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田李下是什么生肖,历史上真实的唐伯虎是一个怎样的人

天美资源网

瓜田李下是什么生肖,历史上真实的唐伯虎是一个怎样的人?

唐伯虎的人生,往好了形容是 “自古才子坎坷路,留作死去身后名”,但如果用大实话来形容,那就是“前半生心高气傲,后半生穷困潦倒”。

图|唐伯虎(影视剧照)

瓜田李下是什么生肖,历史上真实的唐伯虎是一个怎样的人

在现今的影视作品中,唐伯虎才华横溢、风流倜傥,他住的是富丽堂皇的大豪宅,娶得是姿容貌美的绝色佳人,堪称名副其实的人生赢家。

然而,在真实的历史中,唐伯虎虽确实才华斐然,但他的人生却充满坎坷,不仅官场、情场双失意,晚年时期更是穷困潦倒,甚至落魄到了给厕所写对联来赚取钱财的地步。

那历史上的唐伯虎,到底都经历了什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走进历史,来看看唐伯虎都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首先,唐伯虎的真名叫做唐寅,“伯虎”是他的字,因为古代文人墨客之间,多以“字”相称,所以世人习惯称他为唐伯虎。

唐伯虎于1470年3月6日,出生在苏州吴县,他的始祖唐辉曾是前凉的陵江将军,先祖唐俭在唐初时期,曾官至户部尚书,被列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受封“莒国公”。

因此,唐伯虎称得上是名门之后,可惜后来唐俭因罪被贬官,唐家也自此开始走向没落,传到唐伯虎这一代,家中已没有多少资产。

图|唐俭(影视剧照)

但常言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唐家虽然没落了,却依然可以称得上中产阶级,因此唐伯虎自小就不愁吃穿。

而且,因为家学渊源,所以唐伯虎从小就接受了非常良好的教育,再加上唐伯虎本身就天资聪慧,甚至称得上天赋异禀,因此唐伯虎在年幼之时,就于当地闯下了不小的名声。

随着唐伯虎渐渐长大,他的才华也越来越高,当地很多名士都非常欣赏他,其中江南名仕徐廷瑞还将自己的次女徐氏嫁给了他。

此时的唐伯虎刚刚18岁,不仅是当地有名的才子,还娶了一位贤良娇妻,更有着非常广阔的未来,可以说唐伯虎正处于最春风得意的阶段。

然而,仅仅在几年后,唐伯虎的人生突然出现了转折,他的父亲、母亲、妻子,乃至刚出生不久的孩子,相继因为疾病去世。

亲人的接连去世,使得唐伯虎瞬间从天堂跌入了地狱,在这种打击下,年仅24岁的唐伯虎仅在一夜之间就白了头。

图|唐伯虎(影视剧照)

随后,唐伯虎开始变得颓废起来,他将家中的积蓄全部用来买酒,每日沉迷于醉生梦死之间,完全没了曾经的意气风发,如果唐伯虎一直沉迷下去,也许就不会有后世的“风流才子”了。

幸好,唐伯虎有一个非常要好的朋友名叫祝允明,也就是同为“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祝枝山,他在看到唐伯虎颓废的样子后,连忙主动来到唐伯虎身边劝慰他。

在祝枝山苦口婆心的劝慰下,唐伯虎终于重新振作了起来,他开始苦读诗书,准备考取功名,以光宗耀祖。

前文说过,唐伯虎本就天资聪慧,因此当他将全部心神投入到科举后,很容易就通过了乡试,并且还取得了乡试的第一名,也就是“解元”。

这一年唐伯虎28岁,依然有着非常光明的前景,很多人都预测唐伯虎能在接下来的会试中考取状元,想必不久后就会飞黄腾达。

因此,很多女子都想嫁给唐伯虎,毕竟此时嫁给唐伯虎的话,就可以在唐伯虎飞黄腾达的时候沾沾光,就这样,唐伯虎迎娶了第二任妻子柳氏。

图|唐伯虎(影视剧照)

