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勒万河谷在哪里,莫迪领导下的印度为何这么嚣张?
本身就有中二病,再加上还有人拼命打鸡血,所以印度就成了一个众人皆醒我独醉的青春猛少年,于是嚣张总是难免的。
首先,印度这家伙一直中二无极限我们的钢产量已经超过美国,中国还在前面,一定要超过他们。
2015年,印度总理莫迪在鲁吉拉(Rourkela)钢铁厂,对5万名工人发表了慷慨激昂的讲话。这是讲话中的一段豪言壮语。预计到2025年印度钢产量能到3亿吨,而2015年的中国却是7亿吨。不是说超美赶中的目标不现实,首先得说钢铁产量这个指标已经意义不大了。而你印度在这个时候还要玩大炼钢铁,这只能说你不成熟。这个目标本身当然也成问题。除非中国钢铁产能不增加了,甚至还要把产能转给印度,否则莫迪目标就是莫迪梦想。
上世纪50年代,印度把北方边境线推至麦克马红线,这是连英国人都没干的事,而它居然干了。这还不算完,在苏联、美国的积极鼓励下,印度还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非要干一仗。结果都知道就是印度干输了,中二少年立即没了定力,新德里都担心会被解放军扫荡。虽然结果是和谈,但尼赫鲁政府彻底威信扫地,之后就是国内的土改和现代化改造也就没啥戏了。
关于这场战争,中国没怎么提,但印度已经排成了电影。而跟印度的这些电影相比,国内的抗日神剧简直就太缺乏想象力了。影片《萨贝达约金德辛格》,主角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干掉我方52人。
而影片《72小时,永难磨灭的英雄》则更是传奇,主角在72小时之内就干掉我方300多人。中印边境战争,解放军总共阵亡722人,但肯定不够这些印度单兵英雄和印度兰博消灭的。所以,印度民间关于这场战争的反思,根本就不可能理性。印度人认为自己就不应该打败,当时是这么认为、现在还是这么认为。其主基调不是自己太无能而是敌人太狡诈,落实到狡诈这个定位上,而自己则不仅是老实的谦谦君子而且还是受害者。
《大印度,我们的祖国,已是发达国家》,这本书就更为神奇一点儿。本世纪初,中国出了一些书大国崛起的书,比如《中国可是说不》等。这样出版物当然可以提振民族自豪感,但在国内也迎来了许多反思的声音,理性的中国人则站出来告诫国人要谦虚、我们要继续韬光养晦,别给国家的大战略添乱。但是,对于这本书,你去告诫印度人谦虚,就只能是清风拂山岗了。
而这本书的作者居然是一名工程博士,认为是以科学的视角和科学的论证,解读了当前的印度,而且科学的爱国之情恣意泛滥。如其致辞中写到:
此科学研究谨献于:我们的祖国大印度,强大,稳固太阳永不落的国家,一个已是发达国家的国家和全体印度人民。我们全体印度人已生活于已是发达国家的大印度。
第二,印度的中二病不仅没人治而且总有人给打鸡血也就是说打兴奋剂,而这个兴奋剂打得最猛的就是西方国家。
最初肯定是意识形态的原因,你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而人家印度继承了英国的政治模式。所以,西方世界肯定会拼命唱衰中国、死命唱强印度。但是,事实胜于雄辩,结果肯定是被打脸了。
然后就是中国威胁论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再一次新鲜出炉。这个背景是什么?就是中国发展的有点儿快了,西方国家要给中国踩踩刹车。一个原因当然是为了以后抢钱方便,一个弱鸡中国和一个强大中国,到底要哪个,西方国家的目标很明确。另一个原因就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意识形态也能做这个类比,没啥道理就是要整你。
但是,西方国家在整你之前,总得先找个理由。同时,也不能说你就是一只弱鸡,要是弱鸡了还有啥必要动刀子。在这个目的支配下,就有了中国威胁论,当然是用来造声势的。但声势不重要、动作才重要,因为声势要为动作服务,于是西方开整中国。所以,中国的日子就不可能好过,不仅自己要筚路蓝缕,而且总要担心“刁民”来害朕。
