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名窑,河北博物院的镇馆之宝是什么?
河北省博物馆的十大镇宅之宝
西汉透雕双龙高钮谷纹白玉璧
白玉双龙纹高纽谷纹璧 ,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纽高25。9厘米、璧外径13。4厘米,1968年满城陵山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
西汉刘胜金缕玉衣
我国目前已经出土玉衣的西汉墓葬共有十八座,而金缕衣墓只有八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河北满城一号墓出土中山靖王刘胜的金缕玉衣。它用一千多克金丝连缀起2498大小不等的玉片,由上百个工匠花了两年多的时间完成。整件玉衣设计精巧,作工细致,是旷世难得的艺术瑰宝。1968年,这件金缕玉衣出土时,轰动了国内外的考古界。
玉衣是用金丝将玉片编缀而成,玉片为岫岩玉制作。上衣呈绿色,玉质莹润,下身为灰白和淡黄色,整体主要分为头罩、上衣、手套、裤筒和鞋等五部分。共用不同形状玉片2498片,金丝约1100克。其外观和人体形状相同,是汉代皇帝和高级贵族死后的殓服。
西汉窦绾金缕玉衣
窦绾金缕玉衣, 西汉(206年-公元8年),全长1.72米,1968年满城陵山中山靖王刘胜妻窦绾墓出土。玉片为岫岩玉,多数呈纯绿色,夹有灰白、黄褐色。玉衣分为五部分。共用玉片2160片,金丝约700克组成。玉衣形式与刘胜墓的相似,头下有鎏金镶玉铜枕。“金缕玉衣”复杂的制作工艺、精细的制作,反映了当时玉器工艺所达到的高超水平,故定为国宝。
西汉长信宫灯
西汉长信宫灯是中国汉代的青铜器,灯体通高48厘米,重15.85公斤。1968年于河北省满城县(今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县西南约1.5公里的山崖上)中山靖王刘胜妻窦绾墓中出土。2010年作为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展品展出。宫灯灯体为一通体鎏金、双手执灯跽坐的宫女,神态恬静优雅。长信宫灯设计十分巧妙,宫女一手执灯,另一手袖似在挡风,实为虹管,用以吸收油烟,既防止了空气污染,又有审美价值。其环保理念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长信宫灯被誉为“中华第一灯”。
西汉错金铜博山炉
高26厘米,通体用金丝错出流畅、精致的纹饰,金丝有粗有细,细的犹如毫发。炉座铸出透雕的纹样,作三条蛟龙腾出波涛翻滚的海面,龙的头托住炉盘随风飘荡的流云。整个炉盖和炉盘上部铸出“博山”,山势峻峭,峰回峦转,层层起伏。炉盖土的山峦间神兽出没,虎豹奔走,轻捷的小猴蹲坐在峦峰高处或骑在兽背上嬉笑玩耍,猎人们出现在山间,有的肩负弓弩,有的正在追捕逃窜的野猪。气氛紧张,画面生动。
1993年9月,西汉错金铜博山炉在国家文物局组织的一级品鉴定活动中,被定为国宝级文物。
元青花釉里红镂雕开光盖罐
元代青花釉里红开光贴花盖罐1964年出土于河北保定永华南路元代窖藏,通高41cm,口径15.5cm,足径18.5cm。该罐采用青花和釉里红装饰,通体施青白釉,釉层凝厚,釉面青亮,极为滋润。纹饰丰富,层次清晰,主题突出,全器纹饰有10余层。该罐的蹲狮钮罐盖的盖面采用变形莲瓣纹和回纹装饰。罐身的颈肩部为缠枝牡丹纹、忍冬纹,并有下垂的如意云头纹,云头纹内饰莲池纹,云头之间饰折枝牡丹纹。腹部四面用连珠纹作菱花形开光4个,开光内装饰牡丹、石榴、菊花、四季花卉纹。枝叶用青花渲染,花朵和山石用釉里红涂绘,红、蓝色交相辉映,具有极强的装饰效果。
