蒯通,古代著名的十大纵横家?
纵横家的代表人物有苏秦,张仪(苏秦师弟)、甘茂、司马错、乐毅、范雎、蔡泽、邹忌、毛遂、郦食其、蒯通等,事皆详于《战国策》。
窜打一成语是什么成语?
1.窜的成语有抱头鼠窜
2.形容慌张逃走的狼狈相。宋苏轼《拟侯公说项羽辞》:“夫陆贾天下之辩士,吾前日遣之,智穷辞屈,抱头鼠窜,颠狈而归,仅以身免。”
3.详细解释
1. 【解释】:抱着头,象老鼠那样惊慌逃跑。形容受到打击后狼狈逃跑。
2. 【出自】:《汉书·蒯通传》:“始常山王、成安君故相与为刎颈之交,及争张黡、陈释之事,常山王奉头鼠窜,以归汉王。”
3. 【示例】:吓得这些人一个个~而逃。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九回
建号什么意思?
意思就是建立名号。谓自立或受封为侯王。
读音
[jiàn hào]
引证解释:
⒈ 建立名号。谓自立或受封为侯王。引
《汉书·蒯通传》:“天下初作难也,俊雄豪桀建号壹呼,天下之士云合雾集,鱼鳞杂袭,飘至风起。”
如果韩信在蒯通游说下造反?
我爱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韩信如果在蒯通游说下造反,在军事上是有可能打败刘邦的。
蒯通是一个纵横家,原来是韩信的谋士。他游说韩信的背景是这样的:
汉四年(前203年),归顺刘邦刘邦后,韩信先后俘虏了魏王豹,攻破了赵、代,降服了燕国,然后率兵向东占领齐国,自立为代理齐王。这个时候的韩信早已今非昔比,成为战无不克的常胜将军,手里拥有几十万的兵力,成为左右楚汉之争的举足轻重的人物。他向刘邦提出担任代理齐王后,一开始刘邦不同意,后来在张良、陈平的提醒下才同意封韩信为正式的齐王,来安抚韩信继续为自己效力。这时候呢,项羽也派武涉来劝说韩信和自己联合,一起合起伙来攻打刘邦,被韩信拒绝。蒯通作为韩信的谋士,他对天下大势看得非常清楚,在韩信拒绝了项羽的提议后,他又再次建议韩信背叛刘邦,一起争夺天下。
在这个背景下,我们来看假如韩信造反了,他能不能大败刘邦。
我们首先要明白此时战局中的三个人分别是刘邦、项羽和韩信。这三个人对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有着不同的认识。
刘邦:要建立一个像秦帝国一样的中央集权的大一统的国家。他是一个新制度的拥泵。
项羽和韩信:他俩说到底是属于旧制度的维护者,他们理想中的国家应该是周礼式的国家,诸侯国并存,有一个霸主维护各国的“国际”秩序。每个人统治一个诸侯国。这样,项羽和韩信有了共同的政治理想。
再从军事上来讲,他们三人对垒的话,三人实力如何呢?
刘邦我们不用多说,他本身的军事才能不行,他最大的优点是善于用人。他曾经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馕,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所以,它能够取得天下在军事上主要依靠的就是韩信。如果他手里没有一个这种类似于韩信的军事天才,来对付韩信的话恐怕很难取得胜利。
韩信本身是个军事天才,懂得兵法,带兵打仗是他最擅长的事。
项羽在军事上更是个天才,他的军事才能比韩信都厉害,所以个人能力肯定也比刘邦强很多很多。他指挥的巨鹿之战、彭城之战都是以少胜多的经典案例。
如果韩信听了蒯鹏的建议背叛了刘邦自立门户,因为与项羽向共同的政治理想,他完全可以联合项羽打败刘邦的汉军,这个我认为是没有问题的。
最后如果韩信是在刘邦已经打败项羽,一统天下的情况下背叛刘邦的话,可以百分之百的说他肯定打不过刘邦。
如何用一条妙计救了范阳城数万百姓?
老衲侃春秋现在来和大家一起“关注历史,讲述历史,解读历史”
由于刘邦出身在农民家庭,自己在成年后,也就混了个亭长的小基层干部,所以自从他起兵后,不像贵族出身的项羽那样,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这反倒让人觉得有亲和力。
由于有亲和力,打出的旗号是诛灭暴秦,是师出有名,所以前来投奔的人是络绎不绝。
一天,刘邦正坐在床上,有两个女人在为他洗脚,忽然门卫通报有人求见。
这是已经黄昏时节,一会就要进入温柔乡了,现在谁来打扰?因此有些不快的问道:“是个什么样的人?”
