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宝路的故事,李连杰为什么后悔拍少林寺?
说到李连杰,相信很多人都认识,毕竟他也是一位打进好莱坞的国内演员。
也有人会想到《少林寺》,因为他当初就是因为拍摄了《少林寺》这部电影才火遍大江南北的。这部电影也让一个上千年的古寺,成为了流行文化的符号。
如果你不知道《少林寺》这部电影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可以去问问自己的父母,或者处于那个年代的人。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当年的电影票仅仅有1毛钱,虽然听着很便宜,但对于那个年代来说,1毛钱已经算多的了。
据说,这部电影有了1亿元票房左右,我们可以算下,如今普通一张电影票平均价格是35元左右,价格是原来的350倍!由此可见,这要是换算到现在,该是多少钱?
大概350个亿!绝对秒杀国内票房最高的《战狼2》啊!更何况80年代的电影院很少,并没有现在得那么多,所以我们现在可以想象得到《少林寺》当初有多么的火。
影响力很大,演员的名声自然就会变得很高。因为《少林寺》这部电影,带给了李连杰许多财富和名声,他也因此,一举成名。
但即便是这样,李连杰表示自己后悔拍了这部电影。“过了三十后,我就一直自责自己,我非常后悔拍摄《少林寺》,因为很多观众,特别是年纪比较小的观众,他们在看完这部电影后竟然削发去练武,与人比试,误入歧途”——功夫皇帝李连杰哭着自责的说。
我抱着最大的恶意去假设,如果李连杰没有拍摄《少林寺》而是接着拍像他自导自演的那种现代动作片《中华英雄》一样的电影
结果会怎样,票房惨淡,半辈子撑死了在三线明星徘徊。
而别人拍了属于自己《少林寺》大红大火,成了功夫国王
我敢肯定,李连杰这时候肯定也是拍着大腿摇着脑袋说自己咋就没拍这部戏,后悔死我了。
至于会不会误导年轻人,至于会不会让别人去弃学习武,那时候连饭辙都没有的李连杰还有心思在乎这个?
但是话说回来,李连杰不用太过自责自己,毕竟就算李连杰不拍《少林寺》,还会有别人拍,虽然的确是少林寺带动了“武术风”,但是后来的《古惑仔》也是带动了“社会风”,所以李连杰不用太过自责,网友们怎么看?
怎么准备一个故事去推广品牌?
首先自认为要明白推广二字,为何推广?意义何在?无非最终的目的让大众知道你品牌,创造品牌价值!A:品牌推广的内部工作准备
(一)用户技术支持人员培训
培训内容主要有:
1.与产品直接相关的技术问题
4.新产品的市场定位及新产品对公司的重要性
(二)全体员工培训
全体员工的培训包括以下内容:
1.有关产品及其功能和特性的描述;2.竞争对手分析;3.有关新产品市场定位的介绍;4.企业和产品销售材料;5.市场通路战略说明;6.与新产品有关的企业经营目标。
实施全员培训的方式有:
1.对全体员工进行产品演示;2.发给员工备忘录和信函;3.相关多媒体培训节目的演播:4.企业内联网信息发送;5.全体员工会议;6.电子邮件;7.企业内部刊物及业务通讯;8.开设产品陈列室。
(三)培训市场通路合作伙伴人员
(四)建立高效的市场队伍
(五)建立品牌推广的管理部门
1.品牌推广的策略规划部门
2.品牌推广的策略执行部门
3.加强品牌管理部门的专业力量
4.加强品牌推广部门与其他部门的互动B:品牌推广的外部工作准备
在市场推广的预备期,企业的外部工作包括落实产品的说明文件、设计促销活动、架设产品的市场通路并进行公关与广告策划等活动。
在外部工作中,我们主要了解一下外部公关需要处理的三对关系。
(一)企业与用户的关系
(二)企业与供应商和经销商的关系
(三)企业与新闻界的关系
世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与恨,产品成为一个品牌必然有它的一个亮点!但是,产品也好品牌也罢只不过是又一人类文明的产物
海底捞是如何利用情感营销的?