类似的元代青花釉里红开光贴花盖罐器物在世界仅存4件,其中两件流失到国外,一件存放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此4件器物相比,河北省博物馆这件保存最为完整,是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完整的青花釉里红极品。
战国错金银虎噬鹿铜屏风座
错金银虎噬鹿屏风座,战国时期的家具构件。1977年平山县三汲村战国时期中山国王“错”墓出土,长51厘米。猛虎身躯浑圆、色彩斑斓,弓身右曲,三足着地,一爪腾起,正将捕捉的小鹿送入张开的巨口之中。老虎的凶猛与小鹿的弱小形成鲜明对比。典型的战国时代风格。动物腹下刻有铭文,说明制作时间及官匠姓名。
战国立凤蟠龙纹铜铺首
战国立凤蟠龙纹兽面铜铺首为兽面衔环形,纵74.5厘米,横36.8厘米,环内径16.5厘米,外径29厘米,重21.5千克。(铺首,即门扉上的环形饰物,大多为兽首衔环之状。)
该铜铺首全身共雕塑8只禽兽,造型采取了浮雕和透雕相结合的铸造工艺,龙、凤、蛇颈首均突出于器面之上,动物造型生动,形神兼备,通身饰细密的羽纹和卷云纹。这件铜铺首造型巨大,纹饰精美,整体布局错落有致,结构严谨,为罕见的艺术珍品。
战国错金银四龙四凤铜方案
1977年平山县三汲村战国中山王“错”墓出土。案面已朽,仅存案座,边长47.5厘米。底部是两雄两雌跪卧的梅花鹿,四龙四凤组成案身。四龙独首双尾,上吻托住斗拱,双尾向两侧盘环反勾住头上双角。四凤双翅聚于中央连成半球形,凤头从龙尾纠结处引颈而出。集铸造、镶嵌、焊接等多种工艺于一体,复杂精巧,无以复加。2011年被评选为河北省博物馆新馆入展文物“十大珍宝”之一,错金银四龙四凤铜方案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山国的器物。
战国中山王铁足铜鼎
战国中山王铁足铜鼎[1],高51.5厘米,腹径65.8厘米。中山王鼎为王墓中同时出土的九件列鼎中的首鼎,铜身铁足,圆腹圜底,双附耳,蹄形足,上有覆钵形盖,盖顶有三环钮。鼎身刻有铭文469字。据鼎铭得知,此鼎为奉祀宗庙的礼器。中山王鼎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铁足铜鼎,也是铭文字数最多的一件战国青铜器。铭文字体瘦长,清秀挺拔,有所谓悬针篆风格。1977年于河北省平山县中山国王墓出土。
石家庄有哪些地标建筑?
老火车站(解放广场)
说起石家庄的地标建筑,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石家庄人第一个肯定就是老火车站了,现在叫解放广场。大家都知道石家庄是一座火车拉来的城市,所以火车站的意义对于庄里人来说非同一般。老火车站位于石家庄市桥西区,是中国重要的铁路枢纽站,从1905年石家庄建站到2012年新站的启用,一个多世纪的时间,石家庄火车站历经了四次变革,在第三次变革中,石家庄老火车站建成,他为石家庄的“由庄变市”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增加,老火车站已经不能跟上城市发展的步伐,2012年12月21日,高端大气的新火车站启用,而老火车站正则成了一个承载记忆的博物馆,近年来很多的展会在这里举行,站前的解放广场成为人们的旅游胜地。
站前雕像站前的雕像底座上刻着几个大字“胜利之城”,诚然,老火车站是石家庄经济腾飞的功臣。
顶楼大钟——老火车站的标志性建筑石家庄首个四面均带有钟表的大钟,曾几何时,来来往往的旅客在此地合影留念。
石家庄新火车站
既然说了老火车站,显然新火车站也当然可以成为石家庄的地标建筑。
石家庄站,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是中国重要的铁路枢纽站,于2012年12月21日零时正式启用。新客站共分东西两个站房,在东西站房出站口各有一个广场,其中东广场为主,西广场为辅。火车站广场地下空间共提供54个公交车停靠点、850个社会车停车位、320个出租车蓄车位、约1000个非机动车停车位。