此时的唐伯虎,不仅恢复了曾经的意气风发,甚至变得有些高傲,好友文徵明见他行事越来越高调,就规劝他要低调行事,可唐伯虎非但不领情,还扬言要和文徵明绝交。

不过,很快唐伯虎就为自己的高傲付出了代价,他在第二年前往京师参加会试时,碰见了一位叫做徐经的富商公子。

唐伯虎在和徐经交谈后,非常欣赏对方的才华,当得知徐经也准备前往京城参加会试后,唐伯虎立即提出结伴而行,就这样,唐伯虎和徐经一起来到了京城,等待着会试的开始。

期间,唐伯虎在和徐经交流学识的过程中,越加欣赏徐经的才华,甚至将徐经视为知己,所以在到达京城后,唐伯虎一直跟随在徐经的身边,陪同他一起四处拜访朝中官员,

可唐伯虎不知道的是,徐经虽然才华不菲,但为人却极喜欢投机取巧,其实徐经之所以会四处拜访官员,是想提前知道会试的考题。

还别说,徐经真的有两下子,他在得知吏部侍郎程敏政是这次会试的出题人后,连忙拉着唐伯虎去拜访程敏政。

图|程敏政——示意图

在拜访过程中,徐经买通了程敏政的家童,最终成功得到了会试的试题,连试题都提前知道了,那会试自然没有问题,所以徐经在会试时,写出了非常完美的答卷。

然而,徐经不知道的是,这次会试出的题非常难,所有参加会试的学子,基本上全军覆没,唯有徐经和唐伯虎的答卷非常出色。

当然,这本来也不是什么大事,但考官在批阅试卷时,出题人程敏政竟在没有看过试卷内容的情况下,就笃定唐伯虎和徐经的答卷必定非常出色。

其实,程敏政之所以会如此说,是因为唐伯虎和徐经曾多次拜访他,期间程敏政和两人多有交流,对于两人的才华非常了解,所以才说出了这句话。

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当人们得知这次会试真的只有唐伯虎和徐经的答卷出色后,立马有人怀疑是程敏政泄露了考题。

于是,程敏政的政敌连忙以此事上书弹劾他,皇帝得知此事后,非常愤怒,直接将唐伯虎、徐经、程敏政关入了大牢,并下令彻查此事。

图|唐伯虎(影视剧照)

