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健康档案,居民健康档案是通过哪两种形式建立的?
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方式有:
1.辖区居民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接受服务时, 由医务人员负责为其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2.通过入户服务(调查)、疾病筛查、健康体检等多种方式,由乡镇卫生院、 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组织医务人员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
居民健康档案怎样更换户主姓名?
1.变更登记户主后的新户主,持新的户口本、本人居民身份证向社区医院申报办理。
2.健康档案,是指居民身心健康过程的规范、科学记录。是以贯穿整个生命过程、涵盖各种健康相关因素、实现信息多渠道动态收集、满足居民自身需要和健康管理的信息资源。
3.家庭健康档案,以户为单位进行管理。这里的“户”和户主,根据户口登记资料确定。发生分户或者变更户主情形的,根据变更后的户口登记资料变更家庭健康档案。
居民健康档案内容包括什么?
【答案】 个人健康档案的内容包括以问题为中心的个人健康问题记录和以预防为导向的周期性健康检查记录。前者由基本资料、问题目录、问题描述、病情流程表等组成。后者是指运用格式化的健康体检表针对不同年龄、性别而进行的周期性健康检查的结果记录。 (1)基本资料。基本资料一般包括: ①人口学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教育程度、职业、婚姻状况、民族、家庭关系、社会经济状况、宗教信仰、身份证号码及家庭住址等。 ②健康行为资料。包括吸烟、酗酒、滥用药物、饮食习惯、运动、精神状态评价等。 ③生物学基础资料。指体重、血压、血型等指标。 ④临床资料。如主诉、现病史、过去史、家族史、个人史(药物过敏、月经生育史等)、各种检查结果、心理评估等资料。 (2)问题目录。所记录的问题指的是过去影响过、现在正在影响或将来还要影响病人健康的异常情况。可以是明确的或不明确的诊断,可以是无法解释的症状、体征或实验室检查结果,也可以是社会、经济、心理、行为问题(如失业、丧偶等)。问题目录常以表格形式记录,将确认后的问题按发生的时间顺序逐一编号记入表中。分主要问题目录和暂时性问题目录,前者多指慢性问题以及尚未解决的问题,后者只列出急性问题。问题目录常置于健康档案之首,以使医生对病人的情况一目了然。 (3)问题描述及问题进展记录。问题描述即将问题表中的每一问题依序号顺序逐一以“S-O-A-P”的形式进行描述。S代表病人的主观资料,如病人的主诉、症状、病史等;O代表客观资料,如实验室检查以及病人的态度、行为等;A代表评估,完整的评估应包括诊断、鉴别诊断、与其他问题的关系、问题的轻重程度及愈后等;P代表计划,是针对问题提出的,每一问题都有一相应的计划。包括诊断计划、治疗计划、病人指导等。 问题进展记录也采取SOAP方式,对问题目录中不同编号的各种问题,依照进展情况加以记录。若某一问题有更进一步的诊断名称时,则将该问题更正,并将最新资料添入各问题SOAP内;如在追踪中发现新问题,则在进展记录中添加新的问题及编号。 (4)病情流程表。以列表的形式描述病情(或其他问题)在一段时间内的变化情况,包括症状、体征、检验、用药、行为等的动态观察。
居民健康档案怎么取消?
居民的健康档案只有管理员才有权利注销或者删除,本人是不能自行注销的哦。
若需要注销,要到卫生局或民政部门办理相关手续健康档案,是记录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所有生命体征的变化,以及自身所从事过的与健康相关的一切行为与事件的档案。具体的内容主要包括每个人的生活习惯、以往病史、诊治情况、家族病史、现病史、体检结果及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和转归的过程等。居民健康档案如何迁移?
经本人(监护人)同意档案迁移后经身份证号码检索。在某某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中提出居民健康档案转档申请。
由申请机构填写电子转档申请务,注明迁移原因和在左正线上传巜㐅乄居民健康档案知情同意书》,昨天住址必须为居民真实详细的生活地址,提交申请后,系统将自动转入原建档管理机构审核。
原建档管理机构经过核时后审核通过,则完成该居民的电子健康档案迁移。原建档管理机构经过核实后,本人或者监护人不同意转档,则驳回转档申请。