市场经济推动“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过渡,信任危机让人们的情感走向冷漠和封闭。人类的情感催生了情感营销,万宝路和可口可乐等优秀企业做出了有益的尝试。海底捞在国内以真情服务闻名,海底捞情感营销的背后是企业的人性化管理,经营者对员工们情感支付换来了员工对顾客的感情支付,成就了网络笑谈中的“地球人已经无法阻止海底捞”式的优质服务。
一、企业营销及管理模式(一)企业简介四川海底捞餐饮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是一家以经营川味火锅为主,融汇各地火锅特色于一体的大型跨省直营餐饮民营企业。公司在张勇董事长确立的服务差异化战略指导下,始终秉承“服务至上、顾客海底捞至上”的理念,以创新为核心,改变传统的标准化、单一化的服务,提倡个性化的特色服务,将用心服务做为基本经营理念,致力于为顾客提供“贴心、温心、舒心”的服务;在管理上,倡导双手改变命运的价值观,为员工创建公平公正的工作环境,实施人性化和亲情化的管理模式,提升员工价值。十六年来,公司已发展成为在北京、上海、天津、西安、郑州、南京、沈阳等全国多个城市拥有五十多家直营店,四个大型现代化物流配送基地和一个原料生产基地,2009 年营业额近10亿元,拥有员工一万多人。
(二)营销模式:情感营销海底捞源自一线员工所见、所闻,并发自内心的个性化随机服务,才是真正能够留住人心的、非标准化的“顶级服务”。你在这里你消费的不是餐饮,而是对方热忱的心!这个叫海底捞的火锅企业,颠覆了人们对“服务”的既有认识这是一一个理念先行,项目随后的企业。最让人惊讶的是,你在这里消费时会前所未有地体会到,你消费的不是餐饮,而是对方热忱的心!感动是必然的、正常的、感慨万千的,而达到这种效果,在其他餐饮企业是何其罕见!这个叫海底捞的火锅企业,完全颠覆了人们对“服务”的既有认识。2006年6月23日,“大象挤进了蚂蚁窝”,拥有肯德基、必胜客等品牌的著名餐饮集团美国百胜餐饮上半年度“(中国)区域经理大会”全体200余人,齐齐涌入海底捞北京牡丹园店。与其他客人不同,他们这顿饭的目的是“参观和学习,提升管理水平”。在随后的一年多的时间里,北大光华管理学院两位教授对海底捞进行了深入研究,甚至派人“卧底”当服务员,总结海底捞的管理经验。教授们好奇的是,海底捞服务员对职业的认同感,竟远远高于他们所带的MBA班学生。重庆市火锅协会会长、小天鹅集团总裁何永智也发出号召:我们要学习海底捞的创新措施,提升重庆火锅产业的消费附加值和重庆火锅的整体档次。-时间,各行各业掀起了一股向海底捞“学管理”、“学营销”、“学服务”的热潮。“海底捞”俨然不再是一个火锅店的代名词,转而上升成为一种现象。按照海底捞餐饮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勇的话说,百胜的到访“简直是大象向蚂蚁的学习”。这个比喻不无道理。作为跨国餐饮巨头,每个百胜区域经理手中都有至少36家门店,而当时海底捞全国的门店数加在一起,还不到20家。
在张勇的理念中,海底捞虽然是一家火锅店,它的核心业务却不是餐饮,而是服务。在将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到极致的情况下,“海底捞特色”日益丰富。2004年7月,海底捞进军北京,开始了一场对传统的标准化、单一化服务的颠覆革命。在张勇的理念中,海底捞虽然是一家火锅店, 它的核心业务却不是餐饮,而是服务。在将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到极致的情况下,“海底捞特色”日益丰富。2004年7月,海底捞进军北京,开始了一场对传统的标准化、单一化服务的颠覆革命。