虽然最后因为没有证据,三人又被放了出来,但这件案子存在着很多疑点,所以朝廷并没有给唐伯虎功名,而是将他贬到浙江当小吏。

唐伯虎本就是受了无妄之灾,再加上他心高气傲,所以并没有去赴任,而是直接赶回了家中,至此,唐伯虎的仕途之路彻底断绝。

而就在唐伯虎归家后不久,他的第二任妻子徐氏因为看不到唐伯虎的前途了,就和唐伯虎大吵了一架后离开了家,唐伯虎一气之下,直接休了徐氏。

唐伯虎在官场失意后,又在情场上遭遇重创,而且往日那些奉承他的乡邻,也开始嘲笑他,这让心高气傲的唐伯虎大受打击,自此开始变得一蹶不振。

随后,唐伯虎离开了家乡,开始在全国各地游玩,期间唐伯虎踏遍了诸多名川大山,为后来的绘画积累了大量素材。

而在游玩过后,唐伯虎又得了一场大病,经过长时间的治疗,才终于渐渐好转,但身体却因为这场疾病变得虚弱起来。

图|唐伯虎——示意图

后来,唐伯虎的弟弟见他一直颓废不堪,就和唐伯虎分了家,这让唐伯虎本就抑郁的心情更加低落。

自此开始,唐伯虎变得更加消沉,整日沉迷于饮酒作乐,还经常出入风月场所,这也是唐伯虎会被称为“风流才子”的由来。

而就当唐伯虎准备永远沉沦下去之时,一个名叫沈九娘的女人出现了,沈九娘本是苏州名妓,不但非常貌美,还精通琴棋书画。

也正因为沈九娘精通此道,所以当她在青楼遇见唐伯虎时,对他颇为欣赏,在接下来的接触中,两人渐渐互生情愫,最终走到了一起。

唐伯虎在娶了沈九娘后,终于浪子回头,开始专心绘画,准备用绘画赚取钱财,可惜当时的人们,并不欣赏唐伯虎的画,因此这些画根本卖不了几个钱。

整个家庭的开支,基本上全靠沈九娘来赚取,而且沈九娘还要操劳家务,这让她的身体越来越虚弱,最后终究因操劳过度,而离开了人世。

图|唐伯虎(影视剧照)

沈九娘离世后,唐伯虎又消沉了很长时间,直到宁王朱宸濠向唐伯虎发出邀请后,唐伯虎才再次振作起来。

唐伯虎在接到朱宸濠的邀请后非常兴奋,他觉得自己的才华有了用武之地,于是唐伯虎满心欢喜地来到了朱宸濠所在的南昌。

可唐伯虎在到达南昌后才发现,朱宸濠之所以会邀请他,是想让他跟着一起造反,这下唐伯虎害怕了,要知道造反可是死罪,如果朱宸濠失败了,那唐伯虎必然会被连累致死。

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唐伯虎已经被徐经坑过一次了,自然不想再被朱宸濠连累,于是唐伯虎就想离开南昌回老家。

可朱宸濠既然让唐伯虎得知了造反之事,又怎会轻易放他离开?唐伯虎左思右想,终于想出了一条计策,那就是“装疯”。

说干就干,唐伯虎连忙脱去衣裳,并在泥地里打了几个滚,然后跑到南昌城里装疯卖傻,极其投入地扮演着“疯子”。

图|宁王朱宸濠(影视剧照)

朱宸濠起初并不相信唐伯虎疯了,但在观察一段时间后,发现唐伯虎真的“神志混乱”,于是就将唐伯虎赶出了南昌城。

侥幸逃脱的唐伯虎连夜赶回了家中,并自此彻底断绝了所有念想,过起了浑浑噩噩的生活,每天除了喝酒,就是吟诗作画,然后再将诗画拿出去卖钱买酒,完全没了曾经心高气傲的样子。

可惜,唐伯虎的字画在当时并不受欢迎,根本卖不了几个钱,而为了买酒,唐伯虎不仅败光了家产,甚至连自家的房子都卖了。

而且,为了赚钱买酒,唐伯虎啥活都接,就连帮人在厕所写对联,都欣然答应,可见唐伯虎当时有多穷困潦倒。

幸好唐伯虎还有几个真朋友,他们不仅时常接济唐伯虎,还凑钱帮唐伯虎盖了一间“陋居”,让唐伯虎有了安身之所。

图|唐伯虎墓

后来,唐伯虎因为常年饮酒,使得身体越来越差,最终在1524年1月7日病逝,终年54岁,唐伯虎去世时身无分文,最终还是祝枝山等好友凑钱将他下葬,不可谓不惨。

瓜田李下五六加?

狗(戌时)地支11解释瓜田李下五六加解5+6=11千载难逢好机会(谐音一对)解既然是很难得的好机会,肯定是一心一意的抓住了.所以是11戌狗

古代离婚是什么样的?

