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去哪儿,三国故都在哪里?
三国资本论III:魏蜀吴的“北上广”是哪些城市?
现代中国,北上广深作为一线都市,以其生活富裕、科技发达、交通便利,成为众多人才一展抱负,追求财富神话的理想国。
而在三国时代,北京不过一边陲小郡,上海还够不上县级,广州更是没人理会的南荒之城,至于深圳,估计还处于无人区状态。
随着历史东流,经济中心的迁移,中国的一线都市时刻发生着变化,有些曾经辉煌一时,人口超过50万的古都沦为乡野小镇,而有些边缘郡县走过蛮荒,一跃成为现代中国的超级都市。
1930年代的上海
正所谓,江山代有名城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那么三国时代的一线都市有哪些呢?下边跟随第五郎君的脚步,带你探析一二。
三国时代,处于农耕经济的早期,生产力极不发达,中国各个生产区域没有拉开生产效率的代差,所以人口就是生产力,越是人口密集的区域,粮食产量越多,商贸越频繁:这个区域的中心城市就越发达。
同时三国时代,战争频繁,人口和粮食是国家的核心资源,国家首都往往选择经济发达和人口密集区,以利于征集军队拱卫京师和王公贵族的就食。
所以,三国各自的治所和首都,基本上就是当时最繁华的都市,是当之无愧的一线城市(如三国首都形势图)。
清河上河图描绘的北宋东京城
下边我们就以魏蜀吴的顺序,对各自国家一线都市的人口、面积、商业情况,分别论述之。
一:魏国一线城市:许都(今许昌)、邺城(今临漳县)、洛阳
①许都(196-204)
公元196年,曹操确立“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蓄军资”的发展大战略,迎奉汉献帝刘协于许昌。
定都许昌,并不是因为许都最经济发达,而是曹操的无奈选择。
如图所示,196年,曹操被群敌环伺:
北部有强大的袁绍;
东部有宿敌刘备和吕布;
南部有袁术、张绣、刘表;
西部有李傕&郭汜和张扬;
洛阳处在势力圈边缘,且被战争破坏严重;兖州治所濮阳则靠袁绍太近,
算来算去,只有许昌比较合适:
1. 许昌作为曹操势力的中心城市,任何一方军阀来攻,都有很大的战略缓冲空间;
2. 许昌是当时豫州较为发达的城市,物产丰富,方面安排汉献帝带领的皇亲国戚和官吏就食;
3. 曹操帐下的文官集团是以荀彧为核心的颍川人,许昌是颍川郡城市之一,定都许昌,更加能够团结颍川士人。
作为一个临时居所,关于许都城市大小和商业情况的历史记载几乎没有,第五郎君只能这样说,对于以下我们接下来将要介绍的,魏国大都市:邺城、洛阳,许都就是郑州对比上海、广州。
②邺城(220-263)
204年,曹操攻破邺城,大败袁绍集团,开始有意的疏离许昌,营建邺城,以作为曹魏的大本营。
邺城处于三国第一人口大州-冀州的中心,又经过袁绍的多年经营;无论是人口、城建还是商贸,无疑是当时北方都市的NO.1。
铜雀台
《崔琰传》:太祖破袁氏,领冀州牧,谓琰曰:“昨案户籍,可得三十万众,故为大州也;
按照户均4-5人计算,冀州居住的人口达到了120-150万,要知道,直到公元263年,魏国户籍总人口也才443万;204年的冀州人口就占到了263年魏国总人口的34%。
《水经注》记载:邺城规模“东西七里,南北五里”,换算成现代尺寸,大约是南北1825米,东西2555米,城区总面积3.9平方公里。