在海底捞,顾客能真正找到“上帝的感觉”,甚至会觉得“不好意思”。甚至有食客点评,“现在都是平等社会了,让人很不习惯。”但他们不得不承认,海底捞的服务已经征服了绝大多数的火锅爱好者,顾客会乐此不疲地将在海底捞的就餐经历和心情发布在网上,越来越多的人被吸引到海底捞,一种类似于“病毒传播”的效应就此显现。如果是在饭点,几乎每家海底捞都是一样的情形:等位区里人声鼎沸,等待的人数几乎与就餐的相同。这就是传说中的海底捞等位场景。等待,原本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海底捞却把这变成了一种愉悦:手持号码等待就餐的顾客-边观望屏 幕上打出的座位信息,-边接过免费的水果、饮料、零食:如果是一大帮朋友在等待,服务员还会主动送上扑克牌、跳棋之类的桌面游戏供大家打发时间:或者趁等位的时间到餐厅上网区浏览网页:还可以来个免费的美甲、擦皮鞋。即使是提供的免费服务,海底捞样不曾 含糊。一名食客曾讲述她的经历:在大家等待美甲的时候,一个女孩不停地更换指甲颜色,反复地折腾了大概5次。.旁的其他顾客都看不下去了,为其服务的阿姨依旧耐心十足。
待客人坐定点餐的时候,围裙、热毛巾已经会细心地为长发的女士递上皮筋和发夹,以免头发垂落到食物里:戴眼镜的客人则会得到擦镜布,以免热气模糊镜片:服务员看到你把手机放在台面上,会不声不响地拿来小塑料袋装好,以防油.....每隔15分钟,就会有服务员主动更换你面前的热毛巾:如果你带了小孩子,服务员还会帮你喂孩子吃饭,陪他们在儿童天地做游戏:抽烟的人,他们会给你一个烟嘴,并告知烟焦油有害健康:为了消除口味,海底捞在卫生间中准备了牙膏、牙刷,甚至护肤品:过生日的客人,还会意外得到些礼物....如果你点的菜太多,服务员会善意地提醒你已经够吃:随行的人数较少,他们还会建议你点半份。餐后,服务员马上送上口香糖,一路上所有服务员都会向你微笑道别。个流传甚广的故事是,一位顾客结完账,临走时随口间了一句:“ 怎么没有冰激凌?”5分钟后,服务员拿着“可爱多”气喘吁吁地跑回来:“ 让你们久等了,这是刚从超市买来的。”“只打了一个喷嚏,服务员就吩咐厨房做了碗姜汤送来,把我们给感动坏了。”很多顾客都曾有过类似的经历。孕妇会得到海底捞的服务员特意赠送的泡菜,分量还不小;如果某位顾客特别喜欢店内的免费食物,服务员也会单独打包一份让其带走.....这就是海底捞的粉丝们所享受的,“花便宜的钱买到星级服务”的全过程。毫无疑问,这样贴身又贴心的“超级服务”,经常会让人流连忘返,次又一 次不自觉地走向这家餐厅。
(三)管理模式:家庭化、人性化在每一个海底捞的办公室里,墙上都会贴着-张“金点子排行榜”,这就是海底捞思想火花的来源。每个月,由各大部长、片区经理组成的创新委员会,会对员工们提出的创意服务做出评判,- -经评上就会推广到各个分店,员工可以获得200~ 2000元不等的奖励。员工们的自觉与热情,来自于张勇一个最朴素的思想:员工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他们的重要性远超于利润,甚至超过了顾客!在海底捞,每天两班倒的员工,白班的-直会被安排白班, 晚班的一直会上晚班。这样员工不需要被迫改变作息时间来适应。这样细心的安排还包括:员工宿舍离工作地点不会超过20分钟,全部为正式住宅小区,且都会配备空调:海底捞思想火花的来源。每个月,由各大部长、片区经理组成的创新委员会,会对员工们提出的创意服务做出评判,-经评上就会推广到各个分店,员工可以获得200~ 2000元不等的奖励。员工们的自觉与热情,来自于张勇一个最朴素的思想:员工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他们的重要性远超于利润,甚至超过了顾客!
