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走到书法专业这条路,现在回头看看,也挺有意思的。高中那会儿,文化课成绩也就那样,不上不下的,挺愁人。家里人看我平时没事儿瞎划拉,写写画画的,就跟我商量,要不试试走艺术这条路?一开始我还挺犹豫,觉得写字这玩意儿,能当饭吃吗?能考大学?
后来找个老师,算是正儿八经开始练。那会儿真是,一头扎进去才知道深浅。一开始就是临帖,啥《兰亭序》、《九成宫》、《曹全碑》,轮着来。老师要求严,每天布置任务,一张接一张地写。那段时间,手上不是墨就是茧子,校服袖子上也总是蹭得黑乎乎的。
备考那段日子
备考过程现在想起来,挺单调的,但也磨性子。基本就是:
- 雷打不动的临帖:每天至少保证几个小时,楷书、隶书、行书都得练,有时候篆书也得摸摸。
- 读帖分析:光写不行,还得看,琢磨人家这笔画咋走的,结构咋安排的。
- 创作练习:临帖是基础,还得自己写作品。老师会出题目,比如写几句诗,或者自己找内容,练章法布局。
- 篆刻也得搞:有些学校要考篆刻,所以还得学拿刀刻石头,一开始老是刻到手,疼得龇牙咧嘴。
- 还得兼顾文化课:这是最头疼的,时间掰成两半用都不够,晚上练完字还得刷文化课卷子,那叫一个累。
那段时间压力挺大的。看着别的同学都在埋头刷题,我这边还得匀出大块时间练字,心里有时候也打鼓,怕两头都顾不家里人虽然支持,但看我那么辛苦,也老是念叨,让我别太累着。有时候练不或者模拟考试成绩不理想,真挺崩溃的,偷偷哭鼻子也有过。
冲刺省统考
到高三下学期,就是冲刺省统考。那阵子画室(我们那会儿叫书法班)里气氛特紧张,大家都在玩命练。我记得报名是在网上报的,然后打印准考证,上面有考点地址。考试那天,我爸妈送我去的,考场外面全是家长,比考生还紧张。
考试内容主要就是临帖和创作。发下卷子那一刻,心怦怦跳。临帖还平时练得多,就怕创作写不题目是啥我记不太清,反正就是写一首诗。我当时就想着,稳住,别抖,把平时练的水平发挥出来就行。写完一个字,放下毛笔,长出一口气,手心里全是汗。
考完成绩与后续
考完就是等成绩,那叫一个煎熬。还成绩出来还行,过省统考线,而且分数还算可以,够上一些不错的学校。当时真是松一大口气,感觉几个月的辛苦没白费。
后面有些同学还去参加校考,就是目标院校自己组织的考试。我当时省统考成绩还行,加上文化课也得抓紧补,就没再折腾校考。高考文化课成绩也出来,不高不低,结合专业课成绩,报个还算满意的大学。
现在回头看,走书法高考这条路,确实不容易,挺磨练人的。不仅是手上功夫,更是心态。得耐得住寂寞,顶得住压力。虽然过程挺糙的,磕磕绊绊,但总算是过来。现在偶尔铺开纸写写字,还能想起当年备考的劲头,也算是段挺特别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