的细微之处。

因此作为肉制品行业龙头企业,双汇发展近几年无疑陷入了一个瓶颈期。抛开业绩的下滑不说,其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也值得重视。在食品安全越来越受到国家和消费者重视的今天,双汇发展却没有给市场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市场上关于其产品质量的新闻可谓是没有停过。

食品安全是一家食品公司的立命之本,发展之根,没有食品安全的企业,是没有明天的,更不要说谈业绩增长了。作为一个肉制品领域的龙头企业,产品质量的管理也许可以透露出其业绩增长乏力的其中一个原因。

但是这笔交易作者并不认为是双汇发展为了扭转业绩之困所做的布局,反而是为了集团内部的业务和组织架构调整所做的铺垫。

交易实质

1、交易概述

本次交易上市公司双汇发展是以向罗特克斯发行股份的方式购买其持有的双汇集团的股权,发行 A 股股份的数量为19.75亿股,发行价格为19.79 元/股(扣除分红)。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的净资产仅增加6739.07万,其中负债增加8.1亿。若以2018年的合并备考数据,上市公司较交易前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还减少了260.89万,变动幅度为-0.05%。

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的直接控股股东变为罗特克斯,其持有双汇发展73.41%的股份。也就是说除了股权结构的简化以及资产的小幅变化以外,本次交易方案,上市公司双汇发展并没有什么实质上的受益。那事实是否如此呢?双汇集团本身的业务是否真的可以与双汇发展有效协同,帮助其聚焦主业,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呢?

2、交易之实

根据双汇发展相关公告显示,上市公司进行本次的交易目的是进一步聚焦肉业主业、更好地落实上市公司未来发展战略以及优化治理结构,但说实话,这些理由都太虚了。毫无疑问,简化集团的组织架构,对于实施发展战略和优化治理结构是有作用的,但是没有紧迫性和重要性。

交易完成前,双汇集团为控股的直接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则为兴泰集团。交易完成后,则变为了罗特克斯成为了公司的直接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是没有发生改变的。而双汇集团主要是一个持股平台,并没有太多的实际经营业务。在本次交易中,双汇集团注入上市公司的资产除了其持有的上市公司股权外,真正注入到上市公司的实业资产只有4家公司,而这4家公司的整体估值不到4亿。与此同时,真正有价值的资产却被在进行交易前,剥离出了上市公司。

2018年12月26日,双汇集团将其持有的85%的双汇物流的股份转让给了万通物流国际有限公司。而上市公司就在一个月后,也就是2019年1月21日发布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根据公开信息显示,双汇物流85%股权的价值为139.46亿。对此,证监会也特别针对本次吸收合并未将双汇物流注入上市公司的原因和合理性,要求上市公司进一步说明。

因此,从本次交易的情况来看,双汇集团的实业资产规模对于上市公司原有业务上的直接发展贡献是非常有限的。

因此本次资产重组,个人认为真实的目的应该是精简双汇发展控股股东万洲国际的持股结构,从而优化双汇发展的治理结构,从而为公司的董事长万隆在年事已高之际,对旗下的产业进行布局,提前做好接班计划的重要举措。此举才是进行这笔交易的真实目的。

以上就是个人对于双汇发展实施本次交易对于上市公司业绩和发展这个问题的看法,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三国志14这个游戏怎么样?

三国志14

三国志14

Sangokushi 14

主机平台:PC

类型:策略模拟

发售日期:2020-01-16

游戏人数:1人

制作厂商:KOEI TECMO Games

发行厂商:KOEI TECMO Games

代理厂商:台湾光荣特库摩

年假暂离巴哈前的最后一篇部落格文就给这款三国志14了,经历过三国志12的低潮,三国志13的欲振乏力,在加以去年全军破敌推出的三国亦是来势汹汹,常常被拿来与光荣相比较。我总觉得,光荣要不就不再推出这系列,既然要推出,认真努力背水一战的决心应该还是要有的。

看得出这次光荣很想复制过去算成功的三国志9、三国志11的经验,来让三国志14能够脱离前两代的恶评。因此在战斗上,有着大量的三国志9的影子,在地图上,也是充满三国志11的风格。至于将两者特色抓出来,融合而成的三国志14好不好玩、有不有趣呢?我是觉得,游戏很多设计,想法是好的,但终究没很完美的表现出来,还是让人感到遗憾的。不过可以期待的是,游戏基体架构体质其实很好,如果在未来不管是透过很坑的传统威力加强版来做补强,还是说推出大量的DLC来修正,都是有机会让三国志14成为经典的。当然也不排除光荣会很佛心的免费更新内容这一点点极细微的可能,或者是直接摆烂这种千万别的可能性...。