古人的婚姻大都是男人为主的婚姻。

在婚姻中如果女人犯了“七出”,七去(也称七弃)是中国古代的“婚姻法”、礼制和习俗中,规定的夫妻离婚时,所具备的七中条件,当妻子符合其中一种条件时,丈夫及其家族便可以要求休妻(即离婚)。

这七条标准,是根据封建社会“三纲五常”为基础,而制定的标准。

从其内容来看,主要是站在丈夫及其家族的角度并考量其利益,因此可说是对妇女的一种歧视和压迫。

但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在男性处于优势地位的古代社会中,这样也使女性最低限度地免于任意被丈夫抛弃的命运。

“七出”一词于唐朝以后才正式出现,但其内容则完全源自于汉代《大戴礼记》的“七去”,又称作“七弃”。

什么是七去呢?其内容如下:

一、不顺父母

即妻子不孝顺丈夫的父母。《大戴礼记》中所说的理由是“逆德”,从字面的意思理解,就是违背道德,因为“孝顺”是重要的古德之一。

在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封建社会里,“不听话”就是忤逆不孝。

在传统中国,女性出嫁后,公婆的地位和重要性更胜过自身父母,因此违背孝顺的道德被认为是很严重的事。

二、无子

亦即妻子生不出儿子来,理由是“绝世”,在传统中国,家族的延续被认为是婚姻最重要的目的,因此妻子无法生出儿子来便使得这段婚姻失去了意义。

这方面,令人很无语,现在看来生不生的出儿子的主要原因应该在男性。

可那时候,把女子当成了替罪羊,而且成为“离婚”的重要依据。

《唐律》中,就曾经规定:妻年五十以上无子,听立庶以长。

疏议据此认为49以下无子,未合出之。

50岁的女子要是没有儿子就可以离婚了,那让这些老年女人怎么生活,这太不公平了!

随着传统中国“一夫一妻多妾制”的逐渐成熟,真正以无子的原因而存在休妻的情形大为减少。

三、淫

亦即妻子与丈夫之外的男性发生性关系。理由是“乱族“,也就是认为淫会造成妻所生的子女来路或辈分不明,造成家族血缘的混乱。

万恶淫为首,在上面说的这个原因的同时,“淫”还是所有“恶”的开端。

当亚当和夏娃偷吃禁果以后,这种身体感官上的物质享受,造成了社会动荡的主要原因。

四、妒

指妻子好忌妒。理由是“乱家”,亦即认为妻子的凶悍忌妒会造成家庭不和谐,以及“夫为妻纲”这样的理想夫妻关系的混乱。

女性嫉妒本身就是天性。没有几个女人看着自己的丈夫和姬妾在一起而坦然自若的。

而古人还以为妻子对丈夫纳妾的忌嫉有害于家族的延续。

许多正常的想法,一旦上纲上线就成为置人于死地的理由了。

五、有恶疾

指妻子患了严重的疾病。

理由是“不可共粢盛”。“粢”(zi,古代祭祀用的谷物)。这里的意思是指不能一起参与祭祀。

在中国传统中,参与祖先祭祀是每个家族成员重要的职责,因此妻子有恶疾所造成夫家的不便,虽然不单单只是祭祀,但仍然以此为主要理由。

其实,在所有“七出”中,这一理由最不道德的。一个有病或者残疾的妇女,如果被离婚,你让她怎么生活!

而有人就不以为然,北宋一个济南人,就坚持娶了一个失明的女子为妻。

这个男人叫作刘庭式,并且他和苏东坡还是同事。

刘庭式和盲女结婚后,有了自己的几个孩子,妻子去世后,刘庭式为盲妻服丧一年多。并且从此以后,终身不娶。

苏东坡不理解,就问道:“哀生于爱,爱生于色。今君爱从何生,哀何从出乎?”

意思是:悲哀是从爱中生出来的,爱是因为姿色和才情产生的,你对盲妻的爱来自于哪里呢?她又丑又瞎,怎么可能产生爱呢?没有爱何来哀呢?

作为一个四川人可能永远无法理解一个山东人的情怀吧!