门卫回答:“看他的举止打扮,像个儒生。”
汉初流行的是黄老哲学,所以刘邦死看不上那些之乎者也的儒生,曾经有一次拿儒生的帽子当尿盆,来污辱他们。今天忽听有儒生求见,眼看要破坏自己的“梦计划”,盛怒之下,叫门卫出去传达:“我以天下大事为重,没有时间接见儒人。”
在外等候已久的郦食其听罢,十分生气,瞪着大眼,手持宝剑,说:“快点!再去告诉沛公一声,我是高阳酒徒,并不是一个儒生。”
门卫一听这话连忙报告。
刘邦一听来人自称高阳酒徒,知道来者不善,慌忙中连脚都来不及擦,传令立刻请进。
入内见了刘邦,郦食其只是抱拳作揖,并不跪拜,倨傲的说:“你的志向不是要铲除暴秦吗,为什么还这样傲慢的对待长者?你是想助帮助暴秦来打诸侯呢?还是率领诸侯破秦呢?”
此时的刘邦已经不知所措,穿衣服站起来,请郦食其上坐,谢罪道:“过去只听说先生的容貌,今天才一睹风采。”
紧接着向他问计。
这位高阳酒徒道:“汉王所带的这些士兵不过都是些破砖碎瓦,而且还不足万人,带这点兵力进攻强秦,那不是要在虎口拔牙吗?“
刘邦一听,这话正说到自己的疼处,此时他的态度显得无比的恭谦。求教的口气问道:“那以君之见,应该怎么办呢?”
郦食其受到这种待遇,气也顺了,态度转为和缓,开始认真分析道:“陈留是天下的交通要道,现在城里存粮很多,强攻得不偿失。我和陈留的县令很要好,我到他那里去一趟,劝他投降。若不听再发兵不迟。到时候我在城内作内应。”
于是刘邦就派遣郦食其前往,自己带兵紧随其后,这样就顺利攻取了陈留,得到大批军粮。由于此次建立的殊勋,郦食其获得了广野君的称号。
郦食其得到封号,干起活来更加的卖力气,后来劝秦将归降,不战而下武关。
刘邦一看,这个好呀,自己不费一兵一卒,就能拿下敌方的城郭,效率有多高呀!
再后来又要打齐国,郦食其又自告奋勇的当说客去了齐国。来到齐国,马上就拜见了齐王田广,对他说:“您知道天下人心的归向吗? ”
田广回答:“我不知道。 ”
郦食其说:“若是您知道天下人心的归向,那么齐国就可以保全,若是不知道的话,那齐国可就不保了。”
田广问道:“天下人心究竟归向谁呢? ”
郦食其说:“归向汉王刘邦。 ”
田广又问:“老先生为什么这样说呢? ”
有了这个话做引言,郦食其就甩开腮帮子进行了一番形势分析,然后又进行了一番苦口婆心的劝谏, 齐王果然听了郦食其的话,撤除了历下的兵守战备,天天和郦食其一起纵酒做乐。
他们就等着,待刘邦的大军来到,好顺利接收了。
此时的郦食其还不知道,一场突然而至的风暴正在酝酿,不久就把他的美梦打碎,自己还变成了齐王锅里的炖肉。
俗话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此话果然不假。郦食其凭着这三寸不烂之舌屡立战功,这次又拿下了齐国,这就引起了众怒来。
这时候,又有一个谋士出现了,他就是蒯通。那蒯通也是自称辩才无双之士。
蒯通虽然也是靠嘴皮子来谋生的,但他和郦食其可大不一样。那郦食都是为自己一展抱负才来建功立业的。他的心里头除了自己就是大王,谁考虑过老百姓的生死呢?
但蒯通却不一样,他心系百姓,早年还有过义救百姓的善举呢。
公元前209年八月,陈胜吴广起义,起义军是一路破竹,席卷着中原大地。当时陈胜命武信君武臣北上扫荡赵地。
起义军的第一个目标就是范阳城。兵峰一到,城里的老百姓必然要遭殃。这时蒯通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他自告奋勇的来到县衙,找到徐县令,直接说事:“我是范阳的一个平头百姓,名叫蒯通。我要给老爷说两件事,一件是对您的死表示哀悼,一件是您因为得到我蒯通能够免死而祝贺。”
徐县令被弄得莫名其妙,一听此话,就想把这个昏话连连的狂徒一顿棍棒给打出县衙。刚要吩咐人动手,又一看来者严肃认真的样子,忍了忍,问道:“您为什么表示哀悼?”
蒯通说:“您做县令已十多年了,秦法的苛刻您一定清楚。被您施以酷刑的人太多了。现在武臣攻城,一旦拿下城池,那些受刑的家人岂不报复?到时候你一刀他一刀,不几下你就会变成肉泥了。能不令人悲哀吗?”