整体来说,三国志14承袭了系列一贯的游戏模式,半即时制的游戏模式。回合的内政面与半即时的战争面。特色在于地图上有满满的的六角格,部队经过都会将六角格划入自己的领地,是比以往作品都更重视涂色块的一代。

游戏重点就是把色块涂上自己的颜色。

城市附近有很多的卫星聚落,这些聚落没有任何防御能力,但能透过开发来增加城市的各种对应收入。当玩家透过聚落与城市的占领,将对方的城市包围起来后就能触发包围效果,瞬间将被包围的敌城孤立。

藉由这个涂色格的机制,也将以往三国志系列不太重视的后勤概念给强化了。当军队的后路被敌军斩断,也就是自己的军队跟己方城市之间的色格连接被敌人给断掉,那军队就会陷入断粮、混乱的危机。因此战斗中如果能善用断对方后援粮道的操作,轻松就能消灭敌人数十万大军。重现曹操袭袁绍粮仓,已少打多在三国志14中并不是梦。

支撑游戏的,除了大地图涂色格元素之外,自然就是三国志系列该有的经营与战争了。在内政经营方面,三国志14可以说是完全放飞了。除了上图这类似线上游戏天赋树的政策设计外,城市经营建设的部分就是把人安排到特定的地方执行管理,时间到会自动提升相应的数值,玩家完全不需要操作。简单说就是把以前无脑的一直点商业/农业/巡查通通改成不用点,你放置好后他自己加。但这系列的内政本来就很无聊,这样的简化我倒是觉得并无不可。尤其本作游戏节奏已经够慢了,在内政方面如果玩不出新花样,那把旧有的无脑内容换个更减单的方式呈现,我觉得还是不错的。

战争上就很三国志9了,军队出征前下完基本指令与目标后基本就没玩家的事情了,领军出征后的大小事务由领军的将领(AI)主导。玩家能做的就是静看战局变化,等到下一个回合面在去下相应的指示做调整。

军队出征后,与敌方交战,施放战法甚至是细微的行军路线都是由电脑来决定。这样的设计我觉得是蛮有趣的,君主本来就只是下指令,实际执行看的就是将军。但问题光荣游戏AI一直都不太行,某些时候真的会出现很蠢的行为,而当这些愚蠢的自杀行为出现在名将,甚至智将如诸葛亮身上时,其实还蛮破坏游戏体验的。

施放战法时的人物图贴半身像倒是让我蛮失望的,想起九代的呈现是一支军队短暂的呐喊与对应动作,非常的代感。而14带却只是这种一个半身照搞定,充满浓郁手游风的简易呈现...。

顺带一提,战法与9代一样都有连携的设计,不过判定上更加严格。只能跟自己相性很对的人触发连携伤害,其余人都是不行的。这也造成了人缘月好越适合上战场的结果,例如几个主要君主曹操、刘备等等,或者是关羽率领的关家军等。那如果是天生没朋友的,不管你战法再强统率再优秀,就是没有机会触发连携攻击带起连锁伤害。

单挑与舌战的元素,在三国志14也变得稀薄。首先舌战是整个被拔掉了,智将靠着自己高超的嘴炮功力达成目的在本作是玩不到的了。单挑也变得很没有参与感,触发单挑时是直接进入一段快速而短暂的动画,然后宣告胜负了事。而且这单挑动画应该是直接套用前作13代的动画,令人感觉非常无言,因为真的颇烂颇出戏,既然大地图都走11代模式了,那11代非常优秀的动画怎不拿来用?至少画面也挑11代的用都比现在这个好。

虽然大体上本代的战斗玩家大多无法做细部控制,但当官位越高倒是会陆续获得有限度的直接控制功能。例如当上皇帝就有5支军队可以直接操控,对战局往往有关键性的影响。外交上的劝告投降、请求攻击等等也都需要达到相对应的官位,在达到相对应的官位解锁这些外交功能之前,外交形同虚设,这我是觉得有点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限制...。

不过游戏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节奏上,不知道是十天一次的内政导致战斗中断,还是战斗本身的部队移动速度、攻击就有根本上的问题。玩起来节奏实在是非常的卡,情绪一直被中断完全然不起来。如果未来有更新,对于游戏节奏的改善我想是非常必要的,改善了这点,三国志14立刻能成为一款还不错的游戏,当然如果能改善所有的小瑕疵,这系统我什至认为能够成为经典。