在海底捞,每天两班倒的员工,白班的一直会被安排白班,晚班的一直会上晚班。这样员工不需要被迫改变作息时间来适应。这样细心的安排还包括:员工宿舍离工作地点不会超过20分钟,全部为正式住宅小区,且都会配备空调;有专人负责保洁、以及洗衣服:公寓甚至配备了上网电脑:如果员工是夫妻,则考忠给单独......光是员工的住宿费用,一个门店年就要花掉 50万元为了激励这些大多来自农村的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海底捞有一个传统,是将员工的奖金中的部分直接寄给他们的父母亲人,虽然每月只有400~500元,但这让员工的家人也分享到了这份荣耀。海底捞有近6000名员工,流动率一直保持在10%左右,而中国餐饮业的平均流动率为28. 6%。与此同时,海底捞4年只开出了近40家店,这与其单店上千万的年营业额,每晚3~5台的翻台率是极不匹配的。为了保证服务质量的连续性和一致性,海底捞的每个店都必须保证30%左右的老员工“压阵"。在这一点上,张勇非常清醒:“ 支撑海底捞发展的根本,从来不是钱,而是员工。在没有培养足够合格员工之前拿钱拼店数,是失去顾客进而让海底捞品牌消失得最快死法。”二、讨论的问题及启示讨论问题:1.情感营销为什么能成功?2.在管理方面,如何使员工做到情感营销?1.情感营销为什么能成功,其中最重要的是什么?(1)当代社会的情感需要人不是冰冷的机器,每个人都渴望得到爱和尊重,所以生活中需要情感交流,缺少感情滋润的心灵会逐渐干涸。情感是通过不断支付和接受而建立起来的,因此恰当地支付和接受感情,才可以实现自己的感情需要。以前的中国绝大多数时期属于一种相对稳定的乡村社会,世代居住的村庄,血缘关系密切,乡情观念浓厚,是一个典型的“熟人社会”,比较容易产生信任和情感交流。而当代中国市场经济大潮不可阻挡,人员流动频繁,绝大多数的人不是冰冷的机器,每个人都渴望得到爱和尊重,所以生活中需要情感交流,缺少感情滋润的心灵会逐渐干涸。情感是通过不断支付和接受而建立起来的,因此恰当地支付和接受感情,才可以实现自己的感情需要。以前的中国绝大多数时期属于一种相对稳定的乡村社会,世代居住的村庄,血缘关系密切,乡情观念浓厚,是一个典型的“熟人社会”,比较容易产生信任和情感交流。而当代中国市场经济大潮不可阻挡,人员流动频繁,绝大多数的社会交往行为发生于彼此互不相识、素昧平生的陌生人之间,即使是熟人之间,交往活动的功利性越来越浓。从“熟人社会”转向“陌生人社会”的过程中,加之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加大,就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信任危机,如果贸然付出情感,就会轻易受到欺骗和伤害。出于适应环境的自我保护,人们会减少以前那种淳朴而真挚的情感交流,逐渐变得冷漠和封闭。也许现代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丰富了,但在精神方面却日益感到孤独和焦虑。