(PS:魏晋时期的1里≈365米)
邺城的主要功能分布为:南部为商业贸易区,北部中央为王城,北部东区为官吏宅邸,北部西区为园林禁苑,著名的铜雀台就坐落其中。(如上图)
为了扩大邺城作为王都的影响力,建安十七年(212年),曹操割河内郡、东郡、钜鹿郡、广平郡、赵国所属的部分县归属魏郡(魏郡治所在邺城),加上魏郡原有的十五县,共二十九县,直辖面积约2.4万平方千米,是现在上海市面积的4倍。
为了充实邺城人口,魏国先后多次迁徙人口到邺城。
218年从曹操汉中迁徙到洛阳、邺城人口八万余;李典率宗族13000人从汝南到邺居住,到220年魏文帝曹丕继位时,邺城所在的魏郡有户数万,人口几十万。
当然人口几十万,是整个魏郡的人口,至于邺城城区有多少人口,没有明确的记载,我们这里做一个推测。
清朝北京城区的面积约为60平方公里,顺治年间常驻人口55.6万,人口密度为:9267人/平方公里。
如果三国时代的邺城人口密度类似清北京的话,邺城的城区人口=人口密度(9267人/平方公里)×邺城城区面积(3.9平方公里)=3.6万
③洛阳
220年,曹丕登基称帝,定都洛阳,开始将政治中心、经济中心从邺城(魏郡)向洛阳(河南郡)倾斜。
曹丕划洛阳、新郑、中牟、荥阳等21县归洛阳所在的河南郡直辖。面积约6万平方公里,是上海市的10倍。
同时,一次性迁冀州士家5万户于洛阳,按照每户5人计算,一次性迁移了20多万人。
同时,魏国政府在洛阳周围大肆施行屯田政策,招募流民,恢复经济,鼓吹多生多育,繁衍人口,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洛阳所在的河南郡统县口有户ll4400,以每户6人计,约有人口75万人。
那么洛阳城区人口有多少呢?
根据考古挖掘的汉魏古城精确测量,洛阳城区南北:4290米,东西:3700米,总面积15.873平方公里。
按照我们推算邺城人口的方法,洛阳城区人口=人口密度(9267人/平方公里)×邺城城区面积(15.873平方公里)=14.7万.
等于上海静安区常驻人口的63%。
建都洛阳之后,北方和中原战乱渐少,商业逐渐繁荣起来,通过洛水的船运便利,来自豫州、冀州、兖州等地方的商贾缤纷踏至,小沛的粟米、合肥的水稻、襄国的丝绢甚至蜀汉的茶叶,琳琅于市场之上,相互贸易,赚取利润。
为了促进商业发展,魏晋的洛阳政府特别设置了三个专业的交易市场。
1. 金市,位于北宫西边,专门用于交易金银首饰、铜铁金属,相当于现在的大型Shopping Mall。
2. 马市,位于上东门外,专门用于交易马匹的场所。
3. 羊市,坐落在洛河两岸,是百姓日需品交易的场所,如:肉、粮食、布匹等,是更加亲民的百货小商场。
二:吴国一线城市:建业(今南京)、武昌(今湖北鄂州)、吴县(今苏州)
①建业(又称建邺。211-220,,229-280)
作为六朝古都的南京,第一次作为首都出现,即是孙吴时期,211年,孙权将治所迁至秣陵,改名建业,寓意建功立业之意,展现了孙权想要一统长江领域,进而进取中原的野望。
孙权在今南至长干里,北底总统府,西至汉中门,东至武定门的范围内,新建都城。
吴国由于史料较少,关于建业城规模和大小的记载几乎没有,根据以上描述,我们可以推算:
建业城面积大约为10平方公里。
鼎盛时期的人口预计将达到9万左右,相当于现在南京建邺区人口的1/5.