说完缺点,来聊聊几个让我惊艳的优点。首先是AI战争时虽然仍有许多傻眼的操作,但内政建设上倒是比以往都进步了。以往军团AI常常会有致命性的缺陷,哪怕你用周瑜、诸葛亮当军团长,都还是会有让人无语的操作出现。这次的AI做做后勤还是蛮趁职的,一车一车的物资往前线送就算了,我一两年没注意,一注意到赫然发现我的后方被AI盖成了要塞,妥妥的不怕被背刺了。

看看这个炮台,敌人来乔好角度立马变成第一人称视觉。

大地图的设计真的是非常非常的用心,高山、山地、海、河流、河道、树木森林,该是什么就是什么,比起三国志13那个破烂到极点,一点用心都没有的地图,好上100倍。也让受到三国志13摧残,对大地图早已心死的我感动了很久。

而且地形的差异是真的有做出来的,益洲的天险、长江的河道、南中的毒瘴、关东的大平原等等等。平地城市的缺乏天险,山城的易守难攻非常明显。城市不再像11代那样简直是纸糊的,每座城池的耐久度都是能撑上一段时间的防守的,一些险要地形的城市更是如此。关隘也有了关隘该有的样子,三国志11的关隘真的谁占领谁倒楣。但本作的关隘真的非常之坚固,像我据守阳平关,靠着上将赵云带着两万大军力守曹魏十年无间断猛攻,敌军终究难越雷池一步。

相对的,如果不用一些小聪明,不动点脑的话,就算派出关家军与诸葛亮这种黄金组合,要硬吞下曹魏的武关,也不是那么容易。

剧情上的触发这代则第一次出现了可以自己选择是否触发的功能,当达到剧情发动条件时,系统只会给提示不会马上触发,玩家点进去确认触发剧情才会开始走剧情。所以玩家可以选择什么剧情要触发,什么不要,德政。

官位高的敌国人才死亡也会有消息传回,或许大多数人觉得这个功能不怎样,但我倒也觉得挺贴心。

这次人物登场也是历代之最,是这系列有史以来最多武将登场的一代,当然这得归功于新系统对武将数量的需求颇大。登场武将的头像有沿用旧的也有全新绘制的,变好变坏我觉得属于见仁见智的问题,倒是吴国中生代各个都变得蛮帅的。不过这立绘的移动效果是不是设定得有点快了,看久后画面其实显得有点滑稽...。

整体而言,这是一款目前来说不算优秀,但体质良好有机会变得优秀的作品。刚完时真的会被那崩坏的节奏感吓退,但如果能定下心来好好的体验久一点,会发现这是一款还不错的游戏,虽然其内容元素小瑕疵不断,再加上最致命的节奏感设计失败。但游戏的整体设计方向其实都是很不错的,如果修正掉那为数不少的小瑕疵与改善节奏性的这个大问题,那本作或许会是这系列的新经典。当然,三国志14是惨遭滑铁卢还是成为新经典,但来全掌握在光荣后续的态度上了。

大家遇到困难时怎么克服?

先给卖家沟通,如果不认同卖家解释,自己对物流时间又不能容忍 ,很简单可以选择退货退款。这也不是什么好大的问题,把这件事情认为是一个困难,有点……我不认同。

其实买卖双方抱着相互理解的态度,一切问题都可以解决。网上购物一般就三四天就到了,其实晚个两天三天的我一般也不会计较,做生意都不容易,卖家产品质量他可以把控,物流在路上他也没有办法。

吐槽大会作为脱口秀节目为何还能爆红?

说到《金星秀》、王自健和《吐槽大会》都绕不开一个关键词,那就是脱口秀。《金星秀》定位于大型文化时尚脱口秀节目,王自健凭借主持原创脱口秀节目《今晚80后脱口秀》走红,而《吐槽大会》,是目前正当红的脱口秀综艺节目。

虽然《金星秀》、《80后》和《吐槽大会》风格迥异、形式各异,但都是以脱口秀为主要表演形式,不过,三个节目的结局却不尽相同。《金星秀》开播以来,收视率节节攀高,却突然在2017年8月宣布停播,后来金星在微博小号上爆料,说是“遭到了小人陷害”。

《80后》开始于2012年,收视率一直不温不火,多次传出过停播的消息,结果同样在2017年8月真的停播了。关于停播的原因莫衷一是,有说是因为经费不足,有说是因为幕后编剧团队集体出走,有说是因为王自健个人婚姻纠纷带来的不利影响。

《金星秀》和《80后》是国内脱口秀综艺节目的两大品牌,前后相继停播,不禁让人感慨,是否源于美国的脱口秀在中国水土不服了?而《吐槽大会》的火爆收视(第二季的网络点击量已经超过十亿)又让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脱口秀和国内的脱口秀综艺节目,到底是脱口秀水土不服,还是节目本身的问题?