(2)情感营销应运而生好在是市场经济,有需求就会有供给。情感营销针对消费者的情感需要,通过对产品或服务各要素及营销过程注入情感,赋予其感性色彩,唤起和激发消费者的情感需求,诱导消费者心灵上的共鸣,寓情感于营销之中,让有情的营销战胜无情的竞争。情感营销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用心制造、贴心服务或者巧妙传播,为营销过程注入人情味,使消费者在感情上引起共鸣。亚伯拉罕●林肯有言在先:“ 你可欺骗所有人于一时;或欺骗部分人于永远:任你不可能永远欺骗所有的人”。情感营销应该有真情实感,而不是企业一厢情愿的矫情或作秀。这就要求企业设身处地的为用户着想,多渠道加强与顾客之间的沟通,以消费者接受不接受、喜欢不喜欢、满意不满意作为产品设计和开发的准绳,努力去理解他们,尊重他们,宽容他们。始终以顾客利益为中心,让顾客在收集信息、评估选择和购买决定过程中得到专业性的建议,然后尊重顾客的意见和建议,以超越竞争对手的方式去满足。在企业和顾客之间建立双赢关系,只有付出了真情,才能收获顾客的感情和忠诚。2.通过海底捞案例,如何使员工做到情感营销?要让顾客感受到某种情感,并被强烈打动,企业家及其团队不可能无中生有,必须要真真切切地具备真诚服务的热情。海底捞管理层认为:要想顾客满意必须先让员工满意,让员工首先感到幸福和自由,再通过员工让顾客感到幸福。客人的需求五花八门,仅仅用流程和制度培训出来的服务员最多只能算及格。海底捞的每位员工是真心实意地为顾客服务,而这份真诚,则是源于张勇将员工当做家人般对待。海底捞董事长张勇认为:“人心都是肉长的, 你对人暖阳浅笑 15:20:00家好,人家也就对你好;只要想办法让员工把公司当成家,员工就会把心放在顾客上。”因此提升服务水准的关键不是培训,而是创造让员工愿意留下来的工作环境。在整个餐饮行业,海底捞的工资只能算中上,但隐性福利比较多。员工住的都是正式小区或公寓,而不是地下室,空调、洗浴、电视、电脑- -应俱全,可以免费上网,步行20分钟内到工作地点。工作服是100元一套的好衣服,鞋子也是名牌李宁。不仅如此,还专门雇保洁员给员工打扫宿舍卫生,员工的工作服、被罩等也全部外包给干洗店。公司在四川简阳建了海底捞寄宿学校,为员工解决头疼的子女教育问题。还将资深员工的一部分奖金, 每月由公司直接寄给家乡的父母。要让员工主动服务,还必须信任他们、给他们放权。海底捞的普通服务员都有免单权,只要员工认为有必要,都可以给客人免费送一些菜, 甚至免掉一餐的费用,当然这种信任,一旦发现被滥用,就不会再有第二次机会。1994年3月,首次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让“服务-利润链”高效运转》,后来成为管理史上的经典著作之一。这篇文章首次提出,服务型企业的利润和制造业的模式不同,服务行业的利润主要取决于:由顾客持续不断地满意度而带来的忠诚度。例如,信用卡的顾客在头几年都是无利可图的,只有成为忠诚老顾客才能给发卡公司带来利润。海底捞的案例再次向人们证明了这 一点:我们以前所倡 导的标准化尽管规范而严谨,实际上却是冰冷而缺乏人情味的。而发自一-线员工内心的个性化服务,才是能够留住人心的“最顶尖的服务”。大道至简,这一条朴素却极难真正贯彻的真理,正是海底捞的成功秘诀
万宝路的意义?
万宝路是一个传说中的神话,它源于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讲述的是一只神兽“万宝路”为了解救穷困潦倒的贫民,变身为一条黄金蛇,从深渊中拖出一艘金船,把贫民从贫困中解救出来,受到了人们的崇敬。万宝路的故事传承了中国古代的贫穷斗争的精神,也激发了人们的奋斗精神,表达了人们对于克服贫困、追求自由的向往。
怎样评价二战时期美军的后勤力量?