石家庄站东西广场景观设计各有特色,其中,东广场景观特色为“行云流水”,面向主城区。西广场为“水润石门”,面向老城区,代表历史、淳朴,是历史文脉的延续,为彰显其石门文化,西广场的设计方正而浑厚。东西广场景观在水元素的统一中又赋予各自地域特色,乘客可以方便认知。
2014年8月29日晚七点半,石家庄遭遇狂风暴雨,新火车站漏水变成“水帘洞”一时成为全国热搜,虽说这不是什么好事,也着实让石家庄出了一次名。
河北博物院
河北博物院由原河北省博物馆、河北省民俗博物馆、河北省文物出境鉴定中心、河北省文物交流中心整合组建而成。河北博物院包括主馆区、建华馆区、育才馆区三部分。博物院现有藏品总数为24万件,合省直文博单位文物藏品优势,撷取河北历史上最为精彩的篇章,推出新馆基本陈列体系,共9个常设陈列:《石器时代的河北》《河北商代文明》《慷慨悲歌——燕赵故事》《战国雄风——古中山国》《大汉绝唱——满城汉墓》《曲阳石雕》《北朝壁画》《名窑名瓷》《抗日烽火——英雄河北》。展出文物5000余件,以满城汉墓出土文物、战国中山遗址出土文物、河北古代四大名窑瓷器、元青花、石刻佛教造像以及抗日战争时期文物最具特色,记录了河北200万年来承先启后的人类发展史。另外河北省博物馆有十大镇馆之宝:西汉透雕双龙高钮谷纹白玉璧、西汉刘胜金缕玉衣、西汉窦绾金缕玉衣、西汉长信宫灯、西汉错金铜博山炉、元青花釉里红镂雕开光盖罐、战国错金银虎噬鹿铜屏风座、战国立凤蟠龙纹铜铺首、战国错金银四龙四凤铜方案、战国中山王铁足铜鼎。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7:00
参观办法:凭有效证件于南门或北门票务处现场领票,免费参观。有效证件包括:身份证、学生证、军官证、护照、户口本、社保卡。
具体的参观导览图可以自行去博物院的官网查看,便于到时候规划参观路线。
石家庄电视塔、世纪公园
石家庄电视塔坐落于世纪公园内,与石家庄广电中心大楼隔路相望。电视塔为全钢构架,始建于1997年元月,2000年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塔高280米,是华北第一,亚洲第三高钢塔。其为集旅游、观光、餐饮、娱乐、广播电视发射于一体的多功能塔,进塔大厅装修别致,极具时代气息。筒体壁画用激扬的诗词和几幅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图片,从一个侧 面注释了“燕赵文化”,描绘了石家庄部分景观。下面的世纪公园以民心河东部河道形成的80亩广阔湖面为中心,设计上采取现代造圆之手法,取国内外造园之精粹,东西方文化结合,人与自然结合,形成具有现代气息的园林风格,作者就经常带孩子去世纪公园放风,植被覆盖率很高,环境相当不错。
石家庄北国商城
北国商城坐落于石家庄市的繁华商业中心,位于中山东路和建设大街的交汇处,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自1996年开业以来,北国商城已发展成集购物、餐饮、娱乐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商业企业,被誉为省会商界的“航空母舰”。
作为石家庄“老牌”商城之一,从最初拥有七万平米的大型商城,到现在总规模达22万平米,2015年4月,新北国商城正式开门纳客,新馆共设14层新型综合商业体,将“消费功能+体验模式+娱乐空间”完美结合,集美食、时尚、游乐、体验于一体,与周边的勒泰中心、新天地等商业综合体完美缔造中山路商圈。
裕彤国际体育中心
位于石家庄长安区体育南大街1号,始建于1972年,体育场看台可容纳观众32000余人。总占地面积100400平方米,主体结构分为上下两层,总高度为45.88米,由800多根巨大的钢筋水泥柱高耸托起。其形状雄踞傲岸,其风采卓尔不群。于1996年8月建成投用。是全国唯一一座悬空型大型体育场!
