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眼,幼儿园的晚餐时间经典语录?
1、黄昏是归家的时候,是饥肠辘辘想吃晚餐的时候。
2、分开简单抹去往事极难,几多温馨烛光晚餐,难以用斧头一劈,叫画面飞散,伴侣没了记忆会为患。
3、心里装著一片海可眼前的路越走越窄,也许是成熟的不够快眼看这乐趣变成了负担,表现得无奈又舍不得离开,用自由来交换这奢侈的晚餐。
4、母亲煮土豆,削苹果皮来准备晚餐。三个孩子和母亲高高兴兴的吃晚餐。油脂蜡烛把他们的桌子照的亮亮的。
快眼迈步怎么注消实名认证?
打开快眼app,找到里面的设置,设置里面有一个退出当前账号就可以了,退出以后把快眼app卸载就可以了
大学生手机里一般有什么APP?
对于喜欢玩手机的我有以下APP和大家分享:
1.喜马拉雅
他是一款可以听书,看书和听故事的软件,我个人很喜欢,功能很强大。
2.中国大学MOOC
这款软件是我平时提高学习用的,里面有很多专业知识,且难度偏大,适于提高训练学习。
3.可可英语
这款软件是供我学习英语四级用的,软件讲解很全面,可以说你能想到的它都有,英语初级到高级全方位训练学习,想考四级的我极力推荐哦。
4.我要自学网
这款软件供大家学习基础知识的,而且是免费的,很适合初学者。
5.慕课网
这款软件可以为自己打造个性化的学习,选择自己想要学习的方向即可,学习的内容由简单到复杂逐级递增,但大多的课程是要收费的,这一点我是很讨厌的。
6.追书神器
平时有空余时间我就会去追书神器看书,里面有很多的书是免费的,个人很喜欢。
7.钱盾,千牛,阿里巴巴三大开店必备软件,想必在淘宝上开店的应该都离不开着几个软件。
8.豆瓣
每次不知道看什么电影时我都会去豆瓣上面看看评分高的,然后再去看看简介。
9.快影
热爱生活的我平时也喜欢拍拍照片和视频,这款软件就是把照片制作成视频,而且可以对视频编辑哦。
10.巧影
这款软件和上一款软件都是抖音视频制作必不可少的软件,巧影是对制作好的的视频编辑和拼接视频。
11.录屏大师
每次别人问我软件怎么用时,我都会通过录屏录制一段视频发给他即可。
以上就是我和大家的分享,当然这是我比较喜欢的软件,还有今日头条,微信,QQ,腾讯视频等都是大家知道的,就没有必要说了,希望大家喜欢哦,谢谢。
以后家庭里还需要购置个人电脑和电视吗?
用手机代替电脑电视机的有两种人:一是农民工二是学生党,她们在城市里都没有自己的住房,85寸90寸的电视机没办法放得下,电脑还要拉网线宽带花钱,所以她们索信就不看电视机上的节目了改看手机上的视频,也不用电脑了改成手机上网了存储了。所以你看她们在公交车上地铁车上大巴车上马路中间一天到晚都在低着头被车撞飞了也在所不辞,社会上流行着一句话:
要想两眼瞎得快
眼盯手机不离开
用电脑电视机的是哪些人呢 ? 一般来讲是有房的人,住房越大的人选超大屏幕的人越多,经济条件越好的人越买Sony电视机的人越多,为什么呢 ? 因为手机看视频只能看个大概意思,丝毫享受不到现代高级摄影摄像技术及电脑合成技术制作的现代超高清电影电视视频及特技效果,比如各种杜比技术呈现出的视觉效果,在手机上如何呈现 ? 就屁大一点点的屏幕连个人的脸都看不清还想看细节 ? 门都没有。而且现代视频技术又与现代音频技术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如杜比.杜比逻辑.dts.5 .6 . 7 . 8 . 9 声道层出不穷,在家建立一个电影院,那些经济条件好的家庭你让他们成天拿上一个破手机招摇过市岂不笑哉[大笑]
所以手机与电视机电脑是两个概念,不是一回事。
穷人有穷人的说辞
富人有富人的思维
风马🐴牛🐮不相及也[偷笑]
抑郁症从何而来?