如果说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大家在解决士兵吃饱的问题的话,那么美军完全是在考虑如何吃好。这么说吧,美国的各种罐头、汽水、香烟、咖啡等战争物资的生产数量都是以“亿”为单位,而且这些物资供应商很多到现在仍然大名鼎鼎,比如:可口可乐、好时巧克力、箭牌口香糖、骆驼香烟、等等。下图为“好彩”香烟,为美国二战军方烟草供应商之一,在高峰时期,各大烟草公司可以向前线每月输送5亿支香烟
1941年开始根据《租借法案》美国向苏联提供战争物资,提供的食品除了最基本的面粉、玉米、高粱、大米等粮食之外,还有各种肉类、罐头、固体饮料还有调味品。仅仅肉类和罐头就包括:冷冻猪肉、家禽肉、火腿、培根、坎伯兰和威尔夏香肠、博洛尼亚腊肠、大红肠、牛肉罐头、肌肉罐头、猪肉罐头、鱼罐头等等。而调味品则包括:番茄汁、蛋黄酱、醋、酵母粉等等。其他的还有:茶叶、糖浆、烤咖啡豆、巧克力、肉桂、鲜水果、水果汁、糖、蜂蜜、固体黄油、奶酪、奶粉、青豆、酸黄瓜、食用油、干果等等。涉及的种类之全面是当时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做到的,由此可以看出美国强大的后勤生产能力。下图为一种鸡蛋粉,这种鸡蛋粉很好的解决了鸡蛋长时间储运的问题,
下图为二战期间最为著名的“斯帕姆”午餐肉,这种午餐肉可以说让美军从士兵到五星上将都感到“厌恶”,因为他们从早到晚都在吃午餐头,已经迟到吐。但是,这种令人厌恶的食品为美军士兵提供了最基本的能量供应,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仅美国军方的采购量就达到10亿盒,而方形的罐头盒使得他非常方便运输。
下图为美军K单兵口粮,这种口粮是将每个士兵每天所需要的食物凑成“一套”以方便携带和分发。K战斗口粮包含:饼干、火腿罐头、午餐肉罐头、香烟、黄油、奶酪、果酱、速溶咖啡、巧克力、箭牌口香糖、开瓶器、餐巾纸、火柴等。像这种成套的战斗口粮不止K这一种。还有包含6个罐头、糖衣花生、葡萄干、柠檬/橘子饮料粉、可可粉、焦糖、口香糖的C战斗口粮。纯粹是高热量巧克力的D战斗口粮。
除了这些之外,下图为大名鼎鼎的好时巧克力,这种巧克力在中国的超市也是十分常见和受欢迎的一个巧克力品牌。他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生产了30亿条巧克力,高峰期时达到每星期2400万条。
下图为可口可乐,他比上面提到的好时更受欢迎,可以说在全球任何国家都是十分受到欢迎的饮料,在中国,可口可乐更是融入了我们的生活。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可口可乐也是美军物资供应商之一,美军仅在1944年就消耗了10亿瓶可口可乐。而在整个二战期间,可口可乐的销量超过100亿瓶。
除了基本的食品之外,美国的军用卡车、货轮、运输机的生产也如同“开挂”一般。各种装备和运输工具进入流水线化生产,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在二战期间,美国共生产了238.23万辆军用卡车,而排名第二的英国生产量仅有48.09万辆,德国为19.76万辆。这些卡车除了供美军使用之外还通过《租借法案》大量输出,仅苏联就接收40万辆。这些军用卡车可以运士兵,也可以运香烟和口香糖,极大保障了兵力和物资的输送。下图为怀特666型军用卡车,
再就是跨洋运输的运输船,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万吨级的“自由轮”和“胜利轮”,这两种远洋运输货轮专门为美国各种军事装备和物资进行了货仓尺寸上的专门适配,“自由轮”建造数量超过2700艘。而且为了建造速度,这些货轮不断改进设计和建造工艺,从最初的244天建造一艘压缩到几十天甚至十几天建造一艘,可以说是人类工业流水线作业的一个典型代表。其中圣地亚哥·伊格莱西亚号从铺设龙骨到下水仅用24天,加上舾装10天,一共花费34天就投入使用。在满士里造船厂的罗伯特·皮尔里号从铺设龙骨开始计算到下水仅用4天15小时零29分钟。据说有一艘“胜利轮”从铺设龙骨到下水仅用28小时。
总的来说,二战美国的后勤保障几乎可以用“天下无敌”来形容,不仅仅能满足自己的供应,还在支援全世界。可以说这些让人“恶心”的午餐肉和吃腻的鸡蛋粉赢得了二次世界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