徐县令又问道:“那有先生我就有活路了?”
蒯通开始叙述刚才他说这话的缘由,并提出自己的全盘计划。徐县令一听,茅塞顿开,暗自庆幸,幸亏刚才没有发作,否则几日后自己真的就要身首异处了。
于是吩咐人准备车马,送蒯通到武臣那里去游说。
蒯通依计来到武信君的大营。按照原计划拜访了他,并且给他分析目前的形势:“您一定要战胜敌人然后才取得地盘,我觉得很危险。如果采用我的策略,将不战而胜,您觉得这样可以吗?”
武臣接到陈胜的命令,正在做着攻取范阳的准备工作,这时有人来献计,很高心,连忙问道:“你的策略是什么?”
蒯通款款而谈道:“范阳县想举城归降。但是投降了却得不到好处,那么别的县城就会互相转告。那么后面的县城都会据城坚守,您就难以攻取了。如果您善待了范阳县令,这个示范带头作用一起,一定会竞相投降,那您夺去燕赵大地岂不是容易得多,这样一来,成本低,效率高,何乐而不为呢?”
武臣听了蒯通的话,觉得这真是最佳的方式了。于是用一百辆车,二百名骑兵,以侯印迎接徐县令。
徐县令从一个七品的小知县被封了侯爵。这个示范作用太大了,燕、赵之地听说此事,有三十多座城投降,情况和蒯通预料的一模一样。
蒯通就凭着这三寸不烂之舌,救了全城的百姓。
这一次,是郦食其和蒯通,两个都觉得自己辩才天下无双的人物,要进行一次巅峰对决了!
公元前203年,韩信攻破燕赵以后,大军向东开,准备打齐国。
但军队还没有过平原县,听说郦食其已经劝降了齐国,韩信就想停止进军。
此时蒯通说话了,他问道:“将军有汉王的诏书命令您停止进攻吗?”
韩信老实回答:“没有。”
蒯通又道:“那为什么不进军?郦先生只是以一个士人的身份去的齐国,凭着几句话,就劝降了齐国七十余城。将军您率领几万兵众,才攻下赵国五十多座城。当了好几年将军,反而不如区区一个儒生的功劳大。”
韩信一听,也觉得憋屈,就采纳了蒯通的建议,渡过黄河,准备攻齐。
齐王早已听从了郦食其的劝说,撤除了对汉的防御,天天和郦食其一起饮酒作乐呢,因而韩信袭击历下的齐军时,都没有防备,很快就破城而入。
那齐王一听汉军已经攻破城门,认为郦食其欺骗了自己。郦食其知道此事之后也百口莫辩,这时舌头也不管用了,最后被齐王用大锅给煮了。
韩信就这样顺利的拿下齐国,并自立为齐国的代理国王。
这时蒯通又来了,他鼓动韩信自立为王,和项羽、刘邦三分天下。韩信犹豫半天,出于报答当年刘邦的知遇之恩,没有采纳。
大汉朝建立以后,韩信因罪被贬为淮阴侯,又因谋反而被处死,临死的时候叹息着说: “我真后悔不听蒯通的话,以至于死不瞑目”
刘邦后来听说此言,下诏把蒯通召来。
蒯通来到朝廷,刘邦问道: “你为什么教唆韩信反叛?”
说完就吩咐手下,要把他像郦食其一样的给煮了。
蒯通说:“狗总是忠于主子而狂吠外人。那时候,我的心里,只有齐王韩信,并不知道有您。况且当时天下纷乱,人们都争先恐后地要去做您所做的事,只是能力不够,您能把他们都杀尽吗?”
一席话说得刘邦是哑口无言,并且打心眼里叹服。
此时的汉朝刚刚建立不久,政权还不太稳定。
韩信前两日已经被吕后所杀,别的诸王已成惊弓之鸟,如果把他们都惹毛了,群起而攻之,大汉的江山可就岌岌可危了。
目前形势下,还是以稳定人心为当务之急。
况且,对于忠臣,作君主的都打心眼里钦佩。当时蒯通献策都是各为其主,并没有什么过错。想到这里,下令赦免了蒯通。
蒯通得到赦免后,成为了相国曹参的宾客,结果是寿终正寝。
郦食其最后变成了炖肉,蒯通在锅边转了一圈,完好无损的又回来了。
这两相一比较,高下立判。
参考资料:
《史记》汉·司马迁
《汉书》汉·班固
《资治通鉴》宋·司马光
老衲侃春秋严正声明:原创作品,禁止非法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