今天,容安尝试科学普及一下抑郁障碍。
一、概述
抑郁障碍(Depressive Disorder)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在WHO(1992)疾病及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International Statistic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 Related HealthProblem, ICD)第10版(ICD-10)的第5章“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中,抑郁障碍主要包括抑郁发作、复发性抑郁障碍和恶劣心境。临床工作中经常使用的术语是抑郁症,内涵上主要指抑郁发作、复发性抑郁障碍。需要强调的是,至少有10%的抑郁发作患者会出现狂躁发作,此时诊断为双向障碍。今天容安主要和大家探讨抑郁发作、复发性抑郁障碍。
二、抑郁障碍的流行病学研究
1984年,美国国立研究所(NIH)调查研究显示,抑郁症终身患病率为4.9%(男性5%,女性10%),恶劣心境为3.3%;
1994年,美国国家共病调查研究显示,抑郁症终生患病率为17.1%(男性12.7%,女性21.3%),恶劣心境为6%;
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显示,目前关于年度生活能力丧失残疾(years life lost disability)的数据,在中高等收入国家里,抑郁症已经居榜首了,在低收入国家里也位列前十。
三、抑郁障碍的疾病负担
抑郁症对个体身心健康、社会交往、职业能力、躯体活动有显著不良影响。评估抑郁症患者社会功能的两项为期16年的随访研究显示,有25%和11%的患者存在躯体及社会功能减退。抑郁障碍相关心理社会功能损害包括:不能工作或工作能力下降、婚姻不和谐、亲子关系问题等等。
WHO的全球疾病负担(GBD)的合作研究显示,1990年全球疾病负担的前5位排序为:下呼吸道感染、围产期疾病、腹泻、AIDS、抑郁症。全球精神疾病负担中,抑郁症为17.3%,高居榜首;抑郁症占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的4.2%。研究还预测到2020年,中国神经精神疾病负担姜葱14.2%增加到15.5%,加上自杀和自伤,将从18.1%上升至20.2%,占全部疾病负担的20%。抑郁症是精神疾病负担中最主要问题(1990年为44%,预测2020年为47%)。
抑郁障碍不但具有与高发病、高复发、高致残的特点,而且目前疾病总体诊治识别率较低,尤其在综合医院中,中国上海的识别率大概为21%。
四、抑郁症的临床表现
1、抑郁发作
抑郁症的核心症状为情绪低落、兴趣缺乏和快感缺失,可伴有躯体症状、自杀观念,发作至少持续2周。
1)情绪低落:悲观失望、无助感、无用感、情绪低沉。似有无限悲伤在心头,自称“活着没意思”等。典型病例呈现晨重晚轻节律改变的特点,即心情低落在早上较为严重,傍晚较为减轻。
2)兴趣缺乏与快感丧失:缺乏兴趣,对以往感兴趣的事情兴趣显著减退,丧失体验快乐的能力,不能从日常的活动中获得乐趣。
3)思维迟缓:患者常感到脑子像糊了一层浆糊,思维速度缓慢,反应迟钝,思维闭塞、阻滞。言语减少、语速慢、应答交流存在困难,工作学习能力下降,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
4)运动性迟滞或激越:活动减少、动作减慢,严重者可以不吃不喝、不语不动,表现为木僵或亚木僵状态。激越者表现为紧张、烦躁不安,脑子里反复冥想过往经历,大脑处于紧张状态,难以自控,惶惶不可终日,甚至表现出冲动攻击行为(这一点可能和大家印象中的抑郁症不一样哦)
5)焦虑:紧张、坐立不安、来回踱步、揪头发、搓手顿足等,有的患者亦表现出明显的易激惹。
6)自罪自责:患者自我评价过低,自感一切不如人,所有问题都是自己的过错,认为自己连累了亲人、家庭、社会,严重者可以达到罪恶妄想。
7)自杀观念和行为:抑郁发作的患者中至少25%的人有自杀企图或自杀行为。严重的患者会出现“扩大性自杀”,觉得活着的亲人也非常痛苦,可在杀害亲人后再自杀。······················
8)精神病性症状:在抑郁存在一段时间后可出现幻觉和妄想。
9)躯体症状:睡眠障碍、食欲减退、性欲减退、体重下降、便秘、躯体疼痛不适、乏力等等。
2、复发性抑郁障碍
起病平均年龄40-49岁,每次发作持续3-12个月,复发频率较低,发作间期一般缓解完全,少数患者可发展为持续性抑郁。有过1次发作的患者复发可能性为50%,有过2次抑郁发作的患者,复发可能性为70%,有过3次抑郁发作的患者,复发可能性为100%
五、抑郁症病因及发病机制
1、遗传因素
抑郁障碍的发生于遗传密切相关。父母兄弟子女同病率为12%-24%,堂兄弟姐妹同病率为2.5%,双卵双生子(DZ)同病率为12%-38%,单卵双生子同病率为69%-95%。
2、神经生化因素
研究初步证实中枢神经递质代谢异常及相应受体功能改变与心境障碍的发生有关,证据主要来源于精神药理学研究资料和神经递质代谢研究。5-羟色胺、去甲状腺激素、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相应受体功能的改变以及受体后信号传导系统的改变也参与心境障碍的发病。
3、神经内分泌功能异常
许多研究发现,心境障碍患者有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HPT)、下丘脑-垂体-生长素轴(HPGH)的功能异常,尤其是HPA异常。
4、脑电生理变化
脑电图研究发现,抑郁症发作时多倾向于低α频率,躁狂发作时多为高α频率或出现高幅慢波。睡眠脑电图研究发现,抑郁发作患者总睡眠时间减少,觉醒次数增多,快眼动睡眠(REM)潜伏期缩短。
5、神经影像改变
CT研究发现心境障碍患者脑室较正常对照组为大。MRI发现抑郁发作与患者海马、额叶皮质、杏仁核、腹侧纹状体等脑区萎缩。功能影像学研究发现抑郁发作患者左额叶及左前扣带回局部脑血流量降低。
6、心理社会因素
应急性生活时间与抑郁障碍的关系较为密切,抑郁发作前92%有促发生活事件;女性抑郁发作患者在发病前1年所经历的生活事件频度是正常人的3倍;个体经历一些可能危及生命的生活时间后,6个月内抑郁发作危险系数增加6倍。常见负性生活事件包含但不限于丧偶、离婚、婚姻不和谐、失业、严重躯体疾病、家庭成员重病或离世等。
关于抑郁症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治疗规范等都有很明确的医学流程,为了避免读者自行诊断甚至用药,在这里容安不过多介绍。
关于抑郁症,目前医学了解的还不足够,而我们能做的又太少太少…
写这篇晦涩的科普文就是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个科学参考,关注到身边可能患有抑郁障碍的人,当他们透露出自己心情低落时,或许是心灵在呐喊,发出生命的求救,给他们一些关心,而不是“有啥好难过的?”“出去走走就好了”之类的敷衍,或许你可以建议他去看精神科医生或心理咨询师,你的一句话也许会让一个生命明亮起来…
更多关于抑郁症的讨论,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容安心理”,在“问容安”版块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