中国威胁论不重要,重要的是整中国。西方国家当时提出来的时候,估计自己也没当回事。但,印度肯定是当回事了。所以,在对待中国的问题上,印度的民族主义就出奇的疯狂,印度国内在这个问题上从来没这么一致过。
之前是意识形态的唱衰中国、唱强印度,之后是竞争需要的中国威胁论,就这两种西方世界种下来的毒草,在印度不仅落地生根而且开花结果。印度的上层精英,特别是知识分子一伙人,就死活跟中国干上了。一个观点是中国本来就应该不行,一个观点是中国之所以上升纯属偶然。这跟印度自己对中印战争的分析,如出一辙。
再有就是印度的国际环境,不知道要比中国好多少。从历史到现在,中国的国际环境就是四个字:复杂诡异。周边邻国就没一个踏实的,而西方大国从来都是虎视眈眈,用亡我之心不死都不过分。
而印度呢?印度天然就是南亚一哥,周边除了海洋就是不够格的小国家。只要印度不想跳出南亚去犯二,它就妥妥地在南亚称王称霸。
同时,无论是大阵营的冷战时期还是在一超多强的美国时期,任谁都欢迎印度、都拉拢印度。因为海洋时代下,印度的这个地缘政治太重要。否则英国也不会把它变成殖民地。美国人当然是想用印度牵制中国。苏联人也这么想,但后来的俄罗斯是不是这么想不得而知,但忽悠中二少年买自家枪炮,普京肯定不遗余力。从来只有对中国进行技术封锁,你啥时候听说对印度进行过技术封锁。印度加入WTO,但WTO的规则根本就限制不住它,什么专利、什么版权,在印度就是胡扯。《我不是药神》,为什么设定到印度去买仿制药?因为这里就是一片法外之地,印度想怎么仿制就怎么仿制,西方国家从来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最后,也就有了一个众人皆醒而它独醉的青春猛少年中二病和青春期,到底是一个什么底层逻辑。简单说就是大脑的其他部分差不多已经发育好了,但负责理性的额叶皮质却还没有成熟的人生阶段。
而表现出来的症状,就是感情要多丰富有多丰富、理性和自制力要多差劲有多差劲。而具体上,差不多有三个奇葩特点:
一个是爱冒险。淹死的都是会水的,但这句话有问题,更恰当的表述应该是:淹死的都是会水的年轻人。你说这个地方有危险、他说这个地方有危险、我也说这个地方有危险,理性人则会产生三人成虎的恐惧,于是就不去了。但,青春期的猛少年的反映则是:要是我去就没事儿,不信我给你证明下。
所以,印度的各种嚣张就是各种冒险,跟青春期的猛少年没啥区别。
再一个是贪心不足蛇吞象,给小孩子一个糖果,他会很高兴;给小孩子一堆糖果,他也会高兴,而且两种高兴的指数虽有波动但差不了多少。这就是小孩子,给啥都高兴。而成年人呢?年终奖涨了20%,会高兴;年终奖涨了一倍,会非常高兴。成年人就理性得多,给小奖励小高兴、给大奖励大高兴。但是,青春期则不行,给大奖励,他会出奇的高兴,而给小奖励呢?他会非常不高兴。
所以,印度这家伙,有时候你就不能指望他适可而止,非要给他一棍子。这就是青春期的逻辑和治不好的中二病。
还一个就是特别在意别人的看法。你自己怎么看自己和别人怎么看你自己,成年人会认为这是两个不同的问题。但是,青春期的猛少年则认为这是一个问题,表现就是特别在意别人的看法。两个男高中生发生了矛盾,会面红耳赤一番。但这是只有他们两个的情况,如果旁边有人看着,特别是有女高中生看着,那大概率就要头破血流。
印度是不是这个问题,仗打败了是小事儿,但丢脸却是大事儿,所以跟印度人搞关系,1962年这件事就不能提,提了就得准备死磕到底。
青春期最大的特色就是混乱,总是一种醉酒的状态。但是,青春期可以犯错误,甚至可能还要鼓励青春期的孩子犯错误。只要局限在学校这个层面,都不会出什么大问题。或许,只有那种在青春期,伤害过别人、也被伤害过,把别人打得头破血流、也被别人打得头破血流,干过一些特别出彩的事情、也干过一些特别丢脸的事情,这样的人在成年后才会更有气度、更为成熟。
但这是青春猛少年。
国家也可以这么玩吗?放大尺度,放大到整个人类历史的尺度,或许也应该鼓励这种青春猛少年的民族或国家。但现在的国际社会是一座中学吗?大家是一众青春期的小伙伴吗?可能也是如此,但更可能的则是大家都已经把理性计算发展到了极致。你印度就只能众人皆醒而自己独醉了,所以阿三哥的嚣张,就总是难免的。
国际上是怎么看待中印边境加勒万河谷冲突事件的?