作为北宋的官员,刘庭式对这一“休妻”制度,用自己的方式进行了抵制和反对,也算是对女性的一种尊重吧!在封建社会真的不容易。

六、口多言

指妻子太多话或说别人闲话。

理由是“离亲”,在传统中国式家庭中,女性,尤其是辈分低的女性,被认为不应当多表示意见,而妻子作为一个从原本家族外进来的成员,多话就被认为有离间家族和睦的可能。

这一条显然是针对女性的特点制定的。

爱说是女人的特点,所以才有“三个女人一台戏”之说。不过有很多女性人前不说,可以吹枕头风啊!

枕头风可比很多热带风暴来的猛烈。

有多少皇宫内院刮的枕头风,使国家都颠覆了。

七、窃盗

即偷东西。

理由是“反义”,即不合乎应守的规矩。

这一条有意思,要是夫妻二人都喜欢窃取他人财物,谁去起诉离婚呢?

“七出”内容与之类似,包括:无子、淫佚、不事舅姑(公婆)、口舌、盗窃、妒忌、恶疾。

从整体来看,七出和七去的内容大多是以夫家整体家族的利益为考量,凡是因为妻子的行为或身体状况,不能符合于这个考量,夫家或丈夫就可以提出离婚。

比较而言,妻子要主动提出离婚的要求,条件就严苛得多了。

现在的女性多幸福,常常说道:“老娘钱能赚、车能开、房能买,谁去伺候那些‘大爷’,离婚!”

所以现在的“七出、七去”,更符合女性标准了,天终于翻过来了!

被离婚的曹操

曹操有一个习惯,喜欢别人的老婆,就是这样一个习惯让他的结发夫妻丁氏很不爽。

丁氏非常有个性,脾气不好,忌妒心强,并且嫁给曹操后没生过孩子。这符合“七出”中的两项标准。

曹操因为不良的爱好习惯,结果被张绣反叛,原因竟是曹操霸占了张绣的婶子。

这个原因让曹操的大儿子,也就是过继给丁氏的曹昂被乱箭射杀。

这让抚养曹昂长大的丁氏很悲伤。可能是受到了丧子之痛的刺激,丁氏对曹操心生埋怨,后来干脆回了娘家。

曹操自觉对丁氏愧疚,成功后,就到丁氏娘家去接她。

可丁氏“开除”了自己的“老板”,不跟曹操了。

没想到战功赫赫的曹操“被离婚”,这让曹操很没面子。

情急之下,只好把丁氏这个正室废掉,想找回一些面子。可还是让后人耻笑不已。

在封建社会丁氏能这样做,让人佩服。

为何不住一夜而是赶在午夜前回宫?

谢邀@悟空问答。

小哥出品,必属精品。

《红楼梦》作为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而在《红楼梦》中,关于“贾元春”省亲一事,作者曹雪芹花费了很多笔墨来描绘,虽然贾府上上下下忙前忙后,但是贾元春贵妃在贾府只待了几个小时就走了,并且是凌晨走的,个中缘由,小哥详细分析。

贾元春省亲的起因。

在原文第十六回,贾琏告诉众人,“如今当今体贴万人之心,世上至大莫如孝字,想来父母儿女之情皆是一理,不是贵贱上分别的……圣人竟大开天地之恩,特降谕诸淑房贵戚,除二六日入宫之恩外,凡有重宇别院之家,可以驻跸关防之处,不妨启请内廷銮撵入其私第,庶可略尽骨肉私情,天伦中之至性”。

这里有几点非常重要,一是有省亲资格的贵妃等级,二是必须有别院,三是必须高端大气上档次,并且非常安全。

“驻跸关防”四个字,“驻跸”的意思就是皇帝或者贵妃出宫短途游玩,中间可以休息的地方。“关防”的意思就是能体现皇家尊严,尊贵,同时又能保证安全护卫。

贾府对于贾元春省亲的态度。

贵妃省亲,这对于任何和皇家有姻亲关系的人来说,都是无比尊贵的荣耀,贾府也不例外,因此也花费了很多心思在这件事上面。

其他小的花费不说,单单说下“大观园”。

园内画栋雕梁,金碧辉煌,彩灯闪烁,香烟缭绕,楼台亭阁,游廊水榭,到处布满了奇花异草,佳木怪石,油竹林掩映的江南风景,有稻花飘香,桑榆成荫的乡间田舍,天气已冷,杏柳等树上面虽无花叶,但是却用各色绫罗绸缎扎成花朵,花瓣,黏贴在枝头。