②武昌(今鄂州,221-229)
221-229年,为了争夺荆州和防备蜀汉,孙权将治所迁移到武昌(今鄂州),并建设了吴王城。
据历史资料记载和考古发掘证实,吴王城为长方形,周长3000米左右。
以此可估算:吴国武昌城区面积大约为:1平方公里,人口:1万人。
这个规模,在三国都城里边可以算是垫底的存在了,有点类似于美国的华盛顿特区,只是作为政治中心来建设的。
犹如以上所说,孙吴迁都武昌,除了对抗蜀汉,还因为鄂州丰富的铁矿,可以就近锻造兵器。
据南朝陶弘景《古今刀剑录》记载:吴主孙权以黄武四年采武昌铜铁做千口剑万口刀。
夷陵之战后,吴蜀交好,鄂州作为‘天子守国门’的意义性就不大了,所以229年,孙权称帝,并把首都又迁回了建业,注重经营江东地区。
吴县(今苏州),作为江东六郡最富庶的治所,一度也成为孙策和孙权前期的都城,是孙家拿下江东6郡的坚实大本营。由于赤壁大战后,孙吴经营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战略,治所需要靠近敌方,以利于防守曹魏给,吴县失去了治所的地位,但作为一个经济发达都市,还是发挥着相应的作用。
现苏州城
三:蜀一线都市:成都、公安(今湖北公安县)
蜀国的治所-成都一直以来远离中原战火,发展的不错,但囿于人口有限,基宇亦少,所以相对魏国洛阳、邺城以及吴之建业,较为逊色,更由于蜀国不设史官,关于蜀国成都的情况,我们几乎只能靠想象了。
一千多年来,由于成都几乎没有遭受过毁灭性的打击,所以大致的位置应同现在的成都老城重合。
成都所在的蜀郡直辖11县,在东汉和平时期,有人口35万。在蜀汉时期,总人口应该小于这个数目,假定三国城区人口/所在郡人口的比值一定的话,成都城区人口的应该在5万左右。
公安(公安县)曾经作为刘备治所,在209-211年,成为蜀汉实际的首都,因为战争时期的特殊性和公安本身的弱小,这里不在论述。
最后,做一些总结:
A/三国时代由于战争、饥饿、瘟疫的消耗,人口相比东汉减少70%,所以都市普遍规模不大,相比隋唐长安、洛阳的百万人口,就是小巫见大巫了;三国最大的城市洛阳,人口预估不超过15万左右,不到上海最小行政区-静安人口的70%。
B/三国时期,淮河以北人口占据了全国人口的67%左右,经济最发达地区是黄河两岸和淮河区域的城市群,其中以洛阳、邺城、濮阳、彭城最为知名,如果查看三国郡县地图,你会发现,淮河以北城市密度明显高于南方,三国的大都市也以邺城、洛阳为最,遗迹文献留下甚多,而吴之建业,蜀之程度,文字少矣。
C/三国的城市,或者说所有明清之前的城市,是没有市政管理的,政府的职责只是收税和徭役管理。即使是洛阳这样的大都市街道,也是土路,一下雨,就泥泞满地;更可怕的是,没有公共卫生系统,不少屎尿留在城里,臭味熏天,和中世纪的欧洲城市一样。电视里的城市石板路,更多是一种美化,希望动不动穿越古代的少年们三思哦,是不是能够忍受这样的环境。
《权力的游戏》中对欧洲中世纪城市的吐槽
如今的中国大都市
欢迎关注第十经济观察室:《三国资本论》,用经济视角,为你解读不一样的三国。
把大本营从许都迁到邺城呢?