发生冲突之后,域外的国家,特别是美国肯定高兴呀,蓬佩奥在冲突的第三天就对“印度人民表示哀悼”,明显的站在印度一边,而印度挨打之后仍然像1962年的那样开始大肆购买武器装备,卖武器的国家嘴上不说什么,但心里肯定窃喜…而印度军方的利益集团更是高兴了,每一笔外购武器装备的合同背后都有许许多多的猫腻。
这次中印边境冲突是有背景的,并不是一个孤立事件。
对于印度政府来说,看到目前中美处于博弈阶段,加上美国政府多次扬言要“要断绝对华经贸往来”,印度政府认为他们的机会来了,一旦中美撕破脸那么美国资本有可能加大对印度的投资…这样就可以解决印度就业问题和提升制造业能力,所以印度要在中国背后捅刀子给美国递“投名状”。
对于印度军方利益集团来说,制造中印紧张就能得到大笔军费预算,然后就有机会采购美国或者其他外国的先进装备了,因为印度军队长期购买外国武器,其军方利益集团已经和这些外国的军工联合体有“说不清道不明”背后交易,而目前印度新冠肺炎疫情极其严重,已经失控了,国民经济在今后三四年的时间都缓不过来,政府预算当中的国防拨款可能会降低…这显然是动力军方利益集团的奶酪,所以军方也要制造边境矛盾给政府施压。
域外国家和印度国内各怀鬼胎,但冲突域内的国家,并且与印度有领土争端的尼泊尔和巴基斯坦都与印度对着干,巴基斯坦不用说了和印度相互敌视70多年时间…尼泊尔则在近期收复了被印度侵占的335平方公里的土地,并且是武力夺回来的,虽然战斗规模不大,但也击毙了10多名印度边防警察,之后又关闭了上游的水闸使下游大批印度民众处于缺水状态。
实事求是的说尼泊尔与印度国力相差太大,但尼泊尔不畏强暴,敢于和印度正面冲突也是看到印度目前的国内困境,加之巴基斯坦和我国支持他们,这才有了勇气!
印度这个国家就是《水浒传》里的泼皮牛二!在国与国交往当中欺负弱小,对比他们强大的国家献媚,其1947年后根本没有根治殖民地陋习,反而是全盘接纳,原因就是独立后的印度高层,就是英属印度时期的那些印度上等人,他们怎么可能“自己革自己的命”?
有了这些根深蒂固的陋习对内欺压/欺骗人民,对外勾结外国势力为自己谋利益…所以,印度这个国家是没有希望的,想盼着外国资本进入,但外国资本会进入到一个瘟疫控制不住,基础设施极度落后、社会矛盾重重的国家吗?你当外国资本家是傻的?
为什么感觉社会运转还是挺正常?