从2013年起,裕彤国际体育中心成为中国足球职业联赛石家庄永昌队的主场!2015年,裕彤国际体育中心做为中国平安中超联赛的举办地,以每场超过2.5万人的上座率,成为震撼中超的魔鬼主场!被誉为“中国威斯特法伦”。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演唱会在此举办,一有赛事演出周边的交通几近瘫痪,也足见体育场的魅力和影响力。
河北艺术中心
是全国一类演出场所,坐落于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裕华西路13号。 主体由大剧院、音乐厅、8000多平米的文化广场、4000多平米的地下停车场以及艺术沙龙组成。多功能杂技馆是河北省艺术中心的主体建筑,主要为举办两年一届的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配套而建。平时艺术中心会有交响乐会、模特大赛、戏曲表演等等,还可以看电影。旁边就是万象天成购物广场,再往东的海悦天地,都是大家周末休闲的好去处。
石家庄民心河
石家庄市民心河引水入市工程于1997年9月29日开工,1999年10月1日竣工。系改造原排污明渠而成,分为东、西、南、北、中五条环城区河道。工程共改造、新建排污管道38公里,将明渠污水改入地下,分别输入桥东桥西污水处理厂,结束了石家庄污水朝天的历史。该工程在河道两岸新建、改建22座公园、游园,工程建成后,城市增加水面面积249.66万平方米,新增绿化面积140万平方米,石家庄从此结束了无河、缺水、少绿的历史,市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有了很大提高。作者家就住在民心河边上,早晚沿着河边溜达溜达也是很不错的。
河北省园博园
园博园位于石家庄市正定新区主轴线中心位置,南距滹沱河3.2公里,西距正定县城1.5公里。为满足园博会办展需要,园博园被划分为七大功能分区,分别为主入口广场、燕赵园、社会园、专类园、康体园、滨水景观区、山体休闲区。
主入口广场东侧是一个人工湖。湖中拥有长128米、宽10米的巨型喷泉,能喷出100米高的密集水柱,可以用来播放水幕电影,其技术属世界一流。园博会期间,湖中还将投放30余艘电瓶船,供游客乘船赏景。
在园博园北侧的燕赵园,11个市在这里各建有一个展园,由东向西排列,其中,石家庄园面积最大,超过1万平方米。石家庄园的“西柏坡”、邯郸园的“胡服骑射”、承德园的“皇家园林”、沧州园的“帆船”等,都反映了各自的文化特色和园林艺术。
除了室外的各个园区和山水景观,在园博园东侧还矗立着一座大型建筑室内主展馆。该展馆呈钻石造型,分上下两层,建筑面积达2万平方米。一楼展区由11个市布展,展示各市近年来的园林建设成果。二楼展区面向社会,由各专业协会布展,将举办盆景、赏石、根雕精品艺术展和风景园林书画展、摄影艺术展、园林机械展等。
近年来园博园也成为了室外摇滚音乐会的常驻地,很多热血青年在这里载歌载舞,挥洒青春。
为什么当代景德镇的瓷都被德化取代?
谢谢邀请,为什么会提出这个问题,在我看来,应该是2015年的5月30日,世界手工艺理事会专家组全票通过,授予德化县“世界陶瓷之都”称号。很多人都因为这个称号,觉得景德镇的瓷都被德化取代。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因素。
德化的规模大到目前为止,德化已成为中国最大的陶瓷工艺品生产和出口基地、中国首个出口陶瓷质量安全示范区,2014年实现陶瓷产值177.15亿元。
景德镇产量低景德镇的瓷器技术只能做一些少量的高档收藏品出来,三两天才做出一件,如果它能生产大量生活用品出来,景德镇就不会失去这个地位。
定位不同景德镇瓷器巧夺天工,品位高端,耐看耐用,极有陈列欣赏价值,不愧为当今艺术瑰宝,不同于单纯的日用制瓷流水线,一个是日用商品,一个是高贵艺术瓷品。
德化受外国人欢迎德化瓷传统技艺在于瓷雕瓷塑,与景德镇的手绘瓷一样享誉世界,只不过景德镇当年是官窑在国内比较出名,德化白当年随海上丝绸之路闻名世界罢了。德化的瓷土比较特殊,在灯下透过光线薄如纸洁白如玉,被外国人称为东方中国白玉瓷,在交通不够发达的古代通过福建泉州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走出亚洲,在西方的贵族圈上首次出现便引起了强烈的轰动,洁白如玉栩栩如生的造型,以至于后来深受宫廷贵族的喜爱成为当时身份的象征。两地陶瓷各有特色,两者选那个好,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德化产业链更加成熟德化产业链比景德镇市在近三十年走对路,景德镇除艺术陶瓷,什么市场经济和管理纳税和新品种的开发远远落后德化!