公元204年,建安九年,八月,审劳开城投降,曹操占据邺城。八月,曹操自领冀州牧。自此以后,冀州首府邺城,就成为曹操的大本营。许都就剩下汉献帝和他的一众死忠粉。
许都这个地方是曹操的老根据地,而且地理位置相当不错。那么,曹操为什么放弃苦心经营多年的许昌?非要跑到被打得满目疮痍的邺城?而且,邺城还是袁绍的根据地。
01.许都这个地方着实不错许都,位于今天的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东部15公里张潘镇古城村。公元196年,曹操以“洛阳残破”为由,将汉献帝和汉朝堂迁到了这里。一定要记住,不是汉献帝一个人来的,而是整个东汉朝堂全都来了。
在许昌原有的基础上,曹操在许昌也算大兴土木,不是换一个名字就完事了。
许都原有的城池作为内城,专供汉献帝及后宫居住;在内城之外,又新建了外城,作为官员和百姓的居住地。据《许昌县志》记载:城内的建筑除街房、民宅、官署外,著名的还有许昌宫、景福殿、承光殿、永始台、毓秀台、丞相府等。
同时,曹操在许都外围大搞屯田,也就是著名的“许下屯田”。
是岁乃募民屯田许下,得谷百万斛。在曹操的苦心经营下,许都这个地方,要坚城有坚城、要士兵有士兵、要粮食有粮食。同时,曹操的主要谋士荀彧、郭嘉、陈群、杜袭等,也是在许都时期投靠曹操的。所以,许都这个地方,还是要人才有人才。
许都,北距黄河两百余里;西距洛阳三百余里,交通便利。
许都,东接黄淮平原,西望南阳盆地,南通荆州之地,经济富庶。
许都,北靠嵩山、西有石人山、南有大别山,三面环山、东向平原,军事形胜。
北限大河曾无溃溢之患,西控虎牢不乏山溪之阻,南通蔡、邓实包淮、汉之防,许亦形胜之区矣。岂惟土田沃衍,人民殷阜,足称地利乎?许都,自古便是“适中之地”,是争霸天下的重要战略枢纽。所以,曹操放弃许都的原因,什么政治分析、军事分析、经济分析全都站不住脚。因为许都全都具备。
02.邺城雄霸太行东西邺城,在黄河以北,位于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约20公里处。北边是河北邯郸、南边是河南安阳。这是南北来看。如果东西来看,以太行山为中轴,邺城这个地方的枢纽价值,就更为突显。太行山以西就是并州高地,太行山以东就是华北平原。
所以,要称霸黄河以北、太行东西,就得定在邺城这个枢纽位置。
袁绍的谋士沮授的一番言辞,足可说明邺城之重要:
横大河之北,合四州之地,收英雄之才,拥百万之众,迎大驾于西京,复宗庙于洛邑,号令天下,以讨未附,以此争锋,谁能敌之?袁绍的老根据地就在邺城。袁绍在官渡之战前是东汉末年的最强诸侯。曹操要不是挟着个天子,他跟袁术、刘表这伙人,就是一个层级。真正的老大,是袁绍。
占据邺城这个地方,就能控扼四州之地,青、冀、幽、并。幽州在冀州的北部,涵及辽宁南部;青州在冀州的西边,山东的一部分。所以,主要是冀州和并州这两个地方,最核心也最关键。
为什么这么说?
秦汉之前,主要是得关中者得天下,以关中制中原就是铁律。所以,秦汉都选择定都关中。但是,再往后,关中就制不了天下了。因为中原在长大。以前的中原主要是今天的河南,再多一点就是河北南部以及山东西部一带。但是,当中原北至塞北、南至长江、东抵大海的时候,关中这个小地方,别说沃野千里就是沃野两千里,也制不住了。
所以,始皇帝一气呵成、横扫六合,汉高祖一气呵成、扫荡宇内,就只能是历史,只能是明日黄花。统一,再也玩不了一气呵成,只能一步一步的来。所以,有两个地方的经济战略价值就突显了出来。
一个是并州高地,一个是华北平原,并州高地有形胜、华北平原有财富。所以,据并州形胜、携华北财富,才能武功独步天下。否则,别说统一就是立足,都是想也别想的事情。因此,控扼并州和冀州两地的邺城,才更具战略价值。南京,古称建康,是六朝古都。实际上,邺城,也是六朝古都,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都在这里定都。因为邺城枢纽,西可借势并州、东可就食河北。
03.曹操为什么弃许就邺许都和邺城都不错,曹操为什么弃许就邺呢?