如此情景,就连整日在皇宫御花园游玩的元春看到,都忍不住说到“太奢华糜废了”。

“至十五日五鼓,自有贾母等有爵者,按品服大妆,侍立门口等待”。

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凌晨三点到五点的这个时间段,贾母为首,其他都是有爵位(诰命夫人)的妇人,恭恭敬敬的在荣国府大门口等待贵妃的到来。

事件回顾,贾元春的省亲工作流程!

贾母等人等待多时,才来了执事的太监汇报元春省亲的流程。

“早着呢,未初刻刚用过晚膳,未正二刻还到宝灵宫拜佛,酉初刻进太明宫领宴看灯,方请旨,只怕戌初才起身呢”。

用咱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贵妃下午1点十五分用过午膳,2点30分到宝灵宫拜佛,5点15分到太明宫用宴看灯,看完灯后,然后请旨,估计要到晚上7点左右才动身来这里”。

时间对照表:

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 ...

子时:23点 --凌晨1 丑时:1 点 --凌晨3

寅时:3 点 --凌晨5 卯时:5 点 --凌晨7

辰时:7 点 --上午9 巳时:9 点 --上午11

午时:11点 --上午13 未时:13点 --上午15

申时:15点 --上午17 酉时:17点 --上午19

戌时:19点 --晚上21 亥时:21点 --晚上23

可怜贾母一把年纪,凌晨三点多就已经在大门口等着接驾了。

贾元春省亲过程。

贾元春来到荣国府,“满眼垂泪,一手挽贾母,一手挽王夫人,三个人满心里皆有许多话,只管呜咽对泪”。

然后,众人陪同元春游览了大观园,再下来和全家上下叙述骨肉亲情,随后有考教了贾宝玉等弟弟妹妹们的文采,再下来就是听几出戏,然后又游览了大观园里面,前面没看过的地方,最后赏赐众人,含泪告别。

贾元春为什么不在娘家住一夜,而是匆忙赶回宫中呢?

(小哥出品,必属精品。)

第一:礼法森严。

通过贾琏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出来,正常情况下是不存在贵妃出宫省亲这一现象的,是皇帝“开天地大恩”,所以才有了元春省亲。

第二:省亲的时间有限制。

“驻跸关防”四个字,就表明了,省亲的时间不能太长。

第三:皇家讲究良辰吉日。

贾政上书请旨元春省亲事宜,皇上没有马上批准,而是过了几天才批准的,并且指定了省亲时间。

也就是说,皇上接受了贾政的请求,但是关于贵妃出宫这件事,得找个良辰吉日,所以这个得交给“钦天监”负责,推算一个好日子。

从元春当天的行程来看,几点钟用晚膳,几点钟去赏灯,几点钟去拜佛,这都是按照制定好的计划一件一件来做的。

同理,元春几点钟出宫,几点钟回宫,都是算好时辰的,时辰一到,众人心中虽有万般不舍,也得马上道别。

第四:后宫之人不可在外过夜。

这个也可以理解,看看古代的皇帝,除非是所谓的微服私访或者体察民情,不然每天都是在皇宫里面的。即便是微服私访,也断然没有在皇宫外面过夜的道理。而后宫之人,更是“一入宫门深似海”,平常根本就出不来,何况在外面过夜了。

所以说,虽然皇帝开恩可以省亲,但是必须当天去,当天回。

谢谢大家。

以上四点为小哥个人分析。

欢迎大家多多点赞支持小哥创作。

喜欢的记得点关注哦。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