产业分工不同景德镇和德化的产业分工和层级不一样,景德镇的陶瓷艺术感更强,观赏性收藏价值更高,跟你打的比喻很准确,德化以家居品出名,景德镇主打高端,景德镇和德化就像服装品牌跟普通服装牌子的对比一样
受众群体不同论收藏德化瓷以做佛造像,立件为主,烧制的成品洁白如玉。景德镇以瓶,罐等摆件为主。产品广泛,如青花,粉彩,凡红,釉里红等等。.它们同时也做日用瓷,你想收藏还是少数,日用瓷需求量更大些,至于每种瓷器价钱高,看工艺.看质量,看名人款。
德化以白瓷为最。景德镇几乎包罗万象,说白了如果是餐具茶具我会选择德化!但我想搞收藏艺术那我肯定选景德镇
四大名窑特色?
1、越窑:
主要生产青瓷。 宋代越窑在胎釉制作上与五代无大异。北宋的造型更加精巧,装饰方法很多,细线划花装饰比较普遍。对周边窑口影响较大。
2、耀州窑:
北宋早期,胎青灰色,釉青中闪黄。碗多素面。中期釉色趋于稳定,瓷胎变薄,釉匀,产量大。造型多样,装饰有印花、刻花、“半刀泥”最具特点。纹饰多为花卉。晚期胎釉造型与中期无异,胎更薄,器形更小,纹饰满,质量提高。金代质量有所下降。
3、龙泉窑:
龙泉窑位于浙江龙泉,始烧于五代,一直到清代才败落。五代时受越窑影响烧青瓷。瓷胎胎土致密、玻璃质感强,胎色灰白釉色水青。装饰有细线划花。南宋时发展出白胎青瓷(主流)和黑胎青瓷(紫口铁足为其特征)。
4、定窑:
胎质薄而轻,胎色白色微黄,较坚致,不太透明,釉呈米色,施釉极薄,可以见胎。器形多为碗、盘、瓶、碟、盒和枕,装饰技法以白釉印花、白釉刻花和白釉划花为主。发明了覆烧法。
台北故宫博物院十大镇馆之宝是什么?
第一 西周 〔毛公鼎〕(铭文字数最多,造型古拙)
台湾故宫博物院十大镇馆之宝:毛公鼎毛公鼎这件西周的毛公鼎通高53.8厘米,清道光年间于陕西省岐山县周原出土,毛公鼎系于清代末叶道光28年(公元1814年)前后,在陕西省岐山县出土。毛公鼎出土后,经多次转手秘藏,抗战期间,险为日本军方所夺,抗战胜利,民间献鼎归公,现由本院典藏并展示。铭文中有阳文网格线,是西周中晚期制铭的习惯,因此除了史料的价值外,毛公鼎在中国古文字学与书法艺术上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毛公鼎是中国二千八百多年前的一件宗庙祭器。它的内壁铸有五百个字的长铭,是现存商周两代七千多件有铭文的铜器中,铭文最长的一件。铭文的内容可分成七段,大意是说:周宣王即位之初,亟思振兴朝政,乃请叔父毛公为其治理国家内外的大小政务,并饬勤公无私,又令毛公族人担任禁卫军,保护王室,最后颁赠厚赐,毛公因而铸鼎传示子孙永宝。由内容推测,毛公鼎应铸于周宣王元年(公元前827年)时,其铭文是可凌驾于〔尚书〕的一篇西周真实史料,是研究西周史最珍贵的文献,也因此毛公鼎可称是举世的瑰宝重器。
第二 西周 〔散氏盘〕(铭文字数多,铜质特佳)
散氏盘散氏盘应为西周晚期出品,它最引人注意的是盘内共三百五十七字的铭文,记载了西周时散国和邻国解决土地纠纷的协议。
早在商朝中期,青铜器上便已出现铭文,比甲骨文的时代还早。但是在西周之後,在铜器上铸刻铭文的风气才大大风行,举凡祭祀、战争、赏赐等大事,甚至是契约,都被纪录在青铜器上。
第三 颜真卿 〔祭侄文稿〕(颜真卿真迹,天下排行第一或第二行书)
《祭侄文稿》行草墨迹,颜真卿书。纵28.2厘米,横72.3厘米,25行,共230字。此帖本是颜真卿为自己的侄子写的一篇祭文草稿,他的侄子季明为叛军安禄山所残杀。这件作品原不是作为书法作品来写的,由于心情极度悲愤,情绪已难以平静,错桀之处增多,时有涂抹,但正因为如此,此幅字写得凝重峻涩而又神采飞,笔势圆润雄奇,姿态横生,纯以神写,得自然之妙。元代张敬晏题跋云:“以为告不如书简,书简不如起草。盖以告是官作,虽楷端,终为绳约;书简出于一时之意兴,则颇能放纵矣;而起草又出于无心,是其手心两忘,真妙见于此也。”元代鲜于枢评此帖为 “天下第二行书”。在此帖真迹中,所有的渴笔和牵带的地方都历历可见,能让人看出行笔的过程和笔锋变换之妙,对于学习行草书有很大的益处。原迹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
第四 苏轼〔黄州寒食帖〕(苏轼代表作,后有黄庭坚跋,可与王羲之兰亭及颜真卿祭侄并列三大行书)