首先,一气呵成扫天下,已经不可能。以前据关中形胜,秦汉既据关中形胜又携巴蜀财富,可以一战定天下。但是,面对一个长大了太多的天下,任谁也不可能一气呵成、一战定天下。所以,占据中原枢纽和“适中之地”的许都,也就没意义了。
第二,崤山的东西矛盾已经被太行山的东西矛盾所取代。秦汉之前以及秦汉之时,天下矛盾是东西矛盾,而东西的交界点就是崤山,所以函谷关和潼关很重要。但是,东汉末年以后,天下矛盾还是东西矛盾,但东西的交界点是太行山,所以邺城就很重要。
第三,天下在北方所以南北矛盾还不是主要矛盾。唐代末年,南北矛盾逐渐成为主要矛盾。原因就是关中彻底衰落、江淮彻底崛起,主要是经济上。但是,在政治上的南北矛盾,从三国一直持续到南北朝。但是,这个矛盾是不均衡的。不均衡的原因就是北方想灭了南方,随时都可以。之所以持续了四百年的南北分裂,主要是因为北方一直没法完成整合。
所以,这个逻辑就是:统一天下就得整合北方,整合北方已经不能关中形胜,北方的关键在于并州形胜与河北财富,关键之关键就是邺城。
所以,从大历史的方法去分析,曹操要统一天下就得整合北方,要整合北方就得整合并州、冀州,要整合并州和冀州就得取定邺城。
除了大历史分析,还有其他一些因素,成为曹操放弃许都的直接原因:
一个原因就是汉献帝。这个所谓的傀儡皇帝,一点儿都不好惹。
九岁的时候,跟哥哥汉少帝一起遭遇了董卓。董卓看不上汉少帝,这个小儿皇帝太傻,直接就奔着汉献帝去了,伯伯要抱抱。而汉献帝怎么反应的?你个老军阀,说抱抱就抱抱啊,我可是皇室宗亲,咱们都有君臣之分。他硬是跟董卓并马而行、入的洛阳城。后来,当了皇帝,跟王允、吕布这伙人,联手把董卓给干死了。
曹操把他接到许都,搞所谓的“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是这个天子一点儿也不好挟。曹操跟袁绍在前面打仗,他在后边硬是整出了个衣带诏,差点儿把曹操给玩死。一次曹操出征的时候,要面见天子,硬是被御林军刀林斧山地挟持到宫里,吓得曹操汗流浃背,出来之后恍如隔世,因为在鬼门关走了一遭。
操出,顾左右,汗流浃背。有这么一个皇帝在许都呆着,曹操能待得踏实吗?到底是曹操挟天子还是天子挟曹操?自此之后,曹操基本上就没跟汉献帝见过面,俩人就书信往来。
另一个原因就是许都的政治环境。曹操可不是就接了一个汉献帝,跟着汉献帝来的还有整个东汉朝堂。
这伙人,肯定有一部分人是废物,就是离了皇帝活不了。但是,只要不是废物的,就是大汉的死忠粉。他们的眼中只有汉献帝这个大汉天子,你曹孟德跟董卓差不了多少,董卓是老军阀、你曹操就是小军阀。任谁也瞧得上曹操。曹操因为衣带诏弄死了董贵人一家,这手段比董卓还辣。原因就是不这么辣就镇不住朝堂。所以,许都朝堂上,曹操的日子一点儿也不好过。
汉献帝在曹操这里不名一文、啥也不是,因为曹操就想把他当成傀儡。但是,在东汉朝堂、在曹操的谋士集团荀彧这伙人看来,汉献帝是名副其实的大汉天子。曹操在许都时期的那些谋士,之所以投靠曹操,是看在汉献帝的面子上。选择曹操,就是忠于汉室,因为曹操捏着天子。而袁绍手底下那些人,说投降就投降,也是看在天子的面上。否则,跟着袁绍干,与跟着曹操干,有啥区别,凭啥投靠曹操。
一个汉献帝加一个许都,使得曹孟德再怎么奸诈、再怎么狠辣、再怎么枭雄,也扛不住。索性,汉献帝你玩你的、我玩我的,你在许都玩、我去邺城玩。咱俩就不能在一起玩,玩久了,不是你玩死我就是我玩死你。汉献帝玩死曹操,曹操就是董卓;曹操玩死汉献帝,曹操就是弑君。对于曹操来说,怎么都不好收场,也没法收场。
所以,曹操选择邺城既有战略的考量,也有直接的苦衷。
曹操贡酒是哪里产的?