脱口秀,是talk show的音译,前面已经说了,它起源于美国,并且最受欢迎的地区也是在美国。美国有很多著名的脱口秀主持人和脱口秀节目,比如大家都听说过的柯南秀、艾伦秀等等,而国内观众最早接触到的一档比较成熟的脱口秀节目是1996年出现的《实话实说》。

脱口秀有很多种表现形式,可以有观众可以没有观众,可以有嘉宾可以没有嘉宾,尽管形式多样,但是脱口秀之所以为脱口秀必须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幽默。脱口秀属于喜剧的范畴,幽默是必须的。

2.表达观点。这是脱口秀与其他喜剧形式不同之处。

3.说话是主要表现形式。相声讲究“说学逗唱”,小品着重于“表演”,而语言是脱口秀的核心形式。

《金星秀》和《80后》在“3”说话方面当然没有问题,金星的口才有目共睹,而王自健本身就是相声演员出身,《金星秀》的问题在“2”上,《80后》的问题出在“1”上。金星一向以犀利出名,《金星秀》也多次因为金星对某些文化名人、明星甚至某些民生问题的犀利讽刺而登上热搜。但是我们都知道,既然是“观点”,就一定有人支持有人反对,有人欢迎有人讨厌,所以金星口中的被“小人陷害”也就不难理解了。而《80后》的致命问题在于不好笑,在于王自健的创作乏力,一档让人打瞌睡的喜剧节目,除了失眠患者谁会看?

《吐槽大会》以一种崭新的形式——面对面的吐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金星秀》和《80后》存在的问题,又吸收了二者的优势。

1.《吐槽大会》每集邀请一位具有一定争议、话题的名人或者明星作为被吐槽的“主咖”,比如曹云金、李湘、李小璐等等,保证了节目的受关注度和娱乐性。

2.节目邀请一些主咖的圈中好友对主咖进行面对面的脱口秀式的集体吐槽,当然“吐槽”是经过编剧团队事先采写和征得主咖同意的。最后节目呈现出来的效果,观众看得过瘾,主咖和嘉宾也不会翻脸。

3.采用团队作战方式。一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金星和王自健都是一个人撑起一个节目,时间一长,观众的新鲜感难免流失,节目的套路化难免严重,而这类被打上个人标签的节目有一个明显的弊端——观众很容易因为讨厌或者不喜欢这个人而选择不看这档节目。《吐槽大会》每集都有大约七八个不同风格的嘉宾轮流上阵吐槽,这就从概率上保证了节目的笑点和收视群体。

4·吐槽大会的策划人李诞表示过:“我们做节目最终的是好笑,让观众开心,而不是突破尺度。”这说明了《吐槽大会》的节目宗旨就是在“安全”基础上的搞笑。“不突破尺度”一是指不是嘉宾的所有“槽点”都吐,有些根本不提,比如林丹那期,全程只是在拿林丹讨薪和卖内裤开玩笑,没有人提到他出轨女模一事。

二是指槽点大多集中在当场嘉宾身上,不广泛树敌。三是指只吐槽具体的对象,几乎不与社会现象关联,不升华,不深入。《吐槽大会》就是一档纯搞笑综艺,那些希望通过节目学习、感悟什么的,根本不在节目宗旨范围。

吐槽的同义词很多,“批评”“黑”“抱怨”“讽刺”“声讨”“调侃”…《吐槽大会》采用面对面的形式让“吐槽”显得火药味儿不再那么浓厚,各方粉丝接受起来都很容易,不会像《金星秀》一样锋芒太露,又吸引了一批来自《80后》的优秀脱口秀编剧,比如王建国、池子,和通过《脱口秀大会》脱颖而出的庞博、rock等等脱口秀新人。形式的新颖,定位的清晰,再加上强大的幕后编剧队伍,可以看到,《吐槽大会》已经成为国内脱口秀综艺节目的王牌。

让你觉得无力吐槽的人和事是什么?

当你在职场,碰到一种人怎么教都教不会时,真的感觉无力吐槽。

当你在与朋友讨论一件事时,产生了分歧,你感觉你是对的,他感觉他是对的,这时你也会感觉真无力啊。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