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瓷器

天美资源网

今天就跟大家唠唠我自个儿琢磨民国瓷器这点事儿。

说起来,我一开始对这些老物件也没啥特别感觉。就是有一次,跟着朋友去逛个旧货市场,看到个小盘子,画得挺热闹的,颜色也鲜亮,摊主说是民国的,价钱也不贵,就顺手买回来了

民国瓷器

拿回家,就放桌上看着。看着看着,就觉得有点意思。这画的是啥人物?这底下写的啥字?那时候是真不懂,两眼一抹黑。这就勾起了我的好奇心

开始瞎琢磨

我就开始瞎琢磨。先是上网查,但网上的东西,真真假假,看得头晕。后来觉得不行,这得看实物,得多接触。

我就有事没事往那些旧货市场、古玩店跑。也不急着买,就是看。看人家的东西,听人家老板跟顾客聊,有时候也壮着胆子问两句。人家老板忙,不一定搭理你,但听多了,耳朵里也灌进去不少东西。

慢慢地,我就发现,这民国时期的瓷器,花样是真多。有仿前朝的,也有自个儿创新的;有画得精细的,也有画得比较随意的。感觉那个时代挺有意思,新旧交替的。

上手摸索阶段

看多了,手就痒痒了,就想自个儿也淘换几件。刚开始,吃过亏。买过看着挺老、是做旧的东西,也买过画工粗糙、但以为是“民窑”特色的玩意儿。交学费呗,玩这个哪有不交学费的。

后来我就学乖了点。开始注意看细节。比如:

  • 看胎:那时候的胎土,跟现在的不太一样,淘洗、练泥的工艺不同,感觉也不同。得多摸,才有感觉。
  • 看釉:民国瓷器的釉面,有的比较亮,有的有点木光,跟清晚期的有点像,但跟现代的化学釉又有区别。这个也得靠多看真东西对比。
  • 看彩料:特别是粉彩,民国早期、中期、晚期的发色,用的料,都有点不一样。比如那个“洋蓝”,还有一些特殊的彩,都是那个时期的特征。
  • 看画工:民国的画工,风格很多变。有画得特别细的,像“珠山八友”那些名家作品,那真是艺术品。也有很多商品瓷,画得就比较快,比较写意。得区分开。
  • 看款识:底下的款,有写公司名的,比如那个“江西瓷业公司”,听说当年挺厉害;有写年号款的,比如“洪宪年制”;也有写人名款或者堂号款的。这些款的书写方式,都有讲究。

我就把淘换来的东西,跟书上的图片对比,跟博物馆里的东西(隔着玻璃)对比,一点点地积累经验。有时候拿着个小盘子能看半天,琢磨它的工艺特点。

现在的状态

也不敢说自己多懂,这行水深着。就是形成了自个儿的一点小习惯。看到一件东西,先上手掂量掂量,看看胎釉,摸摸彩料,再看看画工和款识,心里大概就有个数。

我也不追求啥名贵稀有的,就是喜欢那个过程。从一堆东西里,凭着自己的眼力,挑出个对的、自己喜欢的,那种感觉挺有时候也跟同好交流交流,互相学习,挺有意思的。

我搞民国瓷器这事儿,就是从一无所知开始,不断地看、不断地摸、不断地学、不断地偶尔买几件练练手,慢慢积累经验的过程。 没啥捷径,就是个熟能生巧、实践出真知的活儿。今天就先跟大家分享到这儿。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