安徽曹操贡酒有限公司隶属于安徽十强民营企业--安徽井中集团。
坐落于三朝古都,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名酒之都、药材之乡-安徽亳州,集团下辖安徽华佗国药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小保姆日化有限公司、安徽小保姆食品有限公司等多个子公司,拥有资产近二十亿元,总占地面积二千八百多亩,年创利税近亿元,曹操贡酒 [1] 以优质高粱、大麦、小麦、玉米、豌豆为主要原料。秉承传统工艺,古法酿造,长期陈储,自然老熟,具有“色若水晶、香似幽兰、酒体丰满、绵、甜、爽、净”等独特风格。公司秉承安徽井中集团“团结拼搏、勤俭节约、守法经营、科技领先、励精图治、造福于民”的企业精神,与广大客商一起携手并进,共赢天下。

为何醒来就把小妾杀了?
导语:《三国演义》中的曹操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饱受争议的人。其实在曹操很小的时候,就有人说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意思就是曹操很有能耐,但是心思却不正。
早在曹操还是无名小辈的时候,就有人断言,说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言下之意就是曹操这个人很有能耐,但是他心思不正,隐含奸邪。结果证明事实如此,曹操刺杀董卓失败后,就回乡起兵,慢慢做大做强,最后挟持了大汉皇帝,成了真正掌权的人,可谓意气风发。
曹操到小妾房中休息,一觉睡到自然醒,为何醒来就把小妾杀了?曹操一生爱江山也爱美人,想当年还因为纳了张绣的婶娘,让张绣感觉到了屈辱,最终引发了宛城大战,而曹操的超级猛将典韦,也因此丧了命,足见曹操爱美人比爱江山那是有过之而不及。
正是因为曹操的这个心理,也使得曹操家中妻妾成群。
有那么一次,曹操中午到小妾的房中休息,一觉就睡到了自然醒,但是曹操醒来却毫不犹豫就把这小妾给杀了,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先来看看正史中对这件事情的记载:
又有幸姬常从午睡,枕之卧,告之曰:顷刻觉我。姬见太祖卧安,未即寤,及自觉,棒杀之。——《三国志》
意思是说,曹操有天中午很累,就到了最为宠爱的小妾那里睡午觉,在睡觉前,曹操想到下午还有很多事情没做,大好的时光不能浪费在睡觉上,于是就吩咐这名爱妾,我就睡一会,等下你要记得把我给叫醒。
可是这名小妾见到曹操睡的太香,又想到他常年征战,或许是真累了,于是就想着让曹操多睡一会,就没有按照曹操的吩咐,按时叫醒曹操。
还别说,这一觉曹操睡得是真香,或许在这次的梦中,他并没有梦到杀人,又或者曹操的头痛病这次没有犯,结果曹操睡啊睡,一觉就睡到了自然醒。
曹操醒来之后,就看到了迷人的爱妾,就问自己睡了多久,这名小妾只有如实回答,楚楚可怜的模样,想要得到曹操的夸奖和更加的宠爱。
可是谁知道,曹操听完之后却怒不可遏了,直接命人把这名爱妾拉出去,给活活打死了。
对于曹操此举,很多人觉得莫名其妙,觉得这小妾分明是为曹操好,怎么仅仅因为没有叫醒曹操就被杀死了呢,曹操这人是神经病吧。
其实曹操此举和他的性格是有关的。
曹操在东汉末年,挟天子以令诸侯,虽然在名义上没有当皇帝,但是在实际上已经是皇帝了,皇帝的权威不可挑战,任何人都不行,而曹操的这名爱妾就没有听曹操的话,让曹操觉得是一种忤逆。
曹操的妻妾众多,如果人人都像这名小妾一样,那么曹操的“后宫”势必也不会不好管理,她们都想要借助曹操来提高自己的地位,如果都这样不听话,曹操别说打天下了,心思势必会放在处理后宫之事上,这自然不是曹操所要的。
当然,曹操多疑的性格,也决定了这名小妾不按照曹操的吩咐会面临悲惨的结局,这名小妾让曹操多睡会,虽然是为了曹操好,但是在曹操看来,这名小妾故意让自己睡那么久,是不是有什么想法?
