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班,上一年级有必要上学前班吗?
我来聊聊这个问题。
我儿子当时没读过学前班,是大班毕业后直接上的一年级,而且幼儿园是公立幼儿园,一点文化课没提前教过。1.为什么会有需要上学前班的说法语文方面,在原来的教材中,汉语拼音基础教学占的比重不大,家长害怕孩子到学校后跟不上,于是就开始提前学。
数学方面,很多家长会提前让孩子学20以内的加减法,因为感觉比较基础。其实还是害怕跟不上。
习惯问题,幼儿园的上课习惯和小学是有区别的,为了让孩子提前适应。
2.但其实语文方面,汉语拼音的教学时长一直是这么多,几十年都是这么教的。而且现在教材顺序已经改变了,是先学一些基础汉子,然后才是汉语拼音
数学方面,其实20以内加减法是小学一年级上学期的全部内容了。
习惯问题,小学在一年级上开学的时候,虽然上课时间是按照小学,但是一些幼儿园的生活习惯还是保留的,比如吃间食等。
3.目前的情况正常来说,不上其实是没问题的,我儿子就没上。但因为很多孩子都提前学了,结果就是老师上课讲啥孩子都会,这样老师在讲课设计上肯定会有区别。也正是这个原因让家长纠结到底要不要送。
4.综上所述反正我是没送,具体是否送看身边的情况吧,如果要去一个学校的基本都送了,也只能送了。
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学前班入学时间?
学前班幼儿园开学时间
第一学期是2021年8月28日报到,8月29日入学(入园)教育,9月1号正式开学。
第二学期是2022年2月26日报到,2月27日入学(入园)教育,3月1号正式开学。
以上也是公立幼儿园的开学时间,仅供参考,不同的幼儿园开学时间是有些差异的,具体以幼儿园公布的开学时间为主,家长要多关注幼儿园的公告,尽量错峰带孩子去幼儿园报名,这样能避免交叉感染。
学前班的孩子应该掌握哪些知识?
主要还是要让他知道,学校和家里不同,那里有纪律,有老师同学,要好好听话,知识的话可以让他自己在学习中慢慢接触和掌握,不用说一定要掌握什么技能,小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才是最重要的。
生活卫生习惯:
1、认真迅速地盥洗,节约用水,不把地溅潮。
2、有良好的进餐习惯,饭后主动收拾餐具。
3、有良好的午睡习惯,起床后独立地整理衣服;女孩会梳短发。
4、注意个人卫生,会自己洗手帕。
5、懂得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运动时注意安全,疲劳时注意休息,饭前、饭后不做剧烈运动等。
6、知道刷牙时不用手摸,不用舌舔。
2023年幼儿园毕业了要上学前班吗?
不要
学生从幼儿园毕业以后,无需经过学前班阶段,即可直接上小学,让学生不必过早接触知识,而是按照义务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进程,这一消息引起一众家长热议。
孩子上学前班有什么好处?
科学地讲,目前绝大多数学前班和幼儿园只有2个绝对作用:
看小孩,替家长省时间;提前教育,替家长骗自己。从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角度看,学前阶段的儿童位于preoperation阶段,试图在这个阶段进行小学教育仅仅是提前死记硬背一些需要在Concrete operational阶段学习的东西,不仅无效,而且重复。超越这种无效重复是可能的,但是需要非常高级的心理学设计和方法,显然这是目前几乎所有幼教机构包括一些大牌都做不到的。
从现实角度看,学前班的作用是逼迫消费。就是说,如果90%的孩子都上学前班,小学老师就会改变他的课程进度来照顾这90%,那么没上学前班的孩子就会吃亏,这样就逼迫所有有能力的家庭进行学前班消费。教育部门三令五申不许在学前进行算术和识字教育,学前班的作用就是破坏这种教育政策。
增加一条:
通常说学前班具有过渡的作用,即从幼儿园向小学过渡。这也是似是而非的伪命题。假设幼儿园为A,小学为B,学前班为C。从A到B是需要过渡的,但是这个过渡是免不掉的。C无非是让过渡发生在C而不是B。那么同样道理,如果90%的孩子都上C,则没有上C的孩子在B的过渡有可能出现问题,特别是B的老师不负责任的话。通常这个问题不是大问题,但是C会夸张这个问题,逼迫家长进行C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