曾经在美国确诊2万左右时作过预判,当初按美国经济强大,医疗卫生系统先进以及美国研究“病毒战”多年积累,确诊人数应该100万,如今来看,确实高看了美国的实力,美国仍处于崩溃失控的状态,而且愈发恶化。
美国,巴西,印度可谓是全球最严重三大疫区国家,其共同点均在于其国家领导都有显著的民粹主义色彩,对疫情控制上预判不足,采取的应对措施和方法不多,有很多还让人难以理念的“疯狂”举动,这些自大无知的民粹领导人也让本国人民蒙上巨大的损失和伤害,截止目前,何时止损仍然遥遥无期。
全球抗疫,不亚于各国都在经历了一场中等级别的战争,这场战争同时也是一次对各国综合国力的检验,其中压力最大为美国,一是要维护美元霸权地位,二是还要争当世界警察角色,三是国内党派政治斗争,四是持续不断在全球打压所有“能影响美国利益”的国家和地区,最后,第五才考虑国内疫情控制问题,所以才让全球唯一霸权国家顾此失彼,才能给世界奉献一道道完美风景线。
美国如此,印度不会往哪好,只会更糟,印度是一个等级森严的“准农奴制”国家,占人口少数的婆罗门占据了印度绝对的财富,而人口众多的刹帝罗及其他少数裔族群却处于绝对贫困线水平,巨大的贫富差别就是印度社会最大乱象,就其最大城市孟买来看,除一部分上层阶级富人区外,绝大部分是拥挤,稠密及卫生条件极差的平民区和贫民区,在社会公共医疗资源不如欧美的情况下,印度防疫难度和压力可想而知,所说的“王炸”威力正在显现,作为印度领导者莫迪而言,无时不怀揣大国地位的梦想,大学教授出身的背景让其拥有更勃勃野心,对印度民粹主义的泛滥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前两年印度经济步入阶段性快速增长后,却面对发展后劲泛力,今年疫情冲击下,国内矛盾冲突愈发尖锐,莫迪政府不是不积极主动消除内患,而是实力国力不济,无能为力,却学者他们殖民主子的套路,予想转嫁和输出矛盾,不顾在自身疫情如此严重的实情下,扩大战争风险危机。
从莫迪政府政策走向上,认为亲美路线符合印度全球战略利益,并自甘充当美国扼华的南亚急先锋,把龙象之争作为其国家战略主导方向的重中之重的国策,不惜与周边国家交恶,频频试水。印度数十年偷偷摸摸侵吞周边国家领土,也印证了印度这个国家民族的劣根性和卑劣性。
印度在边境线屯兵十几万,战略核弹也增加到150枚,并在全世界开启军火狂购模式,从法国的阵风到俄罗斯Su57,无不为这场“冲突”作着充足精心准备,但印度人忽略其本身战略纵深的先天劣势,也忽视现代战争现实,到时,印度用再多的军车拉再多的阿三兵也无济于事。
印度乱不乱,可以说是很乱,全球经济下滑甚至萧条已成定式,全球抗疫失败风险因子逐渐放大,而印度却在错误的时间,启动错误的路线政策,选择错误的战略对手,印度社会这已经就是不正常了,莫迪的极端民粹主义,狂妄的南亚霸权思想,选择牺牲印度亿万下等平民生存权利来推行,而国内矛盾也不会转移到其他国家身上去,一厢情愿的幻想终将招至其梦想无情的毁灭。
对于印度的疫情,实在没兴趣,医疗资源的不平衡,不充足,加上不检测就不确诊,印度也必将在防疫的道路上越来越失速。
谁是今天最可爱的人?
解放军啊
希望有人能给我一句安慰的话?
抱抱,希望快点好起来,调整好状态,朝下一站进发💪
不知道你发生了什么事,也无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能说的就是,人一辈子会遇到很多事情,各种各样的,好的不好的,可这就是生活,是有血有肉的人生✊
遇到问题,遇到困难时,可能当时觉得天塌下来了,受不了了,会崩溃。但是再难我们都要学会坚持,坚持是一生中最可贵的东西。时间是最好的疗药,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东西当时觉得接受不了,会崩溃,可慢慢的时间长了回头望去,发现那只不过人生中的一个小插曲而已✌
经历过一些事情,我们都会成长,相信这些会成为我们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不知道你遇到了什么事,我们也无法感同身受,但是希望你能尽快走出来。可以找个没人的地方大哭一场,哭过之后就收起我们所有的懦弱和委屈,带着坚强带着不服输上阵,相信自己我们会成功的💪
我们活在这个世上,我们就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有亲人,有父母,有老婆孩子,或者老公,有兄弟姐妹,任何时候都不要想不开。只有我们过得好了,他们才能好。所以我们必须坚强,必须努力过好每一天。累了困了歇一歇,再继续精神抖擞的前进💪
希望对你有用🙏。特别难的时候,过不下去的时候想想我们还有那么多亲人在乎我们,爱着我们,相信你就有劲了,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