曹操为了警惕睡觉的时候有人对他下手,还曾故意在手下人面前说自己做梦会杀人,不让手下人靠近,后来曹操睡觉时,被子掉了,曹操的贴身侍卫立即就想表现一番,为曹操盖上了被子,结果曹操一跃而起,斩杀了这名侍卫,后来还假装不知道。
虽然这件事情的真实性并不高,但是至少说明了,曹操对于睡觉时的安全十分重要。
此外,曹操斩杀神医华佗和棒杀这名小妾也是如出一辙,曹操由于睡觉的时候,总是担心受怕,这导致了他总是睡不好,落下了时不时头痛的病根,于是就请来了当时的神医华佗。
华佗为曹操检查了一番,开出了只有做个开颅手术才能痊愈的药方,曹操一听觉得此事有蹊跷,因为当时并没有开颅治病的案例,所以他认为华佗这是想要了自己的命,于是不管荀彧的劝告,还是把华佗下了大狱,最终在狱中把华佗拷问致死。
那么曹操为什么要杀小妾呢,有几个原因:
第一,早有预示。
曹操之所以能够在古代留下如此大的名气,无论他是枭雄也好,奸雄也罢,必定是有过人之处的。就比如他治军纪律非常严明,在他当年举兵的时候,他要求将士们不能践踏到百姓的庄稼,结果不小心骑马践踏了青苗,他就割了毛发谢罪。
第二,斩杀小妾。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曹操带兵是非常严格自律的,不仅如此,他在日常生活中更是严以律己。相传的就是他和小妾共寝的时候,一觉睡到了自然醒,结果醒来之后就挥剑怒杀爱情,这个典故一直流传至今。
第三,错过了会议。
曹操之所以斩杀小妾,是因为他在前天晚上已经交代自己的爱情,第二天一早就要叫自己起床。但是当时曹操刚从前线归来十分劳累,爱妾出于心疼,第二天早上看曹操睡得很香,就没有叫他。但是正是因为如此,曹操起床之后看到已经过了和部将们约定好商议军事的时间,所以就挥剑斩爱妾。
再有一个,可能是曹操的疑心病又犯了。
曹操的疑心病是十分严重的,他觉得他让爱妾把他叫醒,但爱妃却没有把他叫醒,耽误了他办正事。于是他就怀疑爱妃是故意的,是别人隐藏起来的卧底。万一在自己睡熟后,她把自己给杀害了怎么办。所以,为了不给敌人任何反击的机会,曹操就把爱妾给打死了。
为啥小妾不叫曹操1,小妾确实是关心曹操。
根据小妾说,小妾是看到曹操太累了,所以想让曹操多睡会,这种原因我觉得是可以理解的。
2,小妾想和曹操多呆一会儿。
小妾很有可能想在政治地位上有所进步,多和皇帝接触是最好的方法。
3,小妾害怕。
谁不知道曹操好梦中杀人,有的时候比较暴躁。万一曹操真的起床气比较大,可能直接就把她杀了。
总结:事实上,曹操一生中杀过好多无辜的女人。不过,这个小妾可以说是最悲惨的一个了,只因睡觉没叫醒曹操。对于这个小妾为什么被杀死的说法有很多。但是,不管怎么说,这个小妾的命运是真的惨在了曹操的手里了。同时,这也体现了曹操内心里特别阴暗的一面。
曹操出生在安徽亳州还是河南陈留?
亳州市内有曹操宗族墓群,方圆规模20华里,是亳州著名汉代历史遗迹,已发掘出曹腾墓银镂玉衣,曹蒿墓金镂玉衣。90年代中期三国揽胜宫建好后,将两墓内遗物转移现在的博物馆内。
2001年,省考古专家和亳州文物馆长李灿正准备对薛阁塔下观音山汉墓发掘(疑是曹操墓),突然河南安阳冒出了个曹操墓,亳州和省领导停止了对观音山汉墓的发掘,静观安阳曹操墓发掘的结果。。。
亳州市内不仅停放着曹操宗族墓群,至今千年后还保留着运兵道,观稼台等多处汉代遗迹,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不但如此,亳州还是安徽出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全国评比样本城市中,安徽只有合肥和亳州才评为全省的样本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