苏轼〔黄州寒食帖〕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第五 五代 赵干 〔江行初雪图〕(五代名家绘画真迹,李后主题字)
江行初雪图局部绢本水墨设色 纵25.9厘米,横376.5厘米
全卷描写长江沿岸渔村初雪情景。天色清寒,苇业树林,江岸小桥,一片初白,寒风萧瑟,江水微波;渔人卫寒捕鱼,骑驴者缩瑟前进,表现出江南初冬渔民和旅行的生活情况,绘景画人均积传神。图中树石笔法老硬,水纹用笔尖劲流利,天空用白粉弹作小雪,表现出雪花的轻盈飞舞。
第六 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范宽真迹,有东方蒙娜丽莎美誉,台北故宫镇馆之宝)
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溪山行旅图》历来被称为范宽的代表作,树叶间有“范宽”二字题款。历代评论家对此画称赞备至。徐悲鸿曾高度评价此画:“中国所有之宝,故宫有其二。吾所最倾倒者,则为范中立《溪山行旅图》,大气磅礴,沉雄高古,诚辟易万人之作。此幅既系巨帧,而一山头,几占全幅面积三分之二,章法突兀,使人咋舌!”
第七 元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黄公望代表作)
《富春山居图》,纵33厘米,横636.9厘米,纸本,水墨。始画于至正七年(1347),于至正十年完成。该画于清代顺治年间曾遭火焚,断为两段,前半卷被另行装裱,重新定名为《剩山图》,现藏浙江省博物馆。被誉为浙江博物馆“镇馆之宝”。
黄公望是元代画坛宗师、“元四家”之首黄公望晚年的杰作,也是中国古代水墨山水画的巅峰之笔,在中国传统山水画中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可谓空前绝后,历代莫及。
第八 北宋汝窑〔天青无纹水仙盆〕(汝窑无纹片的唯一传世杰作,造型优美)
〔天青无纹水仙盆〕汝窑水仙盆存世唯一
汝窑一向被人们列为宋代五大名窑之首。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汝窑被认为在河南的临汝县,但一直没有找到遗址。后经文物工作者的努力,终于在20世纪70年代,在宝丰县清凉寺找到了汝窑遗址。
汝窑原为民窑,北宋晚期开始为宫廷烧造高档瓷器。所以,长期以来,文物部门一直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汝窑泛指古汝州所辖地区所烧造的青瓷系列产品的统称;另一种说汝瓷是指专门御用的那一部分官窑器物。
第九 北宋 汝窑 〔莲花氏碗〕(汝窑另一代表作)
莲花氏碗此碗呈十瓣莲花式,碗腹壁稍呈圆弧,直口稍敛,口缘花瓣流畅贯连,圈足稍高。整件器物由底至口厚度均匀,釉薄不透明,釉色呈青蓝,有细开片。全器满釉,圈足内底以五支钉垫烧,支钉点极细,支钉痕胎土呈灰黄色。
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为冠绝古今之中国瓷器名窑。窑址在今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宋时属汝州,故名。汝窑以烧制青釉瓷器著称,宋人叶寘在《坦斋笔衡》中记载:“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州为魁。
第十 清朝 〔翠玉白菜〕(一般人眼中的玉之第一名品,知名度最高)
翠玉白菜翠玉白菜一直是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超人气明星,跟肉形石一样“全年无休”,故宫不敢随意换展品。
翠玉白菜一体成型,深受喜爱,在翠绿的菜叶上有两只昆虫,体型较大的、伸长著后脚的是螽斯,位在上方、小只的则是蝗虫。仔细看螽斯头上延伸出来的两根须须,虽然不是很明显,但是若从左侧仔细看,确可发现左边的一根须从头部处缺损了一公分左右,但长须